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出土銅禁
淅川出土銅禁 | |
---|---|
禁止出境展覽文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公布 | |
時代 | 春秋 |
出土 | 中國河南省淅川縣(1978年) |
現藏 | 河南博物院 |
入錄 | 2002年 |
淅川出土銅禁,又稱雲紋銅禁是從中國河南省淅川縣的楚墓中出土的文物,現收藏於河南博物院。禁是承放酒具的案台。銅禁於1978年在河南省淅川縣下寺2號楚墓(子庚墓)出土。為春秋時期的器物。出土時的雲紋銅禁是數百塊碎片,整整裝了兩個麻袋,後由青銅器修復專家王長青花費四年時間修復成功。[1]目前出土的雲紋銅禁全國共7件,其中河南博物院珍藏的這件體積最大、時間最早。[2]目前,淅川出土銅禁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一級文物,也是禁止出境展覽的文物之一。[3][4]
外部特徵
外部影片連結 | |
---|---|
土豆網:雲紋銅禁 |
淅川出土銅禁通高28.8公分,長103公分,寬46公分,[3]雲紋銅禁重90多公斤,呈長方形。類似於現代人用的茶几和案台,銅禁四周以透雕的多層雲紋做裝飾,通透性較好,似天空飄浮的朵朵白雲,禁身的上部攀附著12條龍形異獸,它們凹腰卷尾,探首吐舌,面向禁的中心,形成群龍拱衛的場面,另外有十二隻異獸蹲於「禁」下為足。其器身由粗細不同的銅梗支撐,這些銅梗共分5層,最內較粗的一層是梁架。每根梁架兩側伸出多處支梗,猶如古代建築上的斗拱。多層重疊,縱橫交錯,支梗又相互捲曲盤繞,而又互不連接,全由內層作支撐,工藝十分複雜而又精良。[1]禁的四周盤龍踞虎,大概是取神獸警示之意。
文物價值
淅川出土銅禁整體用失蠟法鑄就而成。其工藝精湛複雜。歷史文獻記載的中國失蠟法工藝的時間最早是在唐代初年,據《唐會要》記載,唐高祖武德年間鑄造開元通寶,用的便是失蠟法。因失蠟法文獻所見較晚,學界一般認為中國失蠟法工藝源自於印度。但淅川出土銅禁是楚康王在位時的令尹子庚隨葬品之一,鑄造年代不晚於公元前552年。淅川出土銅禁的出土,將中國失蠟法鑄造工藝的歷史向前推進1100年。[5]
參看
參考資料
- ^ 1.0 1.1 云纹铜禁在妙手中重生. 鄭州晚報. 2007-03-24 [2011-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5).
- ^ 云纹铜禁:楚贵族墓群中发现的绝世珍品. 一元一國學網. 2009-07-03 [2011-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21).
- ^ 3.0 3.1 云纹铜禁. 大河報. 2009年8月27日 [2011年6月2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1月4日).
- ^ 淅川出土铜禁. 中國考古. 2014年11月2日 [2021年8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8月26日).
- ^ 云纹铜禁:见证中国第一个禁酒时代. 新浪網. 2009年7月7日 [2011-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