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煤油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一般描述
名稱 煤油
化學成分 C9H20至C16H34的混合物
CAS編號 8008-20-6  checkY
聯合國編號 1223
簡述 無色,輕味,液態混合物
特徵
摩爾質量 -
相態 液態
密度 約0.74-0.84g/cm3
熔點 -30°C以下
沸點 約160-288°C
蒸汽壓 約1hPa(20°C)
可溶性 在有機溶液中易溶,在水中不可溶

煤油美式英語Kerosene英式英語paraffin;古稱火油)是一種通過石油分餾後獲得的碳氫化合物的混合物。由於煤油的組成成分可能不同,因此不同地方產的煤油的特徵可能區分很大。比起汽油來,煤油比較粘稠,也比較不易燃。其閃點在55至100°C之間。煤油蒸汽比空氣重得多,與空氣混合可能形成爆炸氣,不是明火不易燃。在分餾石油時煤油的沸點在汽油和柴油之間,約在160至280°C。

應用

煤油燈

煤油可應用在清潔劑燃料。煤油在煤油燈中穩定地燃燒,但是會散發油膩的黑煙。一些遙控飛機暖爐也使用煤油或者使用摻有煤油的燃料。航空煤油則是摻有其它物質的煤油,不僅用於渦輪發動機,也是火箭發動機的燃料。

以往在柴油中會摻入約25%的煤油來降低柴油的黏度,今日已經不使用這個方法,現代柴油機不能使用摻有煤油的柴油。

做為清潔劑出售的煤油純度高,不含重分子,因此可以去除金屬表面強力附著的油膩和污物。

與汽油相比,煤油的危險性較低。某些國家或地區會要求煤油或者盛裝煤油的容器應被特別標記或染色。[1] [2]

等在空氣中易氧化的鹼金屬常儲存於煤油中,以隔絕空氣。

歷史

公元九世紀波斯鍊金術師拉齊在他的著作中記載了通過蒸餾石油提煉煤油的方法。

中國在明朝時期,中國廣東已發現煤油。由於煤油看起來像一樣,卻又能夠點燃種,故被當地人士稱為火水。直到現時,香港廣州等地仍俗稱煤油為火水。

1846年加拿大地質學家亞伯拉罕·格斯納(Abraham Gesner)從煙煤油頁岩蒸餾出煤油(他起名為Kerosene)實驗成功,隨後於1854年商業化生產。

1851年美國商人塞繆爾·奇爾(Samuel Kier)開始銷售用石油提煉出的煤油,同時出售為此發明的煤油燈。原來奇爾是開發鹽井的,但是他在賓夕法尼亞的鹽井無意出現了石油。開始他只是把石油倒掉,後來他請來化學家從石油中提煉煤油。他被歷史學家稱為美國石油工業之父。1859年,石油鑽探家艾德溫·德雷克(Edwin Drake)在賓夕法尼亞用鑽井的方法打成美國第一口油井。

1853年波蘭藥劑師伊格納齊·武卡謝維奇發明的煤油燈被利沃夫(當時該地區屬於奧地利帝國)一家醫院採用。1854年他在克羅斯諾地區打下了歐洲第一口油井。

毒性

食用煤油有害身體甚至足以致命。煤油在民俗療法被推薦為殺死蝨子的利器,但衛生機構警告,因為它可能導致灼傷和嚴重的疾病。如果吸入煙霧甚至可能致命。 [3][4]

煤油在爐內燃燒時,會生成少量的芳香烴(如甲苯等)。[5]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 Pennsylvania Combustible and Flammable Liquids Act (pdf). [2020-12-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4-10). 
  2. ^ Fuel Storage Cans - Getting the Color Right. Horizon Distributors - Irrigation & Landscape Supply. [2020-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0) (英語). 
  3. ^ Levine, Michael D.; Gresham, Chip, III. Toxicity, Hydrocarbons. emedicine. 30 April 2009 [1 December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8). 
  4. ^ Mahdi, Awad Hassan. Kerosene Poisoning in Children in Riyadh. Journal of Tropical Pediatr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34 (6): 316–318 [1 December 2009]. PMID 3221417. doi:10.1093/tropej/34.6.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8-01). Radiological signs of pneumonia were shown in nine out of 27 patients who had chest X-rays. There was one death. 
  5. ^ G.G. Pandit, P.K. Srivastava, A.M. Mohan Rao. Monitoring of indoor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an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arising from kerosene cooking fuel.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01. doi:10.1016/S0048-9697(01)00763-X.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