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青雲
鄧青雲 | |
---|---|
出生 | 英屬香港 | 1947年7月23日
居住地 | 美國紐約州羅徹斯特 |
國籍 | 美國 |
母校 | 元朗商會小學 元朗公立中學 英皇書院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 康奈爾大學 |
知名於 | 有機發光二極體 異質接面有機太陽能電池 |
獎項 | 國際信息顯示學會Jan Rajchman獎 (2001) 美國化學會Carothers獎 (2001) 洪堡研究獎 (2005) 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Daniel E. Noble獎 (2007) 以色列沃爾夫基金會沃爾夫化學獎 (2011) 德國愛德華瑞恩基金會愛德華瑞恩獎 (2013) 美國光學研究會尼克·何倫亞克獎 (2014) IEEE西澤潤一獎 (2017) |
科學生涯 | |
研究領域 | 物理學、有機化學 |
機構 | 香港科技大學 羅徹斯特大學 伊士曼柯達公司 |
鄧青雲(英語:Ching W. Tang,1947年7月23日—),華裔美國物理學家,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物理學會會士,國際信息顯示學會會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羅徹斯特大學化學工程系、化學系及物理與天文學系榮譽退休教授,香港科技大學高等研究院東亞銀行教授[1]。鄧青雲是首位榮膺沃爾夫化學獎的華裔科學家[2]。
學術研究
鄧青雲的學術貢獻主要在於發現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和異質結有機太陽能電池(BHJSC),發展有機發光半導體顯示技術。他在有機半導體材料和有機電子學方面的基礎研究和產業化研究得到了業界的廣泛承認和肯定[3]。2006年,鄧青雲因「其發明的有機發光半導體和異質結有機太陽能電池奠定了現代有機光電子學的基礎」而獲遴選為美國工程院院士。2011年,鄧青雲與芝加哥大學的斯圖爾特·賴斯教授、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克日什托夫·馬蒂亞謝夫斯基共同獲得了沃爾夫基金會頒發的沃爾夫化學獎[4],基金會對他們的部分評價是「在化學合成及屬性領域所作的深入、創造性的貢獻,以及對有機材料的理解」。
生平
鄧青雲是華裔,1947年生於香港元朗,祖籍廣東惠州,1959年畢業於元朗商會小學小六年級[5],初中於元朗公立中學就讀,高中畢業於英皇書院。鄧後於1970年獲得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化學理學學士銜;於1975年獲得美國康奈爾大學物理化學博士。在1975年-2006年,鄧分別擔任伊士曼柯達公司研究科學家、高級研究科學家、助理研究員、高級助理研究員和資深研究員[6]。2006年,鄧受聘羅徹斯特大學,擔任化學工程系,化學系、及物理和天文學系教授[7]。2013年11月,鄧被香港科技大學高等研究院聘請為Bank of East Asia 教授[8]。
院士及會員
獲獎
- 1994年,獲伊士曼柯達公司頒發的柯達傑出發明家稱號
- 2000年,獲伊士曼柯達公司頒發的伊士曼創新獎
- 2001年,獲國際信息顯示學會頒發的Jan Rajchman獎
- 2001年,獲美國化學會頒發的Carothers獎
- 2003年,獲美國化學會頒發的團隊創新獎
- 2003年,獲伊士曼柯達公司頒發的柯達研究實驗室資深研究員稱號
- 2005年,獲洪堡研究獎
- 2007年,獲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頒發的Daniel E. Noble獎
- 2010年,獲羅切斯特大學Hajim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頒發的終身成就獎
- 2011年,榮獲以色列沃爾夫基金會頒發的沃爾夫化學獎[10]
- 2013年,獲德國愛德華瑞恩基金會頒發的愛德華瑞恩獎[11]
- 2014年,獲美國光學學會頒發 Nick Holonyak, Jr.獎[12]
- 2017年,獲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頒發的IEEE西澤潤一獎。[13]
- 2018年,獲NEC C&C基金會頒發的NEC C&C 獎章。[14]
- 2019年,獲日本稻盛基金會頒發的日本京都獎。[15]
榮譽
- 2002年,獲聘請為華南理工大學榮譽教授
- 2004年,獲聘請為上海大學榮譽教授[16]
- 2010年,獲上海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17]
- 2013年,入選消費者電子學會的名人堂[18]
- 2018年,入選美國發明家名人堂[19]
代表性著作
- Tang, C. W., Two-layer organic photovoltaic cell,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1986), 48(2), 183-5. DOI: 10.1063/1.96937
- Tang, C. W.; VanSlyke, S. A.,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ode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1987), 51(12), 913-15. DOI: 10.1063/1.98799
- Tang, C. W.; VanSlyke, S. A.; Chen, C. H., Electroluminescence of doped organic thin films,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1989), 65(9), 3610-16. DOI: 10.1063/1.343409
- VanSlyke, S. A.; Chen, C. H.; Tang, C. W.,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with improved stability,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1996), 69(15), 2160-62. DOI: 10.1063/1.117151
參考
- ^ 香港科技大學賽馬會高等研究院. [2014-09-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30).
- ^ 港產科學家奪沃爾夫化學獎. [2011-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清華新聞網 《第三代顯示技術發明人鄧青雲訪問清華》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4-02-02.
- ^ 科學網 《华人科学家邓青云教授获2011年沃尔夫化学奖》. [2011-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18).
- ^ 學校消息 元朗商會. 華僑日報. 1959-07-19: 4 [2023-07-15].
- ^ 新華網 《鄧青雲 博士》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4-01-07.
- ^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Inventor of Next-Generation Display Technology Joins Faculty. [2010-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2-11).
- ^ 高等研究院東亞銀行教授席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具權威港科院12月成立. [Jan 11,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中文).
- ^ Ching Tang Winner of Wolf Prize in Chemistry - 2011. [Oct 11,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29) (英語).
- ^ Technologiepreis - Technology Award 2013. [Oct 2,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1-20) (德語).
- ^ The Optical Society Announces 20 Recipients of Prestigious OSA Awards for 2014. [Oct 11,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3) (英語).
- ^ Recipients of IEEE Jun-Ichi Nishizawa Medal (PDF). [Jan 11, 201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7-01-18) (英語).
- ^ NEC C&C Foundation Awards 2018 C&C Prize. [Jun 13,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7) (英語).
- ^ 华人科学家获2019年日本京都奖. [Jun 14,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9) (英語).
- ^ 中國學術會議在線 《「第六屆全國暨華人有機分子和聚合物發光與雷射學術會議大會」在上海隆重舉行》[永久失效連結]
- ^ 上海大學《邓青云教授名誉博士学位授予仪式暨学术报告会》. [Dec 28,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25) (中文).
- ^ Introducing the 2013 CE Hall of Fame: The Innovators. [Oct 11,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7) (英語).
- ^ Ching Tang inducted into National Inventors Hall of Fame. [Jun 14,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7)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