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萍鄉革命烈士陵園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萍鄉革命烈士陵園,位於江西省萍鄉市安源區安源鎮牛形嶺。

簡介

萍鄉革命烈士陵園位於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陳列大樓西側的牛形嶺山腰上。1968年7月,經江西省革命委員會批准,萍鄉市革命委員會決定在安源縣牛形嶺半山腰興建「毛主席在安源革命活動紀念館」陳列大樓。在安源工人運動中犧牲的朱少連楊士傑程昌仁艾春發等烈士墓,由當地政府遷葬至原安源煤礦小學後邊的小山坡「方家坳」上。每年清明節前後,烈士親屬及學校組織學生祭掃烈士墓[1]

1980年代初,安源煤礦小學擴建,需在原校址後邊建教學樓,這就需要搬遷烈士墓。當時安源鎮民政工作負責人找到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負責人商議,是否將烈士墓遷回館區安葬。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負責人認為此事必須報請上級黨委、政府批准,並應當舉辦烈士遺骨安放儀式。隨後,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以該單位的名義向中共萍鄉市委、萍鄉市人民政府報告此事,請求在安源興建「安源工人運動烈士紀念碑」。報告中稱,劉少奇1951年在致安源鎮工會的信中表示:「過去的許多革命同志,如黃靜源周懷德謝懷德劉昌炎同志等烈士,我記得他們很清楚。應該在安源建立一個紀念碑,並舉行追悼會,以紀念安源一切死難的烈士們。此事望你們商同萍鄉縣政府酌情辦理。」報告中還介紹了朱少連、楊士傑、程昌仁、艾春發等烈士的事跡[1]

中共萍鄉市委、萍鄉市人民政府同意了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的請求,並決定將「安源工人運動革命烈士紀念碑」改為「萍鄉革命烈士紀念碑」,以紀念碑為中心建一座烈士陵園。中共萍鄉市委、萍鄉市人民政府決定成立萍鄉烈士陵園籌備建設領導小組,由中共萍鄉市委副書記吳懷亮任組長,中共萍鄉市委宣傳部部長曾險峰、萍鄉市民政局局長袁壽文、中共萍鄉市城關區黨委副書記劉忠煥任副組長,中共萍鄉市委辦公室、萍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萍鄉市財政局、萍鄉礦務局、萍鄉鐵路地區等部門及單位負責人為成員,並且指定劉忠煥和萍鄉市建築設計院副院長何世畦具體負責。由萍鄉市建築設計院制定烈士陵園設計方案,經籌備建設領導小組多次開會討論,並報中共萍鄉市委、萍鄉市人民政府、萍鄉市人大、萍鄉市政協領導審批。1984年10月24日,烈士陵園開工建設。1986年10月完工。工程共耗資44萬元人民幣[1]

整個烈士陵園占地面積13340平方米,建築面積2250平方米,分成烈士公墓、紀念碑、悼念廣場。烈士公墓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為直徑10米的圓形建築。紀念碑是花崗岩砌成,高13米,碑身上的「萍鄉革命烈士紀念碑」九字是劉少奇在致安源鎮工會的信中的手跡。悼念廣場面積360平方米,可容700多人。自悼念廣場至陵園大門是花崗岩大踏步,共120個台階,寬8.6米。陵園大門是花崗岩三孔牌樓,正面橫寫「烈士陵園」四字,兩側分別是毛澤東的書法「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1]

1985年12月24日,萍鄉市舉行烈士遺骨移葬儀式,朱少連、楊士傑、程昌仁、艾春發等烈士遺骨遷葬至烈士公墓。1986年4月4日,中共萍鄉市委、萍鄉市人民政府舉行革命烈士紀念碑揭碑儀式。此後,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因公殉職的烈士也安葬在該陵園的烈士公墓[1]

2005年上半年,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萍鄉市財政局組織全局人員捐資,在該陵園興建了刻有7000餘人姓名的萍鄉革命烈士名錄石碑[1]。2007年,安源企業家范繼新捐款30萬元人民幣用於萍鄉革命烈士陵園改建[2]

2016年6月,萍鄉市革命烈士陵園陳列館在萍鄉革命烈士陵園內開工建設。該陳列館占地面積約700平方米,是兩層建築,工程投資200萬元人民幣[3]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1.5 萍乡烈士陵园兴建经过. 中國萍鄉. 2017-02-17. 
  2. ^ 我是安源一块煤——记第三届“井冈之子”范继新. 大江網. 2010-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02). 
  3. ^ 萍乡市革命烈士陵园陈列馆正式动工. 中國江西網. 2016-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