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西田幾多郎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西田 幾多郎
西田幾多郎
出生(1870-05-19)1870年5月19日
 大日本帝國石川縣河北郡森村日語宇ノ気町(今石川縣河北市森町)
逝世1945年6月7日(1945歲—06—07)(75歲)
 日本神奈川縣鎌倉市
時代20世紀哲學家
地區東方哲學
學派京都學派、西田哲學
主要領域
禪學倫理學
著名思想
場所邏輯、絕對無、絕對矛盾的自我同一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西田 幾多郎
假名にしだ きたろう
平文式羅馬字Nishida Kitarō

西田幾多郎(日語:西田 幾多郎にしだ きたろう Nishida Kitarō,1870年5月19日—1945年6月7日),生於日本石川縣河北郡京都大學文學院教授,為京都學派的哲學家與開創者,同時也是一位俳人。1940年,他從京都大學退休後,得到日本文化勳章石川縣西田幾多郎紀念哲學館(日語:石川県西田幾多郎記念哲學館/いしかわけんにしだきたろうきねんてつがくかん Ishikawa ken Nishida Kitarō kinen tetsugaku-kan),位於日本石川縣河北市,是為紀念在當地出生的西田幾多郎相關的文化建築。

台灣心理學家鄭發育(1916-1996)是其指導學生,曾於戰後翻譯其著作《善的研究日語善の研究》。[1]

生平

西田幾多郎與鈴木大拙為好友,兩人為石川縣專門學校(後改稱第四高等學校)同窗。四高時期,西田與另一位同學金田良吉(後改姓山本,為教育家),由於不滿學校「武斷」、「一味提倡規則」的校風,不時與校方發生衝突,最後西田只好選擇中途退學。但也因為如此,在1891年他進入東京帝國大學文科大學時,無法進入正規課程,只能成為選科生。此時期他受到與正規學生截然不同的待遇,使得心思敏感的他感到屈辱與神傷。

西田幾多郎於1894年東大畢業後,隔年開始在中學教書,並與第一任妻子山田壽美結婚。在擔任四高教授期間,他一生中八個子女中的兩個女兒相繼夭折。1910年他進入京都帝國大學擔任副教授,隔年出版哲學處女作《善的研究日語善の研究》。1923年長子謙逝世,兩年後妻子壽美也逝世。種種人生的悲哀,對其一生的思想有很大的影響。1927年,獲任命為帝國學士院會員。1931年與山田琴再婚。[2]

他經常在琵琶湖疏水畔散步的步道,被稱為「哲學之道」。其著作《善的研究》,被高橋里美日語高橋里美譽為「恐怕是日本人最初,且唯一的哲學書」。他重視主體性的思維,曾經提出「純粹經驗」、「場所邏輯」、「絕對無」等哲學理論。

著作

  • 善的研究日語善の研究》(1911)
  • 《思索與體驗》(1915)
  • 《自覺的直觀與反省》(1917)
  • 《意識的問題》(1920)
  • 《藝術與道德》(1923)
  • 《從作動者到觀看者》(1927)
  • 《全般者的自覺的體系》(1930)
  • 《無的自覺的限定》(1932)
  • 《哲學的根本問題》(1933)
  • 《哲學的根本問題續編》(1934)
  • 《哲學論文集‧第一》(1935)
  • 《哲學論文集‧第二》(1937)
  • 《哲學論文集‧第三》(1939)
  • 《哲學論文集‧第四》(1941)
  • 《哲學論文集‧第五》(1944)
  • 《哲學論文集‧第六》(1945)
  • 《哲學論文集‧第七》(1946)[3]

中文譯本

  • 魏肇基譯:《善之研究》(上海:開明書店出版,1929年)本譯本有西田幾多郎親自寫的序文,該序文已無法找到日文原文。
  • 何倩譯:《善的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1965年)
  • 鄭發育余德慧合譯本:《善的純粹經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4年)
  • 代麗譯:《善的研究》(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9年)
  • 黃文宏譯註:《西田幾多郎哲學選輯》(臺北:聯經出版,2013年)
  • 黃文宏譯註:《西田幾多郎哲學選輯 第二冊》(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年)
  • 黃文宏譯註:《善的研究》(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2019年)

參考資料

  1. ^ 洪子偉:〈日治時期臺灣哲學系譜與分期〉,收入洪子偉編:《存在交涉:日治時期的臺灣哲學》(台北:聯經出版公司2016),頁29。
  2. ^ 生平參考藤田正勝日語藤田正勝著,吳光輝譯:《西田幾多郎的現代思想》(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序章:走進西田幾多郎〉,頁5-12。
  3. ^ 譯名參考《西田幾多郎的現代思想》,〈西田幾多郎年事一覽表〉,頁212。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