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王府曲本
車王府曲本指中國清代某蒙古車王府所收藏的戲曲、曲藝刻本和手抄本的總稱。共計約1600餘種,4400餘冊。分戲曲和曲藝兩大部分。曲目大部分與通行本不同,有的為孤本流傳,不少曲本還記有演出時腳色配置情況,類似演出腳本,因而為研究近代中國戲曲史的珍貴史料[1]。
源流
對於車王府曲本來自於哪座車王府,學者們尚有爭議。有車臣汗王、車林巴布[2]和車登巴咱爾等說[3]。曲本大概於中華民國成立後從王府散出。民國十四年(1925年)秋為北京孔德學校馬廉從書肆購得,劉半農曾見過最早的一批購入曲本,認為其頗有價值。當年秋冬,馬廉委託顧頡剛整理。顧當年未能整理完,第二年暑假顧從廈門大學利用回京之便繼續整理,基本完成分類目錄,分兩期刊登在《孔德月刊》上。計1444種,2154冊,分類編目,總名為蒙古車王府曲本,藏北京大學圖書館[1]。
1927年日本學者長澤規矩也結識馬廉,開始收藏俗曲唱本,引起引發了對於曲本的研究。1928年孔德學校又購得車王府曲本219種,2560冊,曲本內容與前一批銜接,用紙、裝幀均同,藏首都圖書館。現各處所藏車王府曲本共計約1600餘種,4400餘冊。任中山大學史語所主任的顧頡剛也組織人完成了抄本,今藏於中山大學圖書館[3]。
內容
車王府曲本大都是明清兩代的作品,尤以清道光至光緒年間的作品居多,絕大多數不署作者姓名,亦未刊刻流傳。分戲曲和曲藝兩大部分。戲曲有850餘種,其中京劇約居半數,次為崑曲,還有皮影戲、木偶戲、高腔、弋陽腔、吹腔、西腔,秦腔等,還有相當數量是不明劇種的[4]。曲藝部分包括子弟書、鼓詞、雜曲三類。雜曲中最多的是馬頭調,其次為岔曲、牌子曲和趕板,再次為快書、蓮花落、湖廣調、天津調、嘆十聲、焰口、十二月、太平年等,也有一些是不明腔調的。
整理
車王府曲本歷經幾代學者的研究和整理,但還有很大部分尚未完成。1956年中國曲藝研究會組織人員整理了鼓詞《西遊記》,題名《說唱西遊記》出版。1990年起人民文學出版社開始選擇若干種進行校點、排印出版,如鼓詞《劉公案》等,已經印出。1991-1993年中山大學出版社陸續出版了《車王府曲本菁華》[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