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蘋果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蘋果化香港台灣傳媒的一種現象,指香港傳媒集團公司壹傳媒在上述兩地發行的《蘋果日報報章內容和風格,台灣香港媒體競相模仿其風格,在報導內容和風格方面漸趨讀者主導,從而帶來報章媒體的娛樂化。最初這種現象只發生在香港,之後隨著《蘋果日報》台灣版的發行而擴散至台灣。

定義

《蘋果日報》採用較多彩色相片、設計圖片、非傳統排版方式、美術設計、大字標題、顏色鮮艷的文字等吸引讀者的注意和購買。內容方面,其手法多為報導更多與目標讀者群的生活和日常話題有關,一般的報紙多以政治、經濟、國際等議題作為頭版新聞,但是《蘋果日報》的頭版則是以本地的八卦新聞、社會新聞為主,且往往以大篇幅報導此類新聞。

在香港,當年為了迎戰《蘋果日報》,《東方日報》大幅改變報導方式,其他報紙也因為《蘋果》而進行改變。香港報紙全都跟著「蘋果化」,連《明報》也不例外:香港知名評論家馬家輝說,《明報》後來經過好長一段時間的調整與讀者對話,才漸漸從「蘋果化」與「非蘋果化」的左右搖擺之間找到位置;他並指出,《蘋果》的最大對手《東方日報》花了不少時間才能喘口氣。[1]

《蘋果日報》是銷量高的報紙,主要新聞內容卻傾向於「小報化」,即靠煽情的新聞內容和包裝手法,吸引讀者的目光。台灣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彭家發認為,它為了追逐市場效應,過份重視了讀者「想知道的」新聞資訊,而不大理會讀者「需要知道的」新聞資訊。[2]

參見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 梁麗娟. 李子翹 寧采臣 , 編. 《蘋果掉下來 香港報業「蘋果化」現象研究》. 次文化堂. 2006年7月初版. ISBN 962-992-1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