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元賞
薛元賞 | |
---|---|
官員 | |
工部尚書 | |
時代 | 唐朝 |
主君 | 唐文宗→唐武宗→唐宣宗 |
姓 | 薛 |
名 | 元賞 |
姓名 | 薛元賞 |
出生 | 8世紀 |
逝世 | 唐大中六年(852年) 唐朝潞州 |
薛元賞(8世紀—852年),唐朝官員,唐武宗年間官至工部尚書,《新唐書·循吏傳》有其傳。
生平
家世及早期仕途
籍貫、世系失考。曾任廷尉丞、華原縣令。[1]太和四年(830年),由司農少卿出為漢州刺史。時李德裕為劍南西川節度使,上報吐蕃維州投降,宰相牛僧孺反對,將維州降將和地盤還給吐蕃。薛元賞上書極言可趁機安撫維州降將,機不可失。文宗沒有批准。段文昌代李德裕後,推薛元賞政績第一。太和六年(832年)卸任刺史。張次宗曾代段文昌作《薦前漢州刺史薛元賞狀》。累遷司農卿。[2]
唐文宗年間
太和九年(835年)十二月,甘露之變後,禁軍暴橫,京兆尹張仲方不敢詰問,宰相鄭覃以其不勝任,以薛元賞代之。[3][4][5]薛元賞拜訪宰相李石,見李石在廳堂與一人爭辯,聲音很大。薛元賞派人打聽,說是神策軍將在訴訟。薛元賞小跑而入,責李石不能制一軍將,令其如此無禮,然後跑出上馬,命左右擒住軍將到下馬橋,解開他的衣服令他長跪。神策軍中尉仇士良聞訊派宦官召薛元賞,薛元賞稱等公事結束再去,然後杖殺軍將,穿囚服前去。仇士良指責:「痴書生何敢杖殺禁軍大將!」薛元賞說中尉和宰相都是大臣,無論是宰相的人無禮於中尉還是中尉的人無禮於宰相都不可饒恕,仇士良身為中尉應該守法,自己此來願意領死。仇士良知道軍將已死,無可奈何,只能喊人上酒與薛元賞歡飲作罷。[6]
開成元年(836年)三月,尚書左僕射令狐楚從容奏請收葬死於甘露之變的宰相王涯、賈餗等人遺骸,文宗慘然久之,詔命薛元賞收葬王涯、賈餗等十一人於城西,各賜衣一襲。仇士良秘密派人發掘,棄骨於渭水。[6][7]
十二月,薛元賞以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出為武寧節度使、徐泗宿濠觀察等使。[3]二年(837年)十二月,上奏罷除泗口多餘的雜稅,[8][9]百姓稱好。[2]
唐武宗年間
會昌元年(841年)調任天平軍節度使。[2][10]不遲於三年(843年)二月卸任。[11]
會昌年間,李德裕當國,四年(844年)五月,復拜薛元賞為京兆尹。[12]都市多有俠少年,以黛墨紋身,仗著自己異於常人的力氣劫掠街坊。薛元賞到府三日,收捕惡少,杖死三十餘人,陳屍鬧市,餘黨懼怕,爭著用火除去自己的紋身。薛元賞長於吏事,能推言時弊,一件件說清楚。禁軍仗勢驚擾府縣,薛元賞數次與其相爭,不寬縱,因此軍隊的暴行得以制止,百姓依賴他得以安定。加檢校吏部尚書。薛元賞推薦自己在天平軍的下屬盧踐言為涇陽尉。[13]一年後,薛元賞進工部尚書,領諸道鹽鐵轉運使。[8]曾上《東都神主議》。[14]李德裕用薛元賞弟薛元龜為京兆少尹,知府事。[2]
唐宣宗年間
會昌六年(846年)三月,唐宣宗登基,四月,罷免李德裕。宣宗認為薛元賞兄弟是李德裕的黨羽,於是薛元龜獲罪貶崖州司戶參軍,薛元賞被貶為忠州刺史、[15]除授袁王傅。大中三年(849年),以銀青光祿大夫、袁王傅復拜昭義節度使[16]。大中六年(852年)逝世。[2]
注釋及參考文獻
- ^ 白居易《薛元賞可華原縣令制》
- ^ 2.0 2.1 2.2 2.3 2.4 《新唐書》卷一百九十七
- ^ 3.0 3.1 《舊唐書》卷一十七下
- ^ 《舊唐書》卷一百七十一
- ^ 《新唐書》卷一百二十六
- ^ 6.0 6.1 《資治通鑑》卷二百四十五
- ^ 《新唐書》卷一百七十九
- ^ 8.0 8.1 《舊唐書》卷四十九
- ^ 《停泗口場雜稅敕》
- ^ 《新唐書》本傳作曾任邠寧節度使,誤。詳見郁賢皓《唐刺史考全編》引李訥《授薛元賞昭義軍節度使制》、《唐故京兆府涇陽縣尉范陽盧府君墓志銘並序》。
- ^ 當時天平軍節度使為狄兼謨。
- ^ 《舊唐書》卷一十八上誤作其自司農卿拜為京兆尹。
- ^ 《唐故京兆府涇陽縣尉范陽盧府君墓志銘並序》
- ^ 《舊唐書》卷二十六
- ^ 《資治通鑑》卷二百四十八
- ^ 李訥《授薛元賞昭義軍節度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