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候
虞候(hòu),為中國古官名。在春秋時期本為掌管山澤之官。南北朝時期北朝開始出現同名軍職,與前者並無演變關係。
沿革
春秋時期齊國初設[1]。《左傳》:「藪之薪蒸,虞候守之。」《疏》曰:「水希曰藪,則藪是少水之澤。立官使之候望,故以虞候為名也。」
南北朝時期北魏邊鎮的低級軍吏職稱[1]。宇文泰相西魏始置虞候都督[1],隋、唐、五代、宋各朝沿設具「虞候」一詞的軍職[1],都虞候為高級武官,也有低級武職如將虞候、院虞候和作為官僚侍從跟班的虞候,如《水滸》中陷害林沖的陸謙[1]。因此官名近代以來不再使用,易讀錯為「虞侯」。
參考文獻
這是一篇關於政府官制演進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