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置藝術
- العربية
- Azərbaycanca
- Български
- Català
- Čeština
- Dansk
- Deutsch
- English
- Español
- Eesti
- Euskara
- فارسی
- Suomi
- Français
- Galego
- עברית
- Hrvatski
- Magyar
- Հայերեն
- Bahasa Indonesia
- Italiano
- 日本語
- Қазақша
- 한국어
- മലയാളം
- မြန်မာဘာသာ
- Nederlands
- Norsk nynorsk
- Polski
- Português
- Română
- Русский
- Srpskohrvatski / 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
- Simple English
- Српски / srpski
- Svenska
- ไทย
- Türkçe
- У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 粵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裝置藝術(Installation art)許多人追溯根源到法國藝術家杜尚,他使用現成的物件而非傳統上要求手工技巧的雕塑來創作。因此構成裝置藝術作品的現成品,成為一種類似於「語素」的意義最小單位,在空間中按照藝術家的意願,組成能產生意義的「句子」,即「裝置藝術作品」。 相對於傳統雕塑與空間的關係,裝置藝術作品在空間中於觀眾的關係更為開放。很多時候,觀眾可以直接走進作品中,而不像傳統雕塑作品那樣,只能在作品之外欣賞。同時它也更符合工業革命後的日常生活,正如今天所經歷的生活一樣,我們在日常中已經不容易接觸到仍需要通過自己加工才能使用的物品,絕大部分是已經由各種廠商加工完畢的「現成品」。它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以功能為邏輯被安置在空間中。而裝置藝術則通過重新組合它們的關係,讓其產生本身功能以外的意義。 時至今日,裝置藝術已經成為視覺藝術中最為常見的藝術形式。
裝置藝術使用的媒材包含了自然材料到工業製品,新媒體,比如錄影、聲音、表演、電腦以及網路。
有些裝置藝術屬於場域特定藝術(Site specific art),它們只能存在於它們被創作出來的那個空間中。在紐約的新當代藝術博物館就經常展出這樣的作品。
其他主題
- 錄影藝術(Video art)
- 普普藝術(Pop art)
- 游擊藝術(Guerilla art)
- 互動藝術(Interactive art)
-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
- 媒體藝術(Media art)
主要書目
- 賀萬里 1999 《裝置藝術研究》
藝術家
- 二犬十一咪
- 陳箴
- Spencer Tunick
- 艾未未
- 克勞德·克洛斯基
- 芭芭拉·克魯格
- 李昢(英語:Lee Bul)
- Misha Kuball
- Diller Scofidio + Renfro
- Christo et Jeanne-Claude
- 安尼施•卡普爾(英語:Anish Kapoor)
- 溫·德爾維(英語:Wim Delvoye)
- 蓋瑞·希爾(英語:Gary Hill)
- 瓦妮莎·比克羅夫特(英語:Vanessa Beecroft)
- Zbigniew Wasiel
- 沃爾芙.弗斯帖爾(英語:Wolf Vostell)
- Wela, Elisabeth Wierzbicka
- Ange Leccia
- Norman Dilworth
- Gian Carlo Riccardi
- Ruediger John
- 文晶瑩
- 高志活
- Anish Kapoo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