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氏支祠
29°52′21.9″N 121°32′07.9″E / 29.872750°N 121.535528°E
秦氏支祠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地址 | 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 |
分類 | 古建築 |
時代 | 民國 |
編號 | 第五批合併第21項 |
併入 | 2-0031-3-016(天一閣) |
認定時間 | 2001年6月25日 |
秦氏支祠,俗稱秦家祠堂,是中國浙江省寧波市一組民國建築群,位於海曙區馬衙街,天一閣南側,建造者為寧波銀行家秦際瀚。建築始建於1923年,1925年落成。秦氏支祠坐北朝南,占地面積近2000平方公尺,耗費銀兩20餘萬,匯集寧波朱金木雕、石雕、磚雕工藝於一體,其中的戲台尤為考究。2001年,秦氏支祠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天一閣合併保護,為寧波地區首座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祠堂建築。秦氏支祠目前由天一閣博物館管理[1][2]。
歷史
秦氏支祠為寧波湖西秦氏的祠堂,這支秦氏明代遷自慈谿,曾在寧波章耆巷建有一座祠堂。1923年,在上海因染料生意發跡後的秦際瀚見舊祠堂破敗,決意建新祠堂,但因非秦氏嫡派,僅被秦氏族長同意建支祠。當年,其父秦君安出資20餘萬銀元,由胡榮記營造廠承建的秦氏支祠在月湖旁的馬眼漕動工建設,1925年落成,清末狀元張謇曾為支祠作《秦氏支祠記》[3]。抗日戰爭期間的1941年,日軍占領寧波,秦氏支祠被作為駐軍營房使用,此後的國共內戰期間曾被國軍用於駐紮新兵。1951年,建築被改為針織廠,1958年由寧波醫藥公司作為倉庫使用。1990年醫藥公司遷出後,建築進行了維修,並於1994年成為天一閣博物館的組成部分[4]。
建築與裝飾
秦氏支祠位於馬衙街74號,馬眼漕北面,天一閣東園南面,占地面積近2000平方公尺。此地原為聞澤府第,清代成為後營游擊署,附近有聞氏支祠和陳氏宗祠等建築[5][6]。秦氏支祠建築風格為徽派建築,坐北朝南,分為三進,高度依次抬高,左右有廂房[7]。相傳秦際瀚因計劃修建章耆巷宗祠受阻,決意不惜錢財建造支祠,因而秦氏支祠的用工極盡考究,為當時建築和雕刻工藝的代表作[3]。
秦氏支祠自南向北由照壁、石柵欄、前廳、戲台、中廳、後廳組成,兩側設有廂房。建筑西側有面闊三間獨立院落稱「猶存堂」,北為女客房[7]。
照壁位於建築群最南端,呈八字形,長9.8公尺,中間高6.8公尺,兩側高5.1公尺。照壁下方為青石須彌座,牆體正中堆塑「福」字。頂部為仿木歇山頂,檐角上翹,鴟吻為卷龍,正脊兩面分別塑有「福祿壽」三星和奎星,脊邊有仙鶴、蝙蝠、大象等瑞獸,檐下有仿木斗拱[7]。
前廳為單檐硬山頂建築,面闊五間深三間,山牆為三岳馬頭牆,屋頂垂脊有人物故事磚雕,廳前有石欄圍城天井。戲台與前廳連為一體,為整座建築中裝飾最為繁複的部分。戲台平面正方形,長、寬近6公尺,單檐歇山頂,屋頂正脊有福祿壽三星。南部兩柱與正廳檐柱合用,北部兩柱獨立,台面以下為梅園石質方柱,台面以上則使用一根直徑15公分的鑄鐵管以減小對看戲視野的影響。戲台檯面上方的藻井由16條曲線組成,在頂部交匯,交匯點設置明鏡一面,這樣的設計俗稱「雞籠頂」。檐下題額「虛華實境」,台後題額「高悠明久」,左右題額分別為「戲鳳」和「游龍」,台面三周為美人靠。戲台裝飾普遍使用朱金漆木雕工藝,台後有八扇貼金屏風門,分別為「八仙過海」、「鳳凰牡丹」、「雀梅報春」等。台面周圍的美人靠也裝飾有朱金漆木雕節子[1][7]。
中廳為單檐硬山頂建築,面闊五間兩弄,山牆為四岳馬頭牆。正脊正中兩面分別為雙龍戲珠和鳳穿牡丹圖案,門下有浮雕百子遊戲圖。中廳前、後石柱均為楹聯柱,前部明間楹聯為「荷前朝北網酬庸榮膺雀服,俾後世西湖承禮群效駿奔」,次間楹聯為「系出雄封駟鐵車鄰存舊倍,祥徵異政麟遊鳳集緬前賢」,後部明間楹聯為「黍非馨稷非馨知神依有在,輪焉美奐焉美頌族聚於斯」,次間楹聯為「家廟有碑顏真卿詳述祖德,祠堂作記嚴先生永著高風」。後廳為兩層重檐硬山頂建築,山牆為四岳馬頭牆。建築面闊七間,明間和次間為單層,稍間和盡間為兩層,前柱亦為楹聯柱,明間楹聯為「千載仰徽音永作母儀婦范,四時隆祫祭籍分女席男壇」,次間楹聯為「謹盤匜滫瀡之儀禮詳內則,修筐筥藻萍而祭詩美有齊」[6][7]。
中廳、後廳兩側均有廂房。中廳南側左右廂房為兩層重檐硬山頂建築,面闊六間,山牆為二岳馬頭牆,構成戲台兩側的看台,並通過一道圍牆與中廳相連。廂房二層內設兩層欄杆,其中外層為裝飾性的美人靠。後廳南側左右廂房同為兩層重檐硬山頂,面闊兩間,南、北側山牆分別為四岳和三岳馬頭牆,正脊有福祿壽三星[7]。
保護與展示
外部圖片連結 | |
---|---|
天一閣(含秦氏支祠)保護區劃圖,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14 |
秦氏支祠於1981年12月被確立為寧波市文物保護單位[8]。1990年9月醫藥公司遷出後,國家文物局和寧波市政府出資對秦氏支祠展開維修,1992年完工。1994年,秦氏支祠由寧波市博物館管理,陳列工藝美術作品,同年隨市博物館併入天一閣文保所,此後成為天一閣博物館的組成部分,並設置「中國現存藏書樓陳列」[4][6]。2001年,秦氏支祠被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天一閣合併保護[2]。2001年至2006年,秦氏後人,上海知名收藏家秦康祥所藏全部文物依其遺願,由後人捐獻給天一閣博物館收藏[9]。
圖片
-
大門前為馬眼漕,以照壁隔開
-
前廳大門
-
戲台藻井
-
中廳
-
後樓
參考資料
- ^ 1.0 1.1 張落雁; 楊古城; 顧曉草. 宁波古戏台:书香浸润 秦氏支祠古戏台 (PDF). 東南商報. 2010-06-13 [2012-10-2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9-04-07).
- ^ 2.0 2.1 天一閣博物館. 天一阁. 寧波市文物保護管理所. 2018-01-08 [2019-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19).
- ^ 3.0 3.1 應芳舟. 秦祠巍立马衙街 (PDF). 海曙大觀. 2008, (5): 12-17 [2019-04-1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9-05-07).
- ^ 4.0 4.1 第三十编 天一阁. 《宁波市海曙区志》.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4-07: 1702. ISBN 978-7-213-06170-7.
- ^ 陳聯飛. 风雨沧桑马衙街. 海曙新聞網. 2014-08-04 [2019-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03).
- ^ 6.0 6.1 6.2 龔烈沸. 话说天一阁. 寧波出版社. 2011: 126-132. ISBN 978-7-80743-674-4.
- ^ 7.0 7.1 7.2 7.3 7.4 7.5 張波. 宁波祠堂建筑的代表——浅析秦氏支祠建筑特色及文化内涵. 杭州文博. 2009, (1): 39-42.
- ^ 第四十一卷 文物古迹. 宁波市志. 中華書局. 1995: 2461. ISBN 978-7-101-01507-2.
- ^ 百岁老人陈和薌谢世 8000余文物全捐给天一阁. 中國寧波網. 2012-10-07 [2019-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