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陸元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陸元方
出生639年
唐朝
逝世701年3月20日
武周
職業武周官員

陸元方(639年—701年3月20日[1]),字希仲蘇州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武周官員,兩度出任宰相

簡歷

陸元方出自吳郡陸氏太尉枝,曾祖父陸琛陳朝給事中、黃門侍郎,祖父陸山仁為荊州當陽縣丞,伯父陸柬之為著名書法家,官拜太子司議郎、崇文侍書學士,父親陸玄之僅至豫章

陸元方最初中了司成明經,足以為官,補三水、扶風、渭南三縣尉,又通過了八科舉,授里行監察殿中三御史。武則天年間,他曾受任出使嶺南,當時這是需要走海路的。船起航後,風浪大作,船中人害怕。陸元方說:「我是受命,不是圖私利,神豈會害我?」下令船繼續前行,不久就風平浪靜了。回朝後,他被任為殿中侍御史,當月升鳳閣舍人、秋官侍郎,兼太子中舍,又判秋官,守鳳閣。武則天曾在內殿賜宴,男寵張易之引蜀商宋霸子等數人在前博戲,宰相韋安石疏奏稱:「蜀商等賤類,不合預登此筵。」於是看左右令逐出他們,在座者皆失色。武則天因韋安石言辭正直,深慰勉之。時任鳳閣侍郎的陸元方在座,退下後對人說:「這是真宰相,非吾等所及。」[2][3]在秋官侍郎任上,他被酷吏來俊臣誣告,但和大多數被其彈劾的官員的命運相反,武則天沒有處置他,還手敕予以赦免,長壽二年(693年)九月還升他為行鸞台三守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為實質宰相。[4][5]

證聖初年(694年末),武則天不滿權相李昭德,將其外貶,宰相周允元和司刑少卿皇甫文備上表彈劾陸元方和其他幾位宰相——內史豆盧欽望、同平章事韋巨源杜景儉蘇味道不能匡正李昭德。五位被彈劾的宰相都被貶為刺史,陸元方被貶為綏州刺史。[4][5][6]

陸元方不久又被召回任檢校春官侍郎,又轉試天官二侍郎、尚書左丞兼司尉卿。一次,他被彈劾只選拔朋友做官,武則天憤而免其官,只許他白身履職。陸元方繼續推薦官員,武則天問他怎敢如此,他答:「臣只知道舉薦自己了解的人,不在乎是朋友還是仇人。」更推薦朋友崔玄暐,稱他有宰相之才。武則天相信他沒有偏袒了,聖歷二年(699年)八月再任他為鸞台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

久視元年(700年),武則天曾問陸元方宮外有何事發生,陸元方答:「臣是宰相,大事肯定會稟報,不敢拿民間瑣事煩擾陛下。」因而忤逆了武則天,臘月被罷相為司禮卿,[5]後又改太子李顯右庶子。後又任文昌左丞,前後掌選官及科舉各兩年,病卒。贈越州都督。開元十八年,又贈揚州大都督。

隋朝猛將來護兒的兩個兒子來恆來濟都有才學,陸元方說:「來護兒,兒把筆;虞世南兒帶刀言。」[7]陸元方誠實謹慎,第二次拜相時,無論武則天何時任命官員,都先諮詢他,陸元方將自己的推薦意見密封送入,並不洩露自己的私恩。陸元方臨終時,取來前後給武則天的奏稿並焚燒了,說:「我對別人的陰德多了,這肯定會為後人造福。」他還有一個密封的匣子從不讓人開啟,死後家人開啟了,原來裡面都是前後的敕書。諸子陸象先陸景倩陸景融後來都官居要職,其中陸象先在唐睿宗唐玄宗年間為宰相。唐德宗年間,陸元方得以續圖凌煙閣[8]

《新唐書·崔渙傳》載禮部侍郎崔璩死時,兒子崔渙才十歲,哀傷過人,陸元方異之。[9]崔璩開元二年尚在世,疑誤。

評價

  • 《舊唐書》史臣曰:陸元方博學大度,再踐鈞衡,當則天時,非有忠貞,應無黜責,綏州之任,抑又何慚!觀其濟海無私,狂風自止,臨終焚藁,溫樹始彰。故知正可以動神明,德可以延家代。

子孫

注釋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舊唐書·卷88》,出自劉昫舊唐書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新唐書/卷116》,出自《新唐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