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紅衛兵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紅衛兵在天安門廣場

紅衛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時期對部分特殊人群的一種稱呼,紅衛兵在文革中所扮演的角色並不相同。總體而言,紅衛兵是受極左思潮支配下成立的群眾組織,也指其成員[1][2][3][4]。紅衛兵運動在1966年北京紅八月」期間到達高峰,此後全國各地紅衛兵進行了大串聯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則在北京天安門連續八次接見紅衛兵、總人數超過1100萬[2][5][6][7][8]。紅衛兵運動期間,全國各地大批「黑五類」分子(即地主富農反革命、壞分子、右派)及家屬遭到迫害甚至屠殺,諸多文物古蹟在「破四舊」運動期間被紅衛兵損毀[5][6][9][10][11]

1967年,隨著奪權運動的興起,紅衛兵內鬥升級,各派別之間甚至爆發大規模武鬥[12]毛澤東[13][14]鄧小平[15][16]以及一些學者和文獻認為,中國大陸此後進入了「全面內戰」的狀態[17][18][19][20][21],但也有人質疑「內戰」的稱法[22][23]。1968年,紅衛兵造反運動逐漸被工人造反運動所取代,大規模「上山下鄉運動」隨即展開,工人階級則在毛澤東的支持下開始領導文化大革命[12][24][25][26][27][28]

名詞釋義

定義

文化大革命時期紅衛兵的口號,「革命無罪,造反有理」

在中國近代歷史研究上,史學家往往將紅衛兵分為廣義與狹義的兩種定義[29]。廣義的紅衛兵泛指將自己繫上紅色袖標的各種民間團體,包括工人農民軍事院校的學員和機關、文藝團體的從業者等,狹義的紅衛兵則是指大學中學青年學生所組成的學生團體[29]

文革期間的「紅衛兵」是通稱,每個學校里都有幾支或十幾支分別取不同名稱的紅衛兵組織,如「全無敵」戰鬥隊、「叢中笑」、「衛東彪」戰鬥隊等等,名稱多來自毛澤東詩詞或當地當時的重大事件之日期[30][31][32][33][34]。也有許多個學校的紅衛兵組織因觀點一致而聯合,又稱兵團[35][36]

紅衛兵的典型著裝是頭戴綠軍帽、身著綠軍裝、腰間束武裝帶、左臂佩紅袖標,手握《毛澤東語錄》, 他們外出行動時高唱語錄歌,宣傳造勢時常跳語錄操[31][37]

分類

紅衛兵並不是一個統一的組織,派別林立,互不隸屬[1]。1966年下半年, 紅衛兵運動波及全國, 工廠, 農村鄉鎮也成立了各名目紅衛兵組織。地方上持不同觀點(保皇派或造反派)的紅衛兵互相對立,寫大字報攻擊對方觀點,被稱爲反帝反修,保衛黨中央毛主席革命政權的階級鬥爭。根據時間、出身和政治主張等,許多學者將紅衛兵團體大致分為[1][29][38][39]

  • 老紅衛兵:是最早的紅衛兵,全部是幹部子弟(主要是共產黨黨政部門高級幹部), 他們信奉「血統論」,信條口號是 「龍生龍鳳生鳳, 老鼠生子打地洞」或「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其打擊目標是黑五類反動學術權威以及共產黨內部的修正主義分子[40][41][42]。「龍鳳」喻紅五類子弟, 「老鼠」喻黑五類子弟。北京紅八月後,各省市高幹子弟也紛紛成立「聯動」紅衛兵,是早期文革主力,在學校批鬥走資派」、反動學術權威,「破四舊」,搞紅色恐怖[40][41][43]。但是文革開始後不久,由於他們中大部分人的父母被列入要被打倒的走資派行列,故逐漸轉變為「保皇派」;1966年底曾成立「首都中學紅衛兵聯合行動委員會」(簡稱「聯動」),矛頭繼而轉向毛澤東以及江青中央文革小組成員,但被鎮壓[41][43]。最終,這些老紅衛兵受到剛剛興起的造反派紅衛兵衝擊,很快就失勢了[40]
  • 「保守派」紅衛兵:又稱保皇派,老紅衛兵的效彷者,絕大部分成員是那些被認爲出身好的紅五類家庭子女(指出身紅五類家庭的子女,他們被視爲最可靠的無產階級接班人,包括:解放軍人子弟、工人子弟、貧農和下中農子弟、革命幹部子弟、革命先烈子弟)。1966年下半年開始,保守派紅衛兵的直接對立面就是造反派紅衛兵。兩派一開始就進入極端對立狀態。1966年底開始各地就不斷有小規模武鬥發生,1967年6、7月更發展到全國各地大規模武鬥(包括使用刀棍、槍械、槍炮等),有些地方武鬥死傷數以千計, 極其慘重。個別地區連軍隊都捲入其中。
    文革期間位於上海復旦大學校園內的紅衛兵口號
  • 「造反派」紅衛兵:與保皇派紅衛兵對立,批判血統論,他們多數在文革初期受到老紅衛兵(聯動)和保皇派紅衛兵的歧視甚至迫害。造反派成員的家庭出身成分複雜,涵蓋所有階層的子弟(除部分「紅五類」子弟外,還有出身於知識分子,自由職業,小資,小商,小農-至中農以上,等等處於灰色地帶的家庭)。北京紅八月起,造反派在毛澤東多次接見紅衛兵期間逐漸壯大,至1966年底,造反派在紅衛兵運動中已成為主流。他們積極響應毛澤東的號召,參與打倒走資派、打倒蘇修分子,參與到造一切舊制度的反的革命運動去。後來受到江青、陳伯達的中央文革小組支持。但在1967年「二月逆流」後,造反派紅衛兵也開始了分裂,分裂為所謂「擁軍派」(溫和傾向)與「反軍派」(激進傾向)。至1967年中期,革命派大奪權以後,造反派與保守派紅衛兵一樣, 各有人選份額進入了由中央文革小組支持建立的各省市的革委會——即「革命委員會」(革委會取代了1966年文革開始之前的黨政機關),造反派紅衛兵勢力逐漸被工人造反派的勢力所取代。
  • 「極左派」紅衛兵:或「激進造反派」紅衛兵、「激進派」紅衛兵,出現於1967年至1968年(北京、上海長沙武漢都出現過)。造反派形成強大的政治勢力以後,它其中最激進的一翼對「文化大革命」的意義進行了進一步的思考和探索,出現了一些新的觀點,號稱「新思潮」。新思潮逐漸發展,超越了一般的造反派,形成了具有新的思想和政治特徵的流派,總體上批判和否定基本的政治和社會制度、側重於對整個社會制度的批判,被部分人指責為「形左實右」。「新思潮」不僅在根本上違背了傳統的指導性意識形態,也超出了以中央文革小組為代表的黨內極左派劃定的所謂思想界限。因此,極左派還未發展成成熟的政治派別即被鎮壓。
  • 「逍遙派」:主動選擇不參與紅衛兵運動、靠邊站的學生,據謝靜宜回憶毛澤東曾表示,逍遙派不參與派性鬥爭、搞武鬥,好得很。

紅衛兵運動

運動起源

紅衛兵臂章

紅衛兵的名稱最早來自於一位清華附中學生張承志(後來成為著名作家)的筆名(根據駱小海與宋柏林的回憶,張承志最早的筆名是「紅衛士」),意為「保衛毛主席的紅色衛兵」,在1966年5月29日清華附中預科651班所貼的大字報上開始使用,而5月29日也因此成為紅衛兵的誕生日[44][45][46]。6月1日,《人民日報》發表文化大革命宣言《橫掃一切牛鬼蛇神》,而根據毛澤東的指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在同一天廣播了北京大學聶元梓等7人反對校黨委的大字報《宋碩、陸平、彭珮雲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幹些什麼?[44][47][48][49]。於是,6月2日下午,清華附中的紅衛兵骨幹就貼出了第一張以「紅衛兵」署名的大字報《誓死保衛無黨階級專政,誓死保衛毛澤東思想》,其它中學學生所貼的大字報也紛紛開始以「紅衛兵」署名[44][46][48][49]

1966年5月底6月初,當時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中國國家主席劉少奇中央書記處負責人鄧小平為了穩定局勢、控制混亂局面,曾決定向人民日報社、北京各高校和中學等派出「工作組[50][51]。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副主席林彪等人最初表示同意,但到了6月中上旬,毛澤東認為「派工作組太快了並不好,沒有準備,不如讓它亂一下,混戰一場,情況清楚了再派」[51][52]。據毛澤東的私人醫生李志綏回憶,6月毛澤東曾對他說:「我看,這次要死個千把的人。現在是天翻地覆了。我就是高興天下大亂。」[53][54][55] 早期的紅衛兵運動多由「老紅衛兵」領導,他們均出身中國共產黨的高幹子弟[1][29]。據一名紅衛兵領導人稱,這場運動的目標如下[56]

毛主席將我們的未來定義為武裝革命青年組織……如果毛主席是我們的紅色總司令,我們是他的紅色衛士,誰能阻止我們呢?首先,我們將從裡到外把中國變成毛派,然後我們將幫助其他國家的勞動人民讓世界變紅……然後讓整個宇宙變紅。

運動高峰

1966年10月18日,毛澤東在北京天安門廣場接見紅衛兵

1966年6月以來,紅衛兵開始用暴力手段「破四舊」,進而對早已經失去反抗能力的黑五類分子及家屬施加暴力迫害甚至屠殺,在北京的「紅八月」期間紅衛兵運動走向高峰並影響全國,致死致傷成千上萬[5][6][9][10][11]。毛澤東對紅衛兵運動表示支持[57]。早在7月8日,毛在給江青的信中就提道[50][58][59]

天下大亂,達到天下大治。... 現在的任務是要在全黨全國基本上(不可能全部)打倒右派,而且在七八年以後還要有一次橫掃牛鬼蛇神的運動,爾後還要有多次掃除。... 這次文化大革命,就是一次認真的演習。有些地區(例如北京市),根深蒂固,一朝覆亡。有些機關(例如北大、清華),盤根錯節,頃刻瓦解。凡是右派越囂張的地方,他們失敗就越慘,左派就越起勁。這是一次全國性的演習,左派、右派和動搖不定的中間派,都會得到各自的教訓。

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於7月24日、25日連續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各中央局書記以及中央文革小組負責人談話,嚴厲地批評了國家主席劉少奇和書記處負責人鄧小平派出的「工作組」,認為工作組是「阻礙群眾運動」、「搗了很多亂」,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於26日隨即決定撤銷工作組[50][51][60]。8月18日,毛澤東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第一次接見紅衛兵[5][9];8月22日,毛澤東、中共中央批准並轉發了公安部的報告《嚴禁出動警察鎮壓革命學生運動》,其中規定「不准以任何藉口,出動警察干涉、鎮壓革命學生運動」[61][62];8月23日,毛澤東在中央工作會議上講話,再次反對干涉學生文革,表示「我的意見,亂它幾個月」、「我看北京亂得不厲害」[62][63]。8月26日,中國公安部部長謝富治北京市公安局提出,「我們要保衛紅衛兵,反革命殺了紅衛兵堅決要鎮壓反革命……紅衛兵打了壞人,不能說不對。打死了也就算了。」[64][65] 根據1980年的官方數據,1966年8-9月間,在北京市有1772人被紅衛兵打死,其中包括很多學校的老師和校長,另有至少33695戶被抄家、85196個家庭被驅逐出北京[5][66][67]。北京「紅八月」被認為是中國大陸文革期間「紅色恐怖」的源頭[68][69][70]

1966年9月15日,在天安門廣場等待被接見的紅衛兵。
1966年9月15日,在天安門廣場等待被接見的紅衛兵。

此後,紅衛兵運動之所以能夠在文化大革命初期迅速席捲全國,靠的是國家補貼紅衛兵全國大串連,紅衛兵吃住不花錢,各地紅衛兵與北京紅衛兵間互聯絡,以及毛澤東從1966年8月18日開始連續八次接見超過一千萬紅衛兵[57][71][72]。毛澤東檢閱時的裝束便是一身綠軍裝,臂戴紅衛兵紅袖章。8月18日起,全國範圍內效仿「老紅衛兵」的保守派紅衛兵大量湧現,而10月之後造反派紅衛兵勢力逐漸壯大,至年底已發展成為政治行動的中心[1][38]

大連海運學院步行前往北京串聯的紅衛兵[73]

至11月下旬,「大串連」遍及全國城鄉,紅衛兵運動達到高潮[72]。大串聯破壞了正常社會秩序、造成了社會動亂,不僅給全國鐵路交通造成嚴重混亂,使工農業生產受到直接影響,而且使個人崇拜、「懷疑一切」、「炮打一切」的極左思潮在中國大陸迅速擴散開來[57][71][72]。1967年8月,毛澤東號召「就地鬧革命」,10月,中共中央發文要求「複課鬧革命」,大串聯活動才基本結束[57][74][75]

值得注意的是,紅衛兵的大串連,還引發了1966-67年中國流腦大流行,造成全國300多萬人感染、16萬餘人死亡[76]

內鬥分裂

1967年8月,江青接見紅衛兵。

1967年文革進入奪權階段後,圍繞權力分配(在新成立的革委會裡名額的多寡、誰分管有實權的部門)紛爭吵鬧不休,紅衛兵組織分裂為不同的派別、相互對立,而工人造反派勢力則逐漸壯大,毛澤東開始轉而支持工人階級[1][12][28][29][38]。1967年「二月逆流」後,造反派紅衛兵分裂為所謂「擁軍派」(溫和傾向)與「反軍派」(激進傾向),保守派紅衛兵死灰復燃[29][38]。各派系紅衛兵出現對立衝突,並爆發武鬥,時任公安部部長謝富治本來要求公安系統、北京市委分別發出「要求不准打死人」的通知,但遭到毛澤東的批評和阻止:「你們還是想壓制群眾,文化大革命剛開始發動,你們不能像消防隊救火一樣。」[77][78]

1967年夏,毛澤東夫人、四人幫成員之一的江青提出「文攻武衛」後,紅衛兵不同派系之間的對立衝突升級為持續的大規模武鬥,其他階層的群眾組織(造反派與保守派,或不同造反派之間)亦有參與[13][29][78],有觀點認為中國大陸此後進入了「全面內戰」狀態[13][17][19][20]。1968年4月23日至7月27日,北京市爆發「清華大學百日大武鬥[79]。7月28日,毛澤東緊急召見了首都紅衛兵所謂的「五大領袖聶元梓蒯大富譚厚蘭韓愛晶王大賓,就制止大學武鬥、派出「工宣隊」進駐清華大學等北京各大高校的問題發表了強硬講話[80]。毛澤東說[81][82]

現在是輪到你們小將犯錯誤的時候了。不要腦子膨脹,甚至全身膨脹,​鬧浮腫病。希望你們不要分天派地派,搞成一派算了,搞什麼兩派。

這意味毛澤東決心要把紅衛兵造反派趕下政治舞台[28][83]。此後,工宣隊軍宣隊相繼進入學校等單位系統,紅衛兵逐漸失勢、退出了文革舞台的中心[28][46][80][84]。有觀點認為,毛澤東從最初的支持和利用,進而轉為打壓、否定,直至最終拋棄紅衛兵造反派[85][86][87][88]

消退及後續

隨著1968年開展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紅衛兵的政治組織逐漸解散,而在毛澤東等人的支持下,工人階級開始領導文化大革命[12][24][25][28][89]。1969年的中共九大之後,隨著「復課鬧革命」中央號召的推進,紅衛兵的名稱被借用,而共青團當時已經幾乎癱瘓[46][90]

1975年,在共青團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十大」)籌備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王洪文提出,在中學把共青團和紅衛兵兩個組織合併,定名為「紅衛兵」[26][46][90]。然而當共青團十大於1978年10月16日召開時,文革已經結束,共青團和紅衛兵的合併沒有實現[26][46]。同期,在小學,紅小兵代替了少先隊[46]。1978年10月,共青團十屆一中全會決定恢復中國少年先鋒隊[26][91]

運動影響

1966年,北京紅衛兵砸毀手錶商「亨得利」的牌子,「革命職工們」將該店改名為「首都鐘錶店」,受到《人民日報》的點名表揚[92]

紅衛兵運動的宗旨包括打倒「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資產階級反動權威」以及「資產階級保皇派」,「革命無罪、造反有理」等[87][88]。鬥爭手段有大字報、大批鬥、「破四舊、立四新」、「抄家」等,而「打砸搶」的行為時有發生,紅衛兵的造反行動衝垮了各級黨政機關現成的運行體系,公檢法體系被摧毀[93],成為毛澤東進行文化大革命、達成其政治目標的利用工具之一[85][86][87][88]。在毛澤東、林彪等人的號召下,紅衛兵大肆進行破除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的運動,簡稱「破四舊」,毀害中國大量文物,迫害民進人士,並在「打倒一切牛鬼蛇神」的號召下破壞黨政機關,造成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嚴重動亂[2][5][6][94]

紅衛兵在領取毛澤東的旨意後,奔赴全國各地,他們忠心不二,對毛澤東的崇拜狂熱到宗教信仰的境界[95][96]。毛澤東以及中央文革小組對紅衛兵群體進行立體全面的行銷整合,從整體推廣策略到各類的宣傳形式,如大字報、紅色宣傳畫、具有宗教特色的忠字舞、日常生活語言中每句必有的宣誓口號等,利用各種傳媒載體通過從政治、經濟、哲學、文學、教育和文藝等多方面對民眾進行思想灌輸教育[95][96]。但各地出現大量自發的毛崇拜現象,導致中央文革小組無法全面掌控[95]。有學者指出,地方上存在諸多「打著毛的旗號」的不同派系,各自為戰,怠慢中央的指示,即「打著紅旗反紅旗」[95]

評價

1966年,蔣介石認為,毛澤東對中共黨政軍領導幹部及黨員團員乃至群衆都喪失信任,「所以它不得不寄望下一代無知的孩子們,組訓『紅衛兵』來保衛它個人生命,來保衛它獨夫暴政、生殺予奪的淫威特權」;將有知識、有思想、過去有功績、有貢獻的中共幹部和一般黨員團員以「毛澤東思想」為名整肅清除,以「紅衛兵」取而代之做中共的接班人[97]。前阿爾巴尼亞領導人恩維爾·霍查也認為,「我們很難把『紅衛兵』正在進行的革命叫做無產階級文化革命。標誌可以由市級機關撤除,敵人可以而且應該依法被專政機關抓走,如果敵人進入黨委,可以通過黨的渠道予以清除。或者這麼說,即使我們的中國同志必須武裝工人,攻擊各地的黨委,但是這也不應該由孩子來做」[98]

1971年撰寫的《五七一工程紀要》中稱紅衛兵「初期受騙被利用,已經發現充當炮灰,後期被壓制變成了替罪羔羊」[99][100]

1981年7月18日,鄧小平會見金庸時說道[101][102][103]

『文革』使得全國人民思想混亂。十年動亂,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長。『文革』之前,每年有十幾萬青年從大學畢業,中學畢業生至少幾十萬,『文革』十年,就是一批紅衛兵瞎搗亂。... 粉碎『四人幫』之後,這情形一時還扭轉不過來。培養人才是長期性的事,破壞10年,恢復至少要20年。娃娃們習慣了『文革』時瞎搗亂的習氣。無政府主義猖獗,大家不守紀律,以為標新立異、我行我素就是英雄,誰也不能拿我怎麼樣,說這是民主、自由。其實不守紀律、沒有節制的民主,正是破壞民主。

參見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1.5 印紅標. 红卫兵运动的主要流派. 香港中文大學. 《青年研究》. 1997年.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0) (中文). 
  2. ^ 2.0 2.1 2.2 红卫兵运动. 人民網.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3). 
  3. ^ 雨涵. 专访:红卫兵——破坏秩序还是挑战权威?. 德國之聲. 2016-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3) (中文). 
  4. ^ 高狄.以響應毛澤東「造修正主義的反」的號召和「保衛紅色政權」為任務而成立的群眾性組織。:遼寧人民出版社 ,1991-06
  5. ^ 5.0 5.1 5.2 5.3 5.4 5.5 王友琴. 恐怖的“红八月”. 《炎黃春秋》.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0) (中文). 
  6. ^ 6.0 6.1 6.2 6.3 宋永毅. “文革”中的暴力与大屠杀. 《當代中國研究》. 2002年, (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07). 
  7. ^ 曹宏. 毛泽东曾8次在天安门检阅红卫兵 总人数达1000多万. 鳳凰網. 人民網. 2016-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19) (中文). 
  8. ^ 韓廣富; 曹希嶺. 1966年8月至11月毛泽东为什么接见红卫兵?.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1000個為什麼》(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3-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11) (中文). 
  9. ^ 9.0 9.1 9.2 王傳業. (41)“文革”风暴到来的时候. 香港中文大學.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1) (中文). 
  10. ^ 10.0 10.1 丁抒. 《浩劫》 (PDF).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9-10-26) (中文). 
  11. ^ 11.0 11.1 熊景明; 宋永毅; 余國良. 中外學者談文革.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018-06-15. ISBN 978-988-17563-3-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9) (俄語). 
  12. ^ 12.0 12.1 12.2 12.3 李遜. 文化大革命中的工人造反派运动. 搜狐. 共識網. 1994年.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5) (中文). 
  13. ^ 13.0 13.1 13.2 武汉七二○事件与“全面内战”(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上).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2-1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03) (中文). 在「權」這個根本問題上,各派之間互不相讓,爭奪激烈,發生無數的糾紛和衝突,釀成大規模武鬥,不少地方的武鬥甚至動用了槍炮。毛澤東後來把這種局面稱為「全面內戰」。 
  14. ^ 鄭笑楓; 舒玲. 毛泽东1966年的祝酒词:祝展开全面内战(摘自《陶铸传》). 騰訊. 中共黨史出版社人民網. 2008-01-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22) (中文). 
  15. ^ 1980年邓小平接受外媒专访:坦率回应敏感话题. 新浪. 2014-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5) (中文). 
  16. ^ 1980年:法拉奇对话邓小平. 鳳凰網. 2013-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6) (中文). 
  17. ^ 17.0 17.1 許善斌. “文攻武卫”(摘自《证照中国1966-1976》). 新華出版社. 中國網. 2009-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1) (中文). 1967年7月23日,「文攻武衛」口號登在《文匯報》上,之後全國武鬥急劇升級,進入全面內戰。 
  18. ^ 曉龍. 13、文攻武卫. 香港中文大學.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9) (中文). 1967年7月22日,江青在對河南革命造反派組織「二七公社」的代表團講話時,提出了「文攻武衛」的口號,這在全國各地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從此,全國武鬥急劇升級,造成「全面內戰」的局面。 
  19. ^ 19.0 19.1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 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67年. 人民網. 中共黨史出版社.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3) (中文). 7月22日 江青對河南一派群眾組織的代表團講話,以所謂「文攻武衛」的口號煽動武鬥。次日,上海《文匯報》公開發表「文攻武衛」口號。從此,全國武鬥急劇升級,造成「全面內戰」的局面。 
  20. ^ 20.0 20.1 李肅. 回首文革(5):武斗─毛泽东导演的内战. 美國之音. 2006-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4) (中文). 
  21. ^ 苗長青. 文革时周恩来三次致电解救华国锋(原题为《华国锋在“文化大革命”初期》). 鳳凰網. 《黨史博覽》2015年2期. 2016-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03) (中文). 1967年夏,許多地市發生大規模武鬥事件,三湘大地一片刀光劍影,陷入「全面內戰」之中。 
  22. ^ “文革”中的解放军与中共核心权力斗争. 英國廣播公司(BBC). 2021-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16) (中文). 實際上,儘管毛澤東絕非無所不能,但「文革」整體上從未脫離過毛澤東的掌控,所謂「天下大亂」、「全面內戰」等語,往往是毛澤東有意攪亂局面,借力打力,自詡「亂了敵人」,其實是權術手段,秦暉說。 
  23. ^ 胡平. 试论文革中“全面内战”的成因. 自由亞洲電台. 2010-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03) (中文). 
  24. ^ 24.0 24.1 任國慶. 沉痛的“使命”──回顾“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當代中國研究》. 2003年, (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30). 
  25. ^ 25.0 25.1 李肅. 回首文革(19):上山下乡骗局. 美國之音. 2007-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5) (中文). 
  26. ^ 26.0 26.1 26.2 26.3 返城30年 知青是切.格瓦拉还是堂吉诃德. 鳳凰網. 《南方周末》. 2009-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21) (中文). 
  27. ^ 工宣队整红卫兵:看《红楼梦》叹人生如梦是反动. 搜狐. 《南方都市報》. 2013-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7) (中文). 
  28. ^ 28.0 28.1 28.2 28.3 28.4 对红卫兵组织失去信任 毛泽东决定下放知青始末. 鳳凰網. 人民網. 2009-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27) (中文). 
  29. ^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王盛輝. 1992年以来“红卫兵”研究述评. 《當代中國研究》. 2004年, (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0). 
  30. ^ 王友琴. 文革受难者 ——关于迫害、监禁和杀戮的寻访实录 (PDF). 芝加哥大學.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7-28) (中文). 
  31. ^ 31.0 31.1 文革时期红卫兵两次冲击《人民日报》. 搜狐. 華聲在線. 2014-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17) (中文). 
  32. ^ Chinese Cultural Revolution collection. Online Archive of California.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4). 
  33. ^ 全无敌(云南日报社毛泽东思想战斗团). 哈佛大學.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4). 
  34. ^ 李曉航. 北京小报与期刊名录 (PDF). 《昨天》. 2016-04-3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4-15) (中文). 
  35. ^ 唐少傑. 清华井冈山兵团的兴衰. 《新語絲》.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1) (中文). 
  36. ^ 金大陸. 首都红卫兵南下兵团在上海. 中國知網.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4) (中文). 
  37. ^ 史海探秘:文革时的语录操(组图). 鳳凰網. 《文史博覽》. 2008-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27) (中文). 
  38. ^ 38.0 38.1 38.2 38.3 陳益南. 全面认识文革中的“红卫兵”. 《華夏文摘》. 2002-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0) (中文). 
  39. ^ 張躍然. 红卫兵的派系是怎么形成的?. 政見. 2016-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6) (中文). 
  40. ^ 40.0 40.1 40.2 王友琴. 迫害同学:事实与分析 (PDF). 《中國研究》. 1996年.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4-23). 
  41. ^ 41.0 41.1 41.2 荏苒(原作者:柯雲路). 毛泽东镇压红二代“血统论”反文革事件始末. 多維新聞. 《極端十年》. 2015-0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3) (中文). 
  42. ^ 李肅. 回首文革(21):血统论和出身论. 美國之音. 2007-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3) (中文). 
  43. ^ 43.0 43.1 宋永毅. 《从毛泽东的拥护者到他的反对派》(上册): “文革”中异端思潮文献档案. 國史出版社. 2015-09-15 [2022-04-23]. ISBN 978-1-63032-719-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3) (中文(臺灣)). 
  44. ^ 44.0 44.1 44.2 1966年:作家张承志与“红卫兵”名称的由来. 鳳凰網. 2009-1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0-31) (中文). 
  45. ^ 李有智. 张承志对红卫兵的反省和书写. 中國知網.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3) (中文). 
  46. ^ 46.0 46.1 46.2 46.3 46.4 46.5 46.6 红卫兵的历史. 鳳凰網. 2008-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0) (中文). 
  47. ^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北京大学. 北京大學.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7) (中文). 
  48. ^ 48.0 48.1 卜偉華. 第一个红卫兵组织成立纪实. 《華夏文摘》. 2004-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3) (中文). 
  49. ^ 49.0 49.1 辛灝年. 太阳最红的年代——中共发动文革的谋略与过程(下). 《華夏文摘》. 2008-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3) (中文). 
  50. ^ 50.0 50.1 50.2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 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66年. 人民網. 中共黨史出版社.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10) (中文). 
  51. ^ 51.0 51.1 51.2 刘少奇、邓小平与“文革”初期的工作组. 搜狐. 《光明日報》. 2014-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26) (中文). 
  52. ^ 趙曉光; 劉傑. 邓小平的三落三起. 中國圖書. 2011-01-01. ISBN 978-7-205-06967-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7) (中文). 
  53. ^ 李志綏. 《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 1994. 毛幾周前和我說過:「我看,這次要死個千把的人。現在是天翻地覆了。我就是高興天下大亂。」我不願見到天下大亂,文革使我提心弔膽。第二天,我在離開北京一年多後,坐飛機回到了北京。 
  54. ^ 惠風(原作者:李志綏). 毛泽东游长江:浮起大肚顺流而下打破纪录. 多維新聞. 2015-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2) (中文). 
  55. ^ 丁抒. 文革死亡人数的一家之言. 《華夏文摘》. 2004年.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0) (中文). 
  56. ^ Chong, Woei Lien. China's Great Proletarian Cultural Revolution: Master Narratives and Post-Mao Counternarratives. Rowman & Littlefield. 2002 [2022-05-13]. ISBN 978-0-7425-1874-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1) (英語). 
  57. ^ 57.0 57.1 57.2 57.3 红卫兵运动. 人民網. [2021-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3) (中文). 
  58. ^ 金沖及. 内幕:毛泽东为何鼎力支持大字报与红卫兵. 鳳凰網. 《二十世紀中國史綱》. 2009-1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0) (中文). 
  59. ^ 毛泽东致江青的信.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5) (中文). 
  60. ^ 第九章 撤销工作组. 馬克思主義文庫. 《戚本禹回憶錄》. 2016年.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1) (中文). 
  61. ^ 严禁出动警察镇压革命学生运动. 中國知網. [2019-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1) (中文). 
  62. ^ 62.0 62.1 熊景明; 宋永毅; 余國良. 中外學者談文革.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018-06-15. ISBN 978-988-17563-3-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2) (中文). 
  63. ^ 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九六六年八月二十三日). 中文馬克思主義文庫.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0) (中文). 
  64. ^ 孫言誠. 文革公安部长谢富治谈红卫兵打死人:我们管不着. 《炎黃春秋》. 鳳凰網. 2012-0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0) (中文). 
  65. ^ 胡平. 谁是大兴县血案的罪魁祸首?. 自由亞洲電台. 2010-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8) (中文). 
  66. ^ 方鉅成; 薑桂儂. 颠倒乾坤的“文化大革命”. 人民網. [2020-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9) (中文). 從一九六六年八月下旬到九月底,大約四十天內,單是北京一地就有一千七百多人被打死,三萬三千六百多戶被非法抄家,八萬四千多人列為所謂「五類分子」被趕出北京市。 
  67. ^ 宋永毅. 文革中“非正常死亡”了多少人? ---- 读苏扬的《文革中中国农村的集体屠杀》. 《華夏文摘》.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0) (中文). 
  68. ^ 熊景明; 宋永毅; 余國良. 中外學者談文革.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018-06-15 [2020-08-29]. ISBN 978-988-17563-3-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9) (俄語). 
  69. ^ 孫言誠. 谁制造了“红八月”的恐怖狂潮. 《華夏文摘》. 2018-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9) (中文). 
  70. ^ 47周年回放:再忆文革“八.一八”和 “红八月”. 自由亞洲電台. 2013-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0) (中文). 
  71. ^ 71.0 71.1 XUPING. 大串连——我的“文革”回忆. 香港中文大學. 《中國選舉與治理網》.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0) (中文). 
  72. ^ 72.0 72.1 72.2 红卫兵运动的兴起和大串连.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中國共產黨歷史 第二卷(1949-1978)》. 2012-1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4) (中文). 
  73. ^ 木戈. 第六章 红卫兵不怕远征难(一). 香港中文大學.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1) (中文). 
  74. ^ 红卫兵.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06-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8) (中文). 
  75. ^ 劉小萌. 《中国知青史》(节选). 《華夏文摘》. 2004-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3) (中文). 
  76. ^ 張曉麗; 陳東林. 1966—1967年全国性“流脑”的暴发与防治.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平台. 《中國產業史研究》. 2020-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8) (中文). 
  77. ^ 朱元石. 吴德讲述:文革中武斗是怎样被鼓动起来的(2)(摘自《吴德口述:十年风雨纪事》). 新浪. 當代中國出版社. 2013-1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4) (中文). 
  78. ^ 78.0 78.1 前人大副委员长忆武斗:江青一句话使武斗泛滥. 搜狐. 人民網、《老年生活報》. 2014-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24) (中文). 
  79. ^ 唐少傑. 红卫兵运动的丧钟:清华大学百日大武斗 (PDF). 《二十一世紀》雙月刊. 1995-10, (3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4-04-26) –透過香港中文大學. 
  80. ^ 80.0 80.1 陳昭. “文革”中的“军宣队”──一位大学“军宣队长”的回忆. 《當代中國研究》. 2006年, (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9). 
  81. ^ 聂元梓等整理的《毛主席关于制止武斗问题的指示》(1968年7月30日). 馬克思主義文庫.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4) (中文). 
  82. ^ 陳育延. 清华大学武斗的结束(中). 《華夏文摘》. 2018-1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3) (中文). 
  83. ^ 徐友漁. 适得其反的再教育. 自由亞洲電台. 2018-1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1) (中文). 
  84. ^ 彭珊珊. 唐少杰:“文革”时期的“工宣队”是个什么组织?. 澎湃新聞. 2015-0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8) (中文). 
  85. ^ 85.0 85.1 舒聲; 朱松濱; 胡鵬池; 但燊. 文革博物馆通讯(九一九). 《華夏文摘》增刊. 2017-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3) (中文). 
  86. ^ 86.0 86.1 胡平. 从“文革不是什么”来看“文革是什么”. 《華夏文摘》. 2018-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3) (中文). 
  87. ^ 87.0 87.1 87.2 专访:历史总是在循环上演. 德國之聲. 2016-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0) (中文). 
  88. ^ 88.0 88.1 88.2 潘鸣啸:回顾文革毛泽东利用了红卫兵.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16-06-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0) (中文). 
  89. ^ Christoph Ricking.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芒果崇拜. 德國之聲. 2016-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11) (中文). 
  90. ^ 90.0 90.1 鄭洸. “以红卫兵取代共青团”的历史公案. 中國共青團網. 2007-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09) (中文). 
  91. ^ 【党史声音日历】中国少年儿童队建立. 中國新聞網. 央廣網. 2021-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3) (中文). 
  92. ^ 1966年8月23日人民日报 第1版. 《人民日報》. 1966-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2). 
  93. ^ 尹曙生. 文革中毛泽东为什么要支持砸烂公检法(原文《毛泽东与砸烂公检法》). 新浪. 《炎黃春秋》. 2014-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20) (中文). 
  94. ^ 印紅標. 红卫兵“破四旧”的文化与政治.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4年.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4) (中文). 
  95. ^ 95.0 95.1 95.2 95.3 霍炫吉. 毛泽东崇拜现象的透视 (PDF). 《二十一世紀》雙月刊. 2014-10, (14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7-20) –透過香港中文大學. 
  96. ^ 96.0 96.1 周群; 姚欣榮. 新旧毛泽东崇拜 (PDF). 《二十一世紀》網絡版. 2003-12, (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3-28) –透過香港中文大學. 
  97. ^ 蔣中正. 中華民國五十五年國慶日前夕告中共黨人書. 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 中正文教基金會. 1966-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0) (中文(臺灣)). 
  98. ^ Hoxha, Enver. Selected Works (PDF) 4. Tirana: 8 Nëntori Publishing House. 198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4-08). 
  99. ^ 林彪集团“571工程”纪要全文(2). 新浪. 2014-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5) (中文). 
  100. ^ 歐陽龍門. 《五七一工程纪要》中一个错位的类比. 《華夏文摘》. 2005年.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5) (中文). 
  101. ^ 竇應泰. 邓小平1981年如何向金庸解释不当国家主席. 《人民網》. 騰訊. 2014-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9) (中文). 
  102. ^ 金庸; 池田大作. 探求一个灿烂的世纪——金庸池田大作对话录.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8年: 第102–103頁 [2024-05-17]. ISBN 978-7-301-038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17) (中文). 
  103. ^ 莊恭誠. 1981年獲鄧小平接見 1985年任基本法草委 雙查方案 促政改循序漸進 (PDF). 《大公報》. 2018-10-3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4-05-17) (中文). 
  104. ^ 台藝人、澳選手都被鬥 他說:小粉紅就是現代紅衛兵. 《自由時報》. 2016-0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6) (中文(臺灣)). 
  105. ^ CDS专页:小粉红 - China Digital Space. chinadigitaltimes.net. [2022-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1).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