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地震
日期 | 貞觀11年5月26日 869年7月13日[1] |
---|---|
規模 | Ms 8.3-8.6(估計值)[2] MW >8.7-9.0(估計值)[3] |
震央 | 38°30′N 143°48′E / 38.5°N 143.8°E |
影響地區 | 日本 |
海嘯 | 有 |
傷亡 | 大約1,000人罹難 |
貞觀地震(日語:貞観地震〔貞觀地震〕/じょうがんじしん Jōgan jishin */?),又稱為貞觀三陸地震(貞観三陸地震〔貞觀三陸地震〕/じょうがんさんりくじしん Jōgan Sanriku jishin),是指出在日本平安時代前期、清和天皇貞觀11年5月26日(869年7月13日)發生在三陸近海的強烈地震,原因推測為當時日本海溝斷層錯動所導致[1]。據估推算,這場芮氏地震規模為8.3的以上,也引發的巨大海嘯造成了當時日本東部沿海地區巨大的損害[2]。
地質背景
日本列島地處歐亞大陸板塊、北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4個板塊的交界處,是組成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1部分[4]。在太平洋板塊、北美洲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菲律賓板塊互相碰撞[5],讓日本列島逐漸從海底突起[6],這變得日本附近的地區火山、地震等自然災害頻發[7][8]。
這場地震震央位於在日本海溝,也是由逆斷層錯動所導致的大型逆衝區地震,跟在21世紀初發生的東日本大地震屬於同一類型[3]。
震害情況
史書《日本三代實錄》(又稱《三代實錄》,於醍醐天皇延喜元年(901年)成書)中,對貞觀地震進行了詳細的紀錄。
貞觀十一年五月廿六日(869年7月13日),地震發生:
“ | ⋯⋯五月廿六日癸未,陸奧國地大震動,流光如晝隱映。頃之,人民叫呼,伏不能起,或屋仆壓死、或地裂埋殪;馬牛駭奔,或相昇踏。城(郭)倉庫、門櫓墻壁,頽落顛覆,不知其數;海口哮吼,聲似雷霆;驚濤涌潮,泝洄漲長,忽至城下,去海數十百里,浩々不辨其涯諸。原野道路,惣爲滄溟,乘船不遑,登山難及,溺死者千許,資產苗稼,殆無孑遺焉。⋯⋯ | ” |
朝廷的應對
當時的日本朝廷反應緩慢,直到三個月後的貞觀十一年九月七日(869年10月19日)才有所動作,派遣使者勘察災情:
“ | ⋯⋯九月七日辛酉⋯⋯以從五位上行左衛門權佐兼因幡權介.紀朝臣春枝爲檢陸奧國地震使;判官一人、主典一人。⋯⋯ | ” |
同年十月十三日(11月24日),清和天皇正式下詔妥善安置生還者、埋葬死者,並免除災民之勞役及賦稅[9]:
“ | ⋯⋯十月十三日丁酉,詔曰:「羲農異代,未隔於憂勞;堯舜殊時,猶均於愛育;豈唯地震周日,姫文於是責躬;旱流殷年,湯帝以之罪己。朕以寡昧,欽若鴻圖,脩德以奉靈心、蒞政而從民望,思使率土之內,同保福於遂生;編戶之間,共銷災於非命,而惠化罔孚。至誠不感,上玄降譴,厚載虧方。如聞陸奧國境地震尤甚,或海水暴溢而爲患,或城宇頽壓而致殃。百姓何辜,罹斯禍毒?憮然愧懼,責深在予。今遣使者,就布恩煦,使與國司;不論民夷,勤自臨撫,既死者盡加收殯,其存者詳崇賑恤;其被害太甚者,勿輸租調;鰥寡孤獨、窮不能自立者,在所斟量,厚宜支濟,務盡矜恤之旨,俾若朕親覿焉。」⋯⋯ | ” |
參見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原始文獻:《三代實錄》中對貞觀地震的記載
參考資料
- ^ 1.0 1.1 Sawai, Yuki; Fujii, Yushiro; Fujiwara, Osamu; Kamataki, Takanobu; Komatsubara, Junko; Okamura, Yukinobu; Satake, Kenji; Shishikura, Masanobu. Marine incursions of the past 1500 years and evidence of tsunamis at Suijin-numa, a coastal lake facing the Japan Trench. The Holocene. 2008-06, 18 (4): 517–528 [2021-12-13]. Bibcode:2008Holoc..18..517S. ISSN 0959-6836. doi:10.1177/0959683608089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6) (英語).
- ^ 2.0 2.1 Sawai, Yuki; Namegaya, Yuichi; Okamura, Yukinobu; Satake, Kenji; Shishikura, Masanobu. Challenges of anticipating the 2011 Tohoku earthquake and tsunami using coastal geology: ANTICIPATING THE 2011 TOHOKU EARTHQUAKE.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012-11, 39 (21). Bibcode:2012GeoRL..3921309S. doi:10.1029/2012GL053692 (英語).
- ^ 3.0 3.1 Goto, Kazuhisa; Chagué-Goff, Catherine; Goff, James; Jaffe, Bruce. The future of tsunami research following the 2011 Tohoku-oki event. Sedimentary Geology. 2012-12, 282: 1–13 [2021-12-13]. Bibcode:2012SedG..282....1G. doi:10.1016/j.sedgeo.2012.08.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英語).
- ^ 地震発生のしくみ. 日本氣象廳. [2018-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3) (日語).
- ^ 片山郁夫. プレート収束帯の地震発生について. 廣島大學地球惑星システム學. [2018-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4-10) (日語).
- ^ 日本列島. われわれはどこから來て、どこへ行こうとしているのか そして、われわれは何者か -宇宙・地球・人類-. [2018-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20) (日語).
- ^ 災害立国日本. 全國地質調査業協會連合會. [2018-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09) (日語).
- ^ プレートテクトニクスと日本列島付近の地震.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 [2018-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05) (日語).
- ^ 第二十一巻 貞観地震からの復興〜前編. ハザードラボ. 2013-07-26 [2018-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