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沙尼停戰協定
類型 | 停火協議 |
---|---|
簽署日 | 1917年12月9日 |
簽署地點 | 羅馬尼亞王國的福克沙尼 |
談判方 | 阿納托利·凱爾切夫斯基將軍(俄羅斯共和國) 亞歷山德魯·盧佩斯庫將軍(羅馬尼亞王國) 柯特·馮·摩根將軍(同盟國)[1] |
締約方 | 德意志帝國 奧匈帝國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 保加利亞王國 羅馬尼亞王國 俄羅斯共和國 |
福克沙尼停戰協議(羅馬尼亞語:Armistițiul de la Focșani,又稱福克沙尼停火協議),是羅馬尼亞王國與同盟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簽訂的一份停火協議,於1917年12月9日在羅馬尼亞的福克沙尼簽訂。
背景
羅馬尼亞王國於1916年8月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並入侵奧匈帝國,其目的是為了奪得在奧匈帝國手中的外西凡尼亞。然而,同盟國在童年的九月進行了成功的反擊,佔領了布加勒斯特;同年12月他們還佔領了三分之二的羅馬尼亞領土,羅馬尼亞政府因而被迫遷都至摩達維亞的雅西。後來由於俄羅斯帝國的軍隊於1917年初立刻派兵增援,以避免同盟國不日將攻進俄國南部領土的潛在危機,羅馬尼亞得以不被完全併吞。儘管俄羅斯軍隊不願再繼續戰鬥,但他們仍成功擊退了同盟國對默勒謝什蒂及奧圖茲的進攻。[2][3]
停火
1917年,俄羅斯帝國因十月革命的發生而爆發了內戰,俄羅斯的軍隊因而從羅馬尼亞領土撤離。1917年12月4日、5日,俄國人與同盟國簽訂了兩項停火協議,並在列夫·托洛斯基與阿道夫·越飛的協助下,於布列斯特與同盟國展開了談判。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使羅馬尼亞在地理上暴露無遺。由於俄羅斯不再援助之,羅馬尼亞因而被迫求和。[2][4]
該停戰協議於1917年12月9日,在錫雷特河上的福克沙尼——羅馬尼亞的主要防禦線所在地簽署。至此,羅馬尼亞結束了與德國、奧匈、保加利亞與鄂圖曼帝國的敵對狀態。
後續
雖然戰爭已經結束了,但羅馬尼亞的大部分領土仍然由同盟國所佔領。1918年5月,羅馬尼亞還簽屬了具有懲罰性的布加勒斯特條約,並被要求割讓多布羅加省,及坐落於喀爾巴阡山脈的幾個關口,同時授予同盟國多項經濟特權。[3][5]
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同盟國最終戰敗,羅馬尼亞對德國、奧匈、保加利亞的領土割讓,皆分別在凡爾賽條約、聖日耳曼條約、特里阿農條約、納伊條約簽署後紛紛無效。
參考資料
- ^ Ștefan Borcea. Armistiţiul de la Focşani din anul 1917, "vântul de abandon şi de trădare". Salvarea României a venit pe termen scurt, cu consecinţe ireparabile (Armistice of Focșani from 1917, "the wind of abandonment and treason". Romania's salvation came on short term, with irreparable consequences). Adevărul. 22 April 2015 [14 December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8) (羅馬尼亞語).
- ^ 2.0 2.1 Home, p.455
- ^ 3.0 3.1 Tucker, p.1555
- ^ Bunyan, James. The Bolshevik Revolution, 1917-1918: Documents and Materials.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34: 273 [2021-07-21]. ISBN 978080470344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1).
- ^ Home, p.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