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眼斑冢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眼斑冢雉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雞形目 Galliformes
科: 塚雉科 Megapodiidae
屬: 眼斑塚雉屬 Leipoa
種:
眼斑冢雉 L. ocellata
二名法
Leipoa ocellata
Gould, 1840

眼斑冢雉學名Leipoa ocellata)又稱斑冢雉,是澳洲一種粗壯的鳥類,約有的大小。牠們棲息在南澳洲州半乾旱的小桉樹叢林,但只餘下三個分隔的群落,包括墨累河馬蘭比吉河盆地、辛普森沙漠以西及西澳洲州的西南角邊緣。

行為

眼斑冢雉非常害羞及小心,在有危險時會馬上逃走或躲到樹中。雖然牠們很活躍,但當被騷擾時就會馬上靜止,以其身體的偽裝能力來躲避。牠們也有多種方式逃避掠食者

繁殖

雄性及雌性眼斑冢雉棲息在同一地盤,但一般會分開居住及覓食。到了繁殖季節時,牠們之間的互動也會多起來,以進行交配

冬天,雄雉會在未完全長成的小桉樹間,以腳來挖開一個直徑3米及深1米的窪。到了冬末或初春,牠們會搜集樹枝、葉子及樹皮來填充,砌成一個高於地面0.6米的巢丘。下雨後,雄雉會反轉及混和這些物料,讓其枯萎。雄雉到了8月就會挖一個蛋穴,雌雉有時也會協助,挖掘的時間會受到溫度雨量的影響。雌雉一般會於9月及翌年2月間生蛋。雄雉會不斷的加入更多土壤,繼續維護巢丘。

眼斑冢雉的巢丘。

雄雉到了4歲才築第一個巢丘,但結構較為鬆散。相信牠們是一夫一妻制的。雄雉雖然會保護巢丘達9個月的時間,但也有時會走失,甚至不回到同一地盤。雌雉一般會生2-30隻蛋,一般為15顆。每一隻蛋約有雌雉體重的10%,整個季節來計算,蛋就是其體重的250%。蛋的數量受到雨量的影響及個體的不同。孵化期視乎氣溫而定,一般介乎50-100天。

雛雉會用腳來打開蛋殼,以其背來走出地面。牠們約需5-10分鐘的時間才穿出3-15厘米,並要休息約1小時才能再來,約要2-15個小時才到達地面。雛鳥走出巢丘並沒有先兆,出來時眼睛及喙都是閉合的,一深呼吸後就立刻打開眼。

眼斑冢雉的巢丘橫切面。

雛雉離開巢丘後很快就會鑽入叢林中。1小時內就可以走得很好,2小時就已經走得很快及可飛很短的距離。雛雉不會與其父母或其他雛雉有所接觸。

保育狀況

眼斑冢雉受到赤狐入侵物種的掠食,最大的威脅是其棲息地受到破壞。就像毛鼻袋熊一般,牠們很易受到氣候轉變的影響。在歐洲殖民前,牠們原本的數量很豐富。[2]眼斑冢雉現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易危[1]

參考

  1. ^ 1.0 1.1 BirdLife International. Leipoa ocellat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8. [2009-10-12]. 
  2. ^ Piper, Ross. Extraordinary Animals: An Encyclopedia of Curious and Unusual Animals. Greenwood Press. 2007.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