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恩伯
陸軍二級上將 湯恩伯 將軍 | |
---|---|
中華民國將軍 | |
任期 1926-1954 | |
個人資料 | |
性別 | 男 |
出生 | 湯克勤 1899年9月20日 (光緒25年8月16日)[1] 大清浙江省金華府武義縣 |
逝世 | 1954年6月29日 日本東京都新宿區信濃町 | (54歲)
籍貫 | 浙江武義 |
國籍 | 大清(1899年-1912年) 中華民國(1912年-1954年) |
政黨 | 中國國民黨 |
獲獎 | 青天白日勳章(1938年3月) |
軍事背景 | |
效忠 | 中華民國 |
服役 | 中華民國陸軍 |
軍階 | 二級上將 |
學歷
| |
經歷
|
湯恩伯(1899年9月20日—1954年6月29日),原名湯克勤,浙江金華府武義縣人,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
經歷
初年
湯恩伯於1899年出生於浙江省金華府武義縣湯村(現白洋街道湯村)[2]。他在家鄉武義縣上完小學(現武義縣壺山小學)後,1916年考入金華省立七中(現浙江金華第一中學)。後轉學到私立杭州體育專校,1920年畢業。惹上官司遭縣政府通緝,投入浙軍陳儀部當排長。浙軍被孫傳芳打敗,湯在杭州無出路,改名為湯恩伯。同鄉富商童樂勛出資尋一人結伴留學日本,遂於1921年春一起赴日,學日語。1922年3月考入明治大學法科攻讀政治經濟學。1925年3月回上海寫信給孫傳芳請他保舉考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遭拒絕後,經同學徐逸樵建議,設法謁見素不相識的陳儀,獲得其推薦和經濟資助,入讀日本陸士第十八期步兵科。1927年夏,畢業回國,經陳儀保薦,入湖南陸軍第一師任學兵連連長。1928年6月到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任軍事教官,後任軍校第六期上校總隊長、軍校教育處副處長。
1930年軍校成立教導師,任少將旅長。1930年中原大戰,任第四師副師長兼第十八旅旅長。1930年冬,參加圍剿贛東北蘇區,晉升為第二師師長。
1932年調任國軍中的嫡系,中央軍第八十九師長,參與圍攻鄂豫皖紅軍,晉升為第十縱隊指揮官,下轄第89師、第4師。1933年底指揮第十縱隊參加了平定閩變,1934年1月13日攻克福州。任贛粵閩湘鄂剿匪軍第十縱隊司令官,轄第四、第十、第八十八、第八十九師。1934年參加對中央蘇區第五次圍剿。攻占瑞金。
1935年升至中將,任第十三軍軍長。第十三軍為國民政府中央軍的嫡系主力之一。中央軍當時有「陳、胡、湯」之稱,湯即湯恩伯,陳、胡分別為陳誠和胡宗南。
中國抗日戰爭時期
中國抗日戰爭初期,1937年湯恩伯率國民革命軍第十三軍在冀、察地區編入傅作義的第七集團軍,任前敵總指揮,轄第四、第二十一、第八十四、第八十九、第九十四師,在懷來、南口、居庸關一線與日軍血戰18日,直到張垣失陷;九月初,擴編為第20軍團,轄第13軍、第50軍、第85軍。
台兒莊會戰中湯恩伯所屬國民革命軍第八十五軍(王仲廉)第八十九師二六七旅、第四師(陳大慶)原本計劃支援守城部隊(王銘章部),但遭到日軍截擊於滕縣、臨城、官橋、虎山、三山一帶,未能及時支援王銘章師長作戰[3]:81-87。湯恩伯第十三軍與日軍南口血戰一個多月,中國共產黨黨員范長江寫通訊讚不絕口[4]。之後湯兼任第九戰區第一兵團總指揮,第三十一集團軍總司令。至1940年之間初轉戰華北,第三十一集團軍亦被日軍稱為「湯恩伯部」。1940年後,湯恩伯兼任豫皖蘇魯四省戰區(應為魯蘇豫皖邊區司令部)的行政長官。
1942年湯兼任第一戰區副司令,曾以40萬軍隊駐河南等地。由於軍紀敗壞,河南人民對此不滿,並出現了「水、旱、蝗、湯,河南四荒」等諷刺之詞[5][6]。河南方言原本為「河南四殃,水旱蝗蹚」[7]。1943年1月17日,大公報記者張高峰在葉縣寄出通訊稿《飢餓的河南》,揭露河南的水、旱、蝗災給當地人民帶來的苦難,並批評政府無所作為。同時又有人指控湯恩伯放縱屬下騷擾平民。蔣中正得知後要求湯恩伯查明事實真相。1943年3月初,張高峰在葉縣被豫西警備司令部以「共黨嫌疑」為由逮捕和審訊,並被軟禁在方城縣。不久湯恩伯又將張高峰釋放[8]。
1944年,日軍全面進攻河南,由於湯恩伯部隊駐豫期間劣跡斑斑,[9][需要非第一手來源][與來源不符]第一戰區全面崩潰,湯部主力撤出華中。另據1944年9月蔣介石拍發予西安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陳誠電文中表示:「據豫省臨時參議會等報告,並准監察院彈劾蔣鼎文、湯恩伯等作戰不力,及貪污擾民等情一案,除將蔣鼎文撤職,湯恩伯撤職留任,並分別電覆外,合行抄發第一戰區此次作戰有關軍風紀文電摘要一件……」。該摘要如下:
豫省作戰,時未閱月,失縣三十餘,蔣長官湯副長官難辭其責,豫中各軍多湯直轄,似更為甚。湯逃避戰場,致軍失主將,聞風潰搶,魯山李青店間最慘,湯猶毫無覺悟,諉過民眾,以為屠殺豫民之張本。湯平時霸占許昌之捲菸廠、寶豐之廟村煤礦、南召之沙坪造紙廠,以及其他之酒精廠、製革廠、製鐵廠等。湯令河防部隊,勒收渡河費,包運違禁品出口。湯好貪而不練兵,干政而不愛民,民不堪擾,有「寧受敵寇燒殺,而不願湯軍駐紮」之諺。
— 河南省臨時參議會感電大意,陳誠回憶錄
又針對1944年戰事湯部潰敗時被農民趁機繳械一事,[10]有文章提出這些「農民」就是地方武裝或近於土匪,如紅槍會。最受損失的是蔣鼎文部,該部在豫西,那裡正是河南土匪的大本營。「楊虎城部也被土匪攻擊」,最大一股上官子平後來投共又反水時也攻擊八路軍。湯本人的衛隊被攻擊也是捕風捉影之說法。[11]
後來湯本人調任黔湘桂邊區總司令。1944年12月獨山陷落,陪都震動,蔣介石急調湯部孫元良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由四川入貴州解圍。1945年4月至6月,湯恩伯任第三方面軍司令,率第27集團軍參加湘西會戰,擔負桂穗路防務。[12]1945年7月,湯恩伯在廣西發動華南大反攻。1945年日本投降後,湯奉命進駐滬寧地區,任首都(南京市)衛戍司令。徐州綏靖公署第一兵團司令等職。
國共內戰
1946年2月15日,國民政府令:湯恩伯陸軍中將特加陸軍上將銜[13]:7986。5月28日,國民政府特派湯恩伯為首都衛戍司令[13]:8062。6月29日,國民政府特任湯恩伯、范漢傑為陸軍副總司令,任命毛邦初、王叔銘為空軍副總司令,任命黃維、陳良、何世禮為聯合勤務總司令部副總司令[13]:8093。期間湯恩伯曾回到家鄉武義,發表名為《農業為立國之本》的演講,並籌資在戰時紹興稽山中學武義分部的基礎上創立武義明招中學(現浙江省武義第一中學)並於1946年7月起擔任第二任董事長[2][14][15]。
1947年國共內戰爆發,湯指揮進攻山東解放軍控制區未能克敵,手下之國軍主力,張靈甫的整編七十四師在孟良崮戰役中被解放軍殲滅,湯因而被撤職,後轉任首都(南京市)衛戍司令。8月16日,國民政府令免去首都衛戍司令湯恩伯本職,派張鎮為首都衛戍司令[13]:8397。不過隨後因黃泛區大會戰,有其戰功,因而又於1947年兼任陸軍副司令,並曾代理總司令,此為湯恩伯軍旅生涯最高職位。
1948年7月任衢州綏靖公署主任。1948年12月1日,蔣介石派湯恩伯兼京滬杭警備總司令[13]:8741。湯負責隔江保護南京、上海。
撤離中國大陸
1949年1月18日,國防部遵蔣令,作以下人事任命:一、湯恩伯專任京滬杭警備總司令;二、衢州綏靖公署撤銷,改設福州綏靖公署,派朱紹良為福州綏靖公署主任;三、派張群為重慶綏靖公署主任;四、廣州綏靖公署主任宋子文專任廣東省政府主席,派余漢謀為廣州綏靖公署主任;五、台灣警備司令部擴大為警備總司令部,陳誠兼任總司令,派彭孟緝為副總司令[13]:8781。
1949年1月21日,蔣發表文告宣布引退。代總統李宗仁對湯能否勝任表示質疑,在《李宗仁回憶錄》中曾說:「湯恩伯當一師長已嫌過份,你(蔣介石)竟還把這種人引為心腹。」1月31日,京滬杭警備總司令湯恩伯發表談話,宣稱中共如渡江,本人「決以全力保衛」;並稱「江防嚴密,絕無疏虞」;對擾亂秩序者,「決依戒嚴法令,嚴予懲處」[13]:8798。3月19日赴溪口[16]:169。
1949年5月6日,京滬杭警備總司令湯恩伯令派毛森兼任「東南人民反共救國軍」總指揮,「統一指揮東南地區各地游擊部隊,密切配合國軍作戰」[13]:8916。5月8日,湯恩伯告訴美國駐上海總領事,解放軍3個軍正向上海推進,在常熟-蘇州線還有2個軍從杭州轉向嘉興,及另外3個師似乎就定位要進攻上海;他承認上海秩序將難維持[17]:143。
1949年5月18日,湯恩伯經手從國庫第四批運往台灣黃金20萬兩[13]:8919。不久,解放軍於渡江戰役中得勝,隨即占南京和上海,湯將所部撤往福建、台灣。期間與湯恩伯亦師亦友的陳儀試圖向湯策反,勸湯投奔中共,為湯恩伯所拒,並密報蔣介石,陳儀被捕,後陳被羈押至台北遭處決。
陳儀事件及政治上不受重用,讓湯恩伯感到無臉見親友,想到日本度過餘生。早在上海戰役時,湯恩伯就在做逃往日本的準備。據谷正綱等人透露,那時,湯恩伯知道守不住上海,便將其親信王文成、龍佐良偷偷派往日本,為其尋找避難所。
1949年5月6日,湯恩伯令親信從上海秘密將50萬美元軍費匯到美國一個朋友的賬戶上,再由這位朋友將錢轉匯給日本的王文成、龍佐良處。王文成初到日本時,未與中華民國政府的駐日機構取得聯繫。後來,湯恩伯考慮王文成、龍佐良無處領薪,便建議將兩人吸收到駐日軍事代表團工作,擔任編外顧問。
王文成、龍佐良一門心思為湯恩伯尋找退路。1949年7月,這兩人花3萬美元在日本東京近郊給湯恩伯買了一棟有22間房間的豪宅。湯恩伯在日本買房子後,不慎走漏了消息。
1949年8月,湯任福建省政府主席兼廈門警備司令。9月14日,行政院會議通過,簡派湯恩伯為福州綏靖公署主任[13]:9009。10月7日,蔣介石抵廈門,「在湯恩伯寓所召集團長以上人員加以慰勉」[16]:253。10月16日,解放軍占領廈門後,湯恩伯將總部移到金門。10月20日午間,蔣介石急電駐守金門陣地之湯恩伯,告以:
「金門萬不能再失,必須就地督戰,負責盡職,不能請辭易將。」[16]:258-259
湯恩伯督導李良榮第二十二兵團,在胡璉第十二兵團部分抵金門後,參酌日本顧問根本博之建議,讓渡海進攻金門的解放軍全數陣亡、被俘,是為古寧頭戰役(金門戰役)。之後前往台灣任中華民國總統府戰略顧問。
1950年2月2日,路透社從東京發出一條新聞:《蔣介石透過一個中國高層官員在日本東京近郊購豪宅》。蔣介石得知後大罵道:「混賬!怪不得上海和東南沿海敗得那麼快,原來他(湯恩伯)早作了逃往日本的準備!」
1950年3月,湯恩伯以召募日籍志願軍反攻大陸為由,決定去日本。湯恩伯上飛機後,機上驗票人員要他出示赴日證件。湯恩伯聲稱是受政府委派到日本執行特殊任務,未辦簽證。機上工作人員要他下飛機,他堅決不下,並與工作人員發生激烈爭吵。蔣介石判斷湯恩伯想逃往日本,於是下令阻止。幾名軍警接到命令後,強行將湯恩伯拉下了飛機。[18]
1953年,湯任駐日本軍事代表團團長,但數月後被免職,後經友人協助,遷居東京。1954年,於日本慶應義塾大學醫院治療胃疾時併發症逝世,享年54歲。
家庭
1918年,湯恩伯和同鄉的元配馬阿謙結婚,育有一子湯建元。1926年,湯和馬離婚,娶第二任妻子王竟白(王錦白),育有四女(一說三女)一子,分別為湯國梅、湯國蘭、湯國芳以及兒子湯建平。1946年,無錫「絲繭大王」錢鳳高將22歲女兒錢婉華嫁給47歲的湯恩伯,故錢婉華極可能是湯之妾室。1950年,陳儀伏法後,王竟白(陳儀之義女)帶三女一子赴美定居,但最小的女兒湯國麗(一說為錢婉華之女)則留在台灣。1954年,湯恩伯病逝於日本,據傳錢婉華也移居美國。
雜記
湯恩伯嘗謂有「君、親、師」三人,其中君是蔣介石,親是陳儀,師是張治中。
1925年,湯恩伯和熱戀的王竟白談婚論嫁。王竟白的義父是浙軍第1師師長的陳儀,陳儀是湯恩伯人生道路影響最大的人,湯恩伯能發跡,是離不開陳儀的提攜和資助的。湯恩伯也正是為了表示對陳儀提攜之恩的感激,特意改名恩伯。
1928年,湯恩伯進入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任教官,很快得到了軍校教育長張治中的賞識,不久就升任第七期第一總隊教育處少將教育長。1929年6月,張治中開辦軍官教育連,湯恩伯任副連長。由於張治中需要兼顧全校管理教育,因此軍官教育連實際上是由湯恩伯負責。此後教育連擴編為教育團,湯恩伯任營長。1930年教育團擴編為教導第2師,湯恩伯升任教導第2師第1旅少將旅長。短短兩年時間,湯恩伯就從中校教官升任少將旅長,升遷速度之快令人瞠目,而一力提拔他的就是張治中,所以張治中是繼陳儀之後,湯恩伯的第二個貴人。
1952年,湯恩伯例行健檢時,發現十二指腸處有腫瘤(一說是胃疾)。當時台灣的醫療條件要想治癒還是有困難的,所以醫生建議湯恩伯出國治療。1954年4月,病情加劇,時在美國的王竟白發來電報讓他到美國治療。但在台灣的夫人錢婉華卻堅決不同意,要湯恩伯去日本醫治。最後湯恩伯決定去日本治療。1954年5月27日,湯赴日治療,進入東京慶應大學附屬醫院,前兩次手術很成功,但第三次手術卻出現醫療事故,湯死在了手術台上,時年54歲。
湯過世後,蔣介石派出軍艦前往日本,將湯恩伯的靈柩接回台灣,隨後移靈至台北極樂殯儀館,蔣親筆題詞:「功在旂常」,懸掛於靈堂上方。
紀念
位於浙江省武義縣的湯恩伯故居於1998年被列為武義縣的文物保護單位,但文物保護碑於2008方才設立[2]。當地村民將故居前的道路稱為「公館路」[19]。
參見
注釋
- ^ 吳相湘. 《民國百人傳》第二冊. 傳記文學出版社. 1979.
- ^ 2.0 2.1 2.2 汤恩伯故居感怀. 武義新聞網. 2013-06-14 [2022-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6).
- ^ 韓信夫. 《塵兵台兒莊》. 重慶出版社. 2008.
- ^ 海揚塵《及時雨》. 〈有其父必有其女〉. 《明報》. 1995-03-19.
- ^ 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纪念特刊:抗战期间灾难深重的河南人民. [2007-0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17).
- ^ [美國《時代》周刊記者白修德紀錄的一段中國歷史]
- ^ 《民國匪禍錄》,民國春秋叢書,蘇遼,江蘇古籍出版社,「土匪自稱「蹚將」,當土匪稱為「蹚」」
- ^ 《台儿庄大战之黄埔师生录 下》. 呂東來編著 北京:團結出版社 2015 第402頁. [2020-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1).
- ^ 1944年豫湘桂大潰敗後,蔣介石在整軍預備會議上的講話(1944年7月21日)中提到:「自從這次中原會戰與長沙會戰失敗以來,我們國家的地位,軍隊的榮譽,尤其是我們一般高級軍官的榮譽,可以說掃地以盡。外國人已經不把我們軍人當做一個軍人,這種精神上的恥辱,較之於日寇侵占我們國土,還要難受……部隊裡面軍風紀的敗壞,可以說到了極點!在撤退的時候,若干部隊的官兵,到處騷擾,甚至奸淫擄掠,弄得民不聊生,這樣的軍隊,還存在於今日的中國,叫我們怎樣做人?」
- ^ 42年饥荒奇景:5万国军被百姓缴械. [2014-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20).
- ^ 河南会战国军被农民缴械只是以讹传讹_网易新闻中心. [2015-03-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 ^ 湘西会战:中国抗战的“最后一战”-新华网. www.xinhuanet.com. [2022-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0).
- ^ 13.00 13.01 13.02 13.03 13.04 13.05 13.06 13.07 13.08 13.09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編).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
- ^ 忆我的明招老师. 武義新聞網. 2018-12-28 [2022-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5).
- ^ 武义一中校史溯源. 武義新聞網. 2018-01-19 [2022-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6).
- ^ 16.0 16.1 16.2 蔣經國. 〈危急存亡之秋〉. 《風雨中的寧靜》. 台北: 正中書局. 1988.
- ^ 王景弘編譯 (編). 《1949大流亡:美國外交檔案室密錄》. 台北市: 玉山社出版. 2011. ISBN 978-986-294-000-6.
- ^ 蔣介石逼死湯恩伯內幕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多維新聞
- ^ 19组高清图片:展示抗日名将故居今日风貌 凤凰网对我县国民党抗日将领汤恩伯故居进行报道. 武義新聞網. 2011-12-04 [2022-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