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謙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宗室謙光
大清密雲副都統
爵位二等輔國將軍
旗籍正紅旗滿洲遠支宗室正紅旗第一族
世系順承郡王
出生道光十八年六月初九日
(1838-07-29)1838年7月29日
北京
逝世光緒二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
1899年3月8日(1899歲—03—08)(60歲)
北京
配偶那木都魯氏二等男錦州副都統侍順之女
親屬父:三等鎮國將軍春佑(1801年—1876年)

母:鈕祜祿氏寧夏將軍格布舍之女
兄弟:
謙士(1826年—1864年)
謙順(1827年—1828年)
未有名(1829年)
謙恭(1830年—1832年)
謙和(1833年—1838年)
謙德(1834年—1896年)
子女:
興瑞(1881年—?年)
麟瑞(1884年—?年)

麒瑞(1886年—?年)
出身
廕生
經歷

宗室謙光滿語ᡴᡳᠶᠠᠨ
ᡤᡠᠸᠠᠩ
穆麟德轉寫kiyan guwang,1838年7月29日—1899年3月8日,道光十八年六月初九日巳時—光緒二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未時)[1]正紅旗滿洲人,遠支宗室正紅旗第一族字輩,都統春佑第七子,清朝官員、將領。封爵二等輔國將軍,官至副都統

生平

咸豐四年(1854年)十月,由廕生侍衛處二等侍衛[1]

八年(1858年)二月,考封三等輔國將軍[2]

同治十年(1871年),兼授公中佐領[1]

十一年(1872年)三月初五日,派充崇文門右翼監督[3]九月二十日,因皇帝大婚禮成,一體獎勵內廷行走及執事諸臣,受賞升一等侍衛[1][4]十二月,挑補乾清門侍衛[5]

光緒四年(1878年),迎娶嫡妻那木都魯氏[6]之後選充御前侍衛[7]

十年(1884年)五月十五日,升授鑲白旗蒙古副都統。七月初十日,署理右翼前鋒統領[8]

十一年(1885年)正月初八日,調授鑲藍旗護軍統領[9][10]

十三年(1887年)閏四月,因召見時遲到,自請交部議處。[11]

十四年(1888年)十一月十五日,調鑲黃旗護軍統領[12]十二月二十四日,兼授鑾儀衛鑾儀使[13]

十五年(1889年)九月,因請安摺內「跪請」二字在第一行連寫,遭交部議處。[14]

十八年(1892年),奉派考試應封宗室。[15]

二十年(1894年)正月,因慈禧太后六十歲慶辰,恩賞御前、乾清門侍衛,獲賞爵職俸一年。[16]十月初二日,調任密雲副都統,初四日,太后特降懿旨晉封二等輔國將軍[17]

二十二年(1896年)二月,遭到御史齊蘭參劾貪瀆營私,「嗜好甚深、縱任家丁等朋謀斂財、操防廢弛,並有納賄賣缺、扣銀釀命情事」,上諭由直隸總督王文韶派員嚴密查辦。[18]三月,王文韶查明謙光被參各項都沒有實據,但挑補馬甲時未驗看騎射確有錯誤。[19]五月,以挑補馬甲時未驗看騎射,遭到議處罰九個月。[20]十月,謙光奏參密雲縣知縣殷謙發放兵糧有摻雜、潮濕問題,請交部議處。[21]十一月,遭御史孫賦謙奏參貪劣,經兵部尚書榮祿工部尚書許應騤調查覆奏,雖查無收賄證據,但未防範家丁舞弊,請將謙光交部議處;十一月十一日,隨後謙光遭到議處降三級調用,不准抵銷;二十七日,賞給三等侍衛,仍充乾清門侍衛[1][22]

二十三年(1897年)十二月,因三河縣防守尉崇麟被查出其子恩平曾經向人借用銀兩送給謙光家丁,謙光以未能察覺家丁收受銀兩,遭到議處。[23]

二十五年(1899年)正月二十七日,卒,年六十二歲。[24]

家庭及關聯

父母

兄弟

謙光排行第七,有六兄。

  • 謙士(1826年—1864年),嫡母他塔拉氏所生,封三等輔國將軍,官至二等侍衛,陣亡入祀昭忠祠。娶托克托莫特氏,明謙之女;繼娶巴岳特氏,祿成之女。
  • 謙順(1827年—1828年),嫡母他塔拉氏所生,早卒,無嗣。
  • 未有名(1829年),嫡母他塔拉氏所生,早卒,無嗣。
  • 謙恭(1830年—1832年),嫡母他塔拉氏所生,早卒,無嗣。
  • 謙和(1833年—1838年),庶母王氏所生,早卒,無嗣。
  • 謙德(1834年—1896年),母鈕祜祿氏所生,封三等輔國將軍,官至山海關副都統。娶瓜爾佳氏,郎中林耀之女。

妻室

子嗣

謙光育有三子。

[1]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1.5 愛新覺羅宗譜》,7冊乙三,第3418-3419頁。
  2. ^ 《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二百四十五,咸豐八年二月辛亥:「宗人府奏:本年考試宗室貝勒、貝子、公、將軍之子,請封以應得品級。得旨:以續忠為一等奉國將軍,載重、奕桐、崇斌為奉恩將軍,德長為二等鎮國將軍,溥莊、溥蘭、溥蘊、載敦、載熙為三等鎮國將軍。載初、載烋、載燦為一等輔國將軍,奕棖、奕楸為二等輔國將軍,綿利、載坤、隆懋、興壽、謙禧、謙光、謙升為三等輔國將軍,載煥、溥翰為三等奉國將軍。」《宗譜》繫於七年十二月。
  3.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05-13-002-000883-0016號,光緒十一年三月初五日,上諭為左翼監督著耀去右翼監督著謙光去事。
  4. ^ 《大清穆宗毅皇帝實錄》,卷三百四十一,同治十一年九月辛丑。
  5.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04-01-12-0492-048號,咸豐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熱河都統春佑奏為其子謙光奉旨挑補乾清門侍衛謝恩事。
  6.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06-01-001-000458-0117號,光緒四年,正紅旗輔國將軍宗室謙光之嫡妻那木都魯氏迎娶日期等項檔冊。
  7. ^ 《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卷一百八十三,光緒十年五月己丑:「以御前侍衛謙光為鑲白旗蒙古副都統。」
  8.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03-18-009-000114-0006號,光緒十年五月十五日,上諭為著謙光補授鑲白旗蒙古副都統事;03-18-009-000114-0007號,光緒十年七月初十日,上諭為托倫布所管右翼前鋒統領事宜著謙光署理事。
  9.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03-18-009-000115-0001號,光緒十一年正月初八日,上諭為著謙光補授鑲藍旗護軍統領其所署右翼前鋒統領以秀吉署理事。
  10. ^ 《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卷二百一,光緒十一年正月戊申。
  11. ^ 《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卷二百四十二,光緒十三年閏四月己亥。
  12. ^ 《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卷二百六十一,光緒十四年十一月壬戌。
  13.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03-18-009-000116-0008號,光緒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上諭為鑾儀衛鑾儀使著謙光補授事。
  14. ^ 《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卷二百七十四,光緒十五年九月乙巳。
  15.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06-01-001-000459-0056號,光緒十八年九月,鑲黃旗護軍統領宗室謙光為查明光緒十八年十月欽派考試應封宗室等本旗護軍統領宗室謙光並無王大臣兼銜不克行銜事致宗人府。
  16. ^ 《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卷三百三十二,光緒二十年正月丙戌。
  17.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03-18-009-000119-0008號,光緒二十年十月初二日,為著國俊補授西安將軍謙光調任密雲副都統事;06-01-001-000459-0086號,光緒二十年十月初四日,為三等輔國將軍謙光著封為二等輔國將軍事。《宗譜》作二十一年四月。《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卷三百五十一,光緒二十年十月乙巳、丁未。
  18.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03-7390-051號,光緒二十二年二月十一日,山西道監察御史文蘭奏為風聞密雲副都統謙光貪黷營私擬請欽派大臣查辦事。《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卷三百八十五,光緒二十二年二月丙子。
  19. ^ 《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卷三百八十七,光緒二十二年三月庚申。
  20.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04-01-16-0248-056號,光緒二十二年五月初七日,謙光奏為挑補馬甲未經驗看騎射部議罰俸九個月謝恩事。
  21. ^ 《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卷三百九十六,光緒二十二年十月戊辰。
  22.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03-18-009-000120-0008號,光緒二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上諭為謙光加恩賞給三等侍衛仍挑乾清門事。《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卷三百九十七,光緒二十二年十一月壬寅、戊午。
  23. ^ 《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卷四百十三,光緒二十三年十二己未。
  24.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06-01-005-000013-0024號,光緒二十五年正月,正紅旗宗室佐領扎隆阿為二等輔國將軍乾清門三等侍衛宗室謙光於正月二十七日未時病故呈報宗人府事。《宗譜》作正月二十日丑時。
  25.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06-02-007-001060-0064號,光緒十年六月,正白旗二族族長宗室阿揚阿為宗室謙光之嫡母鈕祜魯氏病故承辦事謙光並未犯過案件請領恩賞銀兩呈報宗人府事。
官銜
前任:
興廉
二員之一
鑲白旗蒙古副都統
光緒十年五月十五日 - 光緒二十年十月初二日
1884年6月8日 - 1894年10月30日
繼任:
舒存
二員之一
前任:
湍多布
鑲藍旗護軍統領
光緒十一年正月初八日 - 光緒十四年十一月十五日
1885年2月22日 - 1888年12月17日
繼任:
恩普
前任:
悳銘
鑲黃旗護軍統領
光緒十四年十一月十五日 - 光緒二十年十月初二日
1888年12月17日 - 1894年10月30日
繼任:
芬車
前任:
宗室恩全
二員之一
鑾儀衛滿鑾儀使
光緒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 光緒二十年十月初二日
1889年1月25日 - 1894年10月30日
繼任:
宗室德隆
二員之一
前任:
國俊
密雲副都統
光緒二十年十月初二日 - 光緒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一日,降調
1894年10月30日 - 1896年12月15日
繼任:
蘇嚕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