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潘承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潘承孝(1897年3月—2003年12月22日),永言江蘇吳縣人,中國內燃機專家、教育家,中國內燃機和汽車工程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生平

1912年轉學至北京匯文中學。1915年考入唐山工業專門學校機械專業。1921年以第一名成績畢業,獲取學士學位,報送官費留美。1922年7月,進入美國康奈爾大學,編入機械系動力專業四年級學習。1923年進入美國阿列斯-查爾末英語Allis-Chalmers Manufacturing Company廠實習。1924年轉入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研究生院攻讀碩士學位,主專業為蒸汽發電廠,副專業為金相熱處理。1925年夏通過答辯,蒸汽發電廠專業畢業,獲碩士學位,官費三年結束。1926年進入赫普汽車廠英語Hupmobile實習。

1927年2月回國,至北洋政府報道等待任用。但正值軍閥混戰,北洋政府無暇顧及官非留學生任命一事,而此時正在天津待命的潘承孝,接到河北省立工學院教務長的邀請至河北省立工學院任代課老師。8月,至瀋陽馮庸大學機械系任教授。1929年至東北大學機械系擔任教授。

1931年,因九一八事變,東北易手,被迫入關。至國立北平大學工學院機械系任教授兼系主任,主講內燃機、汽車、汽輪機、金相熱處理等課程。

1937年,抗日戰爭時期平津的三所高校國立北平大學、國立北平師範大學和國立北洋工學院,為躲避戰火遷至陝西,組成國立西安臨時大學,後更名國立西北聯合大學,任機械系教授兼主任。1938年,國立西北聯合大學解散,國立西北工學院成立,先後擔任教授兼任教務主任及院長等職。

1948年,國立北洋大學工學院教授兼校務委員會委員。1951年9月,河北工學院併入北洋大學成立天津大學,任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教務長兼機械系教授,創辦內燃機專業,籌建內燃機實驗室,提議與天津市政府合辦內燃機研究所。同年加入中國民主促進會。[1]

1958年,河北工學院復校,任院長,創辦內燃機專業。1962年,8月院校調整合併成立天津工學院,任院長兼機械系教授。1971年,天津工學院更名為河北工學院,繼續任院長、副院長。

1977年,積極推廣計算機知識,籌建計算站,開展八期計算機技能培訓班。

1979年12月8日,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0年,籌建應用數學和應用物理專業。

1983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授予河北工學院名譽院長稱號。1995年7月18日,任命為河北工業大學名譽校長。[2][3][4]

職務

河北工業大學名譽校長,曾長期擔任河北工學院院長。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內燃機學會顧問,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天津市及河北省機械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天津市一屆和河北省第二至第八屆人大代表,天津市第二屆、河北省第二屆政協副主席。歷任全國第三屆至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國政第協二屆委員,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和中央參議委員會副主席,民進河北省委民進天津市委副主委、主委。為天津市民進和河北省民進的創始人之一。[1]

知名門生

  • 史紹熙,1939年畢業於國立西北工學院,內燃機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原天津大學校長。
  • 李耀滋,1937年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工學院機械特別班,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曾任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發明創新中心主任。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全美華人協會主席。
  • 雷天覺,1935年畢業於北平大學工學院機械系,機械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 陳明茂,美國波士頓大學機械系主任。
  • 孫順理,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首任總工程師。
  • 彭自立,兵器工業研究所總工程師。[5]

家庭

  • 父親:潘志憘,名志清,字和仲,號子欣,生於1876年。自幼受洋務運動影響,學習英語,思想先進。1903年東渡日本,結實秋瑾,受其影響,回國參加民族革命活動。秋瑾被害後,重返日本,抱振興江蘇絲綢業的志向於東京王子地方官立高等蠶絲專門學校攻讀蠶桑科。1908年回國,居天津從事工商實業,創辦塘沽永利鹼廠,國民飯店1951年1月去世。[6]
  • 母親:王英,嫁入潘家後改名潘英。
  • 兄妹:潘承誥,生於1899年,1917年考入上海震旦大學,1920年留學法國格勒諾布爾市電工學院,1928年入法國巴黎大學攻讀物理及物理化學博士,指導老師為瑪麗·居禮,1973年去世。[6][7]潘承昆,潘承冠。[8]
  • 子:潘家華,生於1930年,1952年天津大學畢業,1992年獲得英國劍橋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保護研究所所長。[9]

參考文獻

  1. ^ 1.0 1.1 熊銑. 天津民进有“五老”(二). 《天津市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04年, 04期: P45 (中文). no 
  2. ^ 王家琦;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编 机械卷 一 第53-59页. 天津: 機械工業出版社. 1996. 
  3. ^ 魏勵勇. 我国内燃机和汽车教育的奠基人——潘承孝教授. 《小型內燃機》. 1987年, 04期: p1~p3 (中文). no 
  4. ^ 編輯 華恆. 我国内燃机和汽车教育的奠基人——潘承孝教授. 《中國機械工程》. 1997年, 03期: p110 (中文). no 
  5. ^ 苏州潘氏世家. 蘇州地方志. [2011-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02) (中文). 
  6. ^ 6.0 6.1 关于潘子欣生平的几点补充. 蘇州地方志. [2011-04-10] (中文). [永久失效連結]
  7. ^ 苏州潘氏世家. 蘇州地方志. [2011-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02) (中文). 
  8. ^ 《天津政协》. 天津. 2009年第三期. 
  9. ^ 学者主页-潘家华.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保護研究所. [2011-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30)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