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毋潛
簡介
生卒年均不詳,因排行第三,又稱綦毋三。早年遊學長安,應舉不第,返鄉。[4]開元十四年(726年),中嚴迪榜進士,與崔國輔、儲光羲同榜。開元十五年(727年)任秘書省校書郎。[5]一度歸隱虔州。[6]
天寶五載(748年)授宜壽(今陝西周至)縣尉。[7]入京擔任為集賢待制,被授職右拾遺。[3]
天寶十三載(754年)入集賢院,遷廣文博士。[8]終官著作郎。[9]
安史之亂爆發後,避居淮上(淮河流域),其後事蹟失考。[10]
與張九齡、王維、李頎、儲光羲、韋應物時有唱和。[11]綦毋潛的作品主要描寫山水田園風光和佛道禪學,被認為是當時南方詩人的山水田園詩最高水平。[3]殷璠《河嶽英靈集》稱:「舉體清秀,蕭蕭跨俗」。[3]《全唐詩》收錄其詩作一卷二十六首。[3]
參考文獻
- ^ 複姓「綦毋」,【綦毋】音同「棋蕪」
- ^ 唐代《元和姓纂》、南宋《直齋書錄解題》等皆稱其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元代《唐才子傳》引唐人殷璠《河嶽英靈集》之「綦毋潛」條云:「荊南分野,數百年來,獨秀斯人」。
- ^ 3.0 3.1 3.2 3.3 3.4 彭定求. 《全唐诗》. 北京市: 中華書局. 2011. ISBN 9787101017168.
- ^ 王維有《送綦母潛落第還鄉》。
- ^ 《寶刻叢編》卷一四蘇州載《唐重建龍興寺碑》,唐房琯撰序,綦毋潛撰銘。又據《全唐文·卷三三二》錄有綦毋潛《龍興寺碑銘》及房琯《龍興寺序》稱此碑撰於開元十七年,《吳郡志》卷一三提到碑銘署名「秘書省校書郎綦毋潛銘」。
- ^ 高適有《題綦毋校書所居》詩云:「常稱掛冠吏,昨日歸滄州。行客暮帆遠,主人庭樹秋。」
- ^ 李頎《寄綦毋三》云:「新加大邑綬仍黃,近與單車去洛陽。」
- ^ 《玉海》卷一一二引《集賢注記》:天寳十三載八月,楊沖、綦母潛遷廣文博士。同書卷一六五引《集賢注記》:「天寳十三載八月戊申,綦母潛遷廣文博士。」
- ^ 《新唐書·藝文志》載:「潛字孝通,開元中由宜壽尉入為集賢院待制,遷右拾遺,終著作郎。」
- ^ 《唐才子傳》載:「後見兵亂官況日惡,掛冠歸隱江東別業。王維有詩送之曰:『明時久不違,棄置與君同。天命無怨色,人生有素風。』一時文士咸賦詩祖餞,甚榮。」韋應物有《和李二主薄寄淮上綦毋三》。
- ^ 張九齡有《在洪州答綦毋學士》《同綦毋學士夜聞雁》、王昌齡有《東京府縣諸公與綦毋潛李頎相送至白馬寺宿》、高適有《題綦毋校書所居》、王維有《送綦毋潛落第還鄉》、李頎有《送綦潛三謁房給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