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藍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藍蟹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亞門: 甲殼亞門 Crustacea
綱: 軟甲綱 Malacostraca
目: 十足目 Decapoda
亞目: 抱卵亞目 Pleocyemata
下目: 短尾下目 Brachyura
科: 梭子蟹科 Portunidae
屬: 美青蟹屬 Callinectes
種:
藍蟹 C. sapidus
二名法
Callinectes sapidus
Rathbun, 1896

藍蟹學名Callinectes sapidus),又名青蟹可口美青蟹美味優游蟹,是一種分佈在大西洋乞沙比克灣)、中美洲的海岸及墨西哥灣美青蟹屬生物。它們是馬里蘭州的代表甲殼類,是當地重要的漁獲。[1]

分佈及生態

藍蟹原產於由新斯科舍阿根廷的西大西洋[2]它們被引進到日本歐洲海域,也有在波羅的海北海地中海黑海[3]

藍蟹的天敵包括石首魚科、石頭魚、黃尾平口石首魚鱒魚、一些鯊魚人類魟科。藍蟹是雜食性的,同時會吃植物動物。藍蟹一般會吃雙殼綱環節動物、小魚、植物及任何可以吃的東西,如腐屍、其他藍蟹及垃圾。[4]

藍蟹可以從其腹部來分辨雄性及雌性。雄蟹的圍邊長而窄,雌性的則闊及圓。

切薩皮克灣的藍蟹會有季節性的遷徙。在交配後,雌蟹會遷徙到切薩皮克灣南部,將從雄蟹得來的精子卵子受精。[5]於11月或12月,雌蟹會排出卵子。幼體孵化後會在灣口漂浮4-5星期,幼蟹接著會回到灣內。[5]

北美洲東部的藍蟹可以控制入侵的三葉真蟹數量。兩種蟹的數量是負相關的,例如在切薩皮克灣充滿藍蟹的地方並沒有三葉真蟹。[6]

商業價值

切薩皮克灣充滿了藍蟹,是其重要的經濟來源。於1993年,藍蟹的漁獲就價值1億美元。但近年的數量卻在下跌[7],於2000年就只有4500萬美元的收獲。

雖然藍蟹是當地著名的食物,但卻供不應求。大部份在馬里蘭州餐廳出售的藍蟹都被運往北卡羅來納州路易斯安那州佛羅里達州阿拉巴馬州密西西比州德克薩斯州,很多蟹餅都是以墨西哥委內瑞拉等地方進口的蟹肉製成。

漁獲技術

捕獵的藍蟹。

商業捕捉藍蟹是使用蟹籠。蟹籠是以絲網製成及呈立方體。蟹籠一般有兩個入口,呈錐狀的孔口,只可讓蟹從單一方向擠入。蟹籠會放幾種肉類作餌,包括鯡魚扁鰺蟶子。餌會放在被分隔的中央部份,籠的底部可以打開。這種設計可以吸引藍蟹經入口進入,且能阻止它們把餌吃了。籠以長直線分佈在藍蟹的棲息地,每一天會進行檢查。藍蟹會被取出,蟹籠會再次放回海中。

漁民會將藍蟹漁獲分為公蟹、未成熟的雌蟹及成熟的雌蟹。雌蟹的漁獲數量比公蟹的受更多限制。準備脫殼的藍蟹會被分別開來及放在疏水缸。這個缸一般是升高及以混凝土磚製成,大小約3x5呎,並供水入內。脫殼前腳上的粉紅色斑點會逐漸變為紅色。準備脫殼的藍蟹會按程度而分隔,目的是阻止殼較硬的藍蟹把脫殼的蟹吃掉。一旦開始脫殼,藍蟹就會將殼逼裂,並從殼中脫出。它們此時十分脆弱,新殼是凝膠狀及很薄的物質,並不能保護藍蟹。殼要硬化約需48小時。漁民會將脫殼完的蟹放入冰水中,並將次運到市場作為軟殼蟹。若處理得宜,缸中的死亡率約為10%,但若缺乏管理,死亡率可以高達50%。

休閒用的蟹籠有很多種。籠的設計可以有很多不同,共通的都是以絲網造成。蟹籠一般呈立方體或稜錐,但也有圓柱體。蟹籠的入口有不同形式,如鉸閘,當籠子上升時就會關閉。就像商業用的,蟹籠內有多種肉類為餌。餌會放在籠的中央,並可讓蟹直接到達。這種設計很易讓蟹逃走,但因檢查較頻繁(約每15-30分鐘),故可以阻止逃走的發生。

曳釣繩也可以用來捉藍蟹,其漁獲量比蟹籠多,但需要更多的設備。高階的休閒漁民或小型的商業作業也會使用此方法捕蟹。其他的休閒方法包括垂釣或深水水網。日間藍蟹會走到淺水區,故在慢行的船上也可以捉到。晚間,它們會走到較深水區,在很多地區都不準於此時捕捉。

食用

藍蟹平均有15%的肉質,有高含量的維生素B12。只要3盎司的蟹肉就能提供全日所需的維生素

藍色的來源

藍蟹殼上的藍色源自多種色素,包括α蝦青蟹白。α蝦青蟹白與紅色的蝦紅素相互作用會產生藍綠色。當藍蟹被烹煮時,其α蝦青蟹白被分解,只餘下蝦紅素,故會變成紅橙色。[8]

參見

參考

  1. ^ Maryland State Crustacean. Maryland State Archives. 2005-12-27 [2010-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5-02). 
  2. ^ Callinectes sapidus. Smithsonian Marine Station at Fort Pierce. October 11, 2004 [2010-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0-19). 
  3. ^ Callinectes sapidus. CIESM: The Mediterranean Marine Research Network. August 2006 [2010-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0-20). 
  4. ^ Blue Crab-About The bay. The Chesapeake Bay Foundation. [2010-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16). 
  5. ^ 5.0 5.1 Migration. SERC: Smithsonian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enter. [2010-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17). 
  6. ^ C. E. DeRivera, G. M. Ruiz, A. H. Hines & P. Jivoff. Biotic resistance to invasion: Native predator limits abundance and distribution of an introduced crab (PDF). Ecology. 2005, 86 (12): 3367–76 [2010-06-16]. doi:10.1890/05-047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0-06-10). 
  7. ^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Report: Number of Blue Crabs in Bay Remains Below Long-Term Average. 2008-07-28 [2010-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3). 
  8. ^ Blue Crab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Blue Crab Archives. December 2008 [2010-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23).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