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燒餅
漲燒餅,又稱黃橋燒餅,支前燒餅,是中國江蘇省泰興市的特色美食,在蘇北方言中意指「發麵燒餅」[1]。外殼脆香,內部綿軟有嚼勁,屬淮揚菜系。
概述
傳統的漲燒餅是一種簡單的酒酵麵餅,麵粉用酒酵發酵,然後在草爐上加少許油,用小火慢烘烤成兩面焦黃即成,形狀如一個倒扣著的小臉盆。因餅面已經發酵,在經烘烤表面結為一層硬殼,加熱時內部仍然膨脹呈「漲勢」,故謂之「漲燒餅」。鍋好比模子,出鍋後倒扣。燒餅有小臉盆大小,刀切後分食,燒餅內部呈蜂窩狀[2]。有時中間或一側會加芝麻與油[3]。
歷史與改良
漲燒餅是蘇北常見的燒餅之一,此外還有擦燒餅、攤燒餅等。宋朝時,岳飛岳家軍曾在蘇北黃橋鎮一代作戰,並使用簡易製作、便於攜帶保存的漲燒餅作為乾糧。1842年,大量蘇北人逃難到上海淘金,部分製作燒餅以維持最低生計[4]。
1940年10月,國軍韓德勤組織一萬五千人,進攻新四軍蘇北指揮部所在地黃橋。由於當地民眾憎惡國軍親近新四軍,黃橋當地居民百姓在朱履先等人親自上街動員[5]製作大量攤燒餅、漲燒餅送往前線[6]。黃橋戰役最終以陳毅、粟裕率領的新四軍勝利而告終。當時,新四軍蘇北指揮部戰地服務團的戲劇主任李增援、作曲家章枚、黨支部書記林琳和編劇王於耕看到群眾擁軍支前熱潮而感動。李增援拿起一塊燒餅說:「黃橋燒餅黃又黃,黃黃燒餅慰勞忙。」其他幾人繼續譜詞,並交給章枚譜曲,幾經民眾修改為《黃橋燒餅歌》[7][8]:
“ |
黃橋燒餅黃又黃哎, |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陳毅邀請下,漲燒餅經改良後為精緻小巧的點心「黃橋燒餅」,被選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國宴[9]。之後黃橋赴北京參加群英會的代表還捎土特產給陳毅,陳毅接受兩個漲燒餅,並親自為當地報紙《黃橋大眾》題刊頭[10]。在黃橋地區的燒餅繼續不斷改良,並形成新的黃橋燒餅,餡心發展為包括蔥油、肉鬆、雞丁、火腿、雪菜、白糖、橘餅、桂花、豆沙等20多個品種[11]。
相關
參考
- ^ 傅朝陽編. 方言小词典.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1987.03: 368. ISBN 7-5328-0049-0.
- ^ 余斌. 南京味道.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社. 2012.10: 141–142. ISBN 978-7-108-04129-6.
- ^ 林任申. 难忘那年中秋节. 雨花. 1999, (3): 96.
- ^ 朴爾敏,扎西·劉著. 老行当. 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 2005.08: 130. ISBN 7-5032-2650-1.
- ^ 江蘇省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編. 老兵话当年 上.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7.05: 288. ISBN 978-7-80199-679-4.
- ^ 陳社主編. 泰州特色文化. 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 2006.12: 208-210. ISBN 7-81090-785-9.
- ^ 陶思炎主編. 江苏特色文化. 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9.12: 279. ISBN 978-7-5651-0057-4.
- ^ 人民日報出版社編. 难忘的记忆. 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1979.03: 104–105.
- ^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第一宴菜單有:
- ^ 江西師範學院撫州分院中文科寫作教研組. 写作文选. 江西師範學院撫州分院. 1979.02: 150–151.
- ^ 肖飛,章曉歷主編. 趣闻江苏. 北京:旅遊教育出版社. 2007.01: 200. ISBN 978-7-5637-1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