陳毅 (進士)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1年8月28日) |
陳毅 | |
---|---|
大清京師大學堂提調 | |
籍貫 | 湖南湘鄉縣 |
族裔 | 漢族 |
字號 | 字詒重,號郇廬 |
出生 | 同治十年(1871年) 湖南湘鄉縣 |
逝世 | 民國十八年(1929年) |
出身 | |
|
陳毅(1871年2月2日—1929年3月22日),字詒重,一字武仲,晚年號郇廬,原名道亨,湖南湘鄉東鳳一都長樂鄉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
生平
17歲師從王先謙,預撰經籍。為縣學優廩貢生,蔭生,充壇廟工程監督、京師學務處編書局襄校兼書經圖書分纂、刑部奉天司邦主稿。光緒二十八年順天鄉試舉人,補刑部郎中。光緒三十年(1904年)進士登第,授刑部郎中,後官至京師編譯館主纂、京師大學堂提調、郵傳部左參議、右侍郎、資政院參議等[1]。清王朝滅亡後,拒受袁世凱交通部職。客居青島,常與恭親王溥偉聯繫,為積極的復辟派。
民國二年(1913年),溥偉幾經密謀,拉攏一批軍閥準備起事,陳毅則起草「檄文」。後北洋政府發覺此事,對其進行瓦解監視。最終活動流產,史稱「癸丑復辟」[2]。後來又與于式枚、劉廷琛、胡思敬等參與張勳復辟活動。復辟失敗,乃僑居天津,追隨廢帝溥儀,以「孤臣自命」。1928年五月,發生孫殿英軍盜掘東陵皇墓案,六月十八日醇親王及慶親王載振等召開會議,決定派陳毅與載澤、溥伒、耆齡、寶熙等往東陵查勘祭掃。此時陳毅負病力疾前往。此時又恰逢剛出生的兒子去世,其長妾也悲傷去世,不久陳毅也去世。陳毅生前曾經參與修訂《皇清文獻通考》。所撰有《荀子異義》、《墨子正義》、《郇廬詩文集》一卷、《東陵紀事詩》一卷等。其《郇廬詩文集》由其友胡嗣瑗整理於1936年出版,中有王先謙墓表、李鴻藻家傳、張勳神道碑銘、胡思敬墓志銘等。
著作
- 《求在我齋示子弟帖》一卷
- 《墨子正義》
- 《魏書官氏志疏證》一卷
- 《陳毅會試卷》
- 《支那史要》(譯)
- 《鐵路行政泛論》初編四卷次編三卷
- 《長沙張文達公榮哀錄》四卷(輯)
- 《闕慎室藏書目錄》二冊,鈔本。第一冊稿紙上有「闕慎室抄本」字樣,並鈐「湘鄉陳毅鑑藏」朱長方。第二冊稿紙上有「詒重讀經史子集札記」、「湘鄉陳氏闕慎室抄本」等字樣。所鈔均工整。第一冊分類而不精,《天一閣書目》、《秘書監志》人地理類,不省何意。著錄藏書約千種。第二冊依箱登錄,自第一至七十九號。共著錄約1500種,地方志有三四百種。有元刻《醫學叢書》、《傷寒論注》,餘皆明清本、影宋鈔本、精鈔及普通鈔本等。有乾隆禁毀書《葉向高全集》。
- 《東陵紀事詩》一卷 《東陵紀事詩》,以詩注體形式,將其當時所調查到孫殿英軍盜墓之詳細情形,一一注釋於各首詩中。今國家圖書館尚保存一份《光緒壬寅、甲辰鄉會試中試湘鄉陳毅卷》,其前有陳毅所填之簡歷,後附其各場考試策論文章六篇。
- 《蘇杭甬鐵路始末記》
- 《軌政紀要》初編九卷次編三卷,陳毅編,陳宗藩續編
- 《教育行政》十一編(譯)
- 《詩概》六卷
- 《郇廬遺文》一卷
- 《東陵道》一卷
注釋
參考資料
- 《清實錄·德宗景皇帝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