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環境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環境戰又被稱作地球物理戰,屬於非正規作戰的一種。是通過人為的改變地球表面的物理結構所釋放的能量,來達成軍事目的作戰方法。

實施方法

實施環境戰的目的在於製造有利於我,不利於敵的環境為首要目的。例如地殼中存在著大大小小的斷層,通過人為的向這些斷層施加影響,便可以的製造人為的地震、海嘯、泥石流、火山噴發、森林大火等,而大氣中同樣存在著流動的氣場,通過人為破壞大氣臭氧層,或者通過改變氣場結構來製造人為的破壞性風暴、磁暴,或者通過破壞大堤,人為改變河流走向製造洪災等。

環境戰的理論基礎是"板機效應",而人為的向自然環境施加影響釋放能量行為,則是叩動潘多拉魔盒的扳機。即向特定的環境釋放較小的能量來釋放出巨大的自然破壞力,以達到摧毀和削弱敵方的軍事目的。

生態環境戰所運用的生態環境武器按其作用性能大致分為三類即:

  • 1.氣象型環境武器:通過人工方式製造狂風暴雨、泥石流、雷暴、等氣象自然災害。
  • 2.地震作用型武器:通過破壞地殼結構製造人工地震、山崩、火山爆發、海嘯。
  • 3.生態型環境武器:通過人工干預破壞臭氧層、製造生態災難。

案例

  • 案例1 抗日戰爭期間,國民革命軍為阻止日軍追擊,通過花園口決堤,製造人為水災,成功的阻止日軍推進的速度,迫使日軍繞道沿長江中下游的水網地帶向武漢推進。
  • 案例2 越戰期間,美軍為了斷絕越南北方運輸線,向胡志明小道傾瀉了成千上萬噸炸彈,但是收效甚微,後來美國空軍通過人工降雨的手段,從1967年到1972年共進行過2602次播雲降雨作業,連續5年對越南北部實施環境影響,實施人工暴雨,致使越南北部洪水泛濫成災,製造人為洪災,成功阻絕了越南交通線,起到了戰略作用。
  • 案例3 越南戰爭期間,美軍為阻止越南遊擊隊活動,在越南叢林播撒枯葉劑,致使越南7萬3000立方公里的土地污染,越南農業和生態造成嚴重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