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全夫
蕭全夫(1916年9月13日—2005年2月4日),原名蕭全福,男,河南商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1][2]。
生平
參加革命
1916年,蕭全夫生於商城縣丁家埠(今屬安徽省金寨縣湯家匯)一個貧苦農民家庭。8歲時,地主強收走他家兩畝薄田、數間茅屋,全家流落野外,經幾位舅舅幫助才有了落腳之地。9歲時,進入堂舅開辦的私塾學習。12歲時,進入本鄉小學學習[1][2]。
1930年2月,土地革命戰爭蔓延到蕭全夫的家鄉時,蕭全夫參加革命,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10月,到商城縣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游擊隊,很快從戰士升為班長[1][2]。1932年初春,被選調到紅四方面軍總部手槍隊任排長,負責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等首長的警衛工作[1][2][3]。1932年春,蕭全夫到皖西北某地執行任務時第一次負傷,徐向前看望他並讓他多讀讀《孫子兵法》。蕭全夫讀後,將自己的名字從「全福」改為「全夫」,以做「胸有全局的全夫」[1][2]。第一次負傷出院後,1932年出任紅四方面軍總部三局通訊參謀[3]。
1935年11月, 紅四方面軍在四川省名山縣百丈關同川軍決戰,11月18日、19日川軍6個旅在飛機、大炮掩護下,自三個方向反攻百丈關周邊十多里弧形地帶的紅四方面軍陣地,蕭全夫參與轉移物資時,右腿被彈片炸傷,從此右腿比左腿短一截[1][2]。
蕭全夫隨紅四方面軍參加了長征。1936年10月,紅四方面軍長征抵達陝北,毛澤東對蕭全夫等紅四方面軍電台的人員說:「你們紅四方面軍電台的同志們辛苦了,你們有功勞啊!特別是中央紅軍到貴州期間,是你們提供了情報,使我們比較順利地脫離了險境。你們是黨的幹部,不是某個個人的幹部。」[1][2]
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期間,1938年4月,蕭全夫進入延安抗大第四期學習。1938年8月1日畢業。1938年12月初,中央軍委決定以抗大第七大隊和第一大隊部分學員作為基礎,組建抗大第二分校(校長先後為陳伯鈞、孫毅),向東去晉察冀邊區辦學,蕭全夫被分配到抗大第二分校工作,歷任特科大隊(大隊長詹才芳)第1隊隊長、高幹科(科長詹才芳)副科長、高上科科長等職務[1][2]。
1942年3月,抗大第二分校分散到晉察冀軍區下屬的四個軍分區辦學,對外稱為各軍分區教導大隊,蕭全夫被分在晉察冀軍區第二軍分區辦學,任晉察冀軍區第二軍分區教導大隊隊長。當年,蕭全夫帶領學員在山西省山陰縣、代縣、崞縣活動,在一年之內參加戰鬥71次,斃傷俘日偽軍256人[1][2]。
從華北到東北
1944年,蕭全夫出任冀熱遼軍區第十七軍分區參謀長[3][1][2]。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蕭全夫任進攻河北省玉田縣的前線總指揮,殲滅300餘名日軍和1500名偽軍。隨後率部解放河北省遷安縣,殲俘日偽軍1700人,並且將突圍的遵化縣守敵4000人大部殲滅在玉田縣城東[1][2]。
1945年11月,中央軍委決定成立冀東軍區(司令員詹才芳),蕭全夫歷任冀東軍區第十三旅旅長、獨立十一旅旅長[1][2][3]。1946年1月,蕭全夫率獨立十一旅3個團,在河北省豐寧縣(南線)、平泉縣(東線)參加第一次承德保衛戰[1][2]。
1947年秋,冀東軍區主力部隊改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九縱隊(司令員詹才芳),蕭全夫任第二十六師師長[4][1][2]。1947年9月,蕭全夫率部從冀東出山海關到中國東北作戰,第一仗的對手是陳誠部下的兩個美式裝備機械化師。當時陳誠剛趕走熊式輝奪得中國東北兵權。為給陳誠下馬威,東北民主聯軍總部決定派黃永勝的第八縱隊在遼寧錦西楊家杖子圍殲陳誠手下王鐵漢的國軍第四十九軍,同時派第九縱隊出山海關打援,在戰役發起之後阻擊錦西、興城的援敵。1947年9月21日,急行軍三天的第二十六師在蕭全夫帶領下搶占了楊家杖子東南的五嶺山。9月22日起,國軍暫六十師和第二十六師以7個團兵力向蕭全夫的第二十六師陣地全線進攻,武器裝備落後的第二十六師憑藉有利地形堅守五嶺山30餘小時,為整個戰役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第八縱隊在楊家杖子幾乎全殲國軍第四十九軍,僅軍長王鐵漢帶少數人逃離[1][2]。
1947年10月,蕭全夫又率部破襲北寧鐵路。北寧鐵路自北平至瀋陽,是國軍連接東北和關內的交通生命線。國軍派出一輛護路鐵甲車日夜巡邏。蕭全夫率部拆除了護路鐵甲車前後的鐵軌和路基,俘虜了護路鐵甲車。不久,蕭全夫率部參加第二次進攻朝陽的戰鬥。當時,朝陽城內有國軍暫五十一師第三團以及國軍中將李守信部騎兵等2000餘人,城外各據點另有2000餘人的雜牌軍,以錦承鐵路和大凌河作為護城屏障。1947年10月21日拂曉前,詹才芳的第九縱隊將朝陽城包圍。10月21日晚20時,蕭全夫率部按預定計劃發動總攻,3個多小時連續攻擊未克,蕭全夫決定停止攻擊,撤回待命。10月22日,經過偵察敵情,蕭全夫重新部署兵力和火力,並對部隊官兵作思想動員,10月22日黃昏後發動第二次總攻,成功攻進朝陽[1][2]。
1948年1月,東北民主聯軍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1948年3月又改稱東北野戰軍,第九縱隊番號沒有變。1948年10月,在錦州戰役攻堅戰中,蕭全夫的第二十六師充當第九縱隊的突擊師,成為首先攻入錦州城內的部隊之一,並俘虜了東北剿總中將副總司令官兼錦州指揮所主任范漢傑、第六兵團中將司令官盧浚泉等高級將領,共殲敵2萬多人[1][2]。
1948年11月,根據中央軍委關於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的命令,第九縱隊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六軍,詹才芳任軍長,下屬的第二十六師改為第一三七師,蕭全夫繼續任師長[4][1][2]。1949年春,蕭全夫率部南下參加解放中南、華南的戰鬥,途經華北、中原,又經武漢渡過長江,經過3個月急行軍。1949年8月,第一三七師南下參加衡寶戰役,後渡過湘江攻占衡陽,參加了殲滅白崇禧主力部隊的戰鬥。其間,第一三七師和兄弟師共同攻占衡陽縣、衡山縣等11座縣城,殲敵4.7萬餘人,俘敵將軍14人[1][2]。
朝鮮戰場
1950年,蕭全夫升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六軍副軍長[4]。1952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六軍改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四十六軍,蕭全夫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四十六軍軍長,率部進入朝鮮半島參加抗美援朝戰爭,蕭全夫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最年輕的軍長之一[4][1][2]。當時,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借「停戰談判」之機,推行「絞殺戰」,以圖癱瘓中朝軍隊的後方供應及防禦體系,繼而在朝鮮半島西海岸再度登陸。1952年10月29日,蕭全夫率工作組同第四十二軍完成防務交接後,便在堂峴設第四十六軍指揮所,參加實施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關於粉碎敵在西海岸登陸計劃的部署[1][2]。
蕭全夫還指揮第四十六軍先後同美軍陸戰第一師、第二師、第二十五師,大英國協第一師,土耳其旅等9支外國軍隊較量150多次,擊退了敵在飛機、坦克、大炮掩護下27次進攻,並組織8次反擊作戰,共殲敵14400多人,擊落敵機93架、擊傷敵機155架,擊毀坦克31輛、汽車38輛,繳獲火炮25門、輕重機槍169挺、槍732支、彈藥444000餘發、步講機56部以及其他大批物資,擴大陣地5平方公里。作家巴金到第四十六軍訪問後,寫出《在英雄連隊裡》、《魏連長和他的連隊》、《記粟學福同志》等文章,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也曾來第四十六軍視察[1][2]。
第四十六軍的經典戰鬥是「三打馬踏里」。馬踏里東南山在臨津江北岸,距離開城以東14公里,由四個小高地組成,是美軍在三八線以北唯一的支撐點以及從高浪浦至臨津江渡口的必經之處,由美軍陸戰第一師防守。如果攻下馬踏里東南山,就可將美軍全部趕到三八線以南,並威脅美軍西線的交通線。1953年7月8日晚至7月26日晚,第四十六軍為配合板門店談判及中線部隊反擊作戰,迫使美軍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以第四十六軍第一三六師為主,利用步炮配合,先後對馬踏里東南山發動三次反擊作戰,相繼奪取馬踏里東南山四個小高地。最後一次反擊作戰從7月24日黃昏開始,直到7月27日凌晨接到停戰命令時才停止,這時已殲敵將近1000人。蕭全夫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授予一級自由獨立勳章[1][2]。
珍寶島事件
1954年4月,蕭全夫回國進入南京軍事學院戰役系學習,獲得劉伯承、楊得志以及蘇聯專家指點,成為「模範學員」。1955年9月,蕭全夫被授予少將軍階,以及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57年7月,蕭全夫從南京軍事學院畢業[1][2]。1961年,升任瀋陽軍區副參謀長[5]。文革爆發後,造反派對蕭全夫進行了四天四夜圍攻批鬥,逼蕭全夫交待「反對無產階級司令部」的罪行,但蕭全夫沒有屈服[1][2]。1968年,蕭全夫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5]。1969年3月,蕭全夫參加指揮珍寶島戰鬥[1][2]。
1969年2月,中國東北的中蘇邊界的形勢趨於緊張,瀋陽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蕭全夫受中共瀋陽軍區黨委的委託,把蘇軍對中國武裝挑釁的情況整理為一份材料,上報中央軍委並直接到北京向中央請求反擊。在聽取蕭全夫匯報後,副總參謀長溫玉成問蕭全夫:「如果反擊,你們準備選擇在什麼地段?」蕭全夫答覆為「珍寶島」。溫玉成表示:「你們呈送軍委的報告我們已經仔細研究過了,有關情況也直接向周總理、毛主席做了匯報。中央同意你們的意見,對蘇修的武裝挑釁,要堅決予以反擊。只不過,規模儘量要控制在一定範圍,即這是一場局部的邊界衝突!」[1][2]
1969年3月2日,蘇軍在珍寶島開槍襲擊中方邊防站站長孫玉國率領的巡邏隊,早已準備好的中方邊防部隊還擊,雙方發生武裝衝突,歷時90分鐘,中方邊防部隊陣亡20人,蘇軍陣亡40多人、傷30多人,蘇軍裝甲車、指揮車、敞篷卡車各1輛被中方邊防部隊擊毀。當天,瀋陽軍區司令員陳錫聯和政委曾紹山主持開會,決定在離珍寶島不到10公里的五林洞設虎(林)饒(河)前指,由蕭全夫和瀋陽軍區副政委李少元統一指揮。受命之後,蕭全夫調動1個步兵團、3個炮兵營、1個通信連、18個炮連,以及偵察連、機槍連,並且將第二十三軍第六十七師作為戰役預備隊派駐牡丹江市。其間,周恩來問到北京參加中共九大籌備工作的陳錫聯誰是前線指揮員,當聽說是蕭全夫時,周恩來笑稱:「這回,蘇軍可是遇到對手了。我記得,這個蕭全夫曾是南京軍事學院的高材生哩,那裡的教官都是蘇聯人,對蘇軍的那一套,他蕭全夫清楚得很呢!」[1][2]
1969年3月13日,蘇軍3輛坦克開進中方的江汊子,蕭全夫立即向正在北京的陳錫聯、溫玉成匯報。陳錫聯下令打,溫玉成也贊成打,但蕭全夫卻判斷蘇軍坦克後面無步兵,只是火力偵察,因此認為不應該打,以免暴露作戰部署。最後蕭全夫見無法迴避陳錫聯的命令,便命部隊用迫擊炮轟幾炮,僅僅將蘇軍坦克趕走。蘇軍見中方炮火併不猛烈,遂決定入侵。1969年3月15日,中蘇兩軍激戰,蕭全夫指揮部隊發揮擅長近戰的優勢,反坦克炮、雷場與四○火箭筒並用,擊敗了蘇軍T-62坦克,粉碎了蘇軍多次進攻,共擊毀蘇軍坦克4輛、裝甲車7輛,擊傷坦克及裝甲車4輛,斃傷蘇軍170餘人,並且擊斃蘇軍上校和中校指揮官各1人。戰鬥進行期間,蕭全夫曾抵近蘇方前哨500米處觀察,其他人怕他出危險,他則說:「蘇軍要開槍,得先向莫斯科請示,最快需要半個小時,我計劃在前沿觀察所呆20分鐘。」結果蕭全夫觀察完畢離開後不到10分鐘,蘇軍果然開火。周恩來聽到戰鬥匯報後表揚了蕭全夫,還給蕭全夫打了電話。不久,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黃永勝給蕭全夫打電話,表揚之後要蕭全夫將蘇軍被擊傷後留在中方江面上的坦克拖回來供研究,該坦克現存北京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1][2]。
新疆任職
1980年1月,蕭全夫升任烏魯木齊軍區(當時為大軍區)司令員[5][1][2]。總參謀長楊得志在蕭全夫赴任前對他加以囑咐。蕭全夫到烏魯木齊軍區後,根據鄧小平「軍隊要像軍隊的樣子」的指示,提出了「軍人要像個軍人的樣子,營區要像個營區的樣子,部隊要像個部隊的樣子」的口號,抓戰備訓練。1981年8月1日,烏魯木齊軍區在烏魯木齊市舉行大型閱兵。1982年9月,蕭全夫親自策劃並組織了「三戰」演習(游擊戰、運動戰、堅固陣地防禦戰)。楊得志等領導參觀演習。烏魯木齊軍區部隊守衛6700多公裡邊防線,多數邊防部隊駐守條件艱苦,蕭全夫多次到北京向中央軍委反映困難。1984年8月,蕭全夫到號稱「生命禁區」的阿里防區以及海拔5380米的神仙灣哨卡視察,成為歷史上進入該地區軍內職務最高、年齡最大的第一個人[1][2]。
1980年初,鑑於改革開放後部隊官兵思想活躍,他和政委譚友林抓部隊的思想政治教育,親自給官兵上黨課、講革命傳統,教育官兵貫徹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同中共中央、中央軍委保持一致,並要求部隊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1][2]。
後來蕭全夫擔任中顧委委員[5]。1985年8月退居二線後,蕭全夫繼續深入各地調查研究,寫出了許多調查報告和文章。1988年7月,獲得一級紅星榮譽功勳章。蕭全夫最後一次病重住院後不久,寫下遺囑,要求在逝世後,從其積蓄中拿出5萬元人民幣,其中2萬元交給中共黨組織作為黨費,3萬元捐給家鄉的希望工程[1][2]。
2005年2月4日,蕭全夫在北京病逝,享年89歲[1][2][6]。
著作
- 《苦練出精兵》
- 《憶無名英雄蔡威同志》
- 《巍巍五嶺山》
- 《朝陽攻堅戰》
- 《我們參加了會寧大會師》
- 《破襲》
- 《回憶彭總視察我們的前沿陣地》
- 《津南突破》
參考文獻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蘇俠. 一代名将萧全夫.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6-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5).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胸有全局萧全夫. 遼寧黨史網. [2017-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0).
- ^ 3.0 3.1 3.2 3.3 星火燎原編輯部. 解放军将领传(14卷). 解放軍出版社. 1995年: 359–360頁. ISBN 9787506526272.
- ^ 4.0 4.1 4.2 4.3 宋國濤. 中国元帅将军授衔全纪录: 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1964年元帅将军授衔纪事. 中央編譯出版社. 2004年: 382頁.
- ^ 5.0 5.1 5.2 5.3 中華名人協會,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中国人物年鉴. 華藝出版社. 2006年: 428頁.
- ^ 萧全夫同志逝世. 新浪. 2005-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