莓果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
此條目論述以部分區域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
莓果是一種小的、果肉狀的且可經常食用的水果。莓果通常呈現圓形且色澤明亮及光滑,味甜或酸,儘管外表可能附著許多種子或果仁。 常見的例子如草莓、西瓜、蔓越莓、覆盆子、藍莓、黑莓、紅醋栗、黑醋栗和白醋栗。[1]在英國,軟果是用來稱呼這類水果的園藝術語。[2][3][4]
英文中,「berry」是一個多義詞,其日常飲食的分類與植物學上的分類有不同的含義,因此可能會導致混淆。但中文語境中則較容易分辨:在日常飲食中,berry通常被翻譯成「莓果」,而在植物學術語中則指的是漿果。在植物學術語中,漿果是指單個花的子房產生的果實,其中子房壁的外層發育成可食用的肉質部分(果皮)。漿果的植物學定義包括許多在日常飲食中不稱為莓果的水果,如葡萄、蕃茄、黃瓜、茄子、香蕉和辣椒。而在日常飲食文化中所指的莓果,有些在植物學上不屬於漿果,例如草莓、覆盆子和黑莓 (聚合果) 以及桑椹(複果)。
雖然許多莓果是可食用的,但有些莓果對人類有毒,例如致命的顛茄和商陸。其他諸如:白桑、紅桑[來源請求]和接骨木屬的物種[5],都是未成熟時有毒,但成熟時可食用。
莓果在世界各地都可以食用,常用於果醬、蜜餞、蛋糕或派。一些莓果在商業上很重要。莓果產業因國家而異,野生種植或人工種植的莓果也是如此。一些莓果如覆盆子和草莓已經培育了數百年,與野生種不同,而其他莓果,如越橘和雲莓,幾乎只在野外生長。
歷史
從農業開始以來,莓果作為人類的食物來源一直很有價值,並且仍然是其他靈長類動物的主要食物來源。它們是數千年來早期狩獵採集者的季節性主食,野生莓果聚集仍然是當今歐洲和北美的熱門活動。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學會了保存莓果,以便在冬天使用。它們可以製成果醬,在美洲原住民中,與肉類和脂肪混合作為乾肉餅。[6]
莓果也開始在歐洲和其他國家種植。自17世紀以來,已經種植了懸鉤子屬的一些黑莓和覆盆子屬,而在美國已經種植了越橘屬的光滑表面的藍莓和蔓越莓超過一個世紀。在日本,在10世紀到18世紀之間,いちびご、いちご這些詞代表著許多莓果作物。 然而,現代最廣泛栽培的莓果是草莓,其全球產量是其他莓果作物總量的兩倍。[7]
古羅馬人提到草莓,他們認為它具有藥用特性,[8]但它當時不是農業的主食。 14世紀,野草莓開始種植於法國的花園。麝香味草莓(F. moschata)於16世紀後期開始在歐洲花園種植。後來,弗州草莓在歐洲和美國種植。[9]最常食用的草莓,花園草莓(F. ananassa),是弗州草莓和智利品種草莓(Fragaria chiloensis)的偶然混種。法國園丁在18世紀中葉首次發現,當麝香味草莓和弗州草莓種植在智利品種草莓的兩排之間時,智利草莓將孕育出豐富而碩大的果實。不久之後,Antoine Nicolas Duchesne開始研究草莓的育種,並發現了一些對植物育種科學至關重要的發現,例如草莓的有性繁殖。[10]後來,在19世紀早期,草莓的英國育種者製作了歐洲草莓育種中重要的花園草莓品種,[11]且通過草莓育種生產了數百種栽培品種。[12]
詞源
所有日耳曼語中都有「莓果」一詞的形式;例如,古英語berie與Old Saxon和Old High German beri以及Old Norse ber相比。這些形式指向舊德語*bazjo-m,它被追溯到古老的德語*bazo-z(這也導致英語單詞bare,如「裸露的果實」)。在古英語中,這個詞主要用於葡萄,但後來發展到現在的定義。
種植
自14世紀以來,草莓一直種植在歐洲的花園中。藍莓從1911年開始被培植,1916年第一次作為商業化作物。[13]所有品種的越橘沒有完全被培植,但從1994年到2010年,西部越橘開始作為經濟上的重要作物而嘗試被培植。[14][15]許多其他品種的越橘同樣沒有被培植,其中一些具有商業重要性。
農業方法
與大多數其他糧食作物一樣,莓果是商業種植的,具有常規害蟲管理和病蟲害綜合治理(IPM)實踐。有機認證的莓果正在變得越來越廣泛。:5
許多軟果莓果需要一段0到10°C的溫度來打破休眠。一般來說,草莓需要200-300小時,藍莓需要650-850小時,黑莓需要700小時,覆盆子需要800-1700小時,黑醋栗和醋栗需要800-1500小時,蔓越莓需要2000小時。[16]然而,溫度太低會殺死作物:藍莓不能承受低於-29°C的溫度,覆盆子,根據品種,可能耐受低至-31°C,黑莓在-20°C以下受傷。然而,春季霜凍對莓果作物的破壞性要大於冬季低溫。在北半球面向北或向東的中等坡度(3-5%)的地點,靠近調節春季溫度的大型水體,被認為是防止春季霜凍傷害新葉和花的理想場所。所有莓果作物都有淺根系。 許多贈地大學推廣辦公室建議不要在同一地點種植草莓超過五年,因為黑根腐病的危險(雖然許多其他疾病都是同名的),這在主要的商業生產中受到控制 每年進行溴甲烷熏蒸。[17][18][19][20][21][22][23][24]除了生產年限,土壤壓實,熏蒸頻率和除草劑使用增加了草莓黑根腐病的外觀。覆盆子,黑莓,草莓和許多其他莓果易受黃萎病的影響。 如果土壤中的黏土或淤泥含量超過20%,藍莓和蔓越莓會變得很差,而大多數其他莓果可以容忍多種土壤類型。對於大多數莓果作物而言,理想的土壤是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pH值為6.2-6.8,中等至高有機物含量; 然而,藍莓的理想pH值為4.2-4.8,可以在泥土上生長,而藍莓和蔓越莓喜歡較差的土壤,陽離子交換量較低,鈣含量較低,磷含量較低。
有機地種植大多數莓果需要使用適當的輪作,正確的覆蓋作物混合物以及在土壤中培養正確的有益微生物。由於藍莓和蔓越莓在不適合大多數其他植物的土壤中茁壯成長,而傳統肥料對它們有毒,因此有機種植它們時的主要問題是鳥類管理。
收穫後小果實莓果通常在90-95%相對濕度和0℃下儲存。[25]然而,蔓越莓對霜敏感,應儲存在3℃。藍莓是唯一對乙烯有反應的莓果,但收穫後風味不會改善,因此它們需要與其他莓果相同的處理。 去除乙烯可以減少所有莓果中的疾病和腐敗。在收穫後一至兩小時內預冷卻至儲存溫度,通常為0℃,通過強制空氣冷卻使莓果的儲存壽命增加約三分之一。在最佳儲存條件下,覆盆子和黑莓可持續2至5天,草莓可持續7-10天,藍莓可持續2至4週,蔓越莓可持續2至4個月。莓果可以在高二氧化碳或10-15%二氧化碳氣氛下運輸,用於高二氧化碳或15-20%二氧化碳和5-10%氧氣,用於改良氣溫的容器,以延長保質期並防止灰黴病腐爛。
育種
18世紀Antoine Nicolas Duchesne在草莓研究中發現了莓果育種科學的幾個重要發現。在傳統的植物育種技術中,選擇具有特定所需特徵的莓果並允許其與其他莓果進行性繁殖,然後可以選擇具有改良性狀的後代並用於進一步雜交。植物可以與同一屬內的不同物種雜交;不同屬之間的雜交也可能,但更難。育種可以尋求增加果實的大小和產量,改善其營養成分的風味和質量,例如抗氧化劑,擴大收穫季節,並且產生具有抗病性,耐暑或耐寒條件的栽培品種,以及其他期望的特徵。[26]
近年來,分子生物學和基因工程的進步允許通過例如標記輔助選擇在選擇期望的基因型時更有效和更好的標靶方式。[27]基因改造技術也可用於繁殖莓果。[28]
園藝莓果
有些經常出現在農業培訓的莓果栽培指南與可食用莓果辨別手冊中的果實通常並不被稱作莓果,例如海灘李子、[29]美國柿子、木瓜、太平洋海棠和刺梨。[30]
商業生產
一位消息人士表示,在2005年,全世界有180萬英畝土地種植莓果,產量為630萬噸。[31]:4
經濟學
根據美國2015年全球莓果大會的數據,銷售超過600萬美元的軟果,佔超市總收入的19%,超過11%的香蕉(漿果)和蘋果(14%), 隨著市場的持續快速增長預期。[32]
在某些地區,莓果採摘可能是經濟的很大一部分,瑞典和芬蘭等西歐國家越來越多地從泰國或保加利亞進口廉價勞動力進行莓果採摘。[33][34]由於「莓果採摘者」的低工資和低生活水平以及缺乏工人安全,這種做法在過去幾年中受到嚴密審查。
顏色和潛在的健康益處
一旦成熟,莓果通常具有與其背景(通常是綠葉)形成鮮明對比的顏色,使得它們對於食果動物和鳥類是可見的和有吸引力的。[35] 這有助於植物種子的廣泛傳播。
莓果色是由於天然植物色素,如花青素,以及主要位於莓果皮,種子和葉子中的其他黃酮類化合物。[36][37][38]雖然莓果色素在體外具有抗氧化特性,[39]迄今為止,沒有足夠的生理學證據表明莓果色素在人體內具有實際的抗氧化劑或任何其他功能。[40]因此,不允許聲稱含有多酚的食品在美國或歐洲的產品標籤上具有抗氧化劑的健康價值。[41][42]
烹飪重要性
使用在烘焙食品
莓果通常用於烘焙,如藍莓瑪芬、黑莓瑪芬 、莓果脆片、莓果蛋糕、莓果茶餅和莓果餅乾。 莓果通常整合到麵糊中用於烘焙,並且經常進行注意以便不破壞莓果。 對於一些烘焙的莓果產品,冷凍或乾燥莓果可能是優選的。 新鮮莓果也經常被加入烘焙的莓果甜點中,有時還加入奶油,作為甜點的餡料或配料。
飲品
莓果通常添加到水和/或果汁中,如蔓越莓汁,佔蔓越莓作物使用量的95%,[43]藍莓汁、覆盆子汁和草莓汁。[44][45]葡萄酒是由莓果(葡萄)製成的主要發酵飲料。 水果葡萄酒通常由其他莓果製成。 在大多數情況下,必須在隔膜化過程中將糖添加到莓果汁中以增加葡萄酒的酒精含量。 由莓果製成的果酒的例子包括:草莓酒,藍莓酒,黑莓酒,紅醋栗酒,越橘酒和蔓越莓酒。[46][47][48][49]莓果用於某些風格的啤酒,特別是framboise(用覆盆子製成)和其他水果風味的Lambic。
乾燥
科林斯、葡萄乾和蘇丹娜是乾葡萄莓果的例子,許多其他商業上重要的莓果以乾燥形式提供。
果醬
莓果是易腐爛的水果,保質期短,通常通過乾燥,冷凍,酸洗或製作水果蜜餞來保存。 黑莓,藍莓,波森莓,越橘,羅甘莓,覆盆子和草莓等莓果經常用於果醬和果凍中。在美國,美洲原住民「是第一個從藍莓中學會如何製作果醬的」。
其他用途
廚師們製作了快速醃製的軟果,如黑莓、草莓和藍莓。草莓可以被打碎並在油炸鍋中快速煎炸。 由莓果製成的醬汁,如蔓越莓醬,可以冷凍至堅硬,搗碎和油炸。蔓越莓醬是感恩節的傳統食品,類似的醬料可以由許多其他莓果製成,如藍莓,覆盆子,黑莓和越橘。
文化重要性
染色
莓果已經在一些培養物中用於染色。 許多莓果含有易於染色的果汁,可用作天然染料。 例如,黑莓可用於製造染料,特別是當成熟莓果可以容易地釋放果汁以產生不褪色效果時。 懸鉤子莓果,如黑莓、覆盆子、黑莓、露莓和羅甘莓都能產生染料顏色。 這些都曾經被美洲原住民使用過。 在夏威夷,使用稱為「akala」的原生覆盆子用淡紫色和粉紅色調染色塔帕布,而來自dianella百合的莓果用於藍色著色,來自黑色茄屬植物的莓果用於產生綠色。 在瑞士,幾種莓果物種被用作染料。
相關條目
- 楊梅
- 水果列表
參考文獻
- ^ Berry. Merriam-Webster. [2022-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30).
- ^ soft fruit. Collins English Dictionary – Complete & Unabridged 10th Edition. HarperCollins. [11 August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30).
- ^ Soft Fruit List: 2014–15. Royal Horticultural Society. [11 August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11 August 2015).
- ^ Berry. The Free Dictionary. [10 August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1).
- ^ Elderberry (Sambucus Species). The Poison Plant Patch. Nova Scotia Museum. [2015-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06) (英語).
- ^ Kenneth F. Kiple (編). The Cambridge World History of Food, Volume 2.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1731–1732 [2018-08-27]. ISBN 978-052140215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2).
- ^ Aaron Liston, Richard Cronn and Tia-Lynn Ashman. Fragaria: A genus with deep historical roots and ripe for evolutionary and ecological insights.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2014, 101 (10): 1686–99 [2018-08-27]. PMID 25326614. doi:10.3732/ajb.140014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8).
- ^ Jack Staub. 75 Remarkable Fruits for Your Garden. Gibbs Smith. 2008: 213 [2018-08-27]. ASIN B001PGX05K. ISBN 9781423608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7).
- ^ Vern Grubinger. History of the Strawberry. University of Vermont. [2018-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22).
- ^ George M. Darrow. The strawberry; history, breeding, and physiology (PDF).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66: 38–43 [2018-08-2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4-27).
- ^ George M. Darrow. The strawberry; history, breeding, and physiology (PDF).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66: 73–83 [2018-08-2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4-27).
- ^ Chittaranjan Kole (編). Wild Crop Relatives: Genomic and Breeding Resources: Temperate Fruits. Springer. 2011: 22–23 [2018-08-27]. ASIN B008CN2MQC. ISBN 978364216057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9).
- ^ Blueberries – Celebrating 100 Years. Blueberry Council. [11 August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9).
- ^ Russell, Betsy Z. Wild huckleberry nearly tamed. idahoptv. [11 August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03).
- ^ Pittaway, Jenna. Dr Barney Interview on the Western Huckleberry. wildhuckleberry. [11 August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17).
- ^ Pritts, Dr. Marvin. Site and Soil requirements for small fruit crops (PDF). Cornell Fruit. [11 August 201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03-28).
- ^ Handley, David T. Growing Strawberries. University of Maine Extension. [13 August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7).
- ^ Growing Strawberrie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Extension. [13 August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28).
- ^ Whiting, David. Growing Strawberries in Colorado Gardens.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Extension. (原始內容存檔於21 August 2015).
- ^ Gao, Gary. Strawberries are an Excellent Fruit for the Home Garden. Ohio State University Extension. [13 August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04).
- ^ Kluepfel, Marjan; Polomski, Bob. Growing Strawberries. Clemson Cooperative Extension. [13 August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25).
- ^ Strawberry Production Systems. Maine Organic Farmers and Gardners Association. [13 August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6 September 2015).
- ^ Ruttan, Denise. Plant strawberries and boost your health.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Extension Service. [13 August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8).
- ^ Pritts, Dr. Marvin. Key Features of Organic Berry Crop Production (PDF). Cornell Fruit. [11 August 201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5-09-24).
- ^ DeEll, Dr. Jennifer. Postharvest Handling and Storage of Berries. omafra. [12 August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28).
- ^ Kevin M. Folta, Chittaranjan Kole (編). Genetics, Genomics and Breeding of Berries (PDF). Taylor & Francis Inc. 16 May 2011. ISBN 9781439856604.[永久失效連結]
- ^ Eda Karaagac, Alba M. Vargas, María Teresa de Andrés, Iván Carreño, Javier Ibáñez, Juan Carreño, José Miguel Martínez-Zapater, José Antonio Cabeza. 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 for seedlessness in table grape breeding. Tree Genetics & Genomes. October 2012, 8 (5): 1003–1015 [2018-08-28]. doi:10.1007/s11295-012-0480-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6).
- ^ Kevin M. Folta; Chittaranjan Kole. Genetics, Genomics and Breeding of Berries. CRC Press. 16 May 2011 [2018-08-28]. ISBN 978-1-4398-56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7).
- ^ Whitlow, Dr. Thomas. Beach Plum. [13 August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2).
- ^ Edible Berries of the Pacific Northwest. [13 August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20).
- ^ Yanyun Zhao. Berry Fruit: Value-Added Products for Health Promotion. CRC Press. 6 June 2007. ISBN 978-1-4200-0614-8.
- ^ Retail revenue soft fruit in US bigger than bananas or apples. [11 August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29).
- ^ Berrypickers, unite!. The Economist. [12 August 2015]. ISSN 0013-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4).
- ^ Teivainen, Aleksi. Record number of Thai berry pickers to arrive in Finland. [12 August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9).
- ^ Lee, David. Nature's Palette: The Science of Plant Color.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0: 58–9. ISBN 978-0226471051.
- ^ Wrolstad, Ronald E. The Possible Health Benefits of Anthocyanin Pigments and Polyphenolics. Linus Pauling Institute,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Corvallis. 2001 [7 July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7 July 2014).
- ^ Mattivi F, Guzzon R, Vrhovsek U, Stefanini M, Velasco R. Metabolite profiling of grape: Flavonols and anthocyanins. J Agric Food Chem. 2006, 54 (20): 7692–702. PMID 17002441. doi:10.1021/jf061538c.
- ^ Fruit-localized photoreceptors increase phenolic compounds in berry skins of field-grown Vitis vinifera L. cv. Malbec. Phytochemistry. 2015, 110: 46–57. PMID 25514818. doi:10.1016/j.phytochem.2014.11.018.
- ^ Lipophilic and hydrophilic antioxidant capacities of common foods in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June 2004, 52 (12): 4026–37. PMID 15186133. doi:10.1021/jf049696w.
- ^ Flavonoids. Micronutrient Information Center. Linus Pauling Institute,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Corvallis. 2016 [2 November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4).
- ^ Guidance for Industry, Food Labeling; Nutrient Content Claims; Definition for "High Potency" and Definition for "Antioxidant" for Use in Nutrient Content Claims for Dietary Supplements and Conventional Food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Center for Food Safety and Applied Nutrition, June 2008
- ^ EFSA Panel on Dietetic Products, Nutrition and Allergies (NDA)2, 3. Scientific Opinion on the substantiation of health claims related to various food(s)/food constituent(s) and protection of cells from premature aging, antioxidant activity, antioxidant content and antioxidant properties, and protection of DNA, proteins and lipids from oxidative damage pursuant to Article 13(1) of Regulation (EC) No 1924/2006. EFSA Journal (Parma, Italy). 2010, 8 (10): 1752 [2018-08-28]. doi:10.2903/j.efsa.2010.175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9-03-29).
- ^ Geisler, Malinda. Cranberries Profile. [13 August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19).
- ^ Beck, Margery A. Aronia berry gaining market foothold in U.S.. [13 August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5).
- ^ Fruit Juices. [13 August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04).
- ^ Wright, John. How to make Blackberry Wine and Whisky. [13 August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6).
- ^ Kime, Robert. Strawberry Wine (PDF). [13 August 201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5-09-24).
- ^ Bring on the Blueberry Wine. [13 August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28).
- ^ Rudebeck, Clare. A berry nice vintage: It's time to rediscover the ancient art of fermenting fruit wines. [13 August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