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斯本議定書
附加於1991年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里斯本議定書 | |
---|---|
簽署日 | 1992年5月23日 |
簽署地點 | 葡萄牙里斯本 |
生效日 | 1994年12月5日 |
簽署者 | 白俄羅斯 哈薩克 俄羅斯 烏克蘭 美國 |
里斯本議定書[1]全名附加於1991年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里斯本議定書,指的是由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哈薩克代表簽署的一份議定書;該議定書承認這四個國家是蘇聯的繼承者,且這四個國家都需依照《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繼續履行蘇聯在解體前的所有義務。該議定書於1992年5月23日在葡萄牙里斯本簽署。 [2]
背景
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後,前蘇聯在聯合國的席位由俄羅斯代表繼承[3];原蘇聯所屬核武器的去向也成為了世界關注的問題之一。這些核武器大多數在俄羅斯境內,但也有一些存儲於白俄羅斯[4]、烏克蘭[5]和哈薩克[6]境內;其中,烏克蘭境內擁有核武器數量占蘇聯核武庫的17%。[7]除此之外,蘇聯還於解體前在1991年7月簽署了《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
1991年12月8日,獨立國家國協成立,並在後續的13天內成員國數量達到11個;1991年12月21日,獨立國家國協11個成員國簽署阿拉木圖宣言,建立了獨立國協聯合武裝部隊。[8]
內容
里斯本議定書承認了白俄羅斯、哈薩克、俄羅斯和烏克蘭作為蘇聯繼承國的合法地位,並仍需履行蘇聯解體前簽訂的各條約所規定的義務。[9]除此之外,白俄羅斯、哈薩克和烏克蘭需要遵守1968年7月1日簽署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對無核國家的規定,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為達成該條約所規定條款作出必要的行動。[10]
簽署
1992年5月23日,議定書在里斯本由皮亞特羅·克拉夫琴卡、圖勒根·朱季耶夫、安德烈·科濟列夫、阿納托利·茲連科和詹姆斯·貝克分別代表白俄羅斯、哈薩克、俄羅斯、烏克蘭和美國五方簽署,一式五份,每份由白俄羅斯語、英語、哈薩克語、俄語和烏克蘭語分別書寫,所有語言版本都具有同等效力。[11]
生效
儘管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哈薩克已於1992年5月在該議定書上簽字,但每個國家的政府都還需要承認該議定書和條約有效才能執行這些條例——俄羅斯作為蘇聯的繼承國,甚至也仍需要等待政府承認《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12]儘管在烏克蘭有不少人反對放棄核武器[13],但里斯本議定書的所有簽署國還是在1994年12月5日交換了承認書,協議自此刻起正式生效。[10]
哈薩克政府比起維持核武庫,更願意將資源集中用於國家的發展。[14]為了換取美國和俄羅斯的安全保障及軍事、財政方面的援助,哈薩克在1995年5月之前即已向俄羅斯交出了所有核武器。[15]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為止仍拒絕全面執行該議定書,希望保留核威懾力量或外交談判籌碼;但白俄羅斯在經濟上相當依賴俄羅斯,故最終還是執行了將所有核武器轉讓給俄羅斯的協議。烏克蘭最終也為換取美俄雙方的各方面援助同意交出核武器。[15]1996年底,所有議定書籤署國向俄羅斯交出了所有的核武器,至此里斯本議定書徹底完成了所有執行工作。[16]
後續
烏克蘭
在議定書籤署期間,烏克蘭擔心後續在獨立國協各國領土可能發生一系列因當地種族間摩擦產生的武裝衝突(如1991-1992年南奧塞提亞戰爭、聶斯特河沿岸戰爭等)。1992年1月11日,烏克蘭和俄羅斯聯邦之間關於黑海艦隊歸屬的談判失敗,之後俄羅斯議會委員會開始就1954年克里米亞轉交給烏克蘭的合法性作出修改。[17]
在美蘇簽署的《第一次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中,烏克蘭被承認為蘇聯的繼承者之一。[7]根據里斯本議定書第五條,烏克蘭必須作為不擁有核武器的締約國承諾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7];除此之外,烏克蘭與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簽署國都需承認《第一次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效用,並且應當履行該條約的所有規定。[7]
在簽署《里斯本議定書》之前,烏克蘭已經就其成為無核國家的意圖發表了幾項正式聲明,其中包括烏克蘭國家主權聲明(第9條)以及一些單獨的烏克蘭法律條款。簽署議定書後,時任烏克蘭總統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在第46屆聯合國大會上正式宣布烏克蘭有意獲得無核國家地位。 [7]
1993年11月18日,烏克蘭最高拉達在閉門會議中通過了承認里斯本議定書和《第一次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動議[18],並列出了烏克蘭可以加入不擴散條約的條件清單和必須成為進一步談判主題的內容清單。[7]經過俄羅斯、烏克蘭和美國之間的談判,三國總統在1994年1月14日簽署了有關《第一次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流程聲明[19] 。1994年9月6日,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江澤民與時任烏克蘭總統列昂尼德·庫奇馬在基輔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克蘭聯合聲明》,承諾不對烏克蘭使用核武器[20],並在烏克蘭受核威脅時向該國提供安全保證。[21] 次日,烏克蘭、俄羅斯、英國和美國領導人簽署了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為烏克蘭作為無核武器國家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提供安全保障。[22]
白俄羅斯
1993年7月,白俄羅斯正式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成為了首個自願放棄由前蘇聯繼承的核武器的獨立國協國家。1994年12月5日,白俄羅斯與英美俄三方簽署了布達佩斯備忘錄,後者三方願意為白俄羅斯提供安全保障。到1996年11月,所有的核武器均已從白俄羅斯撤出。[23]
2000年5月13日,白俄羅斯通過了承認《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有效的決議;並令此條約即刻生效。[24]
哈薩克
1993年夏,哈薩克民間在阿拉木圖組建了反核聯合會,強烈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閉位於新疆的羅布泊核試驗場。哈薩克政府也在之後多次向北京強調禁止試驗的有關問題,但中方始終堅持拒絕關閉核試驗場地,一度導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哈薩克政府之間的關係惡化。[25]
同年9月,哈薩克和美國代表展開了多次磋商,希望美方能夠在哈薩克拆毀蘇聯制SS-18彈道飛彈後給予一定經濟援助。1993年10月初,國際原子能機構在維也納總部正式批准哈薩克加入;這意味著哈薩克的所有核設施在未來都將受該機構監管或保護。[25]
延伸閱讀
參考內容
- ^ The Lisbon Protocol At a Glance | Arms Control Association. www.armscontrol.org. [2023-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6).
- ^ Lisbon Protoco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from the U.S. State Department website
- ^ End of the Soviet Union: Soviet U.N. Seat Taken by Russia. New York Times. 1991-12-25: 6 [2020-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6).
- ^ Belarus Overview. NTI. [202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3).
- ^ Ukraine. The Nuclear Threat Initiative. [202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2) (英語).
- ^ Kazakhstan. The Nuclear Threat Initiative. [202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03) (英語).
- ^ 7.0 7.1 7.2 7.3 7.4 7.5 Volodymyr Vasylenko. Non-nuclear status of Ukraine: past, present, future (Без』ядерний статус України: минуле, сучасне, майбутнє). The Ukrainian Week. 31 May 2018
- ^ APPENDIX C -- Belarus and Moldova.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13).
- ^ Lisbon Protocol (1992) | Nuclear Arms Control Treaties. www.atomicarchive.com. [202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1).
- ^ 10.0 10.1 The Lisbon Protocol At a Glance | Arms Control Association. www.armscontrol.org. [202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6).
- ^ TREATY LISBON PROTOCOL - 2009—2017 (PDF). state.gov. [2023-01-1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4-02).
- ^ START I. The Nuclear Threat Initiative. [2023-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1) (英語).
- ^ Mearsheimer, John J. The Case for a Ukrainian Nuclear Deterrent. Foreign Affairs. 1993, 72 (3) [2023-01-11]. ISSN 0015-7120. doi:10.2307/20045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1).
- ^ staff, Bulletin. Kazakhstan's nuclear ambitions.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2008-04-28 [2023-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5).
- ^ 15.0 15.1 Amy F. Woolf. 91144: Nuclear Weapons in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Location, Command, and Control. FAS. 1996-11-27 [2007-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10).
- ^ The Lisbon Protocol At a Glance | Arms Control Association. www.armscontrol.org. [2023-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6).
- ^ Mykola Savchenko. A step forward, two steps back (Крок уперед, два кроки назад)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natomy of the undeclared war (Анатомія неоголошеної війни). 1997
- ^ Не-Ядерне рішення. umoloda.kyiv.ua. [2023-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1) (烏克蘭語).
- ^ Trilateral declaration of presidents of Russia, United States, and Ukrain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Verkhovna Rada.
- ^ 中乌联合声明:中国承诺向乌克兰提供核安全保证. mil.news.sina.com.cn. [2023-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26).
- ^ 双边关系回顾.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烏克蘭大使館. 2004-07-01 [2015-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5).
- ^ Budjeryn, Mariana. Was Ukraine’s Nuclear Disarmament a Blunder?. World Affairs. 2016-09, 179 (2): 9–20 [2022-03-10]. ISSN 0043-8200. doi:10.1177/004382001667377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0) (英語).
- ^ Nuclear Disarmament, WMD Non-proliferation and Export Control. gov.by. [202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08) (英語).
- ^ Comprehensive Nuclear-Test-Ban Treaty. gov.by. [202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08).
- ^ 25.0 25.1 Laumulin, Murat. Nuclear Politics and the Future Security of Kazakhstan (PDF). The Nonproliferation Review. 1994, (33): 61-65 [2023-01-1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