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納·布菲
貝爾納·布菲 | |
---|---|
出生 | 法國巴黎 | 1928年7月10日
逝世 | 1999年10月4日 法國圖爾圖 | (71歲)
國籍 | 法語 |
教育程度 | 法國美術學院, 馬里-泰雷斯·奧弗瑞 |
知名於 | 繪畫, 畫家, 版畫 |
運動 | 表現主義 |
獎項 | 秋季沙龍成員、1947年 獨立藝術家協會成員、1947年 |
貝爾納·布菲(法語:Bernard Buffet,1928年7月10日—1999年10月4日),法國畫家、版畫家和雕塑家。他以創作了豐富多樣的作品而聞名,共創作約8,000多幅畫作和許多版畫。他職業生涯的早期就享譽全球,但卻獲得藝術專家的迴避與負面評價。
今天,人們對布菲的作品重新產生了興趣。他的作品被世界著名博物館收藏,包括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泰特美術館和現代藝術博物館。
生平
布菲出生於1928年。他來自法國北部和西部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他的童年基本是在巴黎度過的。由於母親經常帶他參觀羅浮宮,在那裡他接觸了古斯塔夫·庫爾貝等現實主義畫家的作品。
納粹佔領巴黎期間,布菲仍是卡諾中學的學生。儘管納粹當局對於城市實行宵禁,他還是在晚上前往繪畫課程。他隨後於國立美術學院學習藝術,並在畫家歐仁·納爾博內的工作室工作。後來,他結識了法國畫家馬里-泰雷斯·奧弗瑞,其作品多數也是受到她的影響而啟發。
布菲的母親布蘭奇於1945年死於乳腺癌。這導致布菲悲痛欲絕。早年失去母親一直是他一生的憂鬱之源。後在畫商莫里斯·卡尼爾 (Maurice Garnier) 的支持下,布菲創作各種宗教、風景畫、肖像畫和靜物畫。1946年,他的第一幅畫作《自畫像》在博藝畫廊展出。他每年至少舉辦一次大型展覽。1952年,布菲為洛特雷阿蒙的《馬爾多羅之歌》繪製插圖。1955年,獲評選為戰後十佳藝術家的《藝術鑑賞》雜誌一等獎。1958年在,他的第一次作品回顧展在夏彭蒂埃畫廊展出。[1]
1958年12月12日,布菲與作家兼女演員安娜貝爾·施沃布結婚[2]。他們有三個孩子。女兒維爾吉尼1962年出生,女兒丹妮爾1963年出生,兒子尼古拉斯1973年出生。布菲後於1973年被授予法國榮譽軍團勳章。在1950年代1960年代,巴菲特的作品曾獲得法國國內外熱烈的迴響。
1973年11月23日,貝爾納·布菲博物館由岡野喜一郎在日本創立。1978年,應法國郵政的要求,他設計了一枚描繪藝術橋學院的郵票,並由郵政博物館安排品回顧展。[3]
在20世紀的最後幾十年,人們對他的作品的興趣有所下降,1999年10月4日,布菲在他位於法國南部圖爾圖的家中自殺身亡[4]。生前患有帕金森病,無法再工作。警方稱,布菲在將頭放入用膠帶綁在脖子上的塑膠袋後,於下午4點左右死亡。
21世紀,人們對布菲作品的興趣再次高漲。並在法國和世界各地舉辦了一些展覽。2016 年,英國作家尼古拉斯·福克斯出版了《貝爾納·布菲:現代超級藝術家的發明》,並對布菲的生活和工作進行有爭議的傳記描述。
參考資料
- ^ Bernard Buffet: Return of the 'poser' – Features – Ar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Independent (16 March 2009). Retrieved on 26 July 2014.
- ^ Survivre à des parents terribles (Deuxième partie). [2022-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30).
- ^ MMK Museum für Moderne Kunst, Frankfurt am Main, "Bernard Buffet Maler Painter Peintre", Brochure, 2008, April
- ^ Bernard Buffet: Return of the 'poser'. The Independent. 16 March 2009 [28 August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07).
外部連結
- Musee Bernard Buffe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Artnet.co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Portrait of Bernard Buffe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y Reginald Gray. Paris 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