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甲賀郡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甲賀郡
甲賀郡こうかぐん Kōka-gun
 日本滋賀縣(近畿地方)的
國家 日本滋賀縣(近畿地方
行政分區7町

甲賀郡為過去位於日本滋賀縣南部的,已於2004年10月1日因無所屬町村而消失。

在1879年實施郡區町村編製法日語郡区町村編制法時的轄區包括現在的甲賀市湖南市的全部地區,以及日野町南部的下駒月地區。

甲賀郡的範圍東自鈴鹿山脈,西至信樂盆地,是近江國各郡中唯一沒有鄰靠琵琶湖的。

歷史

過去在令制國時代屬於近江國,742年聖武天皇開始在本地的紫香樂村建立離宮,743年聖武天皇行幸至此後,將此定名為紫香樂宮,並以此地做為皇居,直到隔年再遷至難波京為止,這段時間本地也成為日本實質上的政治中心。

在戰國時代本地為自治性很強的地區,除了發展出甲賀流忍術,甚至曾發展出甲賀郡中惣日語甲賀郡中惣,以合議的方式處理地區的問題。戰國時代末期中村一氏獲得甲賀郡的領地後,曾在甲賀郡北部建立水口岡山城日語水口岡山城,此後水口岡山城又曾先後交由增田長盛長束正家;1600年關原之戰中,由於長束正家加入西軍,在西軍戰敗後水口岡山城遭到廢除,此地區在接下來的八十年前成為幕府的直屬領地,並設有東海道五十三次之一的水口宿日語水口宿,同時也新建水口城日語水口城

1682年原石見吉永藩藩主加藤明友日語加藤明友改封至此,建立水口藩日語水口藩

在江戶時代末期,郡內大多數地區成為幕府直屬領、旗本和水口藩日語水口藩領地,此外也有少部分區域屬於淀藩川越藩日語川越藩山上藩日語山上藩近江宮川藩日語近江宮川藩宮津藩三上藩膳所藩狹山藩[1],而此地的幕府直屬領及旗本領則是由位於滋賀郡大津的大津奉行日語大津奉行負責管理,不過在西部的信樂盆地則屬於信樂代官所管轄。

19世紀末明治維新後,原先的幕府直屬領及旗本領先後改隸屬大津裁判所大津縣,其他原本屬於各藩的區域則在1871年實施廢藩置縣後,改隸屬水口縣、淀縣、川越縣、山上縣、宮川縣、宮津縣、吉見縣、膳所縣;不過在僅四個月之後的府縣整併中,郡內全數區域都被併入大津縣,而大津縣又在一個月後更名為滋賀縣

1879年實施郡區町村編製法日語郡区町村編制法時,正式設置近代的行政區劃「甲賀郡」,並在水口村(位於現在的甲賀市)設置郡役所。

沿革

1889年甲賀郡轄下的行政區劃:
1.水口村、2.石部村、3.土山村、4.三雲村、5.岩根村、6.下田村、7.伴谷村、8.柏木村、9.大野村、10.佐山村、11.鮎河村、12.山內村、13.大原村、14.油日村、15.宮村、16.龍池村、17.寺庄村、18.貴生川村、19.南杣村、20.北杣村、21.雲井村、22.長野村、23.小原村、24.朝宮村、25.多羅尾村
(紫色:現屬甲賀市、桃色:現屬湖南市)

變遷表

1889年4月1日 1889年 - 1912年 1912年 - 1944年 1945年 - 1954年 1955年 - 1989年 1989年 - 現在 現在
宮村 1943年2月11日
合併為甲南町
2004年10月1日
合併為甲賀市
龍池村
寺庄村 1942年2月11日
改制為寺庄町
南杣村
北杣村 1942年1月1日
合併為貴生川町
1955年4月15日
合併為水口町
貴生川村
水口村 1894年8月18日
改制為水口町
水口町 水口町
柏木村 1942年7月1日
併入水口町
1948年10月10日
分設為柏木村
伴谷村
土山村 1916年4月1日
改制為土山町
1955年4月1日
合併為土山町
大野村
鮎河村
山內村
佐山村 1955年4月1日
合併為甲賀町
大原村
油日村
雲井村 1954年9月1日
合併為信樂町
長野村 1921年8月15日
改制為長野町
1930年11月3日
改名為信樂町
小原村
朝宮村
多羅尾村
三雲村 1955年4月10日
合併為甲西町
2004年10月1日
合併為湖南市
岩根村
下田村 1958年10月1日
併入甲西町
石部村 1903年6月1日
改制為石部町

參考資料

  1. ^ 舊高舊領取調帳資料庫檢索. 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 [2020-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5) (日語). 
  2. ^ 2.0 2.1 2.2 2.3 まちの歴史. 湖南市政府. 2019-07-01 [2020-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04) (日語). 
  3. ^ 甲賀市市勢要覧. 甲賀市政府. 2018 [2020-03-17] (日語).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