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獎
坎城影展技術大獎[a] | |
---|---|
授予原因 | 致敬技術人員在電影中達成的巨大貢獻 |
地點 | 坎城 |
國家/地區 | 法國 |
主辦單位 | CST |
首次頒發 | 2003年(1951年) |
最近頒發 | 2024年 |
應屆得主 | 達里亞·丹安東尼奧 |
官方網站 | https://prix.cst.fr/en/ |
坎城影展技術大獎(法語:PRIX CST de l’Artiste Technicien)是一個由影像與聲音高級技術委員會(CST)認命的特殊評審團,於2003年開始頒發的獨立獎項。
該獎項在柏林影展以及威尼斯影展的對應獎項分別為傑出藝術貢獻銀熊獎和金奧賽拉獎,然而兩者都是正式競賽的獎項,而非作為會外獎的獨立獎項頒發。
歷史
1951年,CST設立了CST技術大獎(法語:Grand Prix Technique),並於坎城影展期間頒發直到2001年。2003年,CST時任主席皮埃爾-威廉·格倫試圖重新頒發該獎項,最終在時任影展主席吉爾·雅各布的批准下改名成火神獎(英語:Vulcan Award)並作為獨立獎項重新頒發。[1]
2019年,該獎項更名為CST最佳藝術/技術人員大獎,並於2021年起新增CST最佳年輕技術人員大獎(法語:Prix CST de la jeune technicienne de cinéma)[2],表彰在電影領域最有貢獻的新晉電影人才。
得獎者
CST最佳年輕技術人員大獎(2021年至今)
年份 | 獲獎者[3] | 身份 | 電影 | 電影原名 | 導演 | 製作國 |
---|---|---|---|---|---|---|
2024 | 葉夫根尼婭·亞歷山德羅娃(俄語:Evgenia Alexandrova) | 電影攝影 | 《陽台上的女人》 | Les Femmes au balcon | 諾耶米·梅蘭特 | 法國 |
2023 | 安妮-索菲·戴爾席瑞(法語:Anne-Sophie Delseries) | 場景設計 | 《瑪格麗特戀習題》 | Le Théorème de Marguerite | 安娜·諾維昂 | |
2022 | 瑪麗昂·比爾熱(法語:Marion Burger) | 場景設計 | 《玫瑰母親》 | Un petit frère | 蕾歐娜·瑟哈艾兒 | |
2021 | 阿爾芒斯·杜里克斯(法語:Armance Durix) | 音效工程 | 《戀上你愛上我》 | Mi iubita mon amour | 諾耶米·梅蘭特 |
CST 最佳藝術/技術人員大獎(2019年至今)
年份 | 獲獎者[3] | 身份 | 電影 | 電影原名 | 導演 | 製作國 |
---|---|---|---|---|---|---|
2024 | 達里亞·丹安東尼奧 | 電影攝影 | 《帕特諾普》 | Parthenope | 保羅·索倫提諾 | 義大利 法國 |
2023 | 強尼·伯恩 | 聲音製作 | 《夢想集中營》 | The Zone of Interest | 強納森·葛雷澤 | 英國 波蘭 |
2022 | 弗蘭克 安德烈亞斯(英語:Andreas Franck) 本特·荷姆(英語:Bent Holm) 雅各布·伊格納(英語:Jacob Ilgner) 喬納斯·魯德爾斯(英語:Jonas Rudels) |
音效組員 | 《瘋狂富作用》 | Triangle of Sadness | 魯本·奧斯倫 | 瑞典 法國 英國 德國 |
2021 | 弗拉季斯拉夫·奧別里洋茨 | 電影攝影 | 《夢流感》 | Петровы в гриппе | 基里爾·謝列布連尼科夫 | 俄羅斯 法國 瑞士 德國 |
2020 | 未頒發[b] | |||||
2019 | 弗洛拉·沃爾佩里埃 | 剪輯 | 《悲慘世界》 | Les Misérables | 萊奇·里 | 法國 |
朱利安·珀帕爾(法語:Julien Poupard) | 電影攝影 |
火神獎(2003年-2018年)[c]
年份 | 得獎者[3] | 身份 | 電影 | 電影原名 | 導演 | 製作國 |
---|---|---|---|---|---|---|
2010年代 | ||||||
2018 | 辛點希(韓語:신점희) | 藝術指導 | 《燃燒烈愛》 | 버닝 | 李滄東 | 南韓 |
2017 | 約瑟芬·阿斯貝里[5][6] | 佈景 | 《抓狂美術館》 | The Square | 魯本·奧斯倫 | 瑞典 丹麥 美國 法國 |
2016 | 柳成熙 | 美術指導 | 《下女的誘惑》 | 아가씨 | 朴贊郁 | 南韓 |
2015 | 塔瑪斯·贊伊 | 音效設計 | 《索爾之子》 | Le fils de Saul | 拉斯洛·傑萊斯 | 匈牙利 |
2014 | 迪克·波普 | 攝影 | 《畫世紀:透納先生》 | Mr. Turner | 麥克·李 | 英國 |
2013 | 安托萬·赫伯瑞 | 《葛里斯葛里斯》 | Grisgris | 麥哈梅·沙雷·赫魯 | 查德 | |
2012 | 夏綠蒂·柏茹絲·克莉斯唐森 | 《謊言的烙印》 | Jagten | 湯瑪斯·凡提柏格 | 丹麥 瑞典 | |
2011 | 荷西·路易斯·艾可尼 | 《切膚慾謀》 | La piel que habito | 佩卓·阿莫多瓦 | 西班牙 | |
2010 | 喬恩·泰勒 鮑勃·比默 |
混音 | 《最後的美麗》 | Biutiful | 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 | 墨西哥 西班牙 |
2000年代 | ||||||
2009 | 艾托·貝倫格爾(加泰隆尼亞語:Aïtor Berenguer) | 混音 | 《東京之聲地圖》 | Mapa de los sonidos de Tokio | 伊莎貝拉·庫謝特 | 西班牙 |
2008 | 安吉洛·拉古塞奧(義大利語:Angelo Raguseo) | 《政壇風雲》 | Il Divo | 保羅·索倫提諾 | 義大利 | |
盧卡·畢格茲 | 攝影 | |||||
2007 | 亞努斯·卡明斯基 | 《潛水鐘與蝴蝶》 | Le scaphandre et le papillon | 朱利安·許納貝 | 法國 美國 | |
2006 | 史蒂芬·米瑞奧尼 | 剪輯 | 《火線交錯》 | Babel | 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 | 美國 墨西哥 法國 |
2005 | 萊斯利·沙茨 | 聲音工程 | 《超脫末日》 | Last Days | 葛斯·范·桑 | 美國 |
勞勃·羅里葛茲 | 視覺處理 | 《萬惡城市》 | Sin City | 勞勃·羅里葛茲 法蘭克·米勒 | ||
2004 | 艾瑞克·高帝耶 | 攝影 | 《錯得多美麗》 | Clean | 奧利佛·阿薩亞斯 | 法國 |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 | Diarios de motocicleta | 華特·薩勒斯 | 阿根廷 美國 智利 秘魯 巴西 英國 德國 法國 | |||
2003 | 湯姆·史登 | 《神秘河流》 | Mystic River | 克林·伊斯威特 | 美國 |
技術大獎(1951年-2002年)
年份 | 得獎者 | 電影 | 電影原名 | 導演 | 製作國 |
---|---|---|---|---|---|
2010年之前 | |||||
2002 | 未頒發 | ||||
2001 | 杜篤之 | 《千禧曼波》 | 侯孝賢 | 臺灣 | |
《你那邊幾點》 | 蔡明亮 | ||||
2000 | 杜可風 李屏賓 張叔平 |
《花樣年華》 | 王家衛 | 香港 | |
2000年之前 | |||||
1999 | 屠居華 | 《荊軻刺秦王》 | 陳凱歌 | 中國 日本 法國 | |
1998 | 維托里奧·斯托拉羅 | 《情慾飛舞》 | Tango, no me dejes nunca | 卡洛斯·索拉 | 阿根廷 西班牙 |
1997 | 泰瑞·艾伯嘉 | 《戀戀風暴》 | She's So Lovely | 尼克·卡薩維蒂 | 美國 |
《第五元素》 | Le Cinquième Élément | 盧·貝松 | 法國 | ||
1996 | 整支技術團隊 | 《小宇宙》 | Microcosmos: Le peuple de l'herbe | 克勞德·努里薩尼 瑪麗·佩倫努 |
法國 瑞士 義大利 英國 |
1995 | 呂樂 奧利維爾·基亞瓦薩(法語:Olivier Chiavassa) 布魯諾·帕丁 |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 張藝謀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
1994 | 皮托夫 | 《極度疲勞》 | Grosse Fatigue | 米歇爾·布朗 | 法國 |
1993 | 尙·加爾貢 文森特·阿納迪 |
《馬澤帕》 | Mazeppa | 巴塔巴斯 | 法國 |
1992 | 費爾南多·索拉納斯 | 《旅程》 | El Viaje | 費爾南多·索拉納斯 | 阿根廷 |
1991 | 拉斯·馮·提爾 | 《歐洲特快車》 | Europa | 拉斯·馮·提爾 | 丹麥 法國 德國 瑞典 瑞士 |
1990 | 皮埃爾·洛姆 | 《大鼻子情聖》 | Cyrano de Bergerac | 尚-保羅·拉佩紐 | 法國 匈牙利 |
1990年之前[d] | |||||
1989 | 《黑雨》 | 黒い雨 | 今村昌平 | 日本 | |
1988 | 《菜鳥帕克》 | Bird | 克林·伊斯威特 | 美國 | |
1987 | 《眼中的電影》 | Le Cinéma dans les Yeux | 洛朗·雅各布 吉爾·雅各布 |
法國 | |
1986 | 《教會》 | The Mission | 羅蘭·約菲 | 英國 | |
1985 | 《荒唐夜》 | Insignificance | 尼可拉斯·羅吉 | ||
1984 | 《犯罪分子》 | Forbrydelsens element | 拉斯·馮·提爾 | 丹麥 | |
1983 | 《蕩婦卡門》 | Carmen | 卡洛斯·索拉 | 西班牙 | |
1982 | 《激情》 | Passion | 尚盧·高達 | 法國 | |
1981 | 《教會錄》 | Les Uns et les Autres | 克勞德·雷路許 | ||
1980 | 《生存之險》 | LE RISQUE DE VIVRE | 傑拉德·卡爾德隆 | ||
1980年之前 | |||||
1979 | 《諾瑪蕊》 | Norma Rae | 馬丁·里特 | 美國 | |
1978 | 《漂亮寶貝》 | Pretty Baby | 路易·馬盧 | ||
1977 | 《洗車場》 | Car Wash | 麥可·舒爾茨 | ||
1976 | 米歇爾·法諾 | 《爪和牙》 | La Griffe et la Dent | 法蘭索瓦·貝爾 傑哈德·維埃納(法語:Gérard Vienne) |
法國 |
1975 | 《不要》 | Don't | 羅賓·雷曼 | 美國 | |
《俠女》 | 胡金銓 | 英屬香港 臺灣 | |||
1974 | 《馬勒傳》 | Mahler | 肯·羅素 | 英國 | |
1973 | 《哭泣與耳語》 | Viskningar och rop | 英格瑪·伯格曼 | 瑞典 | |
1972 | 《記憶》 | Zikkaron | 洛朗·科德爾 | 加拿大 | |
1971 | 《地獄編年史》 | The Hellstrom Chronicle | 沃倫·格林 艾德·斯皮格(英語:Ed Spiegel) |
美國 | |
1970 | 《他人的領地》 | Le territoire des autres | 米歇爾·法諾 弗朗索瓦·貝爾 賈桂琳·勒孔特(Jacqueline Lecompte) 傑拉德·維恩(Gérard Vienne) |
法國 | |
1970年之前 | |||||
1969 | 未頒發 | ||||
1968 | 未頒發[e] | ||||
1967 | 《荷蘭的天空》 | Sky Over Holland | 約翰·費爾諾 | 荷蘭 | |
1966 | 《夜半鐘聲》 | Chimes at Midnight | 奧森·威爾斯 | 西班牙 瑞士 | |
《滑板約會記》 | Skaterdater | 諾埃爾·布萊克 | 美國 | ||
皮埃爾·烏伊特霍文 | 《男歡女愛》 | Un homme et une femme | 克勞德·雷路許 | 法國 | |
1965 | 《半夜雞叫》 | 尤磊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
《馬戲團天使》 | Fifi la plume | 艾爾伯特·拉摩里斯 | 法國 | ||
《向生命跳舞的女孩》 | Az életbe táncoltatott leány | 塔馬斯·巴諾維奇 | 匈牙利 | ||
《序曲》 | Nyitány | 亞諾斯·瓦達斯 | 匈牙利 | ||
1964 | 未頒發 | ||||
1963 | 《揚帆》 | Zeilen | 哈特·姆霍夫(Hattum Hoving) | 荷蘭 | |
《科迪內》 | Codine | 亨利·柯比 | 法國 羅馬尼亞 | ||
《魔法師的貓》 | Až přijde kocour | 沃依采克·雅斯尼 | 捷克斯洛伐克 | ||
1962 | 《厄勒克特拉》 | Ηλέκτρα | 麥可·卡柯揚尼斯 | 希臘 | |
《期望值》 | Oczekiwanie | 維托爾德·蓋爾斯 路德維克·帕斯基 |
波蘭 | ||
《特魯埃爾的戀人》 | Les Amants de Teruel | 雷蒙·魯洛 | 法國 | ||
《火之神》 | Les Dieux du feu | 亨利·史托克 | 比利時 | ||
《楊貴妃》 | 李翰祥 | 英屬香港 | |||
1961 | 未頒發 | ||||
1960 | 《叢林裡的誘惑》 | Paw | 阿翠絲·亨寧·詹森 | 丹麥 | |
1960年之前 | |||||
1959 | 《蜜月之愛》 | Honeymoon | 麥可·鮑爾 | 美國 | |
《仲夏夜之夢》 | Sen noci svatojanske | 伊里·特恩卡 | 捷克斯洛伐克 | ||
《阿拉亞》 | Araya | 瑪格·貝納塞拉夫 | 委內瑞拉 法國 | ||
1958 | 《長笛與箭》 | En Djungelsaga | 阿恩·蘇克斯多夫 | 瑞典 | |
《我的舅舅》 | Mon Oncle | 賈克·大地 | 法國 義大利 | ||
《雁南飛》 | Летят журавли | 米哈伊爾·卡拉托佐夫 | 蘇聯 | ||
1957 | 《草甸夏天》 | Wiesensommer | 亨氏·席爾曼 | 西德 | |
《世界上所有的記憶》 | Toute la mémoire du monde | 亞倫·雷奈 | 法國 | ||
《岡薩加人的夢想》 | Il sogno dei gonzaga | 安東尼奧·佩特魯奇 | 義大利 | ||
《嬰兒床》 | Bölcsők | 阿格斯頓·科拉尼 | 匈牙利 | ||
《單身派對》 | The Bachelor Party | 德爾伯特·曼 | 美國 | ||
1956 | 《巴伊亞的天空》 | Sob o Céu da Bahia | 埃內斯托·雷馬尼 | 巴西 | |
《同志出海》 | Tovarichtch Oukhodit v More | 尼基塔·庫裡欣 | 蘇聯 | ||
《蒙特內哥羅》 | Crne vode | 魯道夫·斯雷梅克 | 克羅埃西亞 | ||
1955 | 未頒發 | ||||
1954 | 《偉大的冒險》 | Det Stora Ädventyret | 阿恩·蘇克斯多夫 | 瑞典 | |
《新視野》 | Nouveaux horizons | 馬塞爾·伊沙克 | 法國 | ||
《偉大戰士:斯坎德培》 | Velikiy voin Albanii Skanderbeg | 謝爾蓋·尤特凱維奇 | 蘇聯 阿爾巴尼亞 | ||
《嘟嘟,噓噓,砰砰和咚咚》 | Toot, Whistle, Plunk and Boom | 瓦德·金寶 查爾斯·尼科斯 |
美國 | ||
1953 | 《綠魔》 | Magia verde | 吉安·加斯帕雷·納波利塔諾 | 義大利 | |
《灰燼之山》 | La Montagna di Cenere | 喬瓦尼·保盧奇 | |||
《潟湖漁民》 | Pescatori di laguna | 安東尼奧·佩特魯奇 | |||
《水鳥》 | Water Birds | 班·夏普斯汀 | 美國 | ||
1952 | 《不朽之歌》 | ਅਮਰ ਭੂਪਾਲੀ | V·桑塔拉姆 | 印度 | |
1951 | 《魔宮艷舞》 | The Tales of Hoffmann | 艾默利·普萊斯柏格 麥可·鮑爾 |
英國 | |
《日誌》 | Carnet de plongée | 雅克-伊夫·庫斯托 | 法國 |
註記
參考
- ^ Un peu d'histoire. Récompenses de l'excellence. CST. [21 Novem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29).
- ^ Klimberg, Par Nathalie. Mediakwest - Un Prix CST de la Jeune Technicienne à Cannes !. Mediakwest. 2021-06-17 [2022-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29) (fr-FR).
- ^ 3.0 3.1 3.2 Les lauréats. Récompenses de l'excellence. CST. [21 Novem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29).
- ^ Cannes Rules Out Physical Edition For Now, Will Host Screenings at Fall Festivals. Variety. [2020-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0).
- ^ Prix Vulcain 2017 : La CST récompense Josefin ÅSBERG, décoratrice de The Square [Vulcan Award 2017: CST rewards Josefin Åsberg, decorator of The Square]. CST. 29 May 2017 [29 May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8) (法語).
- ^ Josefin Åsberg. Cannes Film Festival. [29 May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