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耀組
賀耀祖 | |
---|---|
第一、二屆全國政協委員 | |
任期 1949年—1959年 | |
第一、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 |
任期 1954年—1961年 | |
重慶市政府市長 | |
任期 1942年12月—1945年11月 | |
前任 | 吳國禎 |
繼任 | 張篤倫 |
中華民國駐蘇聯特別大使 | |
任期 1939年—1940年 | |
甘肅省政府代理主席 | |
任期 1937年4月—1937年12月 | |
前任 | 朱紹良 |
中華民國駐土耳其公使 | |
任期 1934年11月—1937年 | |
個人資料 | |
字 | 貴嚴 |
出生 | 大清湖南省寧鄉縣煤炭壩鎮賀石橋村 | 1889年5月8日
逝世 | 1961年7月16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 (72歲)
國籍 | 大清(1889年–1911年) 中華民國(1912年–1926年) 中華民國(1926年–194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961年) |
政黨 | 中國國民黨 (?年–1949年) |
其他政黨 |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民革;1949年-1961年) |
配偶 | 倪斐君 |
母校 | 陸軍士官學校 |
職業 | 軍人、政治家、外交官 |
軍事背景 | |
效忠 | 中華民國 |
服役時間 | 1916年至1929年 |
參戰 | 北伐戰爭 |
賀耀組(1889年5月8日—1961年7月16日),號貴嚴,湖南寧鄉人,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將領、政治家、外交官。
生平
在湘軍的崛起
1889年5月8日,賀耀組出生在湖南省寧鄉縣煤炭壩鎮賀石橋村一個地方官吏家庭。1905年(光緒31年),湖南新軍募兵,他報名參軍。後入湖南陸軍小學堂。1909年(宣統元年)畢業後,先後入武昌陸軍中學、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從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1期畢業後的1911年(宣統3年),他赴日本留學,入東京振武學校。[1]同年7月,經劉揆一介紹加入中國同盟會。[1][2][3][4]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賀耀組到蘇州加入江蘇的革命軍。[1]1914年(民國3年)夏,他回到日本入陸軍士官學校中國學生隊第11期。當時,他是何應欽、朱紹良的同學。1916年(民國5年)畢業歸國。[2][3][4]
歸國後,他加入湘軍,在第1師師長趙恆惕手下任職。此後,他不斷立下軍功,1920年(民國9年)升任第1旅旅長。1921年,趙恆惕任湘軍總司令,控制湖南省軍政大權。1923年(民國12年)7月,支持孫文(孫中山)的譚延闓進攻湖南省,賀耀組奉趙恆惕之命迎撃並驅逐了譚延闓。因立下軍功,賀耀組升任第1師師長,駐常德。[5][3][4]
參加北伐與濟南事件
1926年(民國15年)春,賀耀組的同僚、湘軍指揮官唐生智驅逐了趙恆惕,賀耀組和湘軍第三師師長葉開鑫合作,同時向主政北京政府的吳佩孚支援下討伐唐生智。葉開鑫、賀耀組將唐生智逐出長沙市,唐生智乃投靠廣州國民政府,其湘軍部隊也轉換身分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軍,援助自廣東出撃的國民革命軍主力。此後湖南內戰戰局完全逆轉,賀耀祖所能控制的兩個湘軍師處於劣勢,最後決定投降投靠國民革命軍。但是,賀耀組沒有投奔唐生智所率的第八軍,而是納入由李宗仁主政的新桂系擔任國民革命軍第七軍第2師師長。[6][3][4]
同年10月,新桂系投入國民革命軍北伐,揮軍江西省,擊敗了北京政府方面的孫傳芳部,11月占領九江。此後,他率軍至南京。1927年(民國16年)3月,升任國民革命軍第四十軍軍長,同何應欽、魯滌平、程潛共同警備南京。[1][7]賀耀組受蔣介石賞識,成為蔣的心腹。四·一二事件後,賀耀組任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江蘇省政務委員會委員、軍事委員會委員等職務,1928年(民國17年)1月任南京衛戌司令。[8][3][4]
同年3月,賀耀組兼任國民革命軍第一集團軍第3縱隊總指揮,不久任第3軍團總指揮,出擊山東方面。賀耀組在山東各地擊敗北京政府方面的張宗昌部,4月末攻入濟南。此時,賀耀組軍同日軍發生衝突,日本政府同南京國民政府間產生糾紛,濟南事件發生。日本方面要求蔣介石將所謂濟南事件的責任者賀耀組罷免,蔣介石遂罷免了賀耀組的第3軍團總指揮兼南京衛戌司令的職務。同年11月,賀耀組出任訓練總監部副總監。[9][3][4]
蔣介石的心腹
1929年(民國十八年)5月,賀耀祖被任命為國民政府代理參軍長,1930年2月正式任參軍長。[1]中原大戰之際,任徐州行營主任,為籠絡馮玉祥部下、促使他們分崩離析作出了貢獻。
1931年(民國二十年)11月,當選中國國民黨第四屆中央執行委員。12月15日,蔣介石召開第四十九次國務會議,任命賀耀祖為甘寧青宣慰使。[10]賀耀祖並兼任甘肅省政府委員。
在這段時間內,賀耀組向蔣介石進言,建議同土耳其建立外交關係,受到蔣介石採納。1934年11月至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春,賀耀組任中國駐土耳其公使。[1]其間,他獲授陸軍中將銜,並當選中國國民黨第五屆中央監察委員。公使任滿歸國後,1937年4月至12月代理朱紹良任甘肅省政府主席。[1][9][12][4]
抗日戰爭爆發後的1938年初,賀耀組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辦公廳主任,獲授陸軍上將銜。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4月,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第1處主任兼全國經濟委員會秘書長,1942年秋,兼任國家總動員委員會秘書長,負責中國國內物資管控及調度。[12][4]以上任職經歷表明,賀耀組受到蔣介石的信任,多任要職。[13]
同蔣介石的對立與晩年
在抗日戰爭中,賀耀組同中國共産黨開始交流。比如八路軍蘭州辦事處主任謝覺哉是賀耀組的同郷和朋友,在第二次國共合作前後,謝覺哉常同賀耀組交流。賀耀組的妻子倪斐君在中蘇文化協會婦女委員會任職期間常同中國共産黨方面接觸,倪斐君對中國共産黨抱有好感及同情。受到以上各種影響,賀耀組逐漸傾向容共。1942年(民國三十一年)12月,賀耀組任重慶市市長,[14][12][4]當時他因容共與反共問題以及重慶的行政施策等問題而經常同蔣介石對立,兩者之間的信頼關係完全破裂。[15]
1945年5月,賀耀組任中國國民黨第六屆中央監察委員,同年11月辭任重慶市市長。此後他同王大楨(王芃生)在南京創建新亞洲協會,並創刊關注國際情勢的雑誌《新亞洲月刊》。1946年,賀耀祖移居上海市,聯繫民主人士開展反內戰、反獨裁的民主愛國運動。[14]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5月,賀耀組被任命為戰略顧問委員會委員,1949年3月被任命為行政院政務委員,但是賀耀組因為第二次國共內戰而對蔣介石十分不滿,沒有實際任職。[16][12][4]
1949年春,賀耀組赴香港加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民革),同年8月13日和黃紹竑、龍雲、劉斐等44人發表宣言投共,赴北京。[14]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兼交通部部長、民革中央常務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1屆、第2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第1屆、第2屆)。[14]1961年7月16日,賀耀組在北京市病逝。享年73歲(滿72歳)。[14][16][12][4]
家庭
妻子倪斐君。
著作
- 『津浦線上蔣閻兩軍戰況概述』
- 『1928年日軍侵占濟南的回憶』
注釋
- ^ 1.0 1.1 1.2 1.3 1.4 1.5 1.6 黃海潮 & 姜宏照 (2002),第90頁.
- ^ 2.0 2.1 劉世善(2002)、258頁。
- ^ 3.0 3.1 3.2 3.3 3.4 3.5 徐主編(2007)、2107頁。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劉國銘主編(2005)、1800頁。
- ^ 劉世善(2002)、258-259頁。
- ^ 劉世善(2002)、259-260頁。
- ^ 東亜問題調査會編(1941)、34頁記述道,1927年南京事件爆發,賀耀組的部隊為起因,但實際上賀耀組並未參與,此為誤記(該事件最大的責任者為程潛)。
- ^ 劉世善(2002)、260-261頁。
- ^ 9.0 9.1 9.2 劉世善(2002)、261頁。
- ^ 上海,《中央日報》,1931年12月16日,第一張第四版
- ^ 徐主編(2007)、2107-2108頁。
- ^ 12.0 12.1 12.2 12.3 12.4 徐主編(2007)、2108頁。
- ^ 劉世善(2002)、261-262頁。
- ^ 14.0 14.1 14.2 14.3 14.4 黃海潮 & 姜宏照 (2002),第91頁.
- ^ 劉世善(2002)、262頁。
- ^ 16.0 16.1 劉世善(2002)、263頁。
參考文獻
- 劉世善「賀耀組」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民国人物传 第11卷. 中華書局. 2002. ISBN 7-101-02394-0.
- 徐友春主編. 民国人物大辞典 増訂版.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7. ISBN 978-7-202-03014-1.
- 劉國銘主編. 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書. 団結出版社. 2005. ISBN 7-80214-039-0.
- 東亜問題調査會編. 最新支那要人伝. 朝日新聞社. 1941.
- 黃海潮; 姜宏照. 爱国将领贺耀祖. 《宁乡史地》. 海南省海口市: 南方出版社. 2002. ISBN 7-80660-538-X.
中國(國民政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