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聶夷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聶夷中(837年—884年),字坦之,河東(今山西運城)人[1]唐朝詩人,代表作有《詠田家》、《田家二首》、《短歌》、《早發鄴北經古城》、《雜怨》等,其中以《詠田家》和《田家二首》(其一)流傳最廣。

生年不詳。出身貧寒,「奮身草澤,備嘗辛楚」[2],由於兵革多務,時局動亂[3],久居長安,「皂裘已弊,黃糧如珠」。咸通十二年(871年)辛卯科禮部侍郎高湜李筠榜中進士,同榜還有許棠公乘億[4]。聶夷中官至華陰(今陝西省華陰縣東南),到任時,除琴書外,身無餘物。其詩多五言之作,如《傷田家》、《公子行》等,多諷喻時政、反映農民疾苦。另外,他可能也是《憫農》詩的原作者[5]。《唐才子傳》稱他「傷俗憫時」、「警省之辭,裨補政治」。一說卒於後梁初年[6]

注釋

  1. ^ 唐才子傳》(卷九)(元)辛文房。河東人,見《全唐詩
  2. ^ 唐才子傳辛文房(元)說:(聶夷中)「性儉,蓋奮身草澤,備嘗辛楚。」
  3. ^ 其時為唐咸通十一年,因戰事該年停止貢舉。《舊唐書》卷十九上: 「四月癸未朔戊子勅: 『去年(咸通十一年)屬以用軍之際,權停貢舉一年,今既去戈,卻宜仍舊,來年宜別許三十人及第,進士十人,明經二十人,已後不得援例。』」《太平廣記》卷一百八十三貢舉六:「咸通十一年,以龐勛盜據徐州,久屯戎卒,連年飛輓,物力方虛,因詔權停貢舉一年。」
  4. ^ 唐才子傳》(卷九)(元)辛文房
  5. ^ 李紳是目前學界公認《憫農》詩的作者,《全唐詩》將此詩列於李紳名下。計有功(北宋)在《唐詩紀事》卷三十九記載:「紳初以《古風》求知於呂溫,溫見其齊煦,誦其《憫農》詩曰:『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又曰:『此人必為卿相。』果如其言。」但《全芳備祖》列「鋤禾」詩於聶夷中名下,所輯《田家二首》詩全文:「父耕原上田,子削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鋤禾當日午,汗滴禾下土;誰念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我願君王心,化作光明燭;不照綺羅筵,只照逃亡屋。」另孫光憲(五代)《北夢瑣言》卷二亦載:「咸通中,禮部侍郎高知舉,榜內孤貧者公乘億,賦詩三百首,人多書於屋壁。許棠有《洞庭詩》尤工,時人謂之『許洞庭』。最奇者有聶夷中,河南中都人,少貧苦,精於古體,有《公子家》詩云:『種花於西園,花發青樓道。花下一禾生,去之為惡草。』又《田家》詩云:『父耕原上田,子斸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又云:『鋤禾當日午,汗滴禾下土。誰念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又云:『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我願君王心,化為光明燭。不照綺羅筵,只照逃亡屋。』所謂言近意遠,合《三百篇》之旨也。」
  6. ^ 《全五代詩》(清)李調元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