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條目頁的主題是江蘇省泗陽縣舊稱的
桃源縣。關於湖南省常德市的轄縣桃源縣,請見「
桃源縣」。
桃源縣為中國江蘇省泗陽縣的前身。
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以宿遷縣分設桃園縣,轄今泗陽縣地。屬淮安路。明代洪武初年,桃園縣改稱桃源縣。屬淮安府[1]。清代相沿不變。黃河北岸屬淮海道,黃河南岸屬淮揚道。乾隆帝南巡時,縣境設有陳家莊行宮和林家莊行宮,今皆不存。清代考評沖,繁,難[2]。
民國初年,地名規範統一時,因與湖南桃源縣重名而改稱泗陽縣。
注釋
- ^ 《明史·卷四十·志第十六》地理一……淮安府……桃源,府西北。元曰桃園。洪武初,更名。北有大河,即泗水故道。西北有古城巡檢司。東有三義鎮巡檢司,崇禎末,移於縣西之白洋河鎮。沭陽……
- ^ 《清史稿·卷五十八·志三十三》◎地理五……淮安府……桃源沖,繁,難。府西北一百二十里。運河自宿遷南來,逕古城驛,入清河,歧為六塘河,一曰北鹽河,東北流入沭陽。洪澤湖西南與清河錯。西北有黃河故道。鎮七:三義、河北、崔鎮、眾興、張泗沖、白洋河、赤鯉湖。崔鎮、洋河、三義有汛。二驛:桃源、古城。驛丞裁。有巡司。
參考資料