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詠嘆調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詠嘆調義大利語Aria[a],又譯詠唱調、抒情調),原指任何抒情的音樂旋律,多為獨唱曲,但也有例外。現時詠嘆調被狹義為幾乎專指管弦樂隊伴奏的獨唱曲,又以歌劇中的詠嘆調數目是最多的,但清唱劇大合唱中也都有為數不少的詠嘆調。許多流行歌曲的旋律改編自過去歌劇的詠嘆調。

釋義

詠嘆調一字最早出現在14世紀,原指歌唱藝人或鍍金工匠的作風與風格,還可以指歐洲古代十四行詩的配樂和一些管弦純音樂,後來才漸漸專用於音樂方面。在音樂形式上,詠嘆調最初是沒有重複的模式,自17世紀開始開始出現了三段式詠嘆調(A-B-A形式),即所謂的「返始詠嘆調」(Da capo aria)。此後,詠嘆調漸漸開始在歌劇中占有愈來愈多的份量,並出現更多精細的分類。

19世紀中期以後的歌劇,很多都是多個詠嘆調的集合,宣敘調(又稱朗誦調)的空間愈來愈少。在理察·瓦格納的「樂劇」當中,宣敘調與詠嘆調之間甚至沒有明顯的區分,曲與曲之間的傳統界線也不復存在。

音樂會詠嘆調

古典主義音樂晚期,部分作曲家如莫扎特貝多芬開始創作「音樂會詠嘆調」(德語:Konzertarie)。顧名思義,這些詠嘆調是為了音樂廳(而非劇院)而作,它們有獨立的主題,也有自己的作品編號。而由於這一曲類已經相當於聲樂協奏曲,歌者本身的能力相當關鍵,在作品創作階段往往起著決定性的影響。

注釋

  1. ^ 義大利文原意為「空氣」。

參考資料

  • Warrack, J. & West, E.(1996). 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Opera - 3rd Edition.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ages 19-20. ISBN 0-19-280028-0.
  • Kennedy M.(2004). 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Music - 4th Edition.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age 25. ISBN 0-19-860884-5.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