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毛忠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毛忠(1394年—1468年),字允誠,初名哈喇陝西行都指揮使司涼州衛(今甘肅省武威縣)人,明朝軍事將領。伏羌伯。

生平

毛忠曾祖父哈喇歹於洪武年間歸順,後陣亡。祖父拜都跟從征戰哈密時亦陣亡。其父毛寶擔任總旗,至永昌百戶。永樂十一年,毛忠二十歲時襲職,善於騎射,經常跟從明成祖北征。宣德五年,征討曲先(今青海省格爾木市西北)叛亂有功,宣德八年,征亦不剌山(今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右旗東)。九年征討出脫歡山(今甘肅省北),十年征黑山(今甘肅省民勤縣東南)寇亂,均輕拿首將。各升一職,歷指揮同知[1]正統三年,跟從都督蔣貴征朵兒只伯,率先攻破陣地,升都指揮僉事。正統十年,因守邊功勞,晉升都指揮同知,賜姓。次年,跟從總兵官任禮收捕沙洲衛都督喃哥部落,進都指揮使。正統十三年,率部征討至罕東,生擒喃哥弟鎖南奔及其部眾,擢都督僉事,始賜名忠。尋充右參將,協守甘肅[2]

景泰初年,侍郎李實出使漠北,回朝後稱毛忠私通瓦剌。景帝下詔執毛忠赴京,後兵部請貶官,發福建立功,於是遣至福建,而官秩如故。當初,毛忠征討漠北時,捉捕番僧加失領真。明英宗釋放不誅殺,此後逃跑至瓦剌處,為也先所用。其害怕毛忠,於是以毛忠與也先私通而誣陷。當時明英宗在塞外被也先扣押,知道全部實情。奪門之變後,英宗即召還毛忠。當時,毛忠在福建亦有戰功,於是升為都督同知,充左副總兵,鎮守甘肅。英宗召見時慰諭甚至,賜玉帶、織金蟒衣[3]

天順二年,瓦剌再次入犯甘肅,巡撫芮釗劾奏諸將失事罪過,而兵部商議毛忠功勞足以抵罪,於是不予追問。次年,毛忠以鎮守功,升至左都督。天順五年,孛來率五萬部隊掠奪西寧莊浪甘肅等地,並攻入涼州。毛忠率眾力戰一晝夜後,箭盡力乏時,孛來部卻增加。當時毛忠卻意氣彌厲,率眾殊死搏鬥。孛來見無法攻克,而此時明朝援軍亦抵至,於是決定撤退,毛忠率領部隊班師。天順七年,永昌、涼州、莊浪塞外等地成為邊疆隱患,毛忠與總兵官衛穎分兵討伐並取勝,論功時,毛忠止增祿百石,而衛穎乃得世券,毛忠表示質疑,於是乃封伏羌伯[4]

成化四年,固原滿四進攻石城謀反。毛忠移師討伐,與總督項忠等夾攻,毛忠力戰中箭身亡。其次子毛海、孫毛鎧前救,亦陣亡[5]。毛忠死後,贈侯,謚武勇,予世券。弘治年間,在蘭州建忠義坊,表彰其功勞。後又在甘州城東建武勇祠,春秋致祭[6]

後代

毛忠孫毛銳襲伯爵爵位。成化年間,協助鎮守南京應天府。弘治初年,鎮守湖廣地區、後改為兩廣。其平定民亂,屢有戰功。弘治九年攻破廣西叛亂,贈歲祿二百石。隨後接連平定思恩土官岑浚叛變、賀縣僮族民亂,加封至太子太傅。正德三年,劉瑾欲殺尚書劉大夏,毛銳授連坐而下詔獄。之後賄賂劉瑾,起用為漕運總督。再過一年,劉瑾被誅,毛銳被彈劾。正德六年,再次啟用平定劉宸叛亂。次年正月,與劉宸部交戰,後兵敗受傷,將印丟失。當時恰逢許泰援軍抵達後獲救。之後言官交相彈劾,於是召還,但不予加罪。明世宗即位後,再次啟用鎮守胡廣。三年後去世,贈太傅,謚威襄[7]

伏羌伯的爵位再次傳給毛江毛漢。毛漢在嘉靖年間掌管南京左軍都督府都督,提督操江,後改為漕運總督,未上任時遭給事中楊上林彈劾貪污,被逮捕褫職。死後無子,侄子毛桓嗣爵。毛桓死後,伏羌伯傳至其子毛登。毛登在萬曆年間,擔任中軍都督府都督二十年。伏羌伯爵位直傳至明末[8]

參考文獻

  1. ^ 明史》(卷156):「毛忠,字允誠,初名哈喇,西陲人。曾祖哈喇歹,洪武初歸附,起行伍為千戶,戰歿。祖拜都從征哈密,亦戰歿。父寶以驍勇充總旗,至永昌百戶。忠襲職時,年二十。膂力絕人,善騎射。常從太宗北征。宣德五年征曲先叛寇,有功。八年征亦不剌山,擒偽少師知院。九年出脫歡山,十年征黑山寇,皆擒其酋。各進一官,歷指揮同知。」
  2. ^ 明史》(卷156):「正統三年,從都督蔣貴征朵兒只伯,先登陷陣,大獲,擢都指揮僉事。十年以守邊勞,進同知,始賜姓。明年,從總兵官任禮收捕沙洲衛都督喃哥部落,徙之塞內,進都指揮使。十三年率師至罕東,生縶喃哥弟偽祁王鎖南奔並其部眾,擢都督僉事,始賜名忠。尋充右參將,協守甘肅。」
  3. ^ 明史》(卷156):「景泰初,侍郎李實使漠北,還言忠數遣使通瓦剌。詔執赴京。既至,兵部論其罪,請置大辟。景帝不許。請貶官,發福建立功。乃遣之福建,而官秩如故。令甘肅守臣徙其家屬京師。初,忠之徵沙漠也,獲番僧加失領真以獻。英宗赦不誅。後逃之瓦剌,為也先用。憾忠,欲陷之。遂宣言忠與也先交通,而朝廷不察也。英宗在塞外獨知之,比復辟,即召還。而忠在福建亦屢有斬馘功,乃擢都督同知,充左副總兵,鎮守甘肅。陛見,慰諭甚至,賜玉帶、織金蟒衣。」
  4. ^ 明史》(卷156):「天順二年,寇大入甘肅,巡撫芮釗劾奏諸將失事罪。部議忠功足贖罪,置不問。三年以鎮番破賊功,進左都督。五年,孛來以數萬騎分掠西寧、莊浪、甘肅諸道,入涼州。忠鏖戰一日夜,矢盡力疲。賊來益眾,軍中皆失色。忠意氣彌厲,拊循將士,復殊死鬥。賊見終不可勝,而援軍亦至,遂解去。忠竟全師還。七年,永昌、涼州、莊浪塞外諸番屢為邊患。忠與總兵官衛穎分討之。忠先破巴哇諸大族。其昝咂、馬吉思諸族,他將不能下者,忠復擊破之。論功,忠止增祿百石,而穎乃得世券。忠以為言,遂封伏羌伯。」
  5. ^ 明史》(卷156):「成化四年,固原賊滿四據石城反。詔忠移師討之,與總督項忠等夾攻賊巢。忠由木頭溝直抵炮架山下,多所斬獲,賊稍卻。冒矢石連奪山北、山西兩峰,而項忠等軍亦克山之東峰。及石城東、西二門,賊大窘,相對哭。忽昏霧起,他哨舉煙掣軍,賊遂並力攻忠。忠力戰不已,為流矢所中,卒,年七十五。從子海、孫鎧前救忠,亦死。」
  6. ^ 明史》(卷156):「忠為將嚴紀律,善撫士。其卒也,西陲人吊哭者相望於道。事聞,贈侯,謚武勇,予世券。弘治中,從有司言,建忠義坊於蘭州,以表其裏。又從巡撫許進言,建武勇祠於甘州城東,春秋致祭。」
  7. ^ 明史》(卷156):「孫銳,襲伯爵。成化中,協守南京。弘治初,出鎮湖廣,改兩廣。平蠻賊,累有功,鹹璽書獎勵。九年以廣西破賊,增歲祿二百石。言官劾銳廣置邸舍,私造大舶以通番商。置不問。思恩土官岑浚反,與總督潘蕃討平之。既又討平賀縣僮賊。加官至太子太傅。正德三年,劉瑾欲殺尚書劉大夏,坐以處置田州事失宜,並逮銳下詔獄。獄具,革其加官並歲祿五百石。已而賄瑾,起督漕運。逾年,瑾誅,被劾罷。六年,盜劉宸等擾畿甸,命銳與中官谷大用討之。所統京軍皆驕惰不習戰。明年正月,遇賊於長垣,與戰大敗,身被傷,亡將印。會許泰援軍至,僅免。言官交劾,乃召還。以與大用同事,竟不罪。世宗即位,復起鎮湖廣。居三年卒。贈太傅,謚威襄。」
  8. ^ 明史》(卷156):「傳子江及漢。漢,嘉靖中掌南京左府,提督操江,改總督漕運。未上,給事中楊上林劾其所至貪墨,詔褫職逮問。卒,無子,從子桓嗣。卒,子登嗣。萬歷中,掌中軍府事垂二十年。又再傳而明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