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方式
系列條目 |
馬克思主義 |
---|
在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著作中,生產方式(德語:Produktionsweise)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特定組合:
- 生產力:包括勞動力和生產資料(如工具,生產機械,商業和工業建築,其他基礎設施,技術知識,材料,植物,動物和開發土地的)。
- 社會的和技術的生產關係:這些關係包括管理社會生產性資產(通常是法律上的),權力和控制關係,合作性工作關係和結社形式,人與工作對象之間的關係,以及社會階級之間的關係。
概念
社會經濟變革的過程
根據當代中國共產黨的理論,社會經濟制度變革的基本規律為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1]其重點要素有二
兩者的有機結合和統一構成「生產方式」,當生產關係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時,生產力就完全停滯不前(反之亦然),導致生產方式出了差錯,兩要素之間的這些內在矛盾的不斷出現[2]和不斷解決是一個無窮無盡的過程,推動著整個生產系統不斷自我更新。依循原始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 此一發展必然性變革。[3]因為生產方式最終決定社會制度的性質。
原始社會的生產方式
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形態,生產力極其低下是原始社會發展緩慢的根本原因。
方式主要是簡單協作,人們之間的分工主要是按性別、年齡實行的自然分工。迫於單身無力同自然界進行鬥爭,為謀取生活資源必須共同勞動,從而決定了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產品歸社會全體成員共同占有,實行平均分配有時也按需分配。基本經濟單位是氏族家族,這種以血緣為依歸的小集體。[4]
亞細亞生產方式
馬克思在1850年代開始發展的理論,曾在1859年出版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序言中提到。是東方歷史中一個特殊的進階版原始社會生產方式,具體為國家概念已經出現,國家並以一種農村公社型態為基本社會組織;國家在社會生活中管理農村公社;國家指揮農村公社來進行大型工程的建設。亞細亞生產方式的重要特點是土地公有,不允許自由轉讓。 典型的國家有印度、西周前的中國等等。[5]
封建的生產方式
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的封建社會是指地主或領主依靠土地所有權狀並剝削佃農或農奴的社會形態,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是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生產力為農業與手工業結合,依然以家庭為主流生產單位,具有自我封閉獨立性,以滿足自身需要為主。此時社會已經較有大的政治組織性管理大面積國土,明文的法律法規也已出現,[6]專職的執法機構也常設,所以賦予土地所有權狀背後的暴力依憑使之有效。
須注意西方學者的「封建」有時指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給王室成員、王族和功臣分封領地之「封土建國」制度,屬於一種封建政治制度,而非經濟關係的封建「社會」,兩者所討論領域完全不同。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資本主義由封建社會發展過來漸漸演變,由科技造成的產業多樣化和交通便利所推動,例如最基本的農業生產方式變更;封建社會是地主將土地租給農民種,租期內土地由農民掌控,但要定時向地主交地租。資本主義改為農業工人到農業資本家的農場幹活,之後拿薪資離開,不掌控土地也不負責盈虧,若有利潤由農業資方全拿,同時若虧損也是資方承受。僱傭勞動關係隨時隨刻都在生產剩餘價值。[7]
之後科技進化導致更多工業產業出現,大工廠誕生,資本家與工人之間也是僱傭關係,工人理論上也有機會創業成為資本家。此制度下絕大部分生產資料可以允許歸個人所有,因此會出現聚集大量生產資料的民間人士成為巨富豪門財團,甚至能與國家政府抗衡或透過選舉制入主政府統治全國。資本主義社會此時會出現兩派觀點,社會民主主義(福利國家)支持一定程度的政府介入,防止生產資料巨量聚集於少數人手中,自由主義則支持完全放任的資本發展,認為完全放任才能讓效率最大。[8]
社會主義生產方式
社會主義生產方式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公有制和私有制是根本天然對立的,它不可能在資本主義社會內部自然產生。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必須通過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後,[9]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產生和發展起來。
共產國際當代理論認為社會主義生產方式是共產主義生產方式的初級階段,是迄今人類歷史上最先進的生產方式。然而社會主義的物質生產力與共產主義的物質生產力存在本質的歷史區別。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論述中,「未來社會主義」將是在比資本主義更先進的生產技術基礎上出現,實行比資本主義更發達的社會生產組織形式。只有如此未來社會主義才能創造更高的勞動生產率,從而一方面生產出更加豐富的產品、更好地滿足社會需要,另一方面大大縮短工作日,增加勞動者自由支配時間,保證全體勞動者的全面自由發展,因此比資本主義更先進的機器大工業科技出現是社會主義的物質技術基礎,只有當那些東西出現,社會主義才可能達成。[10]
馬克思認為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它能夠更好地實現社會生產按比例協調發展,此為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優越性。[11]
共產主義生產方式
馬克思認為共產主義社會,是一種高級的社會主義社會。各方面都建設成非常和諧的社會;同時也是發展到最科學階段的社會。信譽成為人在社會中的核心競爭力[12],內解矛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資本主義中人長期固定在由分工形成的某一崗位上,從事一種職業,失去成長為全面發展的人形式,一切人的成長進行,都是為自身的資本而服務,即為增加別人財富或為資本自行增殖,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係異化畸形。而進入共產主義生產方式此種上述現象已經完全消除,人成為全自由狀態,有巨量的時間和物質條件追求精神上升最後達成人生圓滿。
此時科技機械已經造成社會本身具備極大的物質生產能力,例如可能社會進行一個月的物質生產量足以滿足一年及更長時間的需求量[13],某一個社會生產單位的生產量足以滿足整個社會人口的需求量。在這樣的情況里,人因需求而進行的勞動形式就越來越少。
當代中國共產黨理論認為中國古代設想的大同社會也屬於共產主義社會。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含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發展而不斷發展最終成為公平、正義、和諧社會,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道德境界極大提高。此時從事生產的利潤動機不復存在,物質生產不再盲目,人類社會文明與自然生態文明之間達到一種動態的均衡與高度和諧,人們的思想進化已經超出資產階級權利的狹隘界限,集體主義、互相幫助、平等協作、誠實守信、勤勞守紀等成為普遍道德原則共識。[14]
參考文獻
- ^ 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基本规律. [2019-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3).
- ^ 简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内容. [2019-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3).
- ^ 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的規律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張子清,西藏民族大學學報
- ^ 何盛明.財經大辭典: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0年12月
- ^ “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历史演变的考察. [2013-06-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29).
- ^ 中經論壇-封建地主制经济的确立和运行. [2019-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1).
-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 [2019-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3).
- ^ 黃鳳琳.兩極世界理論.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
-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生產方式》2016年12月.暨南大學出版社,高寧
- ^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2019-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3).
- ^ E H Carr, The Bolshevik Revolution 2 (Penguin 1971) p. 15-6
- ^ 人民網-共产主义是历史必然性、理想崇高性与现实操作性的有机统一. [2019-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3).
- ^ Quoted in E H Carr, The Bolshevik Revolution 2 (Penguin 1971) p. 12
- ^ 新華-怎样正确认识共产主义理想?. [2019-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