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內戰 (1996年—2001年)
1996年阿富汗內戰 | |||||||||
---|---|---|---|---|---|---|---|---|---|
反恐戰爭和阿富汗衝突的一部分 | |||||||||
阿富汗內戰的發展情勢圖,時間自1996年至2001年末。 | |||||||||
| |||||||||
參戰方 | |||||||||
支持: 美國 (自2001年9月起) 俄羅斯[1][2] 伊朗[1][2] 烏茲別克[1][2] 印度[3] 塔吉克 土耳其 土庫曼 哈薩克 吉爾吉斯 |
支持: 沙烏地阿拉伯[2] 巴基斯坦[1][2] 卡達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布爾漢努丁·拉巴尼 (總司令) 艾哈邁德·沙阿·馬蘇德 † 伊斯梅爾汗 比斯米拉·汗·穆罕默迪 阿布都·拉希德·杜斯塔姆 哈米德·卡爾扎伊 阿卜杜勒·哈克 哈吉·阿卜杜勒·卡迪爾 阿西夫·莫希尼 穆罕默德·莫哈奇克 卡里姆·哈利利 |
穆罕默德·奧馬爾 (總司令) 阿卜杜勒·加尼·巴拉達爾 阿卜杜勒· 阿訇 奧薩馬·賓·拉登 艾曼·扎瓦希里 |
阿富汗內戰是由阿富汗伊斯蘭國之殘部北方聯盟與塔利班建立的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之間的內戰。自1996年塔利班攻陷喀布爾至2001年九一一襲擊事件之前,北方聯盟控制著阿富汗約三成領土,包括潘傑希爾省、巴達赫尚省、卡比薩省、塔哈爾省、帕爾旺省、庫納爾省、努里斯坦省、拉格曼省及昆都士省的一部分。北方聯盟的主要由三個阿富汗少數民族所主導,首先是塔吉克族,他們佔阿富汗人口的27%,阿富汗的第二大民族,之後是哈扎拉族和烏茲別克族,他們各佔阿富汗人口的9%。北方聯盟將很多互相敵對的阿富汗斯坦的軍事派別聯合了起來,共同抵抗塔利班。
塔利班奪權後,使原本不少敵對的派系有了共同敵人。1996年9月28日,塔利班將前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總書記穆罕默德·納吉布拉從聯合國駐喀布爾辦事處中帶出施加酷刑處死,並將屍體吊在卡車上示眾。同年10月9日,前政府軍國防部長艾哈邁德·沙阿·馬蘇德領導的主要由塔吉克斯坦人組成的前政府軍武裝、與烏茲別克斯坦武裝和伊斯蘭黨武裝簽署一份共同對抗塔利班的協議,成立阿富汗「最高防禦委員會」,成立反塔利班的北方聯盟。協議規定如果任何一方受到塔利班攻擊,其它派系應給予支持。北方聯盟總兵力約6萬人,其地是在東北部的潘傑希爾山谷。然而由於內部派系本身的矛盾,使聯盟的作用很少,在戰事上常常失利。
1998年4月17日,在美國總統特使、駐聯合國大使比爾·理查森斡旋下,雙方同意停火,並在4月27日的聯合國和伊斯蘭會議的主持下,在伊斯蘭瑪巴德舉行會談。由於雙方存在嚴重分歧,會談很快便破裂,雙方重新交戰,發起進攻。1998年8月8日,塔利班占領阿富汗北部最大城市馬扎里沙里夫。1999年7月28日,已控制近90%領土的塔利班向北方聯盟發起大規模進攻,意圖取得阿富汗的完全控制權,以換得國際社會的承認,並奪取了北方聯盟的戰略重地巴格蘭空軍基地,不過聯盟很快便發動反攻,收復幾乎所有失地。2000年5月10日在沙烏地阿拉伯吉達舉行的會談中,雙方達成停火協議,同意交還戰俘。但在9月,雙方又發生激戰,塔利班奪取了塔盧坎,但很快被馬蘇德指揮的軍隊奪回。2001年,在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北約國家的支持下,北方聯盟成功地從塔利班手中奪回了大部分阿富汗斯坦領土,建立了新的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1.3 Afghanistan : Crisis of Impunity: The Role of Pakistan, Russia and Iran in Fueling the Civil War. Volume 13, Number 3. Human Rights Watch. July 2001: 36–49 [30 September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0).
- ^ 2.0 2.1 2.2 2.3 2.4 Rashid, Ahmed. Mazar-e-Sharif 1997: Massacre in the north. Taliban: Islam, Oil and the New Great Game in Central Asia. London: I.B. Tauris. 2002: 72 [2 October 2018]. ISBN 9781860648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7).
- ^ 存档副本 (PDF). [2021-08-1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1-08-15).
- ^ McCarthy, Rory; Carter, Helen; Norton-Taylor, Richard. The elite force who are ready to die. The Guardian. October 26, 2001 [2021-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