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湖北歷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湖北歷史可追溯至舊石器時代的鄖縣人

史前

舊石器時代至新石器時代: 湖北長陽縣和丹江口市發現舊石器時代遺址,新石器時代遺址在省內多處均有發現.

彩陶時代: 在湖北京山市屈家嶺文化遺址,出土了蛋殼彩陶,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商代

據文獻記載,商代在湖北境內,有楚(今南漳荊山)、盧(今襄陽)、彭(今房縣)、庸(今竹山)等封國。

春秋戰國

春秋戰國時期,湖北地區屬於楚國,西部為楚文化的發源,東部大部分被沼澤覆蓋,是歷史上著名的「雲夢澤」。楚國是當時南方的大國,楚莊王曾經問鼎中原,同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並稱春秋五霸。到戰國時,楚國力更強,同齊、燕、韓、趙、魏、秦並稱為戰國七雄。楚國的京城長期位於今荊州的楚紀南故城

秦漢

秦代統一中國後,要經湖北南下,因此成為交通要道,人口開始增加,沼澤經過排水逐漸成為良田。秦在今湖北地區設立郡縣。為避秦始皇父親的名諱,將楚改稱荊山(今南漳)之"荊"。因此後來湖北就多稱荊州,有時合稱荊楚。

漢代在湖北設置江夏郡和南郡,均屬於天下13州中的荊州。

魏晉南北朝

三國時代,湖北地區是蜀漢吳國必爭之地。今天仍有眾多的古三國遺蹟,如赤壁古戰場、襄陽隆中。

晉代在湖北設置荊州;

隋唐

湖北在唐代分屬4個道:山南東道、淮南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山南東道轄襄州、荊州、隨州、郢州、復州、峽州、歸州、房州、均州,治所在襄州;淮南道轄沔州(漢陽)、安州(安陸)、黃州、蘄州,治所在今江蘇揚州;江南西道轄鄂州(武昌),治所在洪州(今江西南昌);黔中道轄施州(恩施),治所在黔州(今重慶彭水)。

北宋時期,湖北主要歸屬荊湖北路京西南路。荊湖北路是以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之地,簡稱湖北路,湖北之名即由此始。荊湖北路轄江陵府(荊州)、鄂州(武昌)、復州、峽州、歸州、安州(安陸)、漢陽軍、荊門軍,治所在江陵府。京西南路轄襄州、隨州、郢州、房州、均州、光化軍,治所在襄州。東南角設置了興國軍(陽新),屬於江南西路(治所在洪州,今江西南昌);西南角設置了施州,屬於夔州路(治所在夔州,今重慶奉節)。

今天湖北東南部的黃州蘄州在北宋初期處於淮南路,治所在今江蘇揚州,後淮南路分為東西兩路,黃州蘄州屬於淮南西路江南西路轄治所在洪州(今江西南昌)管轄今天黃梅部分土地;西南角恩施利川等地設置了施州,屬於夔州路

北宋末年,由於北方金兵入侵,戰亂不止,大批人口南遷,湖北逐漸繁榮,帶來北方先進的文化農業技術,湖北成為重要的糧食產地。

元 湖廣行省,河南江北行省

元代的湖北大體以長江為界,分屬湖廣行中書省河南江北行中書省。湖廣行省包括今日湖北的東南部、湖南、廣西、海南和廣東的西南角,在湖北東南部設有武昌路、興國路(陽新)和漢陽府。武昌是湖廣行省的省會,也是兩湖流域農產品的最大集散地。湖北的大部分地區屬於河南江北行省,轄襄陽路、黃州路、蘄州路、峽州路(宜昌)、中興路(荊州)和德安、沔陽、安陸(鍾祥)等府。

明朝

明朝皇帝在武當山進行了大規模的營建活動。圖為武當山紫霄宮
明武宗正德皇帝駕崩後,分封於安陸州(今湖北鍾祥)的興王朱厚熜入繼大統。圖為朱厚熜在鍾祥為其父母修築的明顯陵

明代設置湖廣布政使司,駐紮武昌。湖廣布政使司在今湖北轄武昌府、漢陽府、荊州府、襄陽府、黃州府、承天府(鍾祥)、德安府(安陸)、鄖陽府。

明末,漢水改道以後,新河道的北側凹岸形成新興的商業城鎮——漢口,吸引了大批徽州、山西、江西各幫商人前來,經營鹽、茶、木、藥等業,街區沿漢水北岸綿延二十里,列為當時四大名鎮之一。

明代,在湖北西北部的武當山,興建了規模龐大的道教建築群。

附郭縣 散州、廳
武昌府 江夏縣 興國州 武昌縣 大冶縣 嘉魚縣 咸寧縣 蒲圻縣 通山縣 崇陽縣 通城縣
漢陽府 漢陽縣 /  漢川縣
荊州府 江陵縣 夷陵州 歸州 公安縣 石首縣 監利縣 松滋縣 枝江縣 宜都縣 巴東縣 長陽縣 興山縣 遠安縣
襄陽府 襄陽縣 均州 光化縣 穀城縣 棗陽縣 宜城縣 南漳縣
黃州府 黃岡縣 蘄州 黃陂縣 蘄水縣 廣濟縣 黃梅縣 麻城縣 黃安縣 羅田縣
承天府 鍾祥縣 荊門州 沔陽州 潛江縣 景陵縣 京山縣 當陽縣
德安府 安陸縣 隨州 雲夢縣 應城縣 應山縣 孝感縣
鄖陽府 鄖縣 / 鄖西縣 竹山縣 竹谿縣 房縣 保康縣 上津縣

清朝

清代康熙3年(1664年)分湖廣布政使司為左右2個布政使司,康熙6年 (1667年),湖廣左右布政使司分別改名為湖北布政使司和湖南布政使司,湖北、湖南兩省從此定名,沿襲至今。湖北省會仍在武昌。清代的湖北省下轄武昌府、漢陽府、荊州府、襄陽府、黃州府、安陸府(鍾祥)、德安府(安陸)、鄖陽府、宜昌府、施南府(恩施)和荊門直隸州。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外國資本沿長江上溯,漢口闢為商埠,並在舊市鎮的下游設立了漢口英租界。1895年到1898年,又陸續設立了漢口德租界漢口俄租界漢口法租界漢口日租界。另外,在1877年和1896年,宜昌沙市也相繼開闢為商埠。

同一時期,洋務運動興起,湖廣總督張之洞在湖北興辦大量洋務企業,包括漢陽鐵廠、漢陽兵工廠等,使得湖北成為中國主要的工業省份之一。

附郭縣 散州、廳
武昌府 江夏縣 興國州 武昌縣 大冶縣 嘉魚縣 咸寧縣 蒲圻縣 通山縣 崇陽縣 通城縣
漢陽府 漢陽縣 沔陽州 黃陂縣 孝感縣 漢川縣
荊州府 江陵縣 / 公安縣 石首縣 監利縣 松滋縣 枝江縣 宜都縣
襄陽府 襄陽縣 均州 光化縣 穀城縣 棗陽縣 宜城縣 南漳縣
黃州府 黃岡縣 蘄州 蘄水縣 廣濟縣 黃梅縣 麻城縣 黃安縣 羅田縣
安陸府 鍾祥縣 / 潛江縣 天門縣 京山縣
德安府 安陸縣 隨州 雲夢縣 應城縣 應山縣
鄖陽府 鄖縣 / 鄖西縣 竹山縣 竹谿縣 房縣 保康縣
宜昌府 東湖縣 歸州 鶴峰州 巴東縣 長陽縣 興山縣 長樂縣
施南府 恩施縣 / 利川縣 建始縣 宣恩縣 咸豐縣 來鳳縣
荊門直隸州 / / 當陽縣 遠安縣

中華民國

民國初年的老漢口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湖北打響了第一槍(武昌起義),在湖北諮議局成立了武漢起義軍政府。中華民國成立。

中華民國成立後,以漢口為中心,湖北的經濟一度迅速發展。但在抗日戰爭中,湖北經濟又受到嚴重破壞。

1920年代,武漢三鎮是歷次革命風潮的中心之一。包括京漢鐵路二七大罷工、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原中南局設置在武漢,管轄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廣東廣西等六個省區,湖北又有較大的發展,武漢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是中南地區的中心。

2020年1月,由於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在省內擴散,武漢市黃岡市鄂州市黃石市赤壁市荊州市宜昌市孝感市荊門市枝江市潛江市仙桃市咸寧市當陽市恩施市相繼實施「封城」措施,是近代中國的首次封城事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至今,湖北經歷了多次洪水,如1954年長江洪水1998年中國水災2016年中國南方水災2020年中國南方水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