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毛澤東秘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毛澤東秘書,原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一生曾任用過許多秘書,最有名的是「五大秘書」:胡喬木田家英葉子龍陳伯達江青[1]葉永烈在其最早出版於2010年[註 1]的著作《毛澤東和他的秘書們》中列出了自己經多年考證的37位秘書[2]。按照秘書具體負責的工作可分為:政治秘書(胡喬木陳伯達等)、日常秘書(田家英等)、生活秘書(江青等)、機要秘書(高智羅光祿等)等。

歷任秘書

毛澤東歷任秘書[2]
姓名 任期
譚政 1928-1930[3]
江華 1928-1929
賀子珍 1928-1937
謝維俊 1928-1929
古柏 1930-1933
曾碧漪 1930-1933
李井泉 1930-1931
郭化若 1931
謝覺哉 1933-1934
黃祖炎 1933-1935
王首道 1933-1934;1937-1944
李一氓 1935
童小鵬 1935-1936
葉子龍 1935-1962
吳亮平 1936-1937
張文彬 1936-1937
周小舟 1936-1938
李六如 1937-1940
和培元 1938-1941
華民 1938
江青 1938-1976
陳伯達 1939-1970
張如心 1941-1942
柴沫 1941-1945
胡喬木 1942-1966
王炳南 1945
田家英 1948-1966
羅光祿 1948-1963
王鶴濱 1949-1953
高智 1953-1962
林克 1954-1966
徐業夫 1957-1974
李銳 1958-1959
謝靜宜 1959-1976
戚本禹 1966-1968
高碧岑 1968-1974
張玉鳳 1970[4][註 2]-1976

五大秘書

葉子龍

葉子龍(1916-2003),1935年到1962年一直在毛澤東身邊工作,長達27年。1962年5月,調任北京市委工業部副部長[1]

江青

江青(1914-1991),1938年8月調任中央軍委辦公室秘書,在毛澤東身邊工作,成為照顧毛澤東起居的生活秘書[1]。同年11月20日與毛澤東結婚。

陳伯達

陳伯達(1904-1989),1939年至1970年擔任毛澤東秘書,前後共達31年,是擔任秘書時間最長的一個。陳伯達1937年到達延安,後在延安一次座談會上討論孫中山思想,陳伯達說:「我認為,孫中山的思想有兩個兩重性——既包括小資產階級思想的兩重性,又包括民族資產階級思想的兩重性……」,毛澤東稱讚「很恰當地分析了孫中山思想的階級屬性問題」,會後毛澤東還專門把陳伯達留下來了解了一下他的情況,隨後毛澤東又邀他參加接待外賓的宴會,毛澤東得知陳伯達通曉古代哲學,而他正巧也對中國古代哲學饒有興趣時,他們之間越談越投機,從此他成為毛澤東的秘書。毛澤東讓他超脫於一般秘書事務,主要從事政治理論研究工作[1]

胡喬木

胡喬木(1912-1992),1941年至1969年(66年-69年養病,但未撤職)擔任毛澤東的政治秘書。

田家英

田家英(1922-1966),曾在延安《解放日報》上發表過《從侯方域說起》一文,毛澤東讀後頗為讚賞。當毛岸英需要一位老師時,毛澤東就想起了田家英,請他當老師教歷史、語文。在陳伯達、胡喬木的推薦下,1948年10月開始擔任毛澤東日常秘書,毛澤東將存摺、稿費、印章都交給他保管[1]。1966年5月22日,因「一貫反右」、「篡改毛澤東著作」被停職反省,工作由戚本禹接替。23日上午,田家英自縊於中南海永福堂。1980年獲平反。

其他秘書

主要對如何成為毛澤東秘書、任職期間工作內容、因何離任、出版的毛澤東相關書箱等做簡要介紹。

  • 高碧岑(1933-),1955-1968年,擔任毛澤東貼身警衛。1968-1972年,擔任毛澤東機要秘書[3]
  • 張玉鳳(1945-),曾在鐵道部專運處工作,為毛澤東專列的服務員。1970年7月調進中南海成為毛澤東生活秘書[註 3],在與毛澤東朝夕相處的過程中,慢慢過渡成機要秘書,甚至掌握著毛澤東私人保險柜的鑰匙[4]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1.4 郭省娟. 毛泽东身边的“五大秘书”.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20-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26). 
  2. ^ 2.0 2.1 2.2 2.3 葉永烈. 毛泽东和他的秘书们.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年10月. ISBN 9787220098000. 
  3. ^ 3.0 3.1 毛泽东的11位湖南籍秘书. 華夏經緯網. [2020-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0). 
  4. ^ 4.0 4.1 张玉凤:是仆人,也是家人. 星島環球網. 2006-08-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17). 
  1. ^ 2010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2016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2. ^ 一說1974年[2]
  3. ^ 一說1974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