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沈嘉炎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沈嘉炎

沈嘉炎(1878年—1914年1月28日)字竹白,號明甫,祖籍浙江紹興,中國民主革命家。[1]

生平

沈嘉炎生於光緒四年農曆八月二十八日(1878年),因其祖父、父親兩代在河南做官,故在光緒年間舉家遷往開封定居。其祖父曾在吏部任職,歷任河南許州州判、裕州知州,其父沈宣詔歷任羅山縣知縣汝寧府汝南埠通判。沈宣詔和袁世凱有舊交,袁世凱回項城安葬生母劉氏的時候,沈嘉炎隨父親見到了袁世凱。1903年,袁世凱令沈嘉炎赴天津直隸總督署擔任總督署文案。[1][2]

1905年,沈嘉炎赴日本。1906年,經過胡瑛介紹,加入中國同盟會,並與同鄉張鍾端等人結識。沈嘉炎參加了革命黨與保皇黨就政治思想方面進行的論戰,曾為《河南》雜誌撰文。[1]

1908年,沈嘉炎回到開封。應河南提學孔祥麟的邀請,出任中州公學總辦,並且擔任中州學堂、法政學堂教習。他在大相國寺幻燈片,當時稱為「大寫真」。他還在開封鴻影庵街捐資開設了醒豫講演所、醒豫閱報社。同時,他還創辦了工業學堂,興辦了織布、染布工廠。在醒豫閱報社,他放置了一架日本制腳踏風琴,以不同樂曲當作報警信號,給參加革命會議的與會者報信。[1]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河南的革命黨人決定於1911年12月22日夜發動起義,沈嘉炎負責聯絡政學界。因革命陣營中出現內奸,起義失敗,清軍逮捕數十人,革命軍總司令張鍾端、敢死隊總隊長王天傑等11人被處決,遺體暴露於城外多日,無人前去收殮。沈嘉炎也遭到逮捕,旋被袁世凱釋放。此後,沈嘉炎戴上假髮辮,打著慈善的名義,找槓夫將諸烈士的遺體殮葬在開封南關官坊義地。當時,中國同盟會會員認為沈嘉炎的行為和廣州朱執信收葬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意義相同,一時有「南朱北沈」的說法。沈嘉炎殮葬的舉動震驚清廷,沈嘉炎隨即遭到通緝,乃經天津逃往上海[1]

1912年,中國同盟會發生分裂,部分人員加入了袁世凱的御用政黨統一黨。沈嘉炎則與多人發起成立了河南社會黨,堅持革命成果。[1]

中華民國初年,沈嘉炎籌資在開封東嶽廟路北興辦了平民織染廠、太陽宮實習工廠,自上海引進了新技術,聘北洋工業學校畢業生聶維新為技術指導,織造布匹、被面等等,產品價廉質優,為提倡國貨、抵制洋貨起了作用。[1]

沈嘉炎一直追隨孫中山革命,於1913年初在開封的《自由報》連續刊登《聲明》,表明革命立場。不久,孫中山發動二次革命,討伐袁世凱,沈竹白積極參加。當時,洛陽人楊少萬(楊瑾華)以行商的身份為掩護,在陝西河南山東之間從事革命聯絡活動,在山東周村遭到密探跟蹤並逮捕,押往開封。此案株連了幾十人。當時,袁世凱的表弟張鎮芳擔任河南都督,派出密探及軍警偵緝革命黨人行跡。張鎮芳暗中指使河南省國稅廳籌備處處長俞泰初出面,撤銷了沈嘉炎擔任的洛陽火車站貨捐局局長的職務,隨後將沈嘉炎從洛陽調回開封。1914年1月12日,沈嘉炎回到開封,隨即遭到密探監視,1月15日被逮捕。1月28日,沈嘉炎被押入囚車送往刑場,在開封孝嚴寺後處決,享年36歲。沈嘉炎在遺言中稱:「各國革命流血,譬之一盆;中國只有一杯,不亦甚易乎!」[1]

沈嘉炎死後,安葬於開封東郊大花園村墓地。如今,開封辛亥革命紀念園內,為其立有一座漢白玉紀念碑。[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