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野性中國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美麗中國
Wild China
英文版第1集標題畫面
別名野性中國
類型自然紀錄片英語Nature documentary
導演菲爾·查普曼(第1集)
凱薩琳·傑夫斯(第2集)
加文·馬克斯維爾(第3集 - 第5集)
夏洛特·斯科特(第6集)
旁白英國 伯納德·希爾英語Bernard Hill
中國 李易(中央電視台版)
中國 張騰岳(中視傳媒版)
香港 陳志雲廖碧兒
國家/地區英國 英國
中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美國 美國
集數6
每集長度約59分鐘
作曲巴納比·泰勒
製作
拍攝/製作年份2008年
製作人菲爾·查普曼(總製片人)
出品人尼爾·南丁格爾英語Neil Nightingale
李建
監製焦利(總監製)
劉文、王焰、周利明、布萊恩·里斯
執行製作布萊恩·里斯、高小平
拍攝地點中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製作公司英國廣播公司自然歷史部英語BBC Natural History Unit
中視傳媒
Travel Channel
Canal+(協助製作)
英國 英國廣播公司第二台首播
圖像制式576iSDTV
1080iHDTV
播出日期2008年5月11日—6月15日
香港 無線電視明珠台首播
圖像制式576i(SDTV)
播出日期2008年8月26日—9月30日
中華民國 公視主頻首播
圖像制式480i(SDTV)
播出日期2009年1月22日—2月6日
中國 中國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首播
圖像制式576i(SDTV)
每集長度約56分鐘
播出日期2011年1月1日—1月6日
各地節目名稱
台灣野性中國(公共電視臺
神秘中國(得利影視
港澳Sharp 發現新大陸
外部連結
官方網站
IMDb 介紹

野性中國》(英語:Wild China)是一部有關中國自然主題的6集自然紀錄片,由英國廣播公司自然歷史部英語BBC Natural History Unit中視傳媒Travel Channel合作拍攝完成,整部影片採用高畫質格式製作。2008年5月11日在英國廣播公司第二台首播[1]英國廣播公司持有本片在英國著作權,其他地區著作權由中視傳媒持有[2]

該片以新穎的視角、獨特的敘事結構和出色的拍攝,展示了中國山河風光日益秀美,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英文標題名可直譯為「野性/野外中國」(英文版的片頭標題畫面另有標識「錦繡中華」),但中方將中文名定作「美麗中國」。

該片在香港無線電視於2008年8月26日播出,譯名為《Sharp 發現新大陸》,粵語音軌由陳志雲廖碧兒旁白。在首播兩年有餘之後,該片於2011年1月1日作為中國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的開台節目播出[3]

該片是BBC自然歷史部「野性」系列紀錄片的一部。

劇情概述

括弧中為英文標題及其翻譯。

第一集《龍之心》(Heart of the Dragon,龍之心臟)

灕江

第一集將目光投向中國南方——濕潤的氣候孕育了稻米文化。元陽縣紅河河谷綿延2000多米的水稻梯田是中國最為古老的人工地形。貴州省苗族村落,金腰燕的歸來預示著春耕時刻的到來。另一些生物如白鷺池鷺也受惠於水稻單種栽培。貴州喀斯特地形區的上百個岩洞隱匿於石灰岩山中,只有少數被探索過。在其中的一個洞中,形成了一個獨立社區。一所學校在其中修建;同時也棲居著雨燕大足鼠耳蝠(在黑暗中捕魚第一次被拍攝到),淡水生物是中國南方居民的重要資源。灕江的漁民今天也只為遊客表演傳統捕魚方法——用鸕鶿捕魚。在草海,蜻蜓成為一項獨特且脆弱的收穫。一些脆弱的生物,如淡水龜已經在野外難覓蹤影。揚子鱷也僅在安徽保護區內活動。在黃山生活的一群藏獼猴,當發現百步蛇時紛紛逃到樹頂。當每年秋收後,大批鳥類小天鵝白鶴等齊聚鄱陽湖越冬[4]

第二集《香格里拉》(Shangri-La,香格里拉)

雲南丘陵中的梯田

第二集來到中國的雲南省,此地也是中國西南生物多樣性最為突出的區域,頭枕著遙遠的喜馬拉雅山脈東部的末端,橫斷山脈構成了滇北的邊界並與西藏相交。怒江在群山深谷中穿過,成為該地區地形塑造的重要因素。夏天,從印度洋而來的季風將大量水汽帶入山谷之中,創造出別樣氣候——從北回歸線到更高緯度的物種在該區域都有呈現。雲南18,000種植物中,有3,000多種為獨有,曾吸引過西方植物學探險家約瑟夫·洛克前來。卡瓦格博峰(6740m)白雪皚皚的山頂在雪線下的蔥鬱中顯得非常突出,拍攝到稀有的滇金絲猴正在食用地衣。高黎貢山中,熱帶植物和高山植物鱗次櫛比,形成壯觀景象。此地鳥類的生活也被攝入鏡頭——太陽鳥科正在著生植物中覓食,紅腹角雉正在求偶,果樹也吸引了短尾獼猴和大黑松鼠,這裡得天獨厚的飲食條件足以媲美熱帶雨林。隱秘的雲南南部熱帶的小型低地叢林裡居住著中國最神秘的野生動物之一——野生亞洲象(中國境內僅存250餘頭)。扁顱蝠的棲息地——一顆毛竹的內腔也被攝像機紀錄下來。滇南魔芋的巨大花冠散發的氣味吸引來腐屍甲蟲為它傳授花粉。偏遠的無量山中居住著中國的珍稀動物——黑長臂猿,雲南的少數民族傣族哈尼族基諾族以及雲南的叢林所面臨的壓力都在逐漸加大,經濟和旅遊的發展都給這片土地帶來了新的挑戰[5]

第三集《西藏禁地》(Tibet,西藏)

西藏境內的雅魯藏布江

第三前往廣袤的青藏高原。西藏高原的陸地面積約占中國領土的四分之一,但其中的大部分極度偏遠且荒無人煙,只有250萬人的人口,其中絕大多數為藏傳佛教徒。這種古老的宗教是佛教與曾經在此地廣為流傳的苯教的獨特的混合體。這種信仰要求人們敬畏自然,尊重生命。像黑頸鶴藏馬雞這樣的稀有物種都受益於此,與這裡的人和諧相處。來自青藏高原35,000座冰川的冰雪融水匯聚形成了青海湖瑪旁雍錯湖等大大小小的高原湖泊。在此築巢的鳥類有鳳頭鸊鷉斑頭雁等。儘管高原冷風捲起沙塵,席捲大片土地,但依然成為中國最大的大型動物聚居地。盤羊在沙坡上出沒,羌塘草原成為發情期藏羚羊的活動場所。野氂牛也只出沒於偏遠荒涼之地。雪豹藏狐西藏棕熊食肉動物也被拍攝下來,一隻藏狐在藏熊捕食鼠兔的過程中也分得一杯羹。草原上的生命受制於極端的自然條件,但在珠穆朗瑪峰海拔4,500米的山坡上依然發現了跳蛛,同時溫泉蛇也借地熱溫泉得以存活。來自不同信仰的朝聖者們齊聚岡底斯山下慶祝衛塞節,並祭祀岡仁波齊峰。西藏脆弱的環境是世界生態環境的晴雨表。這裡的冰川正在逐年消融,並將在未來,對上億人產生影響[6]

第四集《塞北之地》(Beyond the Great Wall,長城之外)

古絲綢之路上的沙漠

第四集將目光投向長城以北的大片土地,不同民族的游牧部落依然存在,但他們傳統的生活方式已經發生改變,不少人已經搬入現代城市。在中國東北,最後的赫哲族漁民依然在黑龍江冰封的河面上鑽孔捕魚。興安嶺的森林庇護著野豬,它們食用林間散落的胡桃過冬,同時僅存的東北虎也在此地出沒。數百年前,上百鄂溫克族馴鹿人從西伯利亞遷徙而來,今天,只剩下30位傳統鄂溫克人。蒙古草原遙遠的西部,巴音布魯克的蒙古族牧民,驅趕著牲畜逐水草而棲。他們和蓑羽鶴以及大天鵝分享著同一片天地。繼續向西,大地變得乾燥而炎熱,鵝喉羚在戈壁上出沒。更遠的地方是塔克拉瑪干沙漠,世界上最大的流動性沙漠。古絲綢之路的諸多遺蹟便埋藏於此,以及諸多雅丹地貌和砂蝕地貌。吐魯番綠洲的地下灌溉渠坎兒井給養著這裡的葡萄種植業,紅尾沙鼠也從中受益不淺。哈薩克牧民在天山下渡過夏天,入秋後遷至戈壁邊緣的準噶爾盆地越冬。在此,他們的家畜與最後一批野馬共享同一片草場。一位哈薩克牧民演示了有6000年歷史的御鷹狩獵技術。鏡頭回到東北,在中國哈爾濱國際冰雪節的氛圍中落下帷幕[7]

第五集《熊貓故里》(Land of the Panda,熊貓之地)

九寨溝五彩池

第五集轉向中國中心地帶,漢族發源地。使用漢語漢民族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族群。該集將著眼點放在人類和自然關係的變遷上。古代中國人相信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共存是尤為重要的。但到了近期中國經濟騰飛時,人們開始將古老信念淡忘。在毛澤東執政時期的中國,大量急功近利的開發和竭澤而漁式的運動,廣泛並且嚴重地破壞了中國的環境。揚子鱷朱䴉在搶救下得以避免滅絕之災。另一些物種受益於人類的古老信仰和傳統:北京的黃鼬鴛鴦便是其中典型。但依然有不少野生動物受到傳統飲食習慣和中國傳統醫學帶來的盜獵行為的威脅。北京以西是華北平原黃土高原黃河從這裡經過,被染成黃色。持續增長的水源需求,改變了河流徑流,水土流失帶來了沙塵暴。在中國中心地帶的遠端,秦嶺,成為了中國諸多稀有物種的樂土,羚牛金絲猴大熊貓享受著秦嶺的庇護。其中野外大熊貓的求偶和交配場景,是第一次被攝像機所記錄。九寨溝的五色海,獨特的魚類在其間暢遊[8]

第六集《潮湧海岸》(Tides of Change,潮汐變幻)

最後一集展現了中國1.45×107米長的海岸線,在此,生活了近7億人口。儘管經歷了數十年城市化的急速發展,但依然是候鳥遷徙重要的必經之路。瀕危的丹頂鶴離開東北,前往鹽城濕地保護區(中國面積最大的海岸濕地)越冬。蛇島是候鳥遷徙線路中的一處重要停留地,但6000年前由於上升的海面而被困在這裡的蝮蛇卻暗藏在林木中,靜候獵物的到來。鏡頭捕捉到了其中一條襲擊鳴禽的瞬間,以及另外一條正在吞咽翠鳥的蝮蛇。沿著海岸線,在傳統勞作模式下,人類和野生動物相鄰而棲。從北方到遙遠的南方,人們收穫著海苔、蚌殼和明蝦,同時也與大天鵝黑臉琵鷺一同分享。客家種植烏龍茶的農夫們和收穫著牡蠣的惠安婦女們都得以在鏡頭前展現。中國的江河和近海都受到嚴重的水污染侵害,進入渤海灣的污水化學肥料造成了浮游生物的大量滋生,吸引了水母前來。長江入海口,洄游性生物中華鱘中華絨螯蟹都受到了上游水壩的阻隔。在熱帶的南海珊瑚礁面臨危機,鯨鯊也難覓蹤跡。另外一些被拍攝紀錄的瀕危動物有:麋鹿中華白海豚。在海南島,一隻獼猴跳入賓館的游泳池中,成為人類和野生動物日益緊張關係的集中體現。而未來中國,傳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信念依然面臨巨大挑戰[9]

製作細節

2008年北京奧運會給BBC自然歷史部提供了一次機會去製作首部關於中國自然歷史的系列片。同時隨著奧運會的舉辦,中國官方也希望能夠吸引更多的遊客[10]。2005年BBC製作組得到官方許可,與中視傳媒聯合拍攝[11]。這也是CCTV首度與BBC自然歷史頻道進行合作[12]

製片人希望通過該系列片能改變東西方觀念:

該系列拍攝持續超過16個月,奔波50多萬公里,深入中國腹地地進行57次獨立拍攝。製作團隊在中國26個省拍攝下超過500小時的HD腳本[13]。儘管得到了前往中國許多偏遠保護區的拍攝許可,攝製組依然要面臨能否捕捉到野生動物的頭號難題。雖然保護區占到了15%的中國領土,但這並不足以確保野生動物的安全,保護區也經常缺少設備和人員。攝製組拍攝野生生物的嘗試也並不總是一帆風順,中英團隊之間也存在矛盾和互不信任,拍攝理念有時也並不一致[11]

每一集都力圖展現中國不同區域獨特的人文特色和生態景觀。

拍攝

超過80%的影片拍攝都是在野外採用傳統觀測手段[14]。這些區域多為中國最為偏遠的地方:

  • 告別了生物學家,攝製組成為了近100年來首次抵達西藏最為偏遠的北部草原——羌塘保護區的人類。經過了從拉薩出發後經過5天的行程,攝製組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在海拔5000米、-30°C的條件下拍攝發情期的藏羚羊。經過7天,攝製組成功地拍攝到了兩頭雄性藏羚羊之間的角斗。[15]
  • 秦嶺兩次嘗試拍攝野生大熊貓失敗後,攝製組轉到另外的一處保護區——長青自然保護區,在此,攝製組拍攝到了冬季大熊貓的活動,並首次完整記錄到野生大熊貓的求偶和交配活動。[16]
  • 製片人Kathryn Jeffs和攝影師Paul Stewart前往雲南西部偏遠的高黎貢山,經過3個小時的搭乘牛車,抵達山脊處,拍攝到了森林的鳥瞰畫面,以及一群短尾猴bear macaques)在樹冠上覓食的畫面。另一組鏡頭罕見地展示了一群白馬雞進行群集展示,但卻被擾亂而終止。[17]

使用特殊技術拍攝的一些鏡頭畫面[18]

由於一些行為難以在野外拍攝,遂採用特殊手段拍攝的有[19][20]

  • 扁顱蝠和竹鼠的拍攝也是在攝影棚內採用地下透明玻璃管道拍攝完成。
  • 攝製組與當地保護區達成協議,從宣城繁育中心取走揚子鱷卵,採用人工巢穴以拍攝孵化過程。
  • 紅腹角雉的求偶行為是用一對在英國飼養的紅腹角雉所拍攝的,野外的紅腹角雉因備受捕獵威脅而相當難接近。
  • 珠穆朗瑪跳蛛Euophrys omnisuperstes)在珠穆朗瑪峰捕食的特寫鏡頭因攝像機過重的原因而無法在野外完成,而改於攝影棚內完成。

版本差異

本片在中國大陸有兩個製作版本。這兩個版本的解說台本有巨大差異,製作與剪輯的細節亦有所不同。

  • 版本1(中央電視台版):由李易解說,每集片長約56分鐘(比起英文版每集約削短了3分鐘)。片尾字幕的最後一幕顯示的是「中央電視台」。

該版本是中國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的播出版本,首播後不久發行的中國大陸版DVD收錄了這一版本。該版本也是目前(2019年)中國大陸在線視頻網站的播出版本。

該版本被收錄於中國大陸版Blu-ray Disc內。中視傳媒原先向中國大陸在線視頻網站出售的也是此版本,但現今已經不再提供,以李易解說版取而代之。

音像產品

DVD、Blu-ray Disc

DVD與Blu-ray Disc分別於2008年6月9日和同年9月15日上市,內含英語解說音軌與英語/繁體中文字幕。
DVD與Blu-ray Disc均於2008年8月5日上市,配置與英國版基本相同,僅將DVD的圖像制式變更為NTSC
DVD與Blu-ray Disc均於2008年8月上市,為美國引進版。
  • 香港 香港:《發現新大陸》,由得利影視發行。
英國引進版DVD與美國引進版Blu-ray Disc均於2008年上市。
添加粵語解說音軌的香港版DVD與Blu-ray Disc分別於2008年11月6日和同年12月18日上市。
根據中國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的播出帶製作的DVD於2011年1月27日上市,內含簡體中文內嵌字幕與由李易配音的中文解說音軌。
中視傳媒所製作的Blu-ray Disc於2013年5月25日上市,內含簡體中文內嵌字幕與由張騰岳配音的中文解說音軌。

書籍

注釋

  1. ^ Wild China: Coming Soon. NatureWatch blog. [2008-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3) (英語). 
  2. ^ 关于《美丽中国》(Wild China)节目的著作权声明. [2017-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29). 
  3. ^ 大型高畫質纪录片《美丽中国》在央视纪录频道首播. [2014-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4. ^ Produced and directed by Phil Chapman. Heart of the Dragon [龍之心]. Wild China. 2008-05-11. BBC. BBC第二頻道 (英語). 
  5. ^ Produced and directed by Kathryn Jeffs. Shangri-La. Wild China. 2008-05-18. BBC. BBC第二頻道 (英語). 
  6. ^ Produced and directed by Gavin Maxwell. Tibet. Wild China. 2008-05-25. BBC. BBC Two (英語). 
  7. ^ Produced and directed by George Chan. Beyond the Great Wall. Wild China. 2008-06-01. BBC. BBC Two (英語). 
  8. ^ Produced and directed by Gavin Maxwell. Land of the Panda. Wild China. 2008-06-08. BBC. BBC Two (英語). 
  9. ^ Produced and directed by Charlotte Scott. Tides of Change. Wild China. 2008-06-15. BBC. BBC Two (英語). 
  10. ^ Interview with Series Producer Phil Chapman [對製作人Phil Chapman的採訪]. CBC. [2008-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2) (英語). 
  11. ^ 11.0 11.1 「平客」. 《美丽中国》从互不信任开始. 南方周末. [2008-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4) (中文).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平客」」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12. ^ BBC Worldwide unveils Wild China. BBC Press Office. 2006-10-12 [2008-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09) (英語). 
  13. ^ Stafford, Sophie, Editor's letter: China's wild treasures revealed, BBC Wildlife 26 (5), May 2008 
  14. ^ Filming Wild China - Filming techniques. BBC 科學與自然頻道. [2008-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1) (英語). 
  15. ^ Chan, George, Episode 3: Tibet, BBC Wildlife 26 (5), May 2008 (英語) 
  16. ^ Maxwell, Gavin, Episode 5: Land of the Panda, BBC Wildlife 26 (5), May 2008 (英語) 
  17. ^ Jeffs, Kathryn, Episode 2: Shangri-La, BBC Wildlife 26 (5), May 2008 (英語) 
  18. ^ Filming Wild China - Camera technology. BBC自然科學頻道. [2008-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1) (英語). 
  19. ^ Filming Wild China - Underground and underwater. BBC Science & Nature website. [2008-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1) (英語). 
  20. ^ Filming Wild China - Studios and sets. BBC Science & Nature website. [2008-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1) (英語).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