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火燒松明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洱源縣白潔聖妃廟

火燒松明樓》,雲南白族民間傳說,內容反映的是南詔建立時的兼併戰爭。類似的早期白族傳說還有《星回節》,雲南彝族民間流傳的《曼阿喃》也與之結構類似。元人張道宗的《記古滇說》中記載了故事的一個版本,《南詔野史》中則記載了更詳細的版本。[1]

歷史背景

唐代雲南洱海地區有六個部落聯盟,稱為六詔。公元737年,南詔王皮邏閣在唐朝的支持下,開始了征服六詔的戰爭,經過幾年終於成功。739年,皮邏閣遷都太和城,南詔國成立。《火燒松明樓》就取材於這一事件。[2]

情節

蒙舍詔國王仗著國勢日盛,意圖滅掉其他五詔。一天,邆賧詔國王請蒙舍詔國王到鄧川作客,其妻子慈善夫人(也成柏潔夫人)也出席作陪。慈善夫人聰明美麗,蒙舍詔國王目不轉睛地盯著她,夫人於是藉故離開了宴席。從此,蒙舍詔國王吞併五詔的心情更加急切。

六月二十五日,蒙舍沼國土以祭祀祖先為名,邀請其他五詔的國王到大理赴宴,宴席就擺在他新蓋的松明樓里。慈善夫人得知,極力勸阻他的丈夫前去赴宴。丈夫不敢不去,臨行時慈善夫人只好將——只鐵鐲頭戴在丈夫的手腕上。正當人們在松明樓里飲酒作樂、歡歌狂舞的時候,蒙舍詔國工藉故下樓,並火將請來的客人通通燒死在松明樓里。慈善夫人得知消息,心如刀絞,立即叫人們點起火把,跟她連夜趕赴大理營救丈夫。當她趕到大理,松明樓已變成一堆灰燼。她不顧一切地用手挖刨,十個手指都刨得血淋淋的。她終於發現了一具手上戴著鐵鐲頭的屍體,斷定這就是自己的丈夫,放聲大哭。蒙舍記國王得知慈善夫人如此聰明賢慧,下令把她找來,要強迫她和自己成親。

慈善夫人說:「只要你答應我在松明樓的灰燼旁邊搭上一座孝堂,讓我給丈夫守孝一百天,痛痛快快哭一場,等到孝期滿了,我就和你成親。」蒙舍記國王答應了她的要求。為了表達水火不相容的決心,七月二十三日那天,慈善夫人來到洱海岸上哭祭丈夫,然後縱身投入茫茫的洱海里。人們為慈善夫人的精神所感動,便在大理城外修了一座柏潔廟,並奉她為柏潔聖妃。為了紀念她,人們每年六月二十五日晚上還要過火把節。這天晚上,人們騎上飛馬,舉著火把,繞著大理城奔來奔去,表示搭救柏潔的樣子。同時,女人們也都用紅色的鳳仙花把十個指甲染得鮮紅,以紀念慈善夫人對丈夫的堅貞。

流傳及影響

該傳說除了白族地區有流傳,還在彝族回族傈僳族中流傳。文人作品也有用慈善夫人為題材的,比如無名氏的七言詩《星回節》,該詩以有力的語言敘述了火燒松明樓的過程:「奸雄叵測皮邏閣,笙歌召會松明樓,脫簪牽裾不得留,鐵釧約臂紅淚流,阿奴火攻酒發半,炎鳥夔煨飛神丘,殘娥埃煤一篲婦,金鋼融腕遺骸收……祁連冢上血流霞,娘子軍光奪血,死守何異巡遠堅?忍餓甘共夷齊潔……一炬銷殘萬劫滅,瓊瑙台上招星回,不敢舉火競生食,反燔焰助夫人哀,喋血誓齒仇讎肉,生吞活剝遍山谷……」其他有關的詩還有楊南金的《登德源城有感》、楊履寬的《星回節悼慈善夫人二首》等。[3]

參考資料

  1. ^ 鄧敏文,中國南方民族文學關係史 (中冊).2001.第244頁
  2. ^ 張文勛,張福三、博光宇.白族文學史.1983.第80頁
  3. ^ 張文勛,張福三、博光宇.白族文學史.1983.第8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