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西陵
39°21′50″N 115°20′48″E / 39.36389°N 115.34670°E
世界遺產 | |
---|---|
官方名稱 | Western Qing Tombs(英文) |
位置 | 中國(亞洲和太平洋地區) |
標準 | 文化:(i)(ii)(iii)(iv)(vi) |
參考編碼 | 1004-012 |
登錄年份 | 2000年(第24屆會議) |
擴展年份 | 2003年、2004年 |
清西陵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地址 | 河北省易縣 |
分類 | 古墓葬 |
時代 | 清 |
編號 | 1-180 |
認定時間 | 1961年 |
清西陵(滿語:ᠸᠠᡵᡤᡳ
ᡝᡵᡤᡳ
ᠮᡠᠩᡤᠠᠨ,轉寫:wargi ergi munggan)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易縣西陵鎮,是清朝的三大皇家陵園之一。該陵園籌建於雍正七年(1729年),至1924年瑾妃入葬正式修建完畢,陵區共葬有4位皇帝、9位皇后,以及多名妃嬪、親王和公主。清西陵在清朝存續期間一直都有專門的機構主持祭祀和日常維護,也有專門的部隊對陵寢及其周邊進行護衛。清朝滅亡後,清西陵的保護機構已經無力守衛整座陵園,這導致在1954年清西陵文物保管所成立之前,清西陵屢遭盜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清西陵得到妥善保護。1980年,崇陵地宮在清理完畢後對外開放。2000年,清西陵被列為世界遺產。
歷史
清兵入關後,前兩任皇帝順治帝[1]和康熙帝[2]均選擇在馬蘭峪附近建陵,是為清東陵。原本雍正帝也決定在清東陵建陵,但在雍正七年(1729年)時,雍正帝下詔,以「原選定陵址中砂石太多」為由放棄了在馬蘭峪建陵的計劃,改為選擇在位於保定易縣的永寧山太平峪建陵,是為清西陵[3][a]。這一做法打破了以前康熙帝採用的「子隨父葬、祖輩衍繼」的制度[4]:96,對此乾隆帝下詔,制定了兆葬之制來取代原有的墓葬制度,在這一制度下,如果父輩葬於清東陵,則子輩須葬於清西陵;若父輩葬於清西陵,則子輩須葬於清東陵[5]。為了方便陵寢管理,雍正十一年(1733年),山西大同府蔚州的18個村莊被撥入易州管轄,易州也被升格為直隸州[6]:15。
此後乾隆帝[7]和嘉慶帝[8]均遵守了兆葬之制。道光八年(1828年)九月,道光帝前往清東陵查看自己的陵址,發現陵址內的地宮出現了多處滲水[9]。清宣宗隨即派人對陵址進行調查,在對事件進行查辦後廢棄了這處陵址,改在清西陵重新選址建造[4]:166。道光帝的做法直接破壞了兆葬之制,這使得他的兒子咸豐帝只得在清東陵建造陵寢,也就是後來的清定陵,並且清定陵的建造材料也大多使用了道光帝廢陵所用的原料[10]:153,原本應葬於清西陵的同治帝也因為遵循兆葬之制而葬於清東陵[11]。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光緒帝去世[12],包括選定陵址在內的諸多安葬事宜全部在光緒帝去世之後才開始進行[13]。直至1914年清德宗才正式葬於清西陵當中的清崇陵[14]。而由於清代最後一任皇帝溥儀名義上是繼嗣清穆宗、兼祧清德宗而即位的,故其陵寢最終也選擇在清西陵動土。該陵寢於宣統二年(1910年)開始修建,並按照先地下後地上的順序完成了地宮開鑿殿基和明樓寶城的修造,但隨著辛亥革命的爆發,該陵寢的建造最終不了了之[b][15]:222。
在清朝存續期間,清政府在清西陵設置了東府和西府兩處護陵機構,而事務機構設有內務府總管衙門和兵部衙門,兩座衙門的最高官員均為總管大臣兼總兵[4]:246。在陵區外圍,清政府在陵區外每隔3里立一根紅樁,共計587根,後在每根紅樁外40步的位置立一根白樁,每根白樁外40步立一根青樁。紅樁內側的陵區外建有風水圍牆,為陵區的最內側圍牆,全長21公里[16]。風水牆外開闢有6至10米的火道,火道外側設置紅樁,紅樁外側13米左右設置白樁,白樁外10里設置青樁,在青樁外再設置20里的官山[17]。此範圍內嚴禁普通百姓進入,否則會被捉走判刑,最嚴重者可能就地正法。在清朝存續期間,清西陵周邊發生過多起盜伐林木事件,其中人員有周圍百姓,也有部分守陵官兵,而最終的處理結果重則處死,輕則發配[15]:195-196。
1900年,義和團運動影響至保定,很多守陵官兵也參與到了部分官辦義和團組織當中。同年八國聯軍當中的英國、法國、義大利和德國的軍隊以剿滅義和團為名入侵保定,其中法軍直接進占清西陵。守陵官兵當中所有參與過義和團的全部事先逃跑,而其餘沒能逃跑的一部分在路旁跪著迎接法軍,也有官員全家自殺殉國。法軍在西陵侮辱皇家陵寢及當地人,甚至犯下了燒殺搶掠等其他更為嚴重的罪行,大量的陵寢財物被掠走,陵寢建築也遭到嚴重破壞。數月後法軍撤走,被搶走的財物後在清廷交涉下返還了大部分,但仍有4件金器,101件鍍金銀器,68件銀器,242件銅器,3件錫器,29副象牙烏木箸等,沒能返還。為了使當年年末的清西陵祭祀儀式正常進行,大量的祭器只得以木質品代替。此外,經過這次破壞後西陵需要修繕的項目在最初統計共計有203項。其中泰陵有28項,泰東陵18項,純懿皇貴妃園寢13項,昌陵27項,昌西陵16項,和裕貴妃園寢13項,慕陵25項,慕東陵32項,懷親王園寢4項,端親王園寢3項,阿哥園寢5項,慧愍固倫公主園寢11項、端順公主園寢8項。其後在興修過程中又不斷追加項目,最終實際修繕項目有288項,其中包括陵寢當中貼金、鍍金的祭器和禮器的缺失,紫檀、楠木雕刻的寶座等物品的損毀,以及窗戶、門檻、門栓和天花板的毀壞等。這些損毀在1902年基本都得到了修復[18]。
宣統二年(1910年),崇陵西北的狐仙樓被選為溥儀的陵址,並正式開始動工。辛亥革命爆發後,該工程被迫停止,此後也再沒有復工,溥儀因此未能葬入清西陵內。建設陵寢的石料被直接遺棄在了工地現場[c][6]:273。1912年,宣統退位,中華民國成立,清西陵所有的保護機構大多全部解散,僅根據皇室優待條例保留有護陵大臣。被解散的護陵機構所屬人員部分開始融入當地居民,但也有部分人繼續守護陵寢。1925年開始,直系軍閥所屬部隊進占清西陵陵區,並將陵區周圍的古柏等樹木盜伐盜賣,部分陵寢的享堂等地面建築也遭到拆毀和倒賣[15]:196。1929年,南京國民政府與原清皇室成員共同設立了西陵古蹟保管委員會[19]。1937年侵華日軍進抵保定,當地偽政權在清西陵一帶建立了「護陵警」用以保護清西陵,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清西陵沒有遭到日軍破壞[16]。1938年,清西陵一帶被日軍和八路軍反覆爭奪,進而造成管理真空,一夥來歷不明的軍人將清崇陵地宮盜掘一空[15]:197。此外,有8名當地人藉此機會在當年將珍妃墓洗劫一空。該盜墓案隨即被日軍發現,其中2名盜墓賊被日軍抓獲並斬首,其餘6人四下逃散,而被盜走的文物就此下落不明[20]。抗日戰爭勝利後至1949年之前,清西陵一度處於無人看管狀態,大量陵寢被盜,部分陵寢的地宮入口常年處於打開狀態,地宮內文物大多下落不明[15]:197。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4年,清西陵文物保管所成立[19],相關的盜墓等破壞現象才得以被遏制[15]:197。
陵墓列表
帝陵
埋葬帝王 | 陵名 | 下葬時間 |
---|---|---|
清世宗胤禛 | 清泰陵[21] | 1736年[22] |
清仁宗顒琰 | 清昌陵[23] | 1821年[24] |
清宣宗旻寧 | 清慕陵[25] | 1852年[26] |
清德宗載湉 | 清崇陵[13] | 1914年[14] |
皇后陵墓
埋葬皇后 | 所葬陵墓 | 下葬時間 | 備註 |
---|---|---|---|
孝敬憲皇后 | 泰陵 | 1737年[27] | |
孝聖憲皇后 | 泰東陵 | 1777年[28] | 其皇太后位為清高宗所尊[29] |
孝淑睿皇后 | 昌陵 | 1821年[4]:149 | |
孝和睿皇后 | 昌西陵 | 1853年[30] | |
孝穆成皇后 | 慕陵 | 1852年[4]:171 | 其皇后位為清宣宗追贈[31] |
孝慎成皇后 | 慕陵 | 1852年[4]:171 | |
孝全成皇后 | 慕陵 | 1852年[4]:171 | |
孝靜成皇后 | 慕東陵 | 1857年[32] | 陵內同葬1個皇貴妃、3個貴妃、4個妃、4個嬪、4個貴人[4]:173 |
孝定景皇后 | 崇陵 | 1915年[33] | 其皇太后位為溥儀所尊[34] |
整體布局
清西陵位於河北省易縣境內的永寧山下,西側為紫荊關,東側為燕下都,最南端為大雁橋,與狼牙山隔易水河對望,最北端達奇峰嶺,陵區最外側邊界達100餘公里。陵區外圍由大片林木主要建築均為「樣式雷」主持建造[35],共計有10座主要陵寢,由西至東依次為慕陵、慕東陵、昌西陵、昌陵妃園寢、昌陵、泰陵、泰東陵、泰陵妃園寢、崇陵和崇陵妃園寢,建築面積50餘萬平方米,其中泰陵為整個清西陵的建築中軸線。泰陵的大紅門為整座陵區的總大門。此外在昌西陵和慕東陵之間還有一座懷王園寢,而在慕東陵和崇陵之間還有阿哥園寢、公主園寢和端王園寢。[36]:1[37]:188,190[38][39]:74
陵區內還修建有與清西陵中帝后陵寢相配套的機構建築,包括東西府、行宮、永福寺、衙署、營房等建築,這些建築中的機構主要負責陵區的日常管理和祭祀服務。[38]
各陵結構
清泰陵
清泰陵是清西陵內興建最早、規模最大、配套建築最全的陵寢,於乾隆元年得名[40]。該陵寢籌建於雍正七年(1729年)[3],雍正八年(1730年)選定陵址[41]。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世宗去世[42],乾隆二年(1737年)正式入葬地宮[43],一同葬入的還有雍正九年(1731年)去世的孝敬憲皇后[27]和雍正三年(1725年)去世的敦肅皇貴妃[44]。
泰陵的最南端為一座火焰牌樓,向北越過一座小山後有一座五孔石拱橋,石橋北側為磚鋪的神道。沿神道向北依次為石牌坊,共三座;石獬豸,共一對;下馬碑,兩座;大紅門;具服殿;石平橋;華表,共四根,東西相對兩兩成組;聖德神功牌樓;單路七孔石拱橋;石望柱,共一對;石像生,共五對;龍鳳門;單路三孔橋;三路三孔橋;神道碑亭;下馬碑,共一對;井亭;神廚庫,包含一座神廚,兩座神庫,一座省牲亭;朝房,共兩座;班房,共兩座;隆恩門;燎爐,共兩座;配殿,共兩座;隆恩殿,殿內以金磚鋪地;三座門;二柱門;石祭台;方城,上方蓋有寶頂;月牙城;寶頂,下方為地宮。其所使用的「金磚」均於蘇州燒造,長方城磚燒造於山東臨清,瓦件則產自北京琉璃廠,青白石料出自房山的大石窩。[4]:97-102[38]
泰東陵
泰東陵位於清泰陵東北1.5公里處,墓主人為孝聖憲皇后鈕鈷祿氏,是清高宗的生母[45]。清世宗去世時,孝聖憲皇后尚健在,按禮無法葬入清泰陵中,只得於乾隆二年(1737年)另立陵墓[4]:117,即泰東陵[46]。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正月,孝聖憲皇后去世[47],當年四月入葬地宮,泰東陵正式完成建造[28]。
泰東陵是清代後陵當中規模較大的一座,其建築自南向北依次為:一座三孔石拱橋;三座欄板平橋;兩座朝房;兩座班房;兩座配殿;一對燎爐;一組神廚庫;隆恩門;隆恩殿;三座門;石祭台;方城,上方建有明樓;寶頂,下方建有地宮[4]:117。
清泰陵妃園寢
泰陵妃園寢位於泰東陵東南1公里處,是清世宗的妃嬪墓葬群。該園寢的建築自南向北依次為:一座三孔石拱橋;兩座朝房;兩座班房;兩座配殿;隆恩門;隆恩殿;三座門。三座門後即為綠色琉璃瓦蓋頂的圍牆圍成的院落,院落內共有前後三排共計21座磚砌寶頂[4]:117-118。具體埋葬情況由南向北自西向東依次為[48]:530:
清昌陵
清昌陵位於泰陵的西南側,始建於嘉慶元年(1796年),嘉慶八年(1803年)主體建築完工[4]:148。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清仁宗去世[50],道光元年(1821年)三月正式入葬[51]。而早在嘉慶二年(1797年)去世的孝淑睿皇后[52]也一同葬入昌陵[4]:149。
清昌陵自南向北的建築依次為:神道、平橋、聖德神功牌樓、華表、五孔石拱橋、石望柱、石像生、龍鳳門、單路三孔橋、三路三孔橋、神道碑亭、下馬碑、井亭、神廚庫、朝房、班房、隆恩門、燎爐、配殿、隆恩殿、三座門、二柱門、石祭台、蓋有明樓的方城、寶頂以及下方的地宮。與其他陵寢的隆恩殿不同的是,昌陵的隆恩殿地面用河南的紫花石鋪地[4]:146-149。
昌西陵
昌西陵位於昌陵西側1.5公里處,墓主人為孝和睿皇后。孝和睿皇后於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去世[30],該陵始建於咸豐元年(1851年),咸豐三年(1853年)孝和睿皇后正式下葬,該陵建造完成[4]:150。
該陵相對於其他後陵規模較小,有三孔石拱橋、欄板平橋、朝房、班房、配殿、燎爐、神廚庫、隆恩門、隆恩殿、並列的一座欄板平橋和兩座平橋、三座門、石祭台、下方建有地宮的寶頂[4]:150。寶頂月台前的神道上的第七塊石頭是回音石,在此處發出的聲響會在地下擴大數倍之後傳回地面。寶頂周圍建有回音壁,該回音壁呈半圓形,分別站在在圍牆兩端的人能聽到對方傳出的聲音[53]。
清昌陵妃園寢
昌陵妃園寢位於昌陵西南方向、昌西陵東側,是清仁宗的妃嬪墓葬群。該園寢規模小於泰陵妃園寢,但二者建築規制相同,且建造時間相同。一座長14.5米的單孔石拱橋;兩座朝房;兩座班房;兩座配殿;寢恩門;享殿,內原有神牌,由左至右依次為莊妃、恕妃、和裕皇貴妃、恭順皇貴妃、華妃、信妃的牌位;享殿後有一道高1.25米的「八」字形宇牆,正中開有一道豁口。豁口之內即為綠色琉璃瓦蓋頂的圍牆圍成的院落,院落內建有17座寶頂,第一排共兩座,第二排共五座,第三排共八座,第四排共兩座。但關於該園寢具體墓主人的記載,不同文獻存在較大出入,共有12人、17人、18人等說法。其中葬18人的說法出自一張年代不詳的陵圖,在該陵圖中自南而北的四排分別有一座、五座、八座、四座寶頂,埋葬情況依次為:[4]:151-152[48]:535-539
- 第一排:恭順皇貴妃、和裕皇貴妃[e];
- 第二排:石券(墓主未知)、華妃、恕妃[f]、莊妃、信妃;
- 第三排:磚券(墓主未知)、恩嬪、榮嬪、遜嬪、簡嬪[g]、淳嬪、安嬪[g]、磚券(墓主未知);
- 第四排:磚池(墓主未知)、玉貴人、芸貴人、磚池(墓主未知)。
清慕陵
清慕陵位於清西陵陵區的最西側,是清宣宗的陵寢。自其在清東陵的陵寢棄用之後,道光十二年(1832年)新的陵寢在清西陵陵區開建,道光十六年(1836年)主體建築完工[4]:167。道光三十年(1850年),清宣宗去世[55],咸豐二年(1852年)正式入葬慕陵[56],一同入葬的還有孝穆成皇后、孝慎成皇后和孝全成皇后[4]:171。
由於陵寢曾經在清東陵建造並拆除一次,在清西陵重建時,清慕陵少了聖德神功碑樓、華表、石像生、方城、明樓、二柱門、三座門等建築,僅餘隆恩殿及東西配殿、玉帶河及河上的三座石平橋、石牌坊、祭台、下方建有地宮的寶頂。寶頂外圍圍有龍鬚溝[4]:167-169。
慕東陵
慕東陵位於慕陵東北1公里[4]:172,原為慕陵妃園寢[57],是清宣宗的第二處妃園寢[h]。咸豐五年,康慈皇貴太妃被清文宗尊封為康慈皇太后,即孝靜成皇后[58],其葬入慕陵妃園寢後,該園寢更名為慕東陵[57]。
慕東陵在還是慕陵妃園寢的咸豐元年(1851年)曾有一次擴建,主要為時為皇貴太妃的孝靜成皇后擴建寶城;第二次擴建是在咸豐五年(1856年)孝靜成皇后去世之後,將原有的妃園寢擴建成了慕東陵。慕東陵建有一座面闊五間的享堂,內有三座神龕。享堂南側東西兩面各有一間廂房和兩座值班房。享堂後建有一座面闊三間的寢宮門,中間一座建有單檐歇山式門樓,門樓下鑲嵌一塊寫有「慕東陵」的長方形漢白玉石。中門後為一座石祭台,石祭台後為磚砌月台,月台後為寶頂,寶頂下為孝靜成皇后的地宮,寶頂周圍建有弧形圍牆至中門兩側。另兩扇門後通嚮慕東陵的後院,後院內圍繞著弧形圍牆建有十六座寶頂。其中在弧形圍牆東側外有一座規模與孝靜成皇后規模相近的寶頂,屬於莊順皇貴妃[i];其餘十五座在弧形圍牆北側,分為三排每排五座。寶頂的具體所屬不詳,僅知彤貴妃、佳貴妃[j]、成貴妃[j]、和妃、珍妃、常妃、祥妃、恬嬪、順嬪[k]、恆嬪[l]、豫嬪[l]、平貴人、定貴人、貴人李氏[l]、貴人那氏[l]等人葬於其中。[48]:539-546
清崇陵
清崇陵是清西陵最東端的皇陵,是清德宗的陵寢。該陵寢在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清德宗去世之後才開始選址並修建[61]。中華民國成立之後,1912年至1913年,清崇陵的建造處於停頓狀態[4]:193。1913年春天,清崇陵重新開始營建,經費由遜清皇室經費中撥出[62][63][64]。1915年,清崇陵竣工[4]:193,與清德宗一同入葬的還有民國二年(1913年)去世的隆裕太后[33]。
清崇陵是清西陵中規模較小的皇陵,也是中國最後一座皇陵。其結構僅由望柱、牌樓門、小碑亭、神廚庫、三路五孔橋、朝房、班房、隆恩門、隆恩殿、三座門、二柱門、石五供、方城、明樓、寶城、寶頂、地宮等部分組成。崇陵還有清西陵中最完善的排水系統,如月牙城內的泄水孔,明樓前和三座門前的玉帶河,以及宮殿基部的泛水。地宮位於寶頂正下方,墓道方向為北偏東20°,最南端位於明樓門洞內的兩孔條石處,全長10.25米。墓道北側盡頭為長條石壘成的金剛牆,石券門頂部用鐵鋦子扣緊封門石。金剛牆內側為地宮,拱券式石結構建築,長64.05米,由隧道券、閃當券、罩門券、明堂券、穿堂券、金券等六個券室組成,除隧道券和閃當券之外,其餘每兩個券室之間均建有一座兩扇對開的石門。盜洞位於墓道南端附近,盜墓賊撬開了每一座石門的東側一扇。1980年的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在金券內的棺床上了清德宗和隆裕皇太后的棺槨,其中清德宗槨為楠木質地,槨蓋未揭開。棺槨被盜墓者從南側用錘子和斧頭鑿開,清德宗遺體疑似因盜墓者擾動而面部向下,腳上的鞋子遺失,身上尚餘一件龍紋圖案的衣服可以辨認,貼身衣物已經徹底腐爛,髮辮散落斷成兩截。清德宗棺內四周圍有5層五色織金梵字陀羅尼緞和8層各色金龍彩緞。隆裕皇太后的槨蓋被盜墓賊揭開,棺木內外四周均刷油大紅漆,寫有黃色梵文。棺蓋外側雕刻有九尊合手瞑目,盤坐在蓮花上的佛像,佛像下方雕刻有一隻金鳳圖案。棺木被盜墓者擾動嚴重,棺內服飾已經全部腐爛,髮辮僅餘一團雜亂的用紅頭繩繫著的頭髮。此外,清德宗的棺槨下方的棺床上有一口未被盜墓者發現的金井。[4]:193-200[65]
清崇陵妃園寢
清崇陵妃園寢位於清崇陵東側0.5公里的位置,與清崇陵同時開工,民國初年建成。園寢坐北朝南,建築由南到北依次為三孔石拱橋和兩側的石平橋、朝房、班房、宮門、隆恩殿、三座門、兩座磚砌寶頂。這兩座寶頂東西排列成行,東側為珍妃,西側為瑾妃。珍妃下葬時是按照貴妃的規制下葬,而瑾妃按皇貴妃的規制下葬,其寶頂的規模比珍妃要大一些。而1924年去世的瑾妃也成為了清西陵當中最後一位入葬的皇室成員。[4]:210-212[48]:546-548
端王陵寢
端王園寢位於清崇陵西南1公里處的張各莊村,坐北朝南,是早夭的清世宗長子弘暉的園寢,園寢內祔葬有早夭的清世宗次子弘昀、第七子弘昐和第八子福宜。這四位均去世於清世宗即位之前,起初葬於天津黃花山一帶[48]:302-303,其中弘暉去世時年僅八歲。清高宗即位後,追封弘暉為端親王[66]。乾隆三年(1738年),清泰陵完工之後,四位皇子的骨灰被遷葬至西陵陵區內的現在的位置。2005年清西陵文管處重修了端王園寢,其建築全部為綠色琉璃瓦蓋頂,建築自南而北依次為三孔平橋、廂房、宮門、享殿、琉璃花門、墳包。墳包共有三座,西側的寶頂屬於弘昐,北側的屬於弘暉,弘昀位於東側的寶頂,福宜的葬地沒有寶頂。弘暉的地宮曾被盜,據1994年清西陵文管處清理地宮的結果顯示,弘暉的骨灰被倒在地宮石門外,骨灰罈不知去向[48]:302-305。
懷王陵寢
懷王園寢是清世宗第九子福惠的園寢,位於昌西陵西北的太平峪村。福惠去世於雍正六年[48]:316,年僅八歲,清高宗即位後追封其為懷親王[67]。清泰陵完工之後,乾隆三年(1738年),原葬於天津黃花山的福慧遷葬於清西陵陵區,清高宗為其修建了一座單獨的園寢。2005年時,清西陵文管處重修了懷王園寢。園寢坐北朝南,園寢大門外有下馬樁和營房等建築,其餘建築除圍牆外由南向北依次為神橋、宮門、享殿、神門、角門等,主要建築均為綠琉璃瓦蓋頂[48]:316-317。
阿哥園寢
阿哥園寢是清世宗第三子弘時的園寢,位於易縣張各莊村,東側緊鄰端王園寢。弘時被過繼給清世宗的政敵允禩為子[48]:306,之後被廢黜宗室地位[68]。弘時去世後,一度被葬於天津黃花山,但並未修建任何園寢。清高宗即位後,弘時的宗室地位得以恢復,但並未給弘時任何封號。清泰陵修建結束之後的乾隆三年(1738年),弘時被遷葬至現址。園寢內除弘時外,還祔葬有清世宗第十子福沛和弘時早夭的兒子永紳。2005年,整座園寢被清西陵文管處修復。整座園寢坐北朝南,建築為灰布瓦蓋頂,現存建築自南向北依次為平橋、茶飯房、大紅門、享殿、琉璃們、寶頂,其中中間靠北側為弘時的寶頂,東南側和西南側分別為福沛和永紳的墳包[48]:306-307。
公主園寢
公主園寢位於易縣張各莊村,是清仁宗第五女慧安和碩公主和慧愍固倫公主的園寢。其中慧安和碩公主於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出生,乾隆六十年(1795年)去世,年僅十歲,去世後靈柩在靜安莊停放。嘉慶八年(1803年),清仁宗著手派人修建公主園寢,為節約建材,修建該園寢是還拆除了易州的一座王府[69]:381。嘉慶十年(1805年)修建完畢,慧安和碩公主的靈柩也正式下葬[m][48]:466。慧愍固倫公主生於嘉慶十六年(1811年),嘉慶二十年(1815年)即夭折,年僅五歲,死後第二天即被破例追封為固倫公主[n],同年即入葬公主園寢[69]:382-383。該園寢曾於咸豐八年(1858年)[71]和2008年重修。園寢整體坐北朝南,由南至北建築依次為單孔漢白玉平橋、餑餑房和茶膳房、宮門、享殿、兩座寶頂。其中北側的寶頂屬于慧安和碩公主,東側的寶頂屬于慧愍固倫公主[48]:466-467。
陵寢機構
承辦事務衙門
王公府
西陵的王公府邸供受派任守護東陵大臣的宗室王公住宿,其位置位於現在的清西陵滿族初級中學。東府為鎮國公,西府為輔國公,兩府監視整個清西陵的運作,有權向皇帝直接上報有關陵區情況的奏摺。[4]:246[72]:395
承辦事務衙門
承辦事務衙門的辦公駐地位於鳳凰台村,主要負責陵區和朝廷之間的聯繫,並負責向陵區傳達朝廷旨意,此外還掌管陵區的金銀庫。其主事官員至少為貝子級別。該衙門內設一名主事、兩名筆帖式和若干幫辦,並直接管轄內務府衙門、兵部衙門等其他陵寢機構。[4]:246[72]:395
陵寢駐防
陵寢駐防八旗兵負責防衛守護陵寢,設總管等五職官員。該職位的人選一般會在宗室王公、大臣當中挑選,人選由宗人府提薦,再由皇帝批准,。各皇陵和後陵均設有八旗營房的分設機構,由總管、翼長、防禦、驍騎校、馬甲兵等官員組成,各陵的八旗營房分設於太和莊、龍里華、鳳凰台、太平營、龍泉莊、穆各莊、南百泉等村落。而綠營兵弁駐地在梁各莊,人數達數千人,最高統領為西陵的守陵大臣兼總兵。[4]:247
陵寢內務府
內務府衙門是直接負責管理各陵的部門之一,由皇帝簡派的西陵內務府總管大臣統管(由泰寧鎮總兵兼充)。每座皇陵和後陵均有各自分屬的內務府機構,辦公駐地分別位於五道河、曉新村、忠義村、太平峪和龍泉莊等地。該衙門的主要職責包括陵區內的一切日常事務,栽種樹木、去除雜草、管理陵區土地、給守陵官兵發放餉銀等。內務府衙門的官員由中央內務府奏請後任命,西陵內務府總管大臣下設掌關防郎中、員外郎、內管領、副內管領、主事、筆帖式、尚茶正、尚膳正、茶上人、膳上人、領催、內監、拜唐阿、擺桌人、樹戶等職位與執事人役。[4]:246[72]:395-396
奉祀禮部
清西陵內的每一座皇陵和後陵均設有禮部衙門,分別位於太和莊、鳳凰台、下嶺和華北村,但崇陵的禮部衙門形同虛設。禮部衙門主要負責西陵的一切祭祀活動和謁陵的儀注安排。該衙門下設郎中、員外郎、主事、讀祝官、贊禮官、哈份、筆帖式等官員。[4]:246-247[72]:396
陵寢綠營
駐地位於泰寧鎮,總兵並兼充西陵內務府總管大臣。
陵寢工部
工部衙門的駐地在易州,是負責每年例行維護各陵寢建築的部門,每年冬天檢查各陵需要維護的建築並呈報,次年春天開始修繕。此外工部衙門還負責在皇帝謁陵之前平整紅樁以內的陵區道路。在乾隆十二年(1747年)之後分擔一部分陵區的關防工作。該衙門下設1名郎中、6名員外郎、2名主事、2名筆帖式、2名經承、1名守護把總、40名巡兵和110名匠役。[4]:247[72]:396
祭祀禮儀
祭器
清西陵所使用的祭祀禮器與所安葬的皇帝、皇后、妃嬪生前所使用的生活物品材質相同,均由金、銀、玉石、瑪瑙、翡翠等原料所制。其類型有隆恩殿中所擺放的銀質的五供、鍍金銀的茶碗、鑲金茶桶、鍍金或鍍銀的馬勺等等;製作宮品的膳房、餑餑房和神廚等處則有鑲金或鑲銀的碗盤、碟、罐、勺、筷子、杯等物品。不同的陵寢所配備的禮器數量有所不同。所有的祭器均有專人專部保管,平時貯存在禮部衙門的金銀器皿庫中,禮部有專員保管該庫房的鑰匙,祭祀時有八旗派人取得鑰匙,管庫人提貨清點並轉交至神廚等部門,使用完畢後再由八旗兵送還該庫房。所有的祭器不得有任何磕碰或污鏽,否則就要立即更換[4]:238-239。
謁陵
謁陵是清代皇族較為常見的一種祭祀方式,時間安排上的隨機性比較大[73]:203。謁陵一般有兩種形式,即帝后親自謁陵,或選派王公大臣代為謁陵。王公大臣一般在每年的忌辰、清明節、中元節、冬至和除夕前往清西陵謁陵,僅宣統年間謁陵的人次就達到45次之多。每次謁陵前,先要由內閣頒布諭旨,再由禮部下達行文,進而由負責官員勘查行程長度、路況以及相關備用物品和車輛,如果遇到路況因雨水沖刷或多年失修而造成的損壞,相關部門需要立即予以修繕[72]:416-417。為方便慈禧謁陵,袁世凱命詹天佑等人自京漢鐵路的高碑店站修建通往梁各莊的支線鐵路,即西陵鐵路。光緒二十九年(1904年)該鐵路正式建成,全長42.7公里[74]。
大祭
帝陵和後陵大祭時,各陵隆恩殿內會擺出81張供桌,供品中有27隻羊和41瓶酒。茶膳房內會燒制祭陵時上供用的奶茶和18樣膳品。餑餑房負責製作40種糕點和17盤水果,水果中包括水蜜桃、香檳子、龍眼、荔枝、哈密瓜、葡萄等。此外大祭期間會用到的祭品還包括蜜餞雪梨、松子、魤魚、白淨蜂蜜等。[4]:240-241[72]:414
出土文物
1980年,保定地區文物管理所和清西陵文物管理處對清崇陵地宮進行了發掘清理。考古人員發現清德宗的隨身飾品除左手內握有的一件翡翠套環和一個蓮花玉石之外幾乎全部被盜。棺槨外發現一件作鎮墓獸用的獸頭。隆裕皇太后棺內發現了一枚腐爛的小荷包,內有275件各類腐朽的珠飾,其中包括4顆大珍珠、112顆小珍珠、9顆大瑪瑙球、2個瑪瑙吊墜、3個紅墜花、113個小瑪瑙片。從金井中,考古人員清理出了1塊金殼懷錶、3塊銀殼表、1塊琺瑯殼表、2個鐵球、1個表鑰匙、7個金絲圈、1個白玉小人、7個玉件、5個玉別子、1件雕龍玉佩、2個青玉手摸、3個翡翠背魚、7個小翠珠、2個翡翠喜字、4個翡翠結石、18個翡翠手串、2個碧璽墜、2個碧璽佛塔、16個碧璽小件、一串共20個碧璽珠、1個沉香手串、5個碧璽結石、13個珊瑚珠、2個珊瑚魚、5個珊瑚佛頭、1個藍寶石佛頭、2個勒子、18個沉香手串等。[65]
近代研究與保護
1954年,清西陵文物保管所正式成立[19]。1961年,清西陵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5]。1987年,清西陵文物保管所正式升格為清西陵文物管理處[19]。200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明顯陵、清東陵、清西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76],此後明清皇家陵寢的範圍經過多次擴充,並最終將明十三陵[77]、清昭陵、清永陵、清福陵[78]一併列入。2012年11月,清西陵保護區正式成立,其管理機構為清西陵保護區委員會。保護區的範圍包括原清西陵文管處、西陵鎮、梁格莊鎮兩個鄉鎮全部的44個村以及高村鎮和大龍華鄉的3個村,此外還包括河北省林業廳所屬林業示範場張各莊分場、原河北農業大學所屬教學實驗林場中位於保護區內部分,總面積達237平方公里,原清西陵文物管理處作為保護區管委會下屬的副處級事業單位[79]。清西陵保護區成立當月,清西陵文物管理處對泰東陵、泰陵妃園寢、慕東陵、昌陵妃園寢等五個主要園寢進行維修,全部工程於2017年7月完工[80]。
1980年,崇陵地宮正式對公眾開放[36]:2。2015年10月,《清西陵創建國家5A級景區規劃》正式通過評審[81]。2017年,清西陵文物保護總體規劃獲國家文物局批覆同意[82]。
2003年9月8日,易縣公安局接到報警稱清西陵的火焰牌樓上的4歌石雕蹲龍以及1個石雕火焰寶珠被盜。隨後警方組織偵查並最終將被盜文物全部追回,相關犯罪嫌疑人也全部被抓獲[83]。2013年6月20日,清西陵文物管理處的工作人員現場抓獲了一群盜賊,這群盜賊當時正企圖盜竊位於清西陵保護區內的多羅果恭郡王園寢[o]前的石獅子[85]。7月5日,清西陵文物管理處負責安保工作的王江山在網上曝光稱,一群天津大學的學生在清西陵做測繪時在大紅門曼地磚上釘釘子,並用油漆做標記,當天天津大學對此事發表了致歉聲明,並採取了相關補救措施[86]。
參見
注釋
- ^ 有些觀點認為這個改換陵址的理由很牽強,這些觀點把清世祖改址的原因歸咎於「即位爭議」或「過分重視風水」上[4]:95-96。
- ^ 溥儀去世後,其骨灰最開始安葬於八寶山革命公墓[4]:3,2000年遷葬於清西陵附近[15]:191。
- ^ 1967年10月17日,溥儀病逝於北京,起初葬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1995年1月25日葬入崇陵西北的華龍皇家陵園,該陵園本身並不屬於清西陵範圍[6]:3,273。
- ^ 為清高宗所封,雍正朝時為嬪[49]。
- ^ 為清宣宗所封,嘉慶年間累進為諴貴妃[54]。
- ^ 卒年不詳,嘉慶二年(1797年)追封為妃[48]:538。
- ^ 7.0 7.1 卒年不詳,嘉慶二年(1797年)追封為嬪[48]:539。
- ^ 第一處修築於清東陵的寶華峪,隨清宣宗更換陵寢而廢棄[48]:539。
- ^ 道光年間為貴妃,清文宗尊其為皇貴妃[59]。
- ^ 10.0 10.1 道光年間為貴人,一度進階為嬪,後又降為貴人。貴妃為清文宗和清穆宗先後加尊所得[60]。
- ^ 道光年間為常在,嬪為清文宗和清穆宗先後加尊所得[48]:544-545。
- ^ 12.0 12.1 12.2 12.3 道光年間為答應,最終身份為清文宗和清穆宗先後加尊所得[48]:545。
- ^ 嘉慶二十三年(1837年)時,清仁宗正式追封自己的第五個女兒為慧安和碩公主[70],其下葬時未獲得封號,故直至嘉慶二十三年時園寢一直沒有慧安和碩公主的神牌[69]:383。
- ^ 固倫公主本來是皇后所生女兒所得的封號,但慧愍固倫公主的生母是恭順皇貴妃,故稱破例[69]:381。
- ^ 多羅果恭郡王園寢位於嶺東村,是清世宗第六子弘瞻的園寢。該園寢坐北朝南,建築由南至北依次為一孔橋、神道碑亭、石獅子、廂房、宮門、享殿、月台、寶頂。[84]
參考資料
- ^ 趙爾巽等《清史稿·卷八十六·志六十一·禮五》:康熙二年,相度遵化鳳台山建世祖陵,曰孝陵。
- ^ 趙爾巽等《清史稿·卷八·本紀八·聖祖本紀三》:六十一年……十一月戊子,上不豫,還駐申昜春園。以貝子胤祹、輔國公吳爾占為滿洲都統。庚寅,命皇四子胤禛恭代祀天。甲午,上大漸,日加戌,上崩,年六十九。即夕移入大內發喪。雍正元年二月,恭上尊諡。九月丁丑,葬景陵。
- ^ 3.0 3.1 《清世宗實錄·卷八十九》:(雍正七年)壬寅。諭大學士等。朕之本意。原欲於孝陵景陵之旁。卜擇將來吉地。而堪輿之人。俱以為無可營建之處。後經選擇九鳳朝陽山吉壤具奏。朕意此地近依孝陵景陵。與朕初意相合。及精通堪輿之臣工。再加相度。以為規模雖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帶砂石。實不可用。今據怡親王、總督高其倬等奏稱、相度得易州境內泰寧山太平峪萬年吉地。實乾坤聚秀之區。為陰陽和會之所。龍穴砂水。無美不收。形勢理氣。諸吉咸備等語。朕覽所奏。其言山脈水法。條理分明。洵為上吉之壤。但於孝陵景陵相去數百里。朕心不忍。且與古帝王規制典禮有無未合之處。著大學士、九卿、詳悉會議具奏。尋議、謹按帝王世紀。及通志通考諸書。歷代帝王營建之地。遠或千餘里。近亦二三百里。地脈之呈瑞。關乎天運之發祥。歷數千百里蟠結之福區。自非一方獨擅其靈秀。今泰寧山太平峪萬年吉地。雖於孝陵景陵相去數百里。然易州、及遵化州、皆與京師密邇。實未為遙遠。又泰寧山雄高群巘。抽脈自管涔恆岳而來。襟帶百川。分水以拒馬滹沱為界。相其形局。既屬大地之凝庥。稽之典章。又合三代而同揆。伏乞欽派大臣、遵照定製。敬謹辦理。自集純嘏於萬年。流嘉祉於奕葉矣。得旨、大學士九卿等、引據史冊典禮陳奏。朕心始安。一應所需工料等項。俱著動用內庫銀兩辦理。規模製度。務從儉樸。其石像等件。需用石工浩繁。頗勞人力。不必建設。著該部遵行。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陳寶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河北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清西陵纵横. 石家莊: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7: 252. CSBN 11086·133.
- ^ 《清高宗實錄·卷一千四百九十五》:敕諭。向例皇帝登基後,即應選擇萬年吉地。乾隆元年。朕紹登大寶。本欲於泰陵附近地方。相建萬年吉地。因思皇考陵寢在西。朕萬年吉地。設又近依皇考。萬萬年後我子孫亦思近依祖父。俱選吉京西。則與東路孝陵、景陵、日遠日疎。不足以展孝思而申愛慕。是以朕萬年吉地。即建在東陵界內之聖水峪。若嗣皇帝及孫曾輩、因朕吉地在東擇建。則又與泰陵疎隔。亦非似續相繼之義。嗣皇帝萬年吉地。自應於西陵界內卜擇。著各該衙門即遵照此旨。在泰陵附近地方。敬謹選建。至朕孫纘承統緒時。其吉地又當建在東陵界內。我朝景運龐鴻。慶衍瓜瓞。承承繼繼。各依昭穆次序。迭分東西。一脈相聯。不致遞推遞遠。且遵化、易州、兩處。山川深邃。靈秀所鍾。其中吉地甚多。亦可不必於他處另為選擇。有妨小民田產。實為萬世良法我子孫惟當恪遵朕旨。溯源篤本。衍慶延禧。億萬斯年。相承勿替。
- ^ 6.0 6.1 6.2 那鳳英 (編). 清西陵探源. 石家莊: 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4-09-01: 293. ISBN 7-5375-3056-4.
- ^ 趙爾巽等《清史稿·卷十五·本紀十五·高宗本紀六》:(嘉慶)四年正月壬戌崩,壽八十有九。是年,四月乙未,上尊諡曰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孝慈神聖純皇帝,廟號高宗。九月庚午,葬裕陵。
- ^ 《清仁宗實錄·卷三百七十四》:(嘉慶二十五年七月)己卯。上不豫。皇次子智親王旻寧皇四子瑞親王綿忻、朝夕侍側。上仍治事如常。……戌刻。上崩於避暑山莊行殿寢宮。……道光元年三月。癸酉。午時。葬昌陵。
- ^ 《清宣宗實錄·卷一百四十三》:諭軍機大臣等、寶華峪地宮。既有浸水情形。朕昨親臨閱看。所辦工程。亦多草率。是該監督等顯有偷竊侵蝕情弊。現究出百壽等曾將開出石母滴水之處。向英和等告知。商同攩護。並飭奕紹等向百壽等嚴切根究。著耆英、福泰、即將英和、牛坤、及已革監督百壽、延鳳、已革鹽修定善、長淳、瑪彥布等七人家產。嚴密查抄。福泰現在駐圖。著中營副將謝驎、代為值班。福泰即會同耆英前往查辦。勿任稍有寄頓。將此諭令知之。
- ^ 於善浦. 清东陵大观. 石家莊: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5.
- ^ 趙爾巽等《清史稿·卷二十二·本紀二十二·穆宗本紀二》:(十二月)甲戌上疾大漸,崩於養心殿,年十九。……光緒元年二月戊子,皇后阿魯特氏崩。三月己亥,上尊諡曰繼天開運受中居正保大定功聖智誠孝信敏恭寬毅皇帝,廟號穆宗。五年三月庚午,葬惠陵。
- ^ 《清德宗實錄·卷五百九十七》:(光緒三十四年十月)癸酉。上疾增劇。……上疾大漸。酉刻。崩於瀛台之涵元殿。
- ^ 13.0 13.1 《清德宗實錄·卷五百九十七》:(光緒三十四年)十二月。乙丑。定萬年福地於金龍峪。修建崇陵。
- ^ 14.0 14.1 《清德宗實錄·卷五百九十七》:(宣統)五年。十一月。戊辰。奉安德宗景皇帝梓宮於崇陵。
- ^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曹萬春 (編). 清西陵史话. 北京: 方志出版社. 1990: 201. ISBN 7-80122-898-7.
- ^ 16.0 16.1 高欣. 清西陵守陵人揭秘. 東西南北. 2011-06-23: 42–44.
- ^ 邢宏偉. 清西陵风水围墙的变迁. 多維視野下的清宮史研究——第十屆清宮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11: 58–65.
- ^ 馬秀娟、李會敏. 庚子事变中的法国与清西陵. 科技信息. 2011-03-15: 401.
- ^ 19.0 19.1 19.2 19.3 清西陵大事记. 清西陵旅遊網. 2016-08-01 [2018-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18) (中文(中國大陸)).
- ^ 陳寶蓉. 夜盗珍妃墓. 湖北文史資料. 1998-03: 132–155.
- ^ 《清高宗實錄·卷十三》:定世宗憲皇帝山陵名號曰泰陵。
- ^ 《清高宗實錄·卷二十七》:(乾隆元年十月)戊辰。以奉移世宗憲皇帝梓宮於山陵。
- ^ 《清宣宗實錄·卷四》:(嘉慶二十五年九月)定仁宗睿皇帝山陵名曰昌陵。
- ^ 《清宣宗實錄·卷十五》:以仁宗睿皇帝梓宮至陵。
- ^ 《清宣宗實錄·卷四百七十六》:(道光三十年)九月十八日。奉移梓宮於慕陵隆恩殿。派王大臣輪班敬謹守護。
- ^ 《清宣宗實錄·卷四百七十六》:咸豐二年三月初二日丑時。葬慕陵。
- ^ 27.0 27.1 趙爾巽等《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一·孝敬憲皇后》:世宗孝敬憲皇后,烏喇那拉氏,內大臣費揚古女。世宗為皇子,聖祖冊後為嫡福晉。雍正元年,冊為皇后。(雍正)九年九月己丑,崩。……及世宗崩,合葬泰陵。
- ^ 28.0 28.1 《清高宗實錄·卷一千三十一》:(乾隆四十二年四月)以孝聖憲皇后梓宮奉安地宮禮成。遣官告祭泰陵。泰東陵后土。永寧山神。
- ^ 趙爾巽等《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一·孝聖憲皇后》: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四品典儀凌柱女。……高宗即位,以世宗遺命,尊為皇太后,居慈寧宮。
- ^ 30.0 30.1 趙爾巽等《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一·孝和睿皇后》: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禮部尚書恭阿拉女。……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甲戌,崩,年七十四。……咸豐三年,葬後昌陵之西,曰昌西陵。
- ^ 趙爾巽等《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一·孝穆成皇后》:宣宗孝穆成皇后,鈕祜祿氏,戶部尚書、一等子布顏達賚女。宣宗為皇子,嘉慶元年,仁宗冊後為嫡福晉。十三年正月戊午,薨。宣宗即位,追冊諡曰孝穆皇后。
- ^ 《清文宗實錄·卷二百二十四》:咸豐七年。丁巳。四月。丁酉。諭內閣、本月二十日。孝靜康慈皇后奉安慕東陵。
- ^ 33.0 33.1 趙爾巽等《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一·孝定景皇后》:德宗孝定景皇后,葉赫那拉氏,都統桂祥女,孝欽顯皇后侄女也。……宣統三年十二月戊午,以太后命遜位。越二年正月甲戌,崩,年四十六。上諡曰孝定隆裕寬惠慎哲協天保聖景皇后,合葬崇陵。
- ^ 趙爾巽等《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一·孝定景皇后》:德宗孝定景皇后,葉赫那拉氏,都統桂祥女,孝欽顯皇后侄女也。……(光緒)三十四年,宣統皇帝即位。稱「兼祧母后」,尊為皇太后。
- ^ 王麗娟. 保存完好的“样式雷”古建筑群——清西陵. 文物春秋. 2005-03: 52–55.
- ^ 36.0 36.1 曹治淮,郭文濤選編整理;劉振武攝影. 清西陵览胜. 石家莊: 河北美術出版社. 1987-03: 68. CSBN 8087·1911.
- ^ 劉慶柱, 李毓芳 (編). 中华文明史话·陵寝史话. 北京: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003-01-01: 194. ISBN 7-5000-6338-5.
- ^ 38.0 38.1 38.2 尚洪英. 清西陵述略. 紫禁城. 1982-01: 28, 30–33, 36–37, 40.
- ^ 齊吉祥 (編). 中国古代文物常识. 濟南: 山東教育出版社. 1989-11-01: 390. ISBN 7-5328-0495-X.
- ^ 《清高宗實錄·卷十三》:(乾隆元年二月)定世宗憲皇帝山陵名號曰泰陵。
- ^ 《清世宗實錄·卷九十三》:(雍正八年四月)大學士等會議。福建總督高其倬等奏言、恭閱福陵形勢。其龍與永陵、共祖同源。分宗抽乾。高山天作。瑞氣特鍾。發自長嶺之西。行於渾河之北。萬峰拱照。毓秀鍾靈。群水瀠洄。流輝裕慶。惟是陵前左畔水法。因夏日溢口流衍。以致稍更故道。弓抱之勢。微覺外張。必須順導河流。方稱盡善。臣等伏思高其倬所奏應修之處。適與聖意相符。應如所奏。將河身淤淺之處。挑浚深寬。興修石工三百六十二丈則水抱砂圓益增吉慶矣。得上□日。是。著平郡王福彭、前往會同尚崇廙、敬謹督理。其監修官員。交與內務府總管。揀選二員、奏請派往。興工吉期。著欽天監選擇。
- ^ 《清世宗實錄·卷一百五十九》:(雍正十三年八月)己丑。子刻。上崩。
- ^ 《清高宗實錄·卷三十七》:(乾隆二年)三月初二日。世宗憲皇帝梓宮。奉安地宮。
- ^ 趙爾巽等《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一·敦肅皇貴妃》:敦肅皇貴妃,年氏,巡撫遐齡女。事世宗潛邸,為側福晉。雍正元年,封貴妃。三年十一月,妃病篤,進皇貴妃。並諭妃病如不起,禮儀視皇貴妃例行。妃薨逾月,妃兄羹堯得罪死。諡曰敦肅皇貴妃。乾隆初,從葬泰陵。
- ^ 趙爾巽等《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一·孝聖憲皇后》: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四品典儀凌柱女。……子一,高宗。
- ^ 《清高宗實錄·卷一千二十五》:又諭、朕自登極以來。即尊養皇太后於暢春園。迄今四十二年。視膳問安。承歡介景。所以奉懿娛而盡愛敬。為時最久。今奄遭大故。遵例於慈寧宮辦理喪儀。痛深罔極。因念奉安梓宮於陵寢地宮。諏吉鳩工。尚需時日。
- ^ 趙爾巽等《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一·孝聖憲皇后》:四十二年正月庚寅,崩,年八十六。葬泰陵東北,曰泰東陵。
- ^ 48.00 48.01 48.02 48.03 48.04 48.05 48.06 48.07 48.08 48.09 48.10 48.11 48.12 48.13 48.14 48.15 48.16 宋大川,夏連保 (編). 清代园寝志.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12-12-01: 969. ISBN 7-5010-2814-1.
- ^ 趙爾巽等《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一·謙妃》:謙妃,劉氏。事世宗潛邸,號貴人。雍正間,封謙嬪。高宗尊為皇考謙妃。
- ^ 《清仁宗實錄·卷三百七十四》:(嘉慶二十五年七月)上崩於避暑山莊行殿寢宮。
- ^ 《清仁宗實錄·卷三百七十四》:道光元年三月。癸酉。午時。葬昌陵。
- ^ 趙爾巽等《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一·孝淑睿皇后》:仁宗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副都統、內務府總管和爾經額女。……嘉慶二年二月戊寅,崩。
- ^ 尚洪英. 昌西陵的回音壁與回音石. 紫禁城. 1993-05: 26–27,46.
- ^ 趙爾巽等《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一·和裕皇貴妃》:和裕皇貴妃,劉佳氏。事仁宗潛邸。嘉慶初,封諴妃。進諴貴妃。宣宗尊為皇考諴禧皇貴妃。薨,諡曰和裕皇貴妃。
- ^ 《清宣宗實錄·卷四百七十六》:(道光三十年三月)午刻。上崩於圓明園慎德堂苫次。
- ^ 《清文宗實錄·卷五十五》:敬卜於咸豐二年壬子春三月二日丑時。恭奉宣宗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聖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成皇帝梓宮、安葬慕陵。
- ^ 57.0 57.1 《清文宗實錄·卷一百八十四》:(咸豐五年八月)朕仰承大行皇太后慈恩覆庇。禮極尊崇。山陵大事。亟應敬諏吉壤。惟念慕陵妃園寢。為皇考欽定位次。即為大行皇太后靈爽所憑。自應恪守成規。藉安慈馭。謹將慕陵妃園寢。恭定為慕東陵。
- ^ 趙爾巽等《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一·孝靜成皇后》: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刑部員外郎花良阿女。後事宣宗為靜貴人。累進靜皇貴妃。孝全皇后崩,文宗方十歲,妃撫育有恩。文宗即位,尊為皇考康慈皇貴太妃,居壽康宮。咸豐五年七月,太妃病篤,尊為康慈皇太后。越九日庚午,崩,年四十四。上諡,曰孝靜康慈弼天撫聖皇后,不系宣宗諡,不祔廟。葬慕陵東,曰慕東陵。
- ^ 趙爾巽等《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一·莊順皇貴妃》:莊順皇貴妃,烏雅氏。事宣宗,為常在。進琳貴人,累進琳貴妃。文宗尊為皇考琳貴太妃。穆宗尊為皇祖琳皇貴太妃。同治五年,薨,命王公百官持服一日,諡曰莊順皇貴妃,葬慕東陵園寢。
- ^ 趙爾巽等《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一》:佳貴妃,郭佳氏;成貴妃,鈕祜祿氏:皆事宣宗,為貴人,進嬪,復降。歷咸豐、同治二朝進封。
- ^ 《大清宣統政紀·卷四》:(光緒三十四年十二月)乙丑。諭內閣、前經降旨。派貝子溥倫等於東陵西陵附近地方。敬謹相度皇考德宗景皇帝山陵。昨據溥倫等奏稱。謹看得附近西陵之金龍峪。地勢寬平。系屬上吉之地等語。金龍峪謹定為崇陵。
- ^ 《大清宣統政紀·卷七十》:內閣進呈議和條件臣昨面奉慈諭。將贈封爵位一節添入條件。謹遵增入乙類第一條。另繕清單。恭呈御覽。並於昨日電致伍廷芳商酌條件。自十七日早八鍾起。二十四日早八鍾止。續停戰一星期。謹將電文一併繕呈。甲關於大清皇帝優禮之條件。……第五款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敬謹妥修。其奉安典禮。仍如舊制。所有經費。均由民國擔任。
- ^ 清室紀事一束. 新聞報 (上海). 1913-04-16.
清德宗崇陵係陰歷二月二十四日開工,自辛亥九月十八日停工後,至此已一年有餘。陵工原估七百二十萬兩,已發三百六十萬兩,共已交木廠者有限,大半悉爲載洵乾沒,以致陵工停待已久,尚不及半。梁鼎芬到陵後,函致世續云:『如再不開工,我將拚命!』世續乃請於財政部撥洋二十萬元,工上人皆謂此係梁鬍子以性命拚來者。開工之日,惟梁一人監視,無第二人到工。
- ^ 陳夔龍. 夢蕉亭雜記. 維基文庫.
忽值國變,一切匠作,因而停止,幸南海梁文忠公鼎芬,痛哭陳書,嚴責當事,撥給巨帑,得以乘時興工,並函致海內外諸遺臣,量力報效,集成巨款,為山陵種樹之需,余報效四千元,內子許夫人報效二千元備用。
- ^ 65.0 65.1 保定地區文物管理所,易縣清西陵文物管理處. 清西陵崇陵地宫清理简报. 文物春秋. 1990-02: 12–21, 98–100.
- ^ 趙爾巽等《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列傳七》:端親王弘暉,世宗第一子。八歲殤。高宗即位,追封親王,諡曰端。
- ^ 趙爾巽等《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列傳七》:懷親王福惠,世宗第七子。八歲殤。高宗即位,追封親王,諡曰懷。
- ^ 趙爾巽等《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列傳七》:弘時雍正五年以放縱不謹,削宗籍,無封。
- ^ 69.0 69.1 69.2 69.3 中國紫禁城學會 (編). 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7辑. 北京: 故宮出版社. 2012-09-01: 739. ISBN 978-7-5134-0332-0.
- ^ 《清仁宗實錄·卷三百四十》:諭內閣、五公主著追封為慧安和碩公主。
- ^ 《清文宗實錄·卷二百四十六》:此次修理慧安和碩公主、慧愍固倫公主饗堂。一切禮節。著即援照道光二十五年。修理純懿皇貴妃園寢成案辦理。
- ^ 72.0 72.1 72.2 72.3 72.4 72.5 72.6 清代宮史研究會 (編). 清代皇宫陵寝. 北京: 紫禁城出版社. 1995-06-01: 417. ISBN 7-80047-204-3.
- ^ 唐山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編). 清东陵.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95. ISBN 7800506355.
- ^ 吳明翰. 袁世凯与西陵铁路. 文學界. 2010, 7: 157,159.
- ^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 2006-11-20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8) (中文(中國大陸)).
- ^ 明清皇陵.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官方網站. 2012-08-28 [2015-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中文(中國大陸)).
- ^ 十三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 2003-07-04 [2015-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29) (中文(中國大陸)).
- ^ 世界文化遗产——清永陵. 中華人民共和國遼寧省文化廳官方網站. 2012-08-28 [2015-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16) (中文(中國大陸)).
- ^ 清西陵保护区管委会正式成立. 河北新聞網. 2013-01-22 [2015-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6) (中文(中國大陸)).
- ^ 清西陵实施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维修. 新民網. 2017-07-21 [2018-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17) (中文(中國大陸)).
- ^ 易县清西陵狼牙山"创建5A级景区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中國新聞網河北新聞. 2015-10-25 [2015-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4) (中文(中國大陸)).
- ^ 国家文物局关于清西陵文物保护总体规划意见的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 2017-12-19 [2018-02-09] (中文(中國大陸)).[永久失效連結]
- ^ 王修成、李鳳春、王常順. 发生在清西陵的惊天大案. 時代潮. 2004-02-15: 40–41.
- ^ 賈燕利. 清王爷园寝异同探微. 古建園林技術. 2012-02: 33–36, 92.
- ^ 清西陵石狮再遭贼惦记 现场抓获5名嫌犯. 北京晨報. 2013-06-20 [2018-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1) (中文(中國大陸)).
- ^ 学生清西陵破坏文物掀波澜. 天津網. 2013-07-09 [2018-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18)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