綾
綾是一種絲織品。又稱紈,是斜紋地上起斜紋花的絲織物。因織物表面有冰凌狀紋飾,故名[1]。綾以斜紋織法織成,疏鬆輕薄,其的地紋是以經面斜紋組織為主,常用於書畫裝裱,也用於製作傳統內衣。綾與羅、綢、緞齊名,合稱綾羅綢緞。
綾的紋路和一般斜紋不同,屬於變化斜紋組織,呈山形斜紋或正反斜紋。約出現於秦漢之前,在綺的基礎上發展起來,初期的綾常和綺混稱,漢代綾才完全獨立成為絲織物的一類。漢代散花綾可與刺繡媲美,價格昂貴。漢宣帝時巨鹿陳寶光妻所制織綾錦的花機,為多綜多攝紋織機。她為霍光妻霍顯織綾,織綾機用一百二十躡,六十天成一匹,每匹價值萬錢。東漢時有散花紋、山形紋、幾何紋等。三國時曹魏馬鈞改革簡化了綾織機,改五六十躡為十二躡,綾織物的產量開始大幅度提高,織出的紋樣也更加複雜,出現較複雜的動物和人物圖案。六朝至隋唐時期,綾織物盛極一時。唐代不僅官營染織署中設有專門用來生產綾織物的「綾作」,還有各級官吏章服要用綾來製作的規定。宋代在各地設立專門作坊,開始將綾大量用於書畫、經卷的裝裱。明代可織出五枚經斜紋組織。
參考資料
- ^ 《說文》:「綾,東齊謂布帛之細者曰綾。」《釋名·釋采帛》:「綾,凌也。其文望之如冰凌之理也。」
- 梅自強《紡織辭典》中國紡織出版社 , 2007年1月
- 《中國歷史大辭典·下卷》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