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陳志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陳志純(1887年—1965年),譜名優垣,冊名廷璧,又名松梵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桐山村陸基壪人。清末秀才,中國同盟會會員,辛亥革命志士。歷任戰時司令部總司令黃興秘書兼執法官,湖北臨時省議會議員,德安、宜昌、武昌地方檢查廳廳長,黃岡、夏口檢查廳檢察官,司法部秘書,武昌市黨部商民部長、省商民協會常委,中央革命軍事裁判所檢查委員兼湖北省審判豪紳委員會常委,湖北省黨部常委、商民部長,漢陽縣縣長,湖北通志館編纂。先後執教於北京法政學堂、武昌高等師範大學,湖北法科大學、湖北師範學院等。建國後,任中共武漢市人民法院副院長,湖北省人民政府參事,武漢市佛教聯合會副主任。

生平

治學時期

光緒二十年(1894年),陳志純侍母居於蘄春縣張家塝范家壪外祖父家。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從族兄陳崑玉受讀,畢《四子書》。次年,畢《詩經》,讀書記至《商書》。秋從外祖父范秀坡讀畢《書經》(時與柴曉泉訂交)。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從外祖讀完《易經》,繼讀《春秋左氏傳》至僖公。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從叔父陳國琪讀書於蒿公祠,讀《左傳》至襄公。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時年十三,居母喪,在家試讀《史記》、《通鑑》,撮抄彙編兩冊,此其治史學之始。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從外祖父讀畢《左傳》,又讀《國語》、《國策》。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居外祖家讀《周易》、《孝經》畢,再閱《通鑑輯覽》,撮錄成篇三冊,此其治經世學之始。9月回家讀書於蒿公祠,遍覽家藏書籍,學作史論,得叔父舉人陳國琪好評:「讀書有識,出筆迥不由人,黃須兒竟大奇也」。光緒三十年(1904年),以院試第三名入州庠。光緒三十一年(l905年)至光緒三十二年(l906年),於張家榜范家壪塾學授徒,邊教邊學,兩年研讀經史累計五百餘卷。光緒三十三年(l907年),謁訪先祖同年楊守敬先生,聞目錄之學。購《日知錄》、《困學紀聞》、《文史通義》、《東塾讀書記》等歸來習之,始棄科名之學。

辛亥革命前後時期

光緒三十一年(l905年)始,湖北蘄州籍的中國同盟會會員陳乾、詹廷雲、朱嘉蔚等奉孫中山先生之命,從日本接踵歸來進行革命活動,蘄州的革命激進派黃侃、蔡匯東、詹大悲、查光佛也積極參予。這些人都是當時蘄州聲勢赫赫的英豪,他們回故鄉鬧革命,都得到親友的同情和支持,時任蘄州勸學所總董的陳國琪(字曉儋,號筱丹)對革命者態度親近,蘄州勸學所遂成為同盟會的庇護所,陳志純受叔父陳國琪及同鄉諸君子的影響,也成為革命的激進派。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陳志純以第一名考入湖北法政學堂。宣統三年(1911年)畢業後,以文章鼓吹革命,隨即加入中國同盟會。時有叔父陳國琪門生詹大悲來一起同居起食,同事革命活動。同年夏,奉同盟會湖北支部派遣,查光佛、黃侃、陳志純等先後回到蘄州,利用師生、同學和親友的關係,秘密進行革命活動,發展同盟會員,籌措革命經費,準備武裝起義。當時,帶頭變賣家產支持革命的有田桐、詹大悲、方覺慧、黃侃、查光佛、陳志純、張煥華等10餘人。8月武昌義師聯絡興起,9月陳志純入都督府負責辦理外交文稿,10月參與武昌首義,隨即任戰時司令部總司令黃興秘書兼執法官。12月調任江夏臨時審判所民庭長。

1912年,南京臨時國民政府成立,被選為湖北臨時省議會議員,兼充司法部秘書,5月任德安地方檢查廳廳長。1913年1月,任宜昌地方檢查廳廳長。1914年1月,任黃岡檢查廳檢察官,5月任夏口檢查廳檢察官。l915年1月,赴北京司法部任職,兼政法專門學堂教習(校長時象晉)。4月參加縣知事考試列中等,5月分發四川省任用。11月任川東考查縣政委員,先後赴酆都、雲陽、石砫、忠縣、萬縣、奉節等縣考查縣政。1918年國會改選參眾兩院,陳志純均入初選,旋羅黨禍,幾不測,乃蟄居漢口日租界,繼續為《大江報》撰文,同時讀書四百餘卷。

執教與從政交替時期

陳志純一生勤學,且為人耿介,不肯隨流,對當時政治現狀極為不滿,迫於生活計,1919年在武昌后街掛牌開辦「陳廷璧律師事務所」。1920年,遷居菊灣觀海堂楊惺吾(楊守敬)故居。楊宅遺書五千餘卷,多史地著作,陳立志盡讀,「日日五卷,誤輒補之」。 1921年任武昌高等師範大學文牘(校長張春霆),日閱校藏之典,夜習楊宅之書。同年,應董必武之聘,兼任武漢、啟黃兩中學教員。陳與董早年相識,平時對董以大哥呼之,常追隨左右。任教期間,積極參加馬克思主義學習活動,和董必武、陳譚秋等以此為陣地傳播新思想、新文化,培養新青年。孫中山組建國民黨後,陳志純經常參加武高附小的國民黨左翼地下活動,當時與之交往的有錢介盤、任開國等共產黨先烈。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董必武以國民黨革命派的面貌出現進行統一戰線工作,陳志純為國民黨左派,為人正直,憂國憂民,與董老情意相投,交往甚密,情誼日重。在董老居武漢八路軍辦事處時,兩友重逢,同計救國,陳志純多方幫助黨的工作。此後,與董老一直有書信往來,商討國是,贈詩互勉。1964年,陳志純到北京開會,被董老接至中南海家中一敘,這是他們最後的一次會面。

1924年國民黨改組,陳志純與張董諸人,共密辦鄂黨務。1925年,任湖北法科大學教授,並讀完楊守敬遺書。1926年11月,陳志純任湖北政務委員會司法股長。l927年1月3日,經中國共產黨發動,漢口人民舉行大規模的遊行示威,收回英租界,陳志純帶領隊伍,奮勇當先。國民政府北遷武昌後,陳志純任武昌地方檢查廳廳長(武昌法院首席檢查官)兼國民政府司法部秘書,司法廳成立後,兼任第二、第三科科長,並被選為武昌市黨部商民部長,省商民協會常委。3月任中央革命軍事裁判所檢查委員,6月兼任湖北省審判豪紳委員會常委及文官養成所黨務訓練班教官。7月,蔣汪合流,大肆屠殺共產黨人,鎮壓工農運動,武昌監所囚滿工農革命志士(831人)。陳志純察看後,示之先將老弱婦孺及病者另冊處理,並與外國教會醫院和各慈善堂聯繫醫治「病囚」,均由其交付立保,歷七晝夜竣事,余「重囚」128人,經陳志純審判3月未戳1人。這是陳志純在白色恐怖中利用職權之便對共產黨作出的大力幫助。期間,由於形勢極端,陳志純上下左右周旋,以至「日漸憔悴,發始白脫,上齒二枚亦有衰象」,可見其著手之難,工心之苦,克力之艱,辦成之險,然當局責其軟並與重斥。10月任湖北省黨部商民部長。11月免去軍事裁判及審判豪紳職。12月兼任省黨部常委。時桂系新軍閥胡宗鐸、陶鈞控制武漢後,繼續捕殺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1928年1月,陳志純赴南京呈報湖北省黨部工作,遭桂系黨人跟蹤追捕,幸外出訪友未歸,同室所居者被誤逮而去,因此隻身潛游上海,巧遇廣東人余愷湛,得以遍訪曾履職武漢之政要,遂客居於滬,並召鄂籍亡命黨人,辦《雙十》及《疾風》兩月刊。5月起,遊歷浙江、北京、遼瀋,12月返滬。

1929年5月返鄂,時遇邑人鄧英(國民黨新五師代理師長),相謀實授,鄧匄陳赴當局策劃。陳志純遂入北平周旋於何成濬(蔣介石總參議及北平行營主任)處,至9月事成,鄧英遂以軍法處長薪水寄之,駐北平為代表。1930年1月,回鄂任漢冶萍輪駁管理所所長。l932年4月,任湖北省建設廳秘書。8月,奉命回蘄春縣「清鄉」,其借國民黨為緩和農民與地主的階級矛盾而採取的「軟化」政策,見機行事,辦事公正,「處理得當,縣人皆悅」,歷時3月未戳1人。l933年,任湖北民政廳公安股長。因湖北警政多弊,陳即著手改革,實行「用人限資格,行考試,警款由省府給,警捐由營業稅局徵收,器械服裝由省府統制」等措施,各警局長官,無利可弁,同時創立水上警察,亦行之有效。所以,陳志純對革除湖北警政弊端著有貢獻。

1935年7月,陳志純任漢陽縣縣長。時值漢陽大澇,堤壩皆潰,全縣盡水。陳巡視災區,舟行人家屋上,夜聞野哭,心如刀絞。漢陽素稱「難治」,豪吏狼狽為奸,征冊不清,「大戶多漏稅,徒苦小民」。縣府窮、田多廢,而致政不能舉,民失本業,陳志純當機立斷,決計施行「政本兼立」的執政方略,首先募賑、借款計三十餘萬元,督修各堤,於1936年5月告竣。其次,清丈田畝,從新造冊,於1937年告成。三是對地方豪吏相互勾結而亂征亂收、欺壓百姓者,予以痛懲。不到兩年的時間,陳政績昭然,歲亦大熟,被百姓譽為「青天」。然觸犯地方豪吏,1937年5月,省府只得調回另用。

漢陽卸職後,陳志純無心政治,決意讀書。「七七事變」日寇侵華,抗戰爆發。面對山河破碎,國難深重,其救國救民之心再次升起。是時,陳志純經常出入武漢八路軍辦事處,與共產黨人共商進退。武漢淪陷前,曾擬返回家鄉蘄春組織抗日游擊隊,未果。1938年,陳志純舉家遷至湖北枝江妻兄家,出任荊南中學國文教員,並再讀《說文》。後入恩施國立湖北師範學院歷史系任教授。1939年,輯著《文字輯要》2卷、《說文釋例要刪》4卷。

自我半生總結

1941年9月,年近55歲的陳志純給自己撰一小結:「自惟學識閎通,性行和淑,不如乃祖;光明耿介,不累於俗,不及乃父;學究天人,卓爾成家,數不如曉儋公(嗣父)。猥以襲先人餘緒,又值世人不學,以文史見稱時流,己自知其陋矣。幼遭凶閔,性少和平,自視過高,意氣所激,不計利害。當官理事,有所建樹,亦有所摧折,三仕三黜,再羅黨獄,卒有天幸。遍歷江河數千里,所至資用不匱,悉仗友生有急難能得人死力。觀其所屈伸,即知吾長短之所在。」

新中國成立後

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陳志純為武漢市人民法院副院長。1951年2月,被選為武漢市人民檢查院(署)檢查委員會委員。l954年,調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先後當選政協湖北省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委員,武漢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第一屆委員會副秘書長、第二屆人大代表。

佛教居士

陳志純一生不僅專於經史致用之學,還對佛教研究精深,與羅燦、韓大載稱為武漢佛教界「三老」。其一邊教讀,一邊從政,一邊懲惡揚善。 l927年「七一五」事變,武昌監所關押831人,多系工農革命志士,陳志純分類解救,對所謂重囚128人,由其審判3月未戳1人。l934年,湖北大旱,蘄春縣尤為嚴重,災民食麻莖、觀音土等艱難度日,陳志純立即籌款,購買廉價麥粉、蠶豆等救濟鄉人。l935年至1937年任漢陽縣縣長期間,對欺壓百姓之地主豪吏予以痛懲,深受平民百姓的擁戴。1950年「抗美援朝」開始,武漢市成立市、區兩級抗美援朝宣傳委員會,發動全民捐錢獻物,作購買飛機大炮、充實志願軍裝備和接濟朝鮮難民之用,陳志純積極響應,捐資500萬元(舊幣)。諸例多不盡述。

1945年,任漢口佛教居士林理監會副理事長,1950年至l955年,任武漢市佛教聯合會副主任,並當選為湖北省佛教會第一、二屆理事,曾以武漢佛教居士代表身份參加全國政協會議。

著作

主編《湖北通志·地理志》。陳志純不僅精通法學,為湖北法界名人,還熟讀經史、地理,尤對方志有所研究。1940年2月,任湖北通志館編纂,主編地理志。以往編水道湖泊多以縣為經而分述,非腹則漏,不便省覽。陳志純定例以江、漢兩水為經,以注入各水為緯,所匯之湖泊隸於其下,並立水位、流率以及堤防等事,供水利建設之參考,實屬創舉。

家庭

  • 高祖陳以瑚,蘄州庠生,清文林郎。
  • 曾祖陳寶書,蘄州庠生,清文林郎。
  • 祖父陳瑞林(瓊甫),清朝舉人,國史館謄錄,議敘知縣,先後主講於江西鳳儀、浙江雙峰、蘄州麟山等書院。
  • 伯父陳國瓚,清朝副榜,資政院議員;父親陳國曹,蘄州庠生;三叔陳國珩,國學生(早逝);四叔陳國瑄,曾為《皖江日報》副編主筆;五叔(嗣父)陳國琪,清朝舉人,清末蘄州勸學所首任總董(民國任所長),湖北存古學堂管課官兼史學講師;六叔陳國瑃,業儒主家政。
  • 陳其諤,中國船舶工程技術專家,中國遠洋運輸總公司副總工程師、機務處處長。

參考文獻

  • 《湖北省志·人物誌》(下)政治人物錄/第1067-1069頁/陳志純,湖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
  • 《武漢市志·人物誌》政治人物錄/第375頁/陳志純,武漢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年7月);
  • 《黃岡市志》(下)卷四十二/人物傳/陳志純/第1991頁,湖北省黃岡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崇文書局出版,2004年10月;
  • 《鄂東人物誌》政治人物傳/陳志純,黃岡地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1994年9月);
  • 《鄂東人物》第二卷(王體全/主編)/名人/陳志純/第479頁,湖北長江出版集團、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2006年12月);
  • 《黃岡籍辛亥革命名人錄》/蘄春縣/陳志純/第205頁,政協黃岡市委員會學習文史委員會編(2001年8月);
  • 《蘄春縣誌》卷二十九/人物/人物傳/政治人物/陳志純/第829-830頁,蘄春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發行(1997年1月);
  • 《蘄春縣誌/資料選編》第四輯人物傳記/陳志純第82-85頁,蘄春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編(1987年12月);
  • 《辛亥革命與蘄春》(紀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專輯)/蘄春文史資料第四輯/陳志純/第106頁,蘄春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1991年10月);
  • 《蘄春名人錄》第一集/陳志純/第130-131頁,《蘄春名人錄》編輯委員會、政協蘄春縣文史文教衛委員會合編,(1993年9月);
  • 《陳氏宗譜》(義門陳蘄春莊得元戶)卷首/陳志純第236—239頁,祈·卷一第323-329頁,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德元村祀先堂編訂(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