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德國大使館舊址
黃山、南山陪都遺蹟 | |
---|---|
德國大使館 | |
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重慶市南岸區黃桷埡街道文峰段72號 |
分類 | 近現代代表性建築 |
時代 | 1938年-1946年 |
編號 | 1-107 |
認定時間 | 2000年9月7日 |
德國駐華大使館曾於1938年至1941年期間隨民國政府遷都重慶而將其館舍設於重慶市南岸區。該建築原為德國醫生保羅·阿斯米(Paul Assmy)的私人別墅,地處黃桷埡街道文峰段72號。大使館舊址自1991年起被納入南岸區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被納入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德國在重慶的商業活動可追溯到19世紀末。1891年,重慶開埠,不少德國商人進入重慶開設洋行,帶走山貨土產,並運來雨傘、鬧鐘等洋貨[1]。至1904年,德國正式在重慶設立領事館,其職責是保護該國在華利益,保護該國公民和法人的權益,管理本國僑民,協助和管理本國的船舶飛機等事宜,領區範圍轄四川全省。館址最初設在蜈蚣嶺,後又遷入通遠門。在成立初期,德方並未派駐領事,而是僅設2名副領事,其中米雷爾常駐重慶,負責處理日常事務;另一副領事卜思則駐成都,遇事可隨時商議[2]。
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後,德國駐華大使館於1937年隨國民政府從南京遷往重慶,德國駐渝領事館事務隨即移交給大使館。但因日軍飛機對重慶的轟炸,大使館考慮遷址。為此,德國駐華大使代辦飛師爾及秘書康朴於1938年8月14日抵達重慶,籌設大使館新址。經商談後,他們在南岸覓得原德國醫生保羅·阿斯米(Paul Assmy)的私人別墅,在此基礎上改建為德國大使館[3]。
1941年7月1日,德國正式承認南京的汪精衛政權,國民政府立即宣布對德斷交,重慶德國大使館隨之撤館。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次日,國民政府在正式對日本宣戰的同時,亦正式對德國、義大利宣戰。德國既為敵國,根據國民政府1942年元旦公布的敵國人民、財產處理條例,以及同年1月11日公布的敵國人民檢查登記移居辦法、收容所管理章程、敵產管理清理辦法、敵產處理委員會組織章程,正式封閉了重慶的德國大使館[3]。
建築
重慶德國大使館地處南岸區黃桷埡街道文峰段72號,原為1906年赴蓉開辦診所兼醫療學院的德國醫生保羅·阿斯米(Paul Assmy)所建,具體落成時間已不可考。建築主體為一棟坐北朝南的中西合璧風格別墅,占地約100平方米,二樓一底,磚石結構。底層地板和牆壁全由長、寬、高均約60厘米的方石砌成,間隔為底樓6間,一樓6間,閣樓5間,建築面積300平方米,通高13米。前傍文峰塔,後臨向家坡。其中從屋頂可仰望文峰塔的部分塔尖。別墅臨崖一面則可俯瞰渝中半島,四周栽有香樟、松樹和黃葛樹等植物。別墅二樓鋪有柏木地板,青磚砌牆,建有巨大壁爐。頂樓則是為閣樓,依屋頂傾斜,內空高矮不一。建築前院的松樹林內矗立有一塊圓頭方碑,採用德文碑刻,為前主人保羅·阿斯米之墓碑。[1][3]
德國大使館舊址自1991年起被納入南岸區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則作為黃山、南山陪都遺址的組成部分被納入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4][5]。
參考資料
- ^ 1.0 1.1 揭开南山德国使馆墓碑之谜. 重慶晚報. 2009-10-19 [2015-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 ^ 各国驻渝领事馆的设立. 新華網. 2007-01-21 [2015-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 ^ 3.0 3.1 3.2 德国大使馆遗址. 新華網. 2005-08-12 [2015-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 ^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中國政府公開信息整合服務平台. 2000-09-07 [2015-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 ^ 重庆市市级以上重要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華龍網. 2013-04-19 [2015-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