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武窯址
靈武窯址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地址 |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靈武市 |
分類 | 古遺址 |
時代 | 宋至明 |
編號 | 6-216 |
認定時間 | 2006年5月25日 |
靈武窯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靈武市的寧東鎮南,是西夏瓷器靈武窯的出產地。該窯址於1983年11月被發現,1984至1986年先後3次被大規模發掘,並被確認為一座始建於西夏年間的瓷窯窯址。該窯址為中國境內第一座被正式發掘的西夏窯址。2006年,該窯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發現
1983年秋天,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隊在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居延海地區進行漢代烽燧遺址的調查,在調查期間發現了幾處西夏和元代的遺址。在這些遺址中,考古隊發掘出了大量在此之前並未發現過的淺黃色粗瓷碗和瓷盤。考古隊據此推測在這些遺址周邊有窯址存在,並在其周邊展開考古調查。當年11月,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內蒙隊會同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對靈武縣的磁窯堡窯址展開調查,並在該處遺址中發現了2至4米的瓷片堆積層和幾座窯爐殘跡。在該處遺址採集到的瓷片均為宋代風格,窯址的創始年代也被推至西夏年間。此後考古隊還在窯址中發現有元朝、明朝的瓷器殘片。此後這支考古隊在該窯址在1984年至1986年間,每年的7月或7至9月對該處遺址展開發掘,發掘面積約700平方米[1]:1-2,其中1984年的發掘主要為試掘,1985年和1986年為重點發掘,其中發掘出了具有明顯西夏特色的瓷器或瓷器殘片。1986年時,考古隊在窯址附近發現了煤礦和高嶺土礦[2]:6。最終該窯址被確認為中國第一座被正式考古發掘的西夏瓷窯[3],並因該窯址被發現於靈武縣境內,故命名為靈武窯址,而其中所出產的黃胎黑釉瓷器即被稱為靈武窯瓷[1]:1。
構成
靈武窯址位於靈武市城區東部的寧東鎮南的沙漠之中,東側為一條名叫乾溝的時令河,西側有一座明代烽火台,烽火台西側為大河子溝河。窯址東西長度約400米,南北長度約800米,在該範圍內窯址遺蹟隨處可見。乾溝西側的斷崖上可以見到2至4米的瓷片堆積層。在1984至1986年的幾次發掘中,考古隊員共發掘出4座窯爐遺址,均位於遺址中部,其中3座為西夏所建;此外還有10座作坊遺址,其中西夏作坊8座。[1]:2[2]:11-28[3]
文物
在1984年至1986年進行的考古發掘中,考古隊員共計出土了3400餘件文物,其中1539件為生活物品,如碗、盤、盆、壺、瓶、罐、瓮、缸、缽、釜、杯、盒、爐等;此外還有大量的文房用具、娛樂用具、宗教用具、兵器、建築材料、工具等。這些物品中大多數為瓷器,少量有銅器、鐵器、骨器和石器,其中部分瓷器為黃胎黑釉,具有明顯的西夏風格。此外還有大量銅錢。[2]:29-30
保護
考古隊在勘探窯址時發現,早在明代成化年間,距離窯址僅一河之隔的磁窯堡新城起建時,就拆毀了大量早期窯址遺蹟,並將所拆下的磚塊用於蓋房[2]:8-10。2006年5月,靈武窯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2012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廳對靈武窯址的保護情況進行了專項檢查[5]。
參考
- ^ 1.0 1.1 1.2 馬文寬著文;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工作隊編. 宁夏灵武窑. 北京: 紫禁城出版社. 1988-08-01: 112. ISBN 7-80047-050-4.
- ^ 2.0 2.1 2.2 2.3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 宁夏灵武窑发掘报告. 北京: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5-07-01: 384. ISBN 7-5000-5613-3.
- ^ 3.0 3.1 錢漢東. 苍凉的西夏灵武窑. 收藏界. 2006: 82–84.
- ^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 2010-12-22 [2015-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6) (中文(中國大陸)).
- ^ 宁夏2012文物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显成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 2012-10-19 [2015-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20)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