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生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生薑的外觀

生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Zingiber officinale)的新鮮根莖[1][2],別名有薑根百辣雲勾裝指因地辛炎涼小子鮮生薑蜜炙薑[3]。薑的根莖(乾薑)、栓皮(薑皮)、葉(薑葉)均可入藥。生薑在中醫藥學裡具有發散、止嘔、止咳等功效。

產地

原產於東南亞熱帶地區植物,現今產出量多為印度中國大陸[4],其他如西非加勒比海都有產,其中來自中國大陸的生薑主產於四川湖北廣東等地[5]

藥用歷史

生薑作為藥用有數千年歷史[6]。在《神農本草經》之前,醫學家對生薑乾薑混淆不清,混稱為乾薑。

漢朝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裡,生薑是治療陽虛的真武湯當中的其中一味藥材,另外還有「當歸生薑羊肉湯」治病的說法[7]。南北朝時已有波斯語sanka,譯自漢語生薑,表明生薑至少在南北朝時已為伊朗醫學界所採用[8]。唐朝的中醫學家將生薑列為「中品藥」[9]

李時珍曾經這樣讚頌生薑的作用:「薑辛而不葷,去邪辟惡,生啖熟食,醋、醬、料、鹽,蜜煎調和,無不宜之。可蔬可和,可果可藥,其利博矣。凡早行山,宜含一塊,不犯霧露清濕之氣及山嵐不正之氣。」[10]

有史籍記載,明朝萬曆初年明軍為鎮壓都掌蠻而購買「生薑十萬斤」作防暑藥用[11]鄭和下西洋時亦曾攜同生薑等藥材[12]

採挖栽培

於秋冬之際採挖,挖起根莖,去掉莖葉、鬚根沙泥即可入藥[13]

生薑的本株喜生於溫熱的氣候,潮濕、寒冷及陽光猛烈的地區不利於生薑的生長,適宜在坡地及陰暗的地區栽培。土壤以砂壤及重壤為宜,土壤須深厚、疏鬆、肥沃及排水良好。

以薑的根莖栽培,穴栽及條栽均可。種薑以肥厚、淺黃色、有光澤、沒有病蟲傷疤為佳,可儲藏在地下或室內。在南方的一月至四月,北方的五月取出種薑催芽,並將種薑切塊,每塊保留一至二株壯芽。如以穴栽的方法栽培,須攛行株距40厘米乘30厘米開穴,深約13-17厘米,然後澆糞水於穴內,糞水滲透入土壤後在每個穴內放種一塊薑,以堆肥泥土覆蓋;如以條栽的方法栽培,則按行距40厘米開溝,施入基肥並按株距27厘米下種,將泥水填至地平面。播種的深淺度亦相當講究,取生薑須播種至較深的位置,取乾薑須播種至較淺的位置。

薑塊出苗後如發現缺株可以及時補栽。全年須除草三至四次,追肥四次,以機肥及複合肥為主。栽培生薑對水分的要求嚴格,不可缺水,出現缺水現象須馬上澆水。在收成期之前十日開始停止供水[14]

在病蟲防治方面,慎防感染腐敗病(Citrus stem and root rot),即俗稱的薑瘟,尤其在高溫多雨的季節要特別注意,可用波爾多液防治[15]。發病時須拔除全株,並以石灰替病穴消毒。亞洲玉米螟英語Ostrinia furnacalis草螟科幼蟲)及蝴蝶幼蟲是主要害蟲,可分別以三氯松(Metrifonate,或Dipterex)及敵敵畏(二氯松)滅殺。

外觀辨別

生薑的截面

藥用生薑的外觀呈扁平不規則塊狀,並有枝狀分枝,各柱頂端有莖痕或芽,呈黃白色或灰白色,表面有光澤,具淺棕色環節,質脆,折斷後有汁液滲出,斷面呈淺黃色,有明顯環紋,氣味芳香獨特,入口辛辣,以塊大豐滿、質嫩者為佳[16]

性味歸經

生薑性微溫,味辛[17],入肺、胃、脾經[18]

功效主治

發散風寒

生薑發汗之力甚強,《本草綱目》謂:「生用發散,熟用和中」[19],用於感冒風寒表實症,常配其他解表藥同用,可增強發汗作用,如荊防敗毒散[20]。如患輕微感冒,可單用生薑煎湯加紅糖服用,往往能得汗而解。生薑亦可用作預防感冒。

溫中止嘔

《藥性論》謂生薑「止嘔吐不下食」[21]。生薑能溫胃和中,降逆止嘔,用於風寒嘔吐,常與半夏同用,如小半夏湯[22]。由於生薑止嘔之力較強,亦可配竹茹黃連用於熱症嘔吐者,亦可單獨應用。

溫肺止咳

《藥品化義》稱生薑「通竅利肺氣,寧咳嗽」。生薑辛溫入肺經,因而能溫肺散寒而止咳嗽,味辣能行水氣而化痰飲,用於風寒咳嗽及肺寒痰飲咳嗽,常配半夏陳皮北杏仁等藥,但生薑治肺寒咳嗽的功效遜於乾薑[3]

其他功效

生薑溫能衛陽,與養營陰的大棗同用能調和營衛,治營衛不和、表虛自汗之症,如桂枝湯。

生薑能解魚蟹毒,單用或配紫蘇同用,煮食魚蟹海鮮可加入生薑同煮,有散寒氣和解腥味的作用。

此外,生薑又能解生半夏生南星之毒,煎湯服用,可用於中半夏、南星毒引起的喉啞舌腫麻木等症。因此在炮製半夏、南星的時候,常用生薑同制,以減除它們的毒性,服生薑汁亦能解[13]

薑皮利水消腫,治小便不利,水腫。

用法用量

將採摘得來的生薑洗淨,除去雜質,用時切片。

生薑用於內服煎湯,用量介乎1-3(3-10)。《本草綱目》謂生薑:「浸汁點赤眼;搗汁和黃明膠熬,貼風濕痛」,故生薑可外用,搗敷後塗在患處或炒熱熨[16]

使用注意

陰虛內熱及實熱症忌用。《本草綱目》曰:「食薑久,積熱患目。凡病痔人多食兼酒,立發甚速。癰瘡人多食則生惡肉。」李時珍說長期服食生薑有損視力,並會誘發毒瘡併發[23]。《本草經疏》又說:「久服損陰傷目,陰虛內熱,陰虛咳嗽吐血,表虛有熱汗出,自汗盜汗,臟毒下血,因熱嘔惡,火熱腹痛,法韭忌之。」一再說明長期服用生薑對眼睛會造成損害。

另外,「內熱陰虛,目赤喉患,血証瘡痛,嘔瀉有火,暑熱時症,熱哮大喘,胎產痧脹及時病後、痧痘後」均不宜服用生薑[24]

臨床應用

治風濕痛、腰腿痛

用新鮮生薑製成5%-10%的注射液,注射在患處,亦可在穴位進行注射。如果患處在關節部位,則在關節囊周圍注射。每個患處注入0.5-2毫升的劑量,每日或隔日注射一次,每3-5次為一療程,一般可連續注射20-30。注射後,患者出現局部性的脹麻灼熱感,甚至疼痛加劇,約1-2天後,脹麻灼熱感及疼痛便消退。據臨床觀察,注射後出現的反應越強烈,療效越佳。此法用於風濕痛及慢性腰背痛合共113個病例當中,36例有顯著療效、56例有病情好轉,有效率達83%,對風濕痛的療效更佳,有效率達92.5%。

以此法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38例,當中14例痊癒,15例有顯著療效,6例有效。有效病例在用藥後疼痛減輕或消失,關節炎症好轉或消失,關節功能好轉或恢復。此法應用在小兒麻痺症患者身上亦有一定療效。此外,使用生薑及麻油製造的注射劑也對風濕痛、腰腿痛產生療效[16]

治胃、十二指腸潰瘍

將新鮮生薑60克洗淨切碎,加水300毫升,煎30分鐘,用於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每日服三次,兩日服完。據數十例的觀察,此法對胃、十二指腸潰瘍有改善效果,服藥後能減輕或消退疼痛,反酸及飢餓感的情況亦好轉,便秘及黑糞轉為正常,患者的食慾增強。不過,此法不能根治胃、十二指腸潰瘍,易於復發[16]

治瘧疾

將新鮮生薑洗淨拭乾,切碎搗爛,置在紗布上,並包疊成小方塊,敷貼在穴位上,以膠布或繃帶固定包紮。臨床觀察將患者分為三組:第一組敷貼在兩腿膝眼處的穴位,以生薑二兩分敷兩穴;第二組敷貼在大椎、間使,以生薑一兩分敷三穴;第三組用大椎穴,以生薑五錢敷貼。在8-12小時後取下,反覆敷藥兩次。在40個病例當中,除了第一組和第三組分別有一例無效外,所有病例都有正面反應,能抑壓瘧疾發作,血液檢測瘧原蟲的結果為陰性[16]

治急性細菌性痢疾

用新鮮生薑1.5兩、紅糖一兩,搗爛作糊狀,每日分三次服用,七天為一療程。觀察50例,治癒率達七成,好轉率三成。患者的腹痛、裡急後重(腹痛窘迫、時時欲便,肛門重墜)的情況在服藥後消失約五天,大便外觀及次數在約四至五天內恢復正常,大便鏡檢及檢測平均轉陰日數分別是4.58天及3.6天,未發現副作用[25][16]

治急性睪丸炎

取用肥大的老生薑,用水洗淨,橫切成約0.2厘米的均勻薄片,每次用6-10片外敷患側的陰囊,以膠布固定並兜起陰囊,每日或隔日更換一次,直至痊癒為止。據觀察,患者在敷藥時都感到陰囊表皮灼熱刺痛、發麻發辣,少數案例出現出紅腫,個別更會出紅疹。在24個案例當中有15例在敷藥翌日自覺墜脹疼痛及觸痛減輕,睪丸腫脹明顯消退。至第三日,有12例痊癒,症狀消失,睪丸消腫,觸痛消失。四天後4例痊癒,五天後5例痊癒,治癒平均日數為3.9天,其他療法(兜起陰囊熱敷、服磺胺類藥及注射青黴素)的治癒平均日數為8.5天,大大縮短了療程。

此法不能應用於陰囊局部表皮創傷及因睪丸炎引發的化膿穿潰[16]

中毒急救

對於半夏烏頭鬧羊花木薯百部等引致的中毒,都可用生薑急救。據報道,4例南星中毒患者,以生薑治療後康復。對於症狀輕微者,以生薑汁漱口,並口服5毫升生薑汁,每隔四小時服5毫升;中毒嚴重以致昏迷者,急以25%乾薑湯鼻仰60毫升,每隔三小時灌入鮮薑汁5毫升[26]

其他

臨床曾試用生薑抺拭,治療白癜風[27]。以生薑浸酒外用於鵝掌風甲癬均有一定效果[28]

藥理研究

生薑的化學成分可分為揮發油、辛辣成分、二苯基庚烷三類,其中的辛辣味成分主要是6-薑醇英語Gingerol6-薑酚薑烯酚,也是薑的主要藥理活性成分。薑酮醇6在高溫下會變為薑烯酚。生薑的薑酮醇6含量較多,乾薑的薑烯酚較多[29]

消化系統

對裝有隔離小胃及食道瘺的狗隻,以50%生薑煎劑置於其口腔,可對胃酸及胃液的分泌呈雙相作用,最初的數小時內為抑制,後則繼以較長時間的興奮。向胃內灌注25%煎劑200毫升則呈興奮作用。裝有隔離小胃的狗隻試服生薑0.1-1克,胃液分泌明顯增加並刺激游離鹽酸分泌,卻使胃蛋白酶對蛋白的消化作用降低,脂肪酶的作用增強[30]

將生薑浸膏使用能抑制硫酸銅引起的狗嘔吐,服用30毫升的10-50%薑汁亦同樣有效,但用30毫升的5%薑汁則無效。從生薑內分離出來的薑油酮及薑稀酮混合物有止吐效用,最少的有效劑量為3毫升[31][32]。對阿朴嗎啡引起的狗嘔吐及洋地黃引起的鴿嘔吐無效。家兔經消化道給予的薑油酮可使腸管鬆弛,蠕動減退。

生薑是驅風劑的一種,對消化道有輕度刺激作用,能使腸張力、節律及蠕動增加,有時繼之而降低,因而能用於因脹氣或其他原因引致的腸絞痛[33]

循環及呼吸系統

正常人口嚼生薑1克(不吞嚥),可使收縮壓平均升高11.2毫米汞柱,舒張壓上升14毫米汞柱,對脈搏則沒有顯著的影響。生薑酒精提取液對貓隻的血管運動中樞及呼吸中樞有興奮作用,對心臟亦有直接的興奮作用[34]

抗菌及抗原蟲作用

生薑的體外試驗水浸劑對蓳色毛癬菌有抑制作用,對陰道滴蟲有殺滅作用[35]

其他

對青蛙蛙皮下、家兔靜脈注射大量薑油酮能引起中樞運動麻痺,對家兔有時能降血壓[36]

近期研究

近期的研究指出,生薑的天然生物活性,特別是生薑汁及薑酮醇6,在試管試驗裡可抑制結腸癌增生及結腸癌內皮細胞小管的血管生成。氚標記胸腺嘧啶核苷細胞測試確認了其反增殖能力;使用微衛星不穩定性內皮細胞發現了薑酮醇6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生薑汁及薑酮醇6均對鼠體內的癌細胞增生有直接的抑制作用,對內皮細胞增長及內皮細胞的抑制作用有間接效果。試管測試顯示薑酮醇6有兩種抗癌作用:直接抑制結腸癌增生,斷絕經由血管生成向腫瘤輸送血液[37]

有研究指出,生薑提煉的乙醇及正己烷對三種厭氧性的革蘭陰性桿菌蔓越莓對、牙齦卟啉單胞菌、中間普氏菌有抗菌作用,該三種細菌會引致口腔疾病。透過液體色譜方法從活性管柱層析矽膠離析出五種生薑複合物,在核磁共振、電噴霧質譜及抗菌測試裡分析出其結構。兩種高度烷基化的薑酮醇10及薑酮醇12有效抑制口腔病源[38]

最近正在進行有關生薑治療心臟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測試表明生薑可能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血小板、降壓及降脂作用。至目前為止較為顯著的是,5克劑量的生薑人體測試具有明顯的抗血小板作用[39]

附藥

生薑汁

將生薑洗淨後打爛,絞取其汁入藥。性溫、味辛,具化痰、止嘔的功效,主要用於噁心嘔吐及咳嗽痰多等症,一般用量為三至十滴,沖服[40][41]

生薑皮

生薑皮是生薑的外皮,性涼、味辛,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水腫、小便不利等症,可配冬瓜皮、桑白皮等同用,一般用量為五分至一錢五分,煎服[42][43]

煨薑

將鮮生薑洗淨後用草紙包裹,浸在清水裡,然後直至放在火中煨,待草紙焦黑或直接放在火中烤熟,是為煨薑。煨薑性溫,味辛,具和中止嘔的功用,適用於噁心嘔吐、脾胃不和等症,一般用量為二至三片,煎服[13]

烹調

除了藥用價值豐富外,生薑在食譜裡亦佔著重要的地位。多汁肥大的嫩生薑氣味溫和,可用作釀雪利酒,或用作拌碟[44]。用文火可煮成薑茶,通常會在薑茶中加入蜜餞調和,亦可加入小片檸檬及橙[45];老生薑乾燥,其汁液具醫療及食療作用,是印度菜常用的香料,也是中國菜裡常用的調味料,常配海鮮、羊肉、菜食等。磨成粉末的生薑可製成薑餅。老生薑多用作調味,嫩生薑則多用於炒、拌、爆等煮法。以生薑為主要材料的食品包括薑醋酸薑等。雖然嫩生薑和老生薑的味道略有不同,但嫩生薑可以六比一的分量替代老生薑[46]。生薑又可製成糖果,是麵包、餅乾及糕點的調味料。

  • 濕泥薑、新鮮豬腳仔、大白蛋、同珍醋
  • 薑爽甜入色、豬腳酸甜香腍軟滑、足味蛋
  • 分部製作樣樣精、新甜醋底走豬油、分體保鮮不愁食用期[47]

生薑是薑汁汽水的主材料,薑汁汽水是一種可口不含酒精的碳酸飲品,加勒比海地區的薑汁啤酒相類似。

新鮮生薑在用作煮食前應先去皮。生薑應以毛巾包緊,置於膠袋內儲存。在冰箱內可儲存三周[48],冷藏庫則可延至三個月。

各地用法

在印度,鮮生薑是製作豆類咖哩的主材料。冬季時常加入茶裡。在食物裡加入生薑粉適合孕婦及生產後的母親食用,如一種叫「卡特盧」(Katlu)的食品是以生薑、樹脂、堅果及糖製成[49]

印度南部,生薑被用來製作一種叫「恩伊-穆爾拉帕」的糖果[50]。小販會在巴士站販售這種糖果,一些小吃店也會出售這種糖果,薑餞在當地相當普遍。一些香味不濃的生薑則用作醃製檸檬汁、醋、鹽及青椒等。

緬甸,生薑可製作一種叫「格恩-霍特」(gyin-thot)的冷盤,由油浸的碎薑、多種堅果種子製成[51]

印尼,人們以棕櫚糖及薑製成一種薑茶,在印尼的食譜裡亦常見[52]

中國,生薑常用作拌碟,特別是魚。薑制的糖果可見於中國的年盒內。除此之外,生薑拌飯或拌菜可提高食慾,故有「飯不香,吃生薑」之說[53]

日本,薑可製成紅生薑及薑片,可生用於豆腐及麵條[54]

韓國傳統的泡菜裡,生薑會在發酵之前切碎加入[55]

至於在西餐,生薑通常用於甜食,如薑汁啤酒、薑糕、薑餅等。法國干邑有產一種叫卡頓的薑味利口酒[56]英國則有一種綠色的薑味酒。西方亦會在咖啡及茶裡加入生薑。

在加勒比海地區,生薑被廣泛用作食材。聖誔節時會製成一種叫索里爾的飲料[57]。牙買加人會製成碳酸飲料,新鮮生薑則用作沖制薑茶[58]

在一些阿拉伯地區,生薑粉是咖啡香料之一。

象牙海岸,有一種以生薑、橙、鳳梨混成的果汁尼亞曼古[59]

Figging是一種利用生薑為工具進行的BDSM項目。把薑切成合適的大小,類似肛塞的形狀,放入肛門或陰道之中,會帶來刺激與灼熱的感覺。

參考資料

  1. ^ V A Parthasarathy,K Kandiannan,Dr V Srinivasan. Organic Spices. New India Publishing. 2008年: 第382頁. ISBN 8189422847 (英語). 
  2. ^ 許健鵬; 高文柱. 《中國傳統康復治療學》. 華夏出版社. 2005年: 第143頁. ISBN 7508037197 (中文(簡體)). 
  3. ^ 3.0 3.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 生薑. 《中華本草》.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9年. ISBN 7532351068 (中文(簡體)). 
  4. ^ Roberta Wilson. Aromatherapy: Essential Oils for Vibrant Health and Beauty. Avery. 2002年: 第77頁. ISBN 1583331301 (英語). 
  5. ^ 廣東中醫學院. 《中醫方葯學》.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73年: 第873頁. ISBN 9787801947567 (中文(簡體)). 
  6. ^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中外經貿信息》.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2000年: 第28頁. ISBN 7-5058-2218-7 (中文(簡體)). 
  7. ^ 林苛步. 《滿漢全席記略》.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1995年: 第110頁. ISBN 9787313015082 (中文(簡體)). 
  8. ^ 沈福偉; 姜義華. 《中國與西亞非洲文化交流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 第131頁. ISBN 7-208-02348-4 (中文(簡體)). 
  9. ^ Edward H. Schafer; 吳玉貴. 《唐代的外來文明》.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5年: 第390頁. ISBN 7561332572 (中文(簡體)). 
  10. ^ 陳貴廷; 李時珍. 《本草綱目通釋》. 學苑出版社. 1992年: 第1338頁. ISBN 7507704645 (中文(簡體)). 
  11. ^ 劉復生. 《僰國與瀘夷: 民族遷徙、衝突與融合》. 巴蜀書社. 2000年: 第45頁. ISBN 7805239681 (中文(簡體)). 
  12. ^ 中華醫學會. 《中華醫史雜誌》. 中華醫學會. 1996年: 第106頁 (中文(簡體)). 
  13. ^ 13.0 13.1 13.2 中國藥典編纂委員會. 生姜. 《中國藥典》. 年鑒社. 2005年. ISBN 7502565248 (中文(簡體)). 
  14. ^ 王謀強. 生姜. 《蔥、蒜、生薑栽培與管理》. 貴州科技出版社. 1999年. ISBN 7805848653 (中文(簡體)). 
  15. ^ 湖北省農會. 《農村科學致富經: 湖北省專業戶三十三例》. 人民出版社. 1985年: 第92頁 (中文(簡體)). 
  16. ^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江蘇新醫學院. 生薑. 《中藥大辭典》.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77年. ISBN 7532332942 (中文(簡體)). 
  17. ^ 陶弘景,《名醫別錄》
  18. ^ 李中梓. 《雷公炮制药性解》.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1998年. ISBN 7800898245 (中文(簡體)). 
  19. ^ 王振國. 《本草綱目附方現代硏究全集》. 濟南出版社. 1998年: 第113頁. ISBN 7806293310 (中文(簡體)). 
  20. ^ 廣東中醫學院. 《中醫方葯學》.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73年: 第108頁. ISBN 9787801947567 (中文(簡體)). 
  21. ^ 王振國. 《本草綱目附方現代硏究全集》. 濟南出版社. 1998年: 第298頁. ISBN 7806293310 (中文(簡體)). 
  22. ^ 張瑞芳. 《青主女科》. TelliGreen. : 第247頁. ISBN 9578858396 (中文(簡體)). 
  23. ^ 盧光明; 馬繼興; 朱文鋒. 《中華醫書集成》. 中醫古籍出版社. 1999年: 第1232頁. ISBN 7-80013-837-2 (中文(簡體)). 
  24. ^ 王士雄; 聶伯純等. 《隨息居飲食譜》. 人民衛生出版社. 1987年. ISBN 7530833332 (中文(簡體)). 
  25. ^ 王顯明. 《中醫內科辨證學》.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1984年: 第298頁 (中文(簡體)). 
  26. ^ 王振國. 《本草綱目附方現代硏究全集》. 濟南出版社. 1998年: 第729頁. ISBN 7806293310 (中文(簡體)). 
  27. ^ 金洪慈. 《白癜風的防治》. 上海: 同濟大學出版社. 1986年. ISBN 7560800890 (中文(簡體)). 
  28. ^ 陳熠; 叢眾. 《中國藥酒大全》.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1年: 第349頁. ISBN 7532320545 (中文(簡體)). 
  29. ^ 陳文博(2006年),《生薑與乾薑成分含量之比較研究》,臺灣師範大學
  30. ^ 王振國. 《本草綱目附方現代硏究全集》. 濟南出版社. 1998年: 第455頁. ISBN 7806293310 (中文(簡體)). 
  31. ^ 顏正華; 翁維健. 《臨床實用中藥學》. 人民衛生出版社. 1984年: 第75頁 (中文(簡體)). 
  32. ^ 王孝濤. 《中藥飲片炮製述要》.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1年: 第171頁 (中文(簡體)). 
  33. ^ 吳葆傑; 黃文興. 《中草藥藥理學》. 人民衛生出版社. 1983年: 第132頁 (中文(簡體)). 
  34. ^ 傅貞亮. 《十萬個為什麼精選-家庭養生保健600問》. 台灣: 城邦出版集團. 2004年: 第65頁. ISBN 9867874471 (中文(繁體)). 
  35. ^ 王占璽; 張榮顯. 《張仲景藥法研究》.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1984年: 第130頁 (中文(簡體)). 
  36. ^ 蘇保洲. 《歷代中風方論評註》. 北京: 中醫古籍出版社. 2000年: 第186頁. ISBN 9787117055703 (中文(簡體)). 
  37. ^ Brown AC、Shah C、Liu J、Pham JT、Zhang JG、Jadus MR(2008年),Ginger's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 inhibition of rat colonic adenocarcinoma cells proliferation and angiogenesis in vitro,Department of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John A. Burns School of Medicine, University of Hawaii
  38. ^ Park M、Bae J、Lee DS(2008年),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10]-gingerol and [12]-gingerol isolated from ginger rhizome against periodontal bacteria,Systems Microbiology Research Center, Korea Research Institute of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39. ^ Nicoll R、Henein MY(2009年),Ginger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 a hot remedy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40. ^ 朱時進(清朝); 陳熠; 王詠; 李飛; 吳九偉; 招萼華. 《中醫古籍珍稀抄本精選》.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4年: 第186頁. ISBN 753237176X (中文(簡體)). 
  41. ^ 張瑞芳. 《青主女科》. TelliGreen. : 第221頁. ISBN 9578858396 (中文(簡體)). 
  42. ^ 戴慎; 王錦鴻; 史欣德. 《實用中醫方藥辭典》.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 第292頁. ISBN 7532533190 (中文(簡體)). 
  43. ^ 劉德儀. 《中藥成藥學》. 天津: 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4年: 第174頁 (中文(簡體)). 
  44. ^ Richard Wong、Noel Barnhurst. Modern Asian Flavors: A Taste of Shanghai. Chronicle Books. 2006年: 第143頁. ISBN 0811851109 (英語). 
  45. ^ Ethan Phillips、William J. Birnes. Star Trek Cookbook. Pocket Books. 1999年: 第112頁. ISBN 0671000225 (英語). 
  46. ^ Martin Yan. Martin Yan's China. Chronicle Books. 2008年: 第28頁. ISBN 0811863964 (英語). 
  47. ^ 黃焯華 marvin,私房薑醋,香港
  48. ^ Kong Foong Ling、Ming Tsai、Chiong Liew. The Food of Asia: Featuring Authentic Recipes from Master Chefs in Burma, China, India, Indonesia, Japan, Korea, Malaysia, The Philippines, Singapore, Sri Lanka, Thailand, and Vietnam. Tuttle Publishing. 2002年: 第135頁. ISBN 0794601464 (英語). 
  49. ^ Benefits of Ginger. intlxpatr.wordpress.com. [2009-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3) (英語). 
  50. ^ Interesting Facts About Ginger. ehow.com. [2009-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7) (英語). 
  51. ^ About Ginger. spiceplace.com. [2009-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5) (英語). 
  52. ^ Sumastuti Sumukti、University of Hawaii (Honolulu). Indonesian for Public Health Professionals.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1985年: 第52頁 (英語). 
  53. ^ 高國藩. 《中國俗文化學》. 東亞文化出版社. 2006年: 第382頁. ISBN 9889848562 (中文(繁體)). 
  54. ^ Amy Kaneko. Let's Cook Japanese Food!: Everyday Recipes for Home Cooking. Chronicle Books. 2007年: 第16頁. ISBN 0811848329 (英語). 
  55. ^ Florence C. Lee、Helen Chaeun Lee. Kimchi: A Natural Health Food. Hollym. 1988年: 第5頁. ISBN 0930878590 (英語). 
  56. ^ 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 Bulletin. H.M. Stationery Office. 1892年: 第17頁 (英語). 
  57. ^ Making of America Project. Harper's Magazine. Harper's Magazine Co. 1873年 (英語). 
  58. ^ Lucinda Scala Quinn. Jamaican Cooking: 140 Roadside and Homestyle Recipes. Macmillan USA. 1997年: 第66頁. ISBN 0028610016 (英語). 
  59. ^ Ivy Newton-Gamble. A Sweet Taste of Africa. ivy newton-gamble. : 第94頁. ISBN 0615224687 (英語). 

外部連結

  • 生薑 中藥材圖像資料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
  • 乾薑 中藥材圖像資料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
  •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藥用植物圖像資料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
  • 生薑 中藥方劑圖像資料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
  • 乾薑 , Dried Ginger , Gan Jiang. 中藥標本資料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2011-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