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坑文德宮
23°52′20″N 120°31′24″E / 23.872173°N 120.523244°E
白沙坑文德宮 | |
---|---|
基本資訊 | |
位置 | 臺灣彰化縣花壇鄉白沙村彰員路三段6號 |
宗教 | 台灣民間信仰 |
主神 | 福德老爺 |
例祭 | 元宵燈排遶境 |
地圖 | |
白沙坑文德宮,舊名保安宮,是位於臺灣彰化縣花壇鄉白沙村的福德正神廟,其元宵節在白沙村、文德村、長沙村的燈排遶境被列為彰化縣無形資產。
歷史沿革
廟記說福建泉州晉江縣蚶江人李朝魁受知縣胡邦翰感招,攜帶福德正神像前來白沙坑開墾,日後村民建立土地廟,取名「保安宮」。學者林文龍在《台灣史蹟叢論》考證,胡邦翰是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六月從福建平和縣調任彰化,此廟應為在乾隆二十六年後建立。咸豐年間,由當地出身的翰林曾維楨出面重修並改名「文德宮」。[1]
該廟為白沙村、文德村、長沙村共同的祭祀公廟[1]。清末,因各角頭迎花燈鬧分家,最後擲筊請神尊留在此廟,香爐及文武判官則在其它兩處寺廟供奉[2]。如口庄明德宮就是其分靈廟[3]。後來信徒認為分靈造成問神困難,因此在文德宮與兩間分靈廟路途中間,設立專門主祀土地婆的花壇崇德宮,藉以牽制土地公[2]。
之前文德宮在現址靠兩百公尺的北側河堤邊,1946年端午節遭遇水患,廟埕與東西廂付之波濤,1969年又重建[1]。廟址為花壇鄉白沙村彰員路三段6號[4]、彰員路360號[5]。
廟身建築
為遷就地形,文德宮整體建築形成坐北朝南、兩廂寬、縱深淺的格局。依然為傳統四合院形式,但前殿往後縮與主殿相連,省去傳統四合院中間慣有的天井,且朝左右兩廂擴建,因此廂房較為寬闊,並在廂房與殿間留出日、月井,及取作「拔萃門」、「華登門」的東西兩門。左廂房內有五坪大的空間,模仿古中國官員接待處的陳設,擺有數張太師椅、儀仗、供桌並放上標示「十方客神香位」等。[1]
主建築左前方設有五層寶塔,供俸五營神將,一樓為南營蕭聖者、二樓東營張聖者、三樓中營李元帥、四樓西營劉聖者、五樓北營連聖者。因臺灣一般是將五營神將以廟宇為中心,在廟境外緣四方建立各營,廟方為神將建塔的建築在臺灣十分罕見。此塔可俯瞰全廟,天氣佳則可見彰化平原。[1]
傳說故事
此廟的土地公造型之所以戴官帽,傳說正與曾維禎有關。相傳在殿試時,道光皇帝見到曾維楨背後站著一位白髮老翁,之後又立即消失不見,遂驚訝詢問,曾維楨回說僅攜帶家鄉土地公香火以保平安。皇帝於是冊封白沙坑福德正神「與翰林同格」。[1][6][7][8]
地方還傳說曾維楨與道光皇帝欣賞京城花燈,突然思念家鄉親人而向皇帝辭官,雖不獲不准但被御賜白沙坑可在元宵節仿效京城舉辦大型燈會[1][5][6][7][8]。一說是發生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1][6]、道光八年(1828年)[5][7]。
據去中國大陸考證的文史工作者蔣敏全表示,皇帝冊封白沙坑土地公「與翰林同格」,以及御賜白沙坑可仿效京城舉辦燈會等兩項傳說屬於美化之事。道光廿五年曾維楨在湖南石門縣擔任知縣,並無與皇帝賞遊京城花燈。他主張以下兩種原因。[6]
其一、白沙坑早年主要族群為泉州人,但泉州府並無字姓燈與燈排遶境的傳統文化。昔日白沙坑人常隨著南船至潮州府沿海與當地客家人買魚苗,從鹿港運上岸後再運到花壇養大後轉賣至彰化城,這也是花壇舊稱為「魚苗寮」之因。可能是曾維楨考取翰林功名後,白沙坑人援用潮州府汕頭使用的字姓燈與燈排來慶祝。[6]
其二,道光六年(1826年),東螺堡睦宜庄李通,竊取粵人黃文潤豬隻,導致演變成中台灣閩粵大械鬥,粵籍客家人建立的客家人專屬市集永靖街還被焚毀。此時,曾維楨堂弟曾拔萃,以恩貢生身分出面安撫民心,保護白沙坑及其附近的粵籍客家人,讓兩族群彼此有交流互信的機會。客家人可能於道光七年或八年間的元宵節,開始了抬客家燈排的遶境活動,一來慶祝曾維楨獲得功名,二來期許族群和平相處,燈籠舊稱「平安燈」,燈上寫的「合族平安」、「合境平安」的意義也在於此。[6]
2018年,《戲說台灣》受花壇鄉鄉長李成濟所託,將此傳說以10個單元劇播出,在該年1月24日由廖峻等劇組人員在此廟舉行開鏡儀式[8]。
還有傳說花壇庄日籍的內田警官,聽從保正曾智海(曾維楨伯父之曾孫)、警員陳玉建議,讓乩童拿此廟土地公神像的木屑,治療內田警官妻子的病,因而廟宇在皇民化運動免受於難[1]。
燈排遶境
白沙坑元宵燈排其製作有一定規格,每燈排的燈籠數需為單數,一般為二十三盞,包括一盞置於燈排前端的土地公燈,其他盞由紅布圍起,首排兩盞為寫著頭家姓氏的字姓燈,第二排至第六排每排皆為四盞。若欲增加燈籠數目,須以排計算,每排增四盞,故有二十七盞、三十一盞,甚至更多者。[7]
依蔣敏全的考證,白沙坑字姓燈燈排遶境的年代,可從廟史記載的道光廿五年元宵節,再往前追溯到道光七年或八年[6]。二次世界大戰美軍空襲臺灣,日本政府實施燈火管制時,唯有白沙坑元宵燈排遶境變通在白天舉辦,不僅寫下遶境未曾中輟的紀錄,也締造白天打燈籠的奇聞[1][6]。傳統上分為三天舉行,正月十四是進神兵,十五日就是最盛大的迎花燈遶境,十六日為安神兵營[1]。元宵前夕比較簡單,巡行村內主要道路,信徒不必準備牲禮祭拜[7]。因地方建設,空間不多,安神兵營已於1985年集中於廟前的五營樓[1]。2008年,此廟迎燈排遶境被彰化縣政府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5]。
元宵節當晚上八點前,各家燈排在陣頭的引領下,陸續到文德宮廟埕前集合[7]。這時翰林曾維楨的文物也會在廟宇展出[6][7]。燈排之前有一或二人手持火把引導,旁有專人準備供應燈籠燭火的蠟燭,另一人拿著點燭時撐燈排用的篙叉仔跟隨在後[7]。燈排首先要到神明前致敬,方式是抬燈排的兩人一前一後朝對向主殿,前面的人用力將燈排前端向上高拋三次,致敬過後,再抬到廟宇旁事先搭好的架子放置等待出發[1]。在迎燈排過程中如不慎燃燒,謂為「出丁」,表示燈排主人該年有家人會生男丁[7]。
依例,燈排數總共十二排,其中九排由九名頭家提供,屬公眾的燈排[7]。九位頭家由祭祀圈的文德村、白沙村、長沙村分別選出各三人[1]。另外三排分別是屬於私人的,由庄內三大家族的公號負責,分別是大厝口的黃和興義堂、新厝內的李協源及埤底的李協利[7]。
晚上八點,工作人員將坐鎮的福德老爺神轎佈置妥當後,就由司儀宣佈起駕,在嗚炮聲中由神明的頭旗、頭燈及彩排帶領下從爐主的村落開始遶境,彩排之後由各家的陣頭及燈排,依序為鼓、鑼、鑾駕牌、四支長方形塑膠燈籠、兩支火把,最後由爐主護駕的八人神轎押陣[7]。遶境時,只要有信徒擺下香案的巷弄,神轎就一定要走到,因一些小巷弄載運陣頭的車輛難以進入,故燈排與陣頭反而在大街上等待神轎出來[1]。穿梭在隊伍中的廟方執事人員分送令旗及平安符,並與信眾交換香枝[7]。神轎經過之處,信徒也會躦轎腳[1][5][7]。
遶境經過的幾個主要廟宇和經過曾翰林、大厝口黃和興義堂、李協源及李協利家族這四大家族公廳時,依慣例神轎必需前往行禮致意。四大家族獲此尊崇的原因是:大厝口黃和興義堂相傳是最早開發白沙坑的家族;曾翰林家族因感謝皇帝御賜,需把皇帝聖旨及曾翰林考上進士的捷報掛在會場供人觀賞;李協源、李協利家族祖先將此廟土地公從蚶江供奉過來。[7]
遶境文德村、白沙村、長沙村三村的活動直到隔日凌晨才結束[1][7]。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謝宗榮. 彰化花壇白沙坑元宵節活動與文德宮福德正神信仰究. 《臺灣文獻季刊》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1996-12, (第47卷4期) [2018-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19) (中文(臺灣)).
- ^ 2.0 2.1 林敬家. 全台少見 花壇崇德宮 主祀土地婆. 《聯合報》. 2016-10-25 (中文(臺灣)).
- ^ 林敬家. 花壇明德宮 14日赴車城參香. 《聯合報》. 2016-11-11 (中文(臺灣)).
- ^ 吳玉貞. 鹿港 世紀龍燈踩街 天后宮二百多盞花燈 爭奇鬥艷. 《民生報》. 2004-01-31 (中文(臺灣)).
- ^ 5.0 5.1 5.2 5.3 5.4 詹智淵、鄧惠珍、林靜盛. 200年歷史迎燈排 彰化3村瘋遶境. 《蘋果日報》. 2017-02-07 [2018-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11) (中文(臺灣)).
-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張瑞楨. 燈排遶境 走過百年. 《自由時報》. 2005-02-12 [2018-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9) (中文(臺灣)).
-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7.13 7.14 7.15 林祺. 「北天燈、中燈排、南蜂炮」 彰化花壇福德老爺傳奇. 《新一代時報》. 2017-02-08 [2018-01-19] (中文(臺灣)).[永久失效連結]
- ^ 8.0 8.1 8.2 吳敏菁. 花壇獨步全台「復科版」迎元宵 要上電視了. 《中國時報》. 2018-01-24 [2018-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21)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