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尤
傳說概述
中國歷史上,春秋時期以來的古籍對蚩尤傳說的記錄相當豐富,但常有矛盾之處。根據這些記錄,蚩尤是上古時代九黎部落的領袖,也是中國神話中的武戰神。[2][3][4]學者依照《逸周書》[5]、《鹽鐵論》[6]推測蚩尤屬於太昊、少昊氏族集團。[7]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可能是八十一個部落之意,一說七十二個[8]),驍勇善戰,勢力強大。[9]
古籍中提及蚩尤最多的,是其與以黃帝為首的部落聯盟展開的激戰,具體情況有三說。 第一說見於《史記·五帝本紀》,即黃帝在阪泉之戰中戰勝炎帝後,蚩尤作亂,黃帝又在涿鹿之戰中擊敗蚩尤,從而鞏固天子之位;[10]
第二說見於《逸周書·嘗麥篇》,即蚩尤驅逐赤帝(炎帝),赤帝求訴於黃帝,二帝聯手殺蚩尤於中冀;[11]
第三說見於《山海經·大荒北經》,即蚩尤作兵攻伐黃帝,黃帝令應龍迎戰,雙方在冀州之野大戰,蚩尤兵敗被殺。[12]
儘管各說略有差異,但蚩尤與黃帝曾經交戰是無疑的。戰爭過程則更為曲折,且極具神話色彩。蚩尤善戰,「制五兵之器,變化雲霧」,「作大霧,彌三日」,黃帝「九戰九不勝」[13]、「三年城不下」[14]。《龍魚河圖》[15]載黃帝「不敵」蚩尤,「乃仰天而嘆,天遣玄女下授黃帝兵信神符」[16],即依靠女神「玄女」的力量方才取勝。[13][16][17]一說黃帝藉助風后所作之指南車方在大霧中辨明方向,獲得勝利。[18][19]
蚩尤的結局,傳說多稱兵敗被黃帝所殺,黃帝斬其首葬之,首級化為血楓林。[10][11][12]或者臣服於黃帝,並主軍事。[16]
後來天下又亂,黃帝畫蚩尤的形像,威懾天下,天下都以為蚩尤不死,並且居黃帝之幕府,於是「八方萬邦皆為弭服」。[16]
軒轅黃帝戰蚩尤,是中原上古時代極其重要的事件。黃帝勝利之後,一統中原地區,成為華夏正統。因此漢文史籍特別是長居主流的儒家典籍對蚩尤多有惡評[20][10],儘管未必公允[21]。後來,蚩尤逐漸神化,成為具有「銅頭鐵額」、「八肱八趾」、「人身牛蹄,四目六手」並「食沙石子」的形象。[9][22][23]
傳說蚩尤製造金屬兵器[9][24],又善作戰,故被尊為戰神、兵器之神(兵主)受到崇拜。[25]
蚩尤敗後,族人流散,一部分歸附黃帝,一部分則向他處遷徙。
源流考證
上古時代
蚩尤與炎帝
蚩尤與炎帝的關係相當複雜,說法各異。一種觀點認為,蚩尤可能一度臣屬於炎帝或曾經加入以炎帝為首的部落聯盟。[26]但後來蚩尤與炎帝發生激烈衝突,並打敗炎帝。[11]
以夏曾祐、丁山、呂思勉為代表的一些史學家,認為蚩尤即炎帝。他們以《水經注》對涿水的記載[27]為主要根據,考證出蚩尤、黃帝對戰的「涿鹿」和炎黃對戰的「阪泉」實為一地。兩次大戰實為同一次,而蚩尤與炎帝之所指也便相同了。[28][29][30]另外,蚩尤和炎帝都以牛為圖騰,[31][32]這與蚩尤在後世的圖騰形象一致。[23][33]
而另一種觀點提出,蚩尤為炎帝之後。[34][35][36]二者屬於同一部族,均為部族或其首領的稱號。則黃帝先在阪泉之野擊敗炎帝部族,蚩尤部族作為炎帝后代,為報仇而與黃帝大戰於涿鹿,戰敗之後,首領被擒殺,部分族人則歸順黃帝為臣。[33]
蚩尤與黃帝
在長期以儒家思想為主流的中國社會中,一向強調「正統」觀念,史家又多有「成王敗寇」的傳統。黃帝伐蚩尤逐漸被描述為正義與邪惡的戰爭,以《史記·五帝本紀》為代表,流傳甚廣。
在非儒家文獻如《逸周書》、《山海經》中對蚩尤與黃帝交戰的描述則相對客觀。[11][12]在道家經典《莊子》中,更借盜跖之口,對蚩尤多有同情,而譴責黃帝。[37]
另外,蚩尤與黃帝除敵對關係外,還可能有過臣屬關係。黃帝曾使蚩尤主管金屬冶煉,輔佐少昊。[38]春秋時期齊國名相管仲則把蚩尤說成黃帝「六相」之首,地位甚高。[39]戰國時代的韓非也有類似的記載,但更具神話色彩。[40]
1973年發掘的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黃帝十六經》中記載,黃帝在打敗蚩尤,活捉了他後,「剝其皮革以為干侯,使人射之,多中者賞。翦其髮而建之天,名曰蚩尤之旌。充其胃以為鞠,使人執之,多中者賞。」
2008年清華大學入藏的《清華簡》中,《五紀》一篇有「黃帝有子曰蚩尤」的說法。《史記》中亦提到「蚩尤畔父,黃帝涉江」。因此,有可能《五紀》中蚩尤為黃帝之子,以及成人後作兵叛父的相關傳說,到了漢代猶有流傳。(https://archive.today/20230604212641/https://www.tsinghua.edu.cn/info/1182/90033.htm#selection-581.91-581.168)
蚩尤與九黎和三苗
蚩尤乃九黎首領,記載頗多,偶有爭論。[41][42]蚩尤代表的九黎與另一部落集團三苗的關係,根據《尚書》與《國語》等多種古籍及其傳、注記載,三苗出自九黎,而為九黎之後。[43][44][45]九黎戰敗,族人流散,演變為三苗。[46]
但是多有學者提出異議,認為九黎和三苗並無淵源。[47][48][49]
另一種解釋是,蚩尤是部落聯盟軍事首領的共同稱號,因而既是炎帝后裔,又是兩昊集團首領,也是九黎之君,後來三苗集團也加以襲用。[1]
後世民族
蚩尤敗於黃帝,族人四散。後世可能與之相關的民族有苗族、漢族、羌族等。
與苗族的關係
相對於漢族一般自認炎黃子孫。苗族川黔滇方言區,流傳有「格蚩爺老」的傳說。「格蚩爺老」又譯「格蚩尤老」(苗語滇東北次方言:Gid Chib Yeul Laol),「格蚩」,意為爺爺、老人,「爺老」是英雄之意,是否就是蚩尤,尚有爭論。[50]黔東南、廣西融水等地苗族,每六年或十三年舉行一次大型祭祖儀式「吃鼓髒」時,也要首先祭始祖「姜尤」。黔南還有苗族史詩《榜蚩尤》在民間傳唱,歌唱「第一位祖先」香尤公(榜香尤)的故事。[51]
苗族還有崇拜楓木的民俗,甚至以楓木為圖騰。[52]此俗也可能與蚩尤有關。[53]苗族史詩中的《楓木歌》更把苗族乃至人類都說成是從楓木中產生的。[52]
根據一些苗族史詩、歌謠、傳說,姜央是苗族的大祖神,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一些學者特別是苗族學者提出,姜央就是蚩尤,且苗族先民在上古時代本來居住在黃河流域,由於被華夏族所敗,被迫遷徙至今天的貴州和湘西、鄂西南等地區。[33][51][54]
然而有學者指出「蚩尤是苗族祖先」的說法起源自清末的法國漢學家拉克伯里,此漢學家提出「華夏起源於巴比倫,後遷入中國,擊敗當地土著首領蚩尤,蚩尤屬下餘眾或淪為奴隸,或逃到南方成為後來的苗族」,他的學說被諸多日本學者吸納,接得影響當時留日的中國學者(如梁啓超、章太炎),後來此觀點正式被中國官方組織編寫的《苗族簡史》收納於其中,自此苗族歷史被近現代的蚩尤思潮而人為歷史重構完成[55]。
與漢族的關係
蚩尤敗後,部分族人融於炎、黃集團,從而成為部分華夏族,以至當今漢族的先民。一些漢族姓氏可能和蚩尤有關,如鄒[56]、黎[57]、蚩[58],屠[59]、劉等。
蚩尤雖然在儒家典籍中形象負面,但民間一直有崇拜蚩尤的傳統,華北地區的河北、山西一帶有相關的崇拜活動。如南朝任昉的《述異志》記載冀州(今河北)有樂名《蚩尤戲》,民人頭戴牛角而相抵;在太原的村落中人們祭蚩尤神。[60][61]秦始皇親祭蚩尤,為八神之一的戰神,[25]後世帝王、武將出征之前常祭拜蚩尤以求庇佑。[62][63][64]
傳說蚩尤戰敗,身首異處,其墓即「蚩尤冢」也有多處,包括山東省東平縣、巨野縣等地,亦有民祭祀。[65][66]山東省巨野縣還在2001年斥資重建蚩尤墓並修建了「蚩尤廣場」。[67]
根據蚩尤為黃帝六相,首管天時,故成為某種星相名稱,稱為「蚩尤旗」。根據《呂氏春秋》[68]、《史記》[69]、《隋書》[70]等文獻的描述,蚩尤旗應指某種彗星,是戰伐的徵兆。[69]宋代征前榪祭祀蚩尤。
與羌族的關係
根據《後漢書·西羌傳》,三苗部分族人向西遷徙[71] ,若承認蚩尤與三苗的關係,蚩尤也可能是羌族的先祖。
與古朝鮮的關係
韓國1979年出版的偽歷史書《桓檀古記》(환단고기)宣稱,蚩尤即傳說中朝鮮半島的王朝倍達國第14代君主慈烏支桓雄(자오지 환웅)。
象徵性動植物、遺跡與代表性論述
動植物
遺跡
大眾文化
文學作品
2007年韓國小說《蚩尤天皇》以蚩尤為其祖先,並將蚩尤與黃帝的戰爭結果改成蚩尤獲勝,被中國媒體與網路視為篡改歷史[72]普遍作為笑柄,韓國有一些學者、歷史小說、漫畫、網站,主張出現在中國神話的蚩尤乃是屬於東夷族,為檀君神話所出現「倍達國」的天皇。在2002年世界盃足球賽,韓國球迷以蚩尤為象徵的「紅魔」作為隊旗,在韓國廣為人知。[73]
另外還有樹下野狐的小說《蠻荒三部曲》,桐華的小說《曾許諾》和《曾許諾 殤》。
電子遊戲
由於古籍常將蚩尤作為一個惡神來描述,導致現在許多中文角色扮演遊戲中常將最「最終魔王」設定為蚩尤。諸如《軒轅劍》系列、《仙劍奇俠傳》系列、《幻想三國誌》系列、《刀劍封魔錄外傳》、《復活》、《寰神結》、《花神仙域》、《神魔之塔》等。
- 《九日》:赤燭遊戲製作,遊戲中刑天的弟弟,自我定位為文弱的書生。兄弟倆人同為截國的古代兵器,出生時沒有自我意志,為純粹的戰鬥兵器,後來被收納於倉庫中。因為長期接觸倉庫中的書畫逐漸產生自我意識。並在遊戲中作為商人NPC的存在,為主角羿提供需要的商品。以金作為交易的代價,其目的為解救沒有自我意識的哥哥刑天。在遊戲中,對軒軒的書畫才華深深著迷,向羿購入了《大哥仙人圖》以及《射豬英雄傳》。
動漫作品
- 2009年BB戰士三國傳 戰神決鬥編中,蚩尤成為故事中最終的惡魔,並進化為「蚩尤鋼彈」。(2009年12月推出)
- 2013年灼眼的夏娜III中,與火霧戰士「劍花薙手」虞軒契約的紅世魔王「奉之錦旆」帝鴻稱紅世使徒組織「化裝舞會」的「將軍」「千變」修德南為蚩尤。
- 2006年《王者天下》(日語:キングダム):裡面的刺客種族,用「蚩尤」來命名,強大的程度讓各國及其他刺客組織提及皆聞之色變。蚩尤各部族會派遣兩位女性參加試煉,各部族的代表會互相廝殺最後一位存活的人繼承「蚩尤」名號。
參見
參考資料
- ^ 1.0 1.1 王鍾翰主編.《中國民族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65頁. ISBN 978-7-5004-1646-3
- ^ 《國語·楚語》註:「九黎,蚩尤之徒。」
- ^ 《戰國策·秦策一》高誘註:「蚩尤,九黎民之君子也。」
- ^ 《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孔安國:「九黎君號蚩尤是也。」
- ^ 《逸周書·嘗麥》:「命蚩尤於宇少昊,以臨四方。」
- ^ 《鹽鐵論·結和》:「軒轅戰涿鹿,殺兩皞、蚩尤而為帝,湯、武伐夏、商,誅桀、紂而為王。黃帝以戰成功,湯、武以伐成孝。」兩皞即東夷集團的太昊、少昊。
- ^ 王玉哲:《中華遠古史》130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ISBN 978-7-208-04545-3
- ^ 《漢學堂叢書》:「黃帝之初,有蚩尤兄弟七十二人,銅頭鐵額,食沙石子,制五兵之器,變化雲霧。」
- ^ 9.0 9.1 9.2 《龍魚河圖》:「黃帝攝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並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造五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
- ^ 10.0 10.1 10.2 司馬遷. 五帝本紀. 史記. [-61].:「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慣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而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嘗甯居。」
- ^ 11.0 11.1 11.2 11.3 《逸周書·嘗麥篇》:「蚩尤乃逐帝,爭於涿鹿之阿,九隅無遺,赤帝大懾。乃說於黃帝,執蚩尤,殺之於中冀。」
- ^ 12.0 12.1 12.2 《山海經·大荒北經》:「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
- ^ 13.0 13.1 《太平御覽》卷15引《黃帝玄女戰法》:「黃帝與蚩尤九戰九不勝。黃帝歸於太山,三日三夜,霧冥。有一婦人,人首鳥形,黃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婦人曰:『吾玄女也,子欲何問?』黃帝曰:『小子欲萬戰勝』遂得戰法焉。」
- ^ 《太平御覽》卷328引《玄女兵法》:「黃帝攻蚩尤,三年城不下……」
- ^ 漢代緯書之一。作者不詳。原書已佚。〈說乳洛〉(百二十卷本)、《漢學堂叢書》及《古微書》等均有輯錄。其書記玄女助黃帝制服蚩尤及崑崙天柱、玄洲、祖洲等事,略可供神話研究參考。
- ^ 16.0 16.1 16.2 16.3 司馬遷. 五帝本紀. 史記. [-61].正義引《龍魚河圖》:「萬民欲令黃帝行天子事,黃帝以仁義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嘆。天遣玄女下授黃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蚩尤沒後,天下復擾亂,黃帝遂畫蚩尤形像以威天下,天下咸謂蚩尤不死,八方萬邦皆為弭服。」
- ^ 《緯書集成·春秋編·春秋緯》:「(黃〕帝伐蚩尤,乃睡夢西王母,遣道人披玄狐之裘,以符授之。」
- ^ 晉·崔豹.《古今注》卷上:「大駕指南車,起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霧,兵士皆迷。於是作指南車以示四方,遂擒蚩尤而即帝位。」
- ^ 《太平御覽》卷15:「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霧彌三日,軍人皆惑。黃帝乃令風后法斗機,作指南車以別四方,遂擒蚩尤。」
- ^ 《書·呂刑》:「蚩尤惟始作亂,延及於平民。」
- ^ 徐旭生.《中國傳說的古史時代》.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58-59頁:「蚩尤這個人是一位失敗的英雄,他所屬的東夷集團沒有給我們留下寫成的歷史,我們所能依據的不過是華夏集團中所留下的傳說,所以他就很不公平地受到後人的唾罵,不能參加此後所整理出來的聖帝明王的系統。」
- ^ 《歸藏》:「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
- ^ 23.0 23.1 任昉.《述異記》:「有蚩尤神,俗云:人自牛蹄,四目六手。今冀州人提掘地得髑髏如銅鐵者,即蚩尤之骨也。今有蚩尤齒,長二寸,堅不可碎。秦漢間說蚩尤氏耳鬢如劍戟,頭有角,與軒轅斗,以角觝人,人不能向……」
- ^ 《世本·作篇》「蚩尤以金作兵。」或云:「蚩尤作五兵:戈、矛、戟、酋矛、夷予。」
- ^ 25.0 25.1 司馬遷. 封禪書. 史記. [-61].:「於是始皇遂東遊海上,行禮祠名山大川及八神,求仙人羨門之屬。八神將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來作之。齊所以為齊,以天齊也。其祀絕莫知起時。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齊。天齊淵水,居臨菑南郊山下者。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蓋天好陰,祠之必於高山之下,小山之上,命曰「畤」;地貴陽,祭之必於澤中圜丘雲。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東平陸監鄉,齊之西境也。……」
- ^ 《世本》宋衷註:「蚩尤,神農臣也。」
- ^ 《水經注》:「涿水出涿鹿山,東北流經涿鹿縣故城南……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留其民於涿鹿之阿,即於是也。其水又東北與阪泉合。……魏土地記曰:下洛泉東南六十里有涿鹿城,城東一里有阪泉……晉太康地理記曰:阪泉,亦地名也,泉水東北流與蚩尤泉會,水出蚩尤城,城無東面,魏土地記稱涿鹿城東南六里有蚩尤城,泉水淵而不流,霖雨則流注阪泉……」
- ^ 丁山:《中國古代宗教與神話考》394頁。上海龍門聯合書局,1961年:「蚩尤泉即阪泉的支津,阪泉即涿水的支津,當然(黃帝)與炎帝的阪泉之戰,可以說即與蚩尤戰於涿鹿。由是言之,所謂赤帝(或炎帝),確即蚩尤了。」
- ^ 夏曾佑:《中國歷史教科書》:「蚩尤逐帝榆罔而自立,號炎帝爭鬥涿鹿之野……。」
- ^ 呂思勉《先秦史》:「蚩尤,炎帝,殆即一人;涿鹿、阪泉,亦即一役。」
- ^ 《初學記》卷九引《帝王世紀》:「炎帝人身牛首,長於姜水。」
- ^ 《天中記》引《帝系譜》:「神農牛首。」
- ^ 33.0 33.1 33.2 段寶林.《蚩尤考》.《民族文學研究》1998年第四期.
- ^ 《山海經·海外西經》注引《玉函山房輯佚書》云:「蚩尤者,炎帝之後。」
- ^ 南宋·羅泌.《路史·後紀四》:「蚩尤姜姓,炎帝后裔也。」
- ^ 《黃氏逸書考》輯《遁甲開山圖》:「蚩尤者,炎帝之後,與少昊治西方之金。」
- ^ 《莊子·盜跖篇》:「且吾聞之,古者禽獸多而人少,於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晝拾橡栗,暮棲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積薪,冬則煬之,故命之曰知生之民。神農之世,臥則居居,起則於於。民知其母,不知其父,與麋鹿共處,耕而食,織而衣,無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然而黃帝不能致德,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堯舜作,立羣臣,湯放其主,武王殺紂。自是之後,以強陵弱,以衆暴寡。湯武以來,皆亂人之徒也。」
- ^ 《越絕書》:「炎帝有天下以傳黃帝,黃帝於是上事天;下治地,故少昊治西方,蚩尤佐之,使主金。」
- ^ 《管子·五行篇》:「昔者黃帝得蚩尤而明於天道,得大常而察於地利,得奢龍而辯於東方,得祝融而辯於南方,得大封而辯於西方,得后土而辯於北方。黃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蚩尤明乎天道,故為使當時,大常察於地利,故使為稟者……」
- ^ 《韓非子·十過篇》:「昔者黃帝使鬼於西泰山之上,駕象車而六蛟龍,畢方並轄,蚩尤居前,風伯進掃,雨師灑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後,騰蛇伏地,鳳皇覆上,大合鬼神,作為《清角》。」
- ^ 孔穎達《尚書正義》:「昔炎帝之末,有九黎之國君號蚩尤者,惟造始作亂」「九黎之君號曰蚩尤,當有舊說云然。不知出何書也。」
- ^ 鄭玄云:學蚩尤為此者,九黎之君在少昊之代也。其意以蚩尤當炎帝之末,九黎當少昊之末。九黎學蚩尤,九黎非蚩尤也。」
- ^ 《書·呂刑》:「王曰:若古有訓,蚩尤惟始作亂,延及於平民。罔不寇賊鴟義,奸宄奪攘矯虔。苗民弗用靈,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殺戮無辜,爰始淫為劓刵椓黥。越茲麗刑,幷制罔差,有辭。民興胥漸,泯泯棼棼,罔中於信以覆詛盟。虐威庶戮,方告無辜於上。上帝監民,罔有馨香,德刑發聞,惟腥。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報虐以威,遏絕苗民,無世在下。」孔傳:「九黎之君,號曰蚩尤。」「蚩尤黃帝所滅,三苗帝堯所誅。言異世而同惡。」「皇帝,帝堯也。」
- ^ 《禮記·緇衣》:「《甫刑》曰:苗民弗用命,制以刑。」孔疏引鄭康成曰:「苗民謂九黎之君也。九黎之君於少昊氏衰而棄善道,上效蚩尤重刑,必變九黎。言苗民者,有苗,九黎之後。顓頊代少昊,誅九黎,分流其子孫。居於西裔者為三苗。至高辛氏之衰,又復九黎之惡。堯興,又誅之。堯末,又在朝。舜臣堯,又竄之。禹攝位,又在洞庭逆命,禹又誅之。穆王深惡此族三生凶德,故著其惡而謂之民。民者,冥也,言未見仁道。」
- ^ 《國語·楚語下》:「及少昊氏之衰也,九黎亂德。家為巫史,民神同坐,禍災荐臻。顓頊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使復舊常,無相侵瀆,是謂絕地天通。其後三苖復九黎之德,堯復育重黎之後,不忘舊者。使復典之。」韋註:「少皡,黃帝之子金天氏也。九黎,黎氏九人,蚩尤之徒也。」「其後,高辛氏之季年。三苗,九黎之後。」
- ^ 《史記·五帝本紀》鄭玄註:「有苗,九黎之後,顓頊代少昊誅九黎,分流其子孫為三苗國。高辛之衰又復九黎之德,堯興又誅之,堯未在朝,舜臣又竄之。後禹嗣位,又在洞庭逆合,禹又誅之。」
- ^ 四庫全書本《尚書註疏》卷十八臣召南:「按此系孔傳之謬,疏能辨正是也。鄭曉曰:黃帝滅蚩尤於濁鹿之野,在北鄙。九黎及三苗皆南蠻,非一種也。此說尤為明白。」
- ^ 宋林之奇《尚書全解》卷三十九又解云:「此言苗民以虐刑而遏絕其世,不可以不鑑戒。而苗民之惡則習於蚩尤,故先言蚩尤而後言苗民也。漢孔氏曰:九黎之君,號曰蚩尤。蓋以《楚語》曰:『少昊氏之衰也,九黎亂德。其後三苗復九黎之德。』此言蚩尤而繼以三苗,故以蚩尤為九黎。案《史記》曰:『神農氏世衰……遂殺蚩尤。』蚩尤既為黃帝所殺,而九黎在少昊之末,則蚩尤非九黎。先儒既以蚩尤為九黎,而又曰黃帝所滅。二說異同,安得合之哉?《楚語》昭王問於觀射父曰:『周書所謂重黎實使天地不通何也?』對曰:『九黎亂德,顓頊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北正黎司地以屬民。使復舊常,無相侵瀆。是謂絕地天通。其後三苗復九黎之德,堯復育重黎之後,不忘舊者,使復典之。』此謂絕地天通。蓋指三苗之事而言,安得以為在顓頊之世?《楚語》非也。則蚩尤當從《史記》。應劭曰:『蚩尤,古天子。』臣瓉曰:『《孔子三朝記》曰:蚩尤,庶人之貪者。』據《史記》之言,則蚩尤諸侯,二者皆非也。」
- ^ 魏了翁《尚書要義》卷十九又云:「案《楚語》云:少昊氏之衰也,九黎亂德。又云:其後三九黎之德。則九黎、三苖,非一物也。」
- ^ 吴晓东 苗族《蚩尤神话》与涿鹿之战. [2009-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26).
- ^ 51.0 51.1 伍新福.《论蚩尤》. [2009-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03).
- ^ 52.0 52.1 《苗侗文壇》(貴州凱里)1995年第4期。
- ^ 《山海經》:「有宋山者,有赤蛇,名曰育蛇。有木生山上,名曰楓木。楓木,蚩尤所棄其桎梏,是為楓木。」郭璞註:「蚩尤為黃帝所得,械而殺之,已摘棄其械,化而為樹也。」
- ^ 从苗族神话史诗探苗族族源(燕宝). 《贵州神话史诗论文集》. 貴州民族出版社. 1988.
- ^ 楊志強 《蚩尤崇拜與民族認同——論當今中國苗族樹立"精神共祖"的過程及背景》2010年
- ^ 鄧名世《古今姓氏辯證》(卷十九):「謹按《壬子年拾遺記》曰:『帝嚳妃鄒屠氏之地』。軒轅去蚩尤之凶,遷其民善者於鄒屠之地,惡者於有北之鄉。其先以地命族,後分鄒氏, 。」
- ^ 鄭樵《通志略》卷二《氏族二》:「黎氏,字亦作犁,子姓侯爵,商時諸侯。《風俗通》云:『九黎之後』。《尚書》:『西伯戡黎』。亦見《毛詩》。今潞州黎城縣有黎侯故城,是其地……今嶺南多此姓。」
- ^ 《古今姓氏辯證》引《元和姓篡》曰:「蚩」姓,「蚩尤之後,以國為氏」。羅泌《路史·蚩尤傳》亦云:中原地區「後有蚩尤",即以蚩尤為姓氏的民系。
- ^ 屠:出自九黎族,是蚩尤的後代。相傳,上古時代,黃帝與炎帝 兩個部族聯合起來,在涿鹿與九黎族大戰,擒殺了九黎族的首領蚩尤。遂將其部族人收入自己的部落。其中一部分人願意歸順的,就遷到鄒、屠兩地定居,形成鄒、屠二姓,均以居住地名為姓。鄒、屠二地均在今山東境內,見《拾遺記》。
- ^ 梁·任昉《述異志》:「蚩尤能作雲霧。涿鹿今在冀州,有蚩尤神……秦漢間說:蚩尤氏耳鬢如劍戟,頭有角,與軒轅氏斗,以角牴人,人不能向。今冀州有樂名《蚩尤戲》,其民兩兩三三,頭戴牛角而相抵。」「太原村落間,祭蚩尤神。」「漢武時,太原有蚩尤神晝見……逐為立祠。」
- ^ 《夢溪筆談》卷三:「解州鹽澤,鹵色正赤,俚俗謂之『蚩尤血』。」
- ^ 司馬遷. 封禪書. 史記. [-61].:「高祖初起,禱豐枌榆社。徇沛,為沛公,則祠蚩尤,釁鼓旗。遂以十月至灞上,與諸侯平咸陽,立為漢王。因以十月為年首,而色上赤。」
- ^ 《後漢書·馬延傳》:「延將兵衛護南單于,敕延過武庫,祭蚩尤,帝親御阿閣,觀其士眾。」
- ^ 《宋史·禮制》:「軍前大旗曰牙,師出必祭,謂之禡。後魏出師,又建纛頭旗上。太宗徵河東,出京前一日,遣右贊善大夫潘慎修出郊,用少牢一祭蚩尤,禡祭。」
- ^ 張澍輯.《十三州志》:「蚩尤肩髀冢重聚,大小與闞冢等。傳言黃帝與蚩尤戰,克之於涿鹿之野,身體異處,故別葬焉。」
- ^ 《皇覽·冢墓記》:「蚩尤冢,在東平郡壽張縣闞鄉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
- ^ 山东省巨野县的蚩尤墓和蚩尤广场. [2009-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03).
- ^ 《呂氏春秋·明理》:「有其狀若眾植華以長,黃上白下,其名蚩尤之旗,類彗而後典,象旗。」
- ^ 69.0 69.1 司馬遷. 天官書. 史記. [-61].:「蚩尤之旗類彗而後曲,象旗。見則王者征伐四方。」
- ^ 《隋書·天文志》:「旋星,散為蚩尤旗。」「蚩尤旗如箕,可長三丈,末有星。」
- ^ 《後漢書·西羌傳》說:「西羌之本出自三苗,羌姓之別也。其國近南嶽。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關之西羌地是也。」
- ^ 中國網. 韩历史小说<蚩尤天皇>把蚩尤写成民族祖先. [2007-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7).
- ^ 韓民族は世界四大文明より古い?. [2013-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